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α-酮戊二酸(α-KA)是人体三羧酸循环的一个重要代谢中间体,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及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的突变将导致α-KA转化为2-羟基戊二酸(2HG),该过程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密切相关,因此检测人体内α-KA的含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罗丹明B作为荧光基团,通过将罗丹明B与水合肼反应得到能够检测α-KA的荧光增强型探针RBN,并优化了检测温度、pH及响应时间等条件。研究表明,RBN对α-KA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不受人体内常见氨基酸、化学结构类似的羰基化合物及活性氧化物(ROS)的影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控制反应温度的条件下, 用罗丹明B酰肼(或罗丹明B乙二胺)选择性分步取代三聚氯氰环上的活性氯, 合成了系列罗丹明-三嗪衍生物. 考察了不同取代获得的衍生物的探针识别性能, 发现所制备的衍生物能高灵敏、高选择性地识别Al3+, Cr3+或Cu2+离子, 是一类性能良好的金属离子荧光和比色增强型探针.  相似文献   

3.
BODIPY类荧光探针在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BODIPY类荧光探针在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对氢离子、金属阳离子、阴离子的检测进行了详细总结,并对BODIPY类荧光探针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铝(Ⅲ)与生命体中重要的有机分子α-酮戊二酸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了电位滴定、核磁共振、拉曼光谱和分子力学计算对酸性溶液中的反应体系的配位作用和互变异构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电喷雾质谱以及固体和溶液核磁共振谱表征了浓溶液反应体系中的沉淀,来说明铝(Ⅲ)对α-酮戊二酸的催化脱羧反应过程。得到如下实验结论:(1)配位作用:铝(Ⅲ)与α-酮戊二酸在酸性溶液中配位形成1∶1[AlLH2+,AlL+,AlLH-1]和1∶2[AlL2]-,AlL2]H-2]3-]的单核形态以及2∶1[Al2]L4+]的双核形态。(2)互变异构:在酸性溶液中Al3+通过配位作用促进α-酮戊二酸烯醇化,生成易于脱羧的β、γ-不饱和酸的结构。(3)催化脱羧:由于铝(Ⅲ)的电子沉降作用,使β、γ-不饱和酸更易脱羧,如果是1∶2的形态,则脱羧生成沉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在BODIPY母体中引入丙二腈,设计合成了一个新型不对称BODIPY荧光染料CN-B-Cl。由于丙二腈强吸电作用,荧光染料CN-B-Cl具有优异的化学活性,能够与含巯基的化合物在buffer体系中迅速发生芳香亲核取代反应;与GSH反应生成硫取代BODIPY,而与Cys/Hcy反应生成氮取代BODIPY。根据不同取代基BODIPY化合物发光性能的不同,该荧光探针可选择性区分GSH与Cys/Hcy。  相似文献   

6.
7.
驰豫效率;α-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腙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锅法合成了一种基于氟硼二吡咯(BODIPY)的荧光探针(DOX-BOD),通过1H、13C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对DOX-BOD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BS溶液中,DOX-BOD对多西环素(doxycycline,DOX)表现出明显的荧光猝灭响应,猝灭率高达90%,检测限为0.89μmol·L-1,证明DOX-BOD对DOX的识别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此外,DOX-BOD还表现出优异的pH稳定性和光稳定性。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Stern-Volmer方程分析,得出DOX-BOD与DOX的作用机制属于动态猝灭。基于BODIPY的荧光探针体系的构建,实现了对DOX的快速、高灵敏检测,有利于环境监测与评估,对人和动物的健康保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罗丹明乙二醛酰腙的合成及与三聚氰胺的反应。在pH 3.0的缓冲溶液中三聚氰胺对罗丹明乙二醛酰腙的荧光强度有增强作用,其增强程度与三聚氰胺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三聚氰胺含量的荧光分析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5~10.0 mg/L,r=0.994,检出限为0.15 mg/L,样品测定的RSD为1.7%(n=7)。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个大学综合化学实验——BODIPY基荧光探针的合成、表征及对铜离子的检测。该实验是一个科研转化的大学生综合化学实验,内容包括3,5-二氯BODIY的合成、BODIPY基荧光探针分子的合成,以及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检测目标分子对金属离子的响应性。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BODIPY基荧光传感器这一科研前沿领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本实验综合了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和应用波谱学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及创新能力,建议纳入高年级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BODIPY衍生物选择性检测谷胱甘肽的比率式荧光探针1。荧光探针1中BODIPY的3位连有苯乙炔基团,5位连有咪唑盐离去基团,利用其与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反应机理的不同实现了对谷胱甘肽的选择性检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探针分子1与谷胱甘肽反应后的光谱发生明显红移,可以实现对谷胱甘肽的比率式检测。探针分子1对谷胱甘肽有极高的选择性,不受其它氨基酸尤其是半胱氨酸的干扰。荧光滴定实验表明探针分子1可实现对谷胱甘肽的定量检测,检测限为3.3×10-8 mol/L。探针分子成功地应用于活体细胞中检测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研究多羧基希夫碱配合物的磁共振成象造影活性 ,合成了α 酮戊二酸异烟腙 (H2 L)和它的 5个稀土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分子通式为 :[Ln(HL) (H2 O) 2 ]Cl2 ·H2 O (其中Ln(Ⅲ ) =La ,Pr ,Nd ,Eu ,Gd)。此外 ,通过INVREC .Au程序用反转恢复法测定了Gd 配合物的弛豫效率 (R1) ,R1=10 2 2mmol·L- 1·s- 1,用Gd(DTPA)·nH2 O作对照 ,(R1) 0 =8 91mmol·L- 1·s- 1。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罗丹明染料的金属阳离子荧光探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丹明是以氧杂蒽为母体的碱性呫吨染料,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质,如延伸到可见光区的吸收及荧光、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及大的摩尔吸光系数等,使其成为制备荧光探针的理想生色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检测金属阳离子的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基于螺酰胺环“关-开”机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理和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机理的罗丹明类铜离子、汞离子、铁离子荧光探针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包括结构特征、检测水平和应用范围。最后提出了这类荧光探针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罗丹明B和肉桂酸为主要反应物,制备了新型荧光探针罗丹明肉桂酰胺,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和质谱对荧光探针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含30%(φ)乙醇的pH 7.0 HEPES缓冲溶液中,荧光探针与Hg2+形成1比1的络合物,通过测定在发射波长584 nm处的荧光强度,与汞的浓度在1.0×10-6mol·L-1以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为7.4×10-9mol·L-1。试验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对Hg2+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石启增  王建革  蔡昆 《有机化学》1999,19(6):559-564
论述了八十年代以来α-二酮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亲核加成-消去法、偶合法、氧化法、重排法等合成α-二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罗丹明B和间氨基吡啶缩合反应得到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L1,并用1H NMR,IR,HRMS-ESI及X射线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目标物L1在水溶液中与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目标物L1作为荧光探针可选择性的比色识别Fe3+,并且受常见离子的干扰较小.探针L1的荧光强度与Fe3+浓度(1×10-6~9×10-6 mol/L)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宪  吴金龙 《有机化学》1991,11(2):207-209
α-烷基戊二酸二乙酯是合成天然香料3-烷基-1,2-环戊二嗣的重要中间体[1]。虽然,α-甲基戊二酸二乙酯可由丙二酸二乙酯与α-甲基丙烯酸酯进行 Michael 加成,再经水解、脱羧和酯化制得,但有关其它烃基取代的α-烃基戊二酸二乙酯报道甚少。这可能由于其它α-烷基取代的丙烯酸酯不如α-甲基丙烯酸酯易于获得。也有报道利用烷基取代的丙二酸二乙酯与丙烯醛进行 Michael 加成,继而经氧化、水解、脱羧或利用烷基取代的乙酰乙酸乙。酯与丙烯腈进行 Michael 加成,再经腈的水解和羰基的裂  相似文献   

18.
一种罗丹明类次氯酸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次氯酸(HOCl)荧光探针罗丹明6G酰肼,利用核磁和质谱对探针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检测HOCl的荧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探针对HOCl的荧光分析具有高的灵敏性和选择性。利用不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探针在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与HOCl浓度呈线性比例的荧光增强信号,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400μmol/L,检出限为0.06μmol/L,其他常见活性氧物种对检测影响小。探针能检测自来水中HOCl的含量,并在HeLa活细胞中实现了HOCl的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罗丹明B酰肼和三苯胺染料合成了pH和Cu^2+双识别分子探针(RTPA),并利用核磁氢谱、核磁碳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了RTPA的分子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荧光分子探针在极性不同的有机溶剂中的光谱性能以及在THF/H2O(V:V=1:1)溶液中对Cu^2+和质子的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溶剂的极性增大,化合物RTPA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从419 nm红移到500 nm。该探针在水溶液中可以实现高选择性识别Cu^2+离子,不受其他常见金属离子的竞争性干扰。通过Job’s plot曲线证明了探针RTPA识别Cu^2+的化学计量比是1:1,Cu^2+的检出限为0.635μmol/L。当pH在1.87~4.48区间内,探针的荧光强度与pH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7,其pKa为3.13。探针RTPA也可用于极酸性条件下(pH<4)质子浓度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0.
罗丹明B-酰肼和8-羟基-7-喹啉醛经缩合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荧光探针(L),其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考察了L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在乙腈溶液[V(MeCN)∶V(H2O)=19∶1,pH7.0]中,L可高选择性的识别Cu(Ⅱ)。Cu(Ⅱ)能诱导L内酰胺结构开环并形成1∶2型的配合物L-Cu(Ⅱ),这一过程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