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提出了一条合成含有苯并-15-冠-5取代基的某些有机硅冠醚化合物的简易路线。通过Wittig反应合成的4'-乙烯基苯并-15-冠-5,经过双键上的硅氢加成反应,得到几种新型含有冠醚基团的有机硅烷或氯硅烷。后者可以进一步烷氧基化或者水解成冠醚取代的聚有机硅氧烷。此外,还测定了它们对碱金属离子的络合容量和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含二苯并-18-冠-6冠醚环的偶氮型液晶冠醚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二苯并-18-冠-6冠醚环的偶氮型液晶冠醚的合成;偶氮型;冠醚;热致性液晶;合成  相似文献   

3.
4′-氨基苯并-18-冠-6分别与间-硝基苯甲醛、对-硝基苯甲醛、间-苯二甲醛及其取代物和对-苯二甲醛缩合制得6种新的Schiff碱型单冠醚和双冠醚。4′-甲酰基苯并-18-冠-6分别与4′-氨基苯并-15-冠-5、4′-氨基苯并-18-冠-6作用制得2个醚环大小相同和不同的Schiff碱型双(苯并冠醚)。这些双冠醚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相应的6种新的仲按型双冠醚。  相似文献   

4.
邻苯二酚、3,5-二叔丁基邻苯二酚分别与1,5-二氯-3-氧(杂)戊烷在碱性条件下反应, 合成了开链冠醚化合物(1a-b)。1a-b与环氧氯丙烷在氢氧化钠正丁醇中缩合, 得到相应的6-羟基二苯并-16-冠-5(2a-b)。化合物2a-b分虽与丁二酰氯、壬二酰氯在无水苯中反应, 生成了两种新的酯型双冠醚化合物3a-b; 2a-b分别与1,3-二溴丙烷、1,4-二溴丁烷、1,5-二溴戊烷、1,8-二氯-3,6-二氧(杂)辛烷及1,11-二氯-3,6,9-三氧(杂)十一烷在无水二氧六环中反应, 得到了四种新的醚型双冠醚化合物4a-e。  相似文献   

5.
邻苯二酚、3,5-二叔丁基邻苯二酚分别与1,5-二氯-3-氧(杂)戊烷在碱性条件下反应, 合成了开链冠醚化合物(1a-b)。1a-b与环氧氯丙烷在氢氧化钠正丁醇中缩合, 得到相应的6-羟基二苯并-16-冠-5(2a-b)。化合物2a-b分虽与丁二酰氯、壬二酰氯在无水苯中反应, 生成了两种新的酯型双冠醚化合物3a-b; 2a-b分别与1,3-二溴丙烷、1,4-二溴丁烷、1,5-二溴戊烷、1,8-二氯-3,6-二氧(杂)辛烷及1,11-二氯-3,6,9-三氧(杂)十一烷在无水二氧六环中反应, 得到了四种新的醚型双冠醚化合物4a-e。  相似文献   

6.
以二甘醇和邻苯二酚为原料制得二苯并-18-冠-6;以多聚磷酸为催化剂和溶剂,将二苯并-18-冠-6与叔丁醇反应实现叔丁基化;利用正庚烷重结晶对叔丁基化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得到4,4′-二叔丁基二苯并-18-冠-6和4,5′-二叔丁基二苯并-18-冠-6两种对称的二叔丁基二取代苯并冠醚产品.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了二叔丁基二取代苯并冠醚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4-[(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苯甲酸、二氨基二苯并-18-冠-6和二氨基二苯并-14-冠-4为中间体, 通过溶液缩合反应, 合成了两个系列酰胺型液晶冠醚. 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示差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 随分子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 化合物4I, 4II, 6I6II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逐渐降低, 近晶相范围递增.  相似文献   

8.
在多聚磷酸(PPA)和二乙酰氧基碘苯(IBD)的催化下,羰基化合物(1)和乙醇发生羰基-α-位的烷氧基取代反应,合成了15个α-烷氧基羰基化合物,其中4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LC-MS表征.最佳的烷氧基取代反应条件为:1 1.0 mmol,乙醇10 mL,IBD 1.1 mmol,PPA 3.0 mmol,于室温反应至终点.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几种新的聚合物冠醚的合成及其络合与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一、二、三和四缩乙二醇双钠盐与带有活泼卤原子的聚β-氯乙基缩水甘油醚进行环化反应,制备了四种新的聚合物冠醚(Ⅰ、Ⅱ、Ⅲ、Ⅳ)。络合容量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对K~+、Na~+均有较好的络合能力。在催化Wolff-Kishner(二苯甲酮腙还原为二苯甲烷)和正溴辛烷的碘代反应中,它们是有效的相转移催化剂。其中以Ⅱ最好,它的催化活性与小分子冠醚18-C-16和DB18-C-6相似,且易于回收,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二-(4-溴-2,5-二烷氧基苯基)甲烷的一种简便合成方法.1,4-二乙氧基-2,5-二(烷氧基甲基)苯(1)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生成柱形杯[5]芳烃化合物2;2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反应,生成二-(4-溴-2,5-二烷氧基苯基)甲烷(3).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选择性好、收率高.2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二-(4-硝基-2,5-二甲氧基苯基)甲烷(4).所合成的二-(4-溴-2,5-二烷氧基苯基)甲烷和二-(4-硝基-2,5-二甲氧基苯基)甲烷经过1H NMR,13C NMR和MS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11.
用2,6-二羟甲基-4-苯基苯酚分别与二苯并-18-冠-6(2B18C6)、二苯并-24-冠-8(2B24C8)、二苯并-30冠-10(2B30C10)、苯并-15-冠-5(B15C5)、苯并-18-冠-6(B18C6)缩聚合成了五种酚醛型冠醚共聚物。我们用聚冠醚的氯仿溶液萃取苦味酸碱金属盐水溶液,研究了它们对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结果表明,聚冠醚(PB15C5)和(PB18C6)的萃取能力和选择性显著优于相应的单冠醚。  相似文献   

12.
在含有吡嗪环的对位双环羧酸化合物中,2-(p-十二烷氧基苯基)吡嗪-5-羧酸具有良好的成膜性[1,2].在苯环和吡嗪环间引入不饱和键,合成的2-(p-十二烷氧基苯乙炔基)吡嗪-5-羧酸,由于其具有较长的共轭体系,因而分子排列的取向性更好,形成的LB膜更致密.该化合物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成膜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3.
苯并-15-冠-5与轻稀土配合物的研究早有报道。标题化合物,氮杂苯并-15-冠-5(L)稀土配合物尚未见报道。由于NH取代了冠醚环上的一个氧,使冠醚本身具有一定的碱性,致使其稀土配合物合成比较困难。本文采用不同脱水剂合成了氮杂苯并-15-冠-5与硝酸镧(镨、钕)的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研究亚丙基冠醚的络合行为,合成了三种含1,3-亚丙基冠醚,即2,3-苯并-1,4,7,11-四氧-环十三-2-烯(苯并-13-冠-4)(1)、2,3-苯并-1,4,8,11,14-五氧-环十七-2-烯(苯并-17-冠-5)(2)、2,3-苯并-1,4,7,10,14,17-六氧-环十九-2-烯(苯并-19-冠-6)(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和 X-衍射晶体结构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二苯并-18-冠醚-6进行硝化,然后将产物与钾盐反应,生成了二硝基-二苯并-18-冠醚-6-硫氰化钾一水络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光衍射法测定了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4-(4'-烷氧基联苯基-4-羧基)苯甲醛和二氨基二苯并-14-冠-4为原料,通过溶液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席夫碱型液晶冠醚.并用元素分析、旋光仪、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快原子轰击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示差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发现化合物2,4,8I和8Ⅱ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手性近晶C相、近晶相、胆甾相和向列相的典型织构.随分子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化合物(除2A和4A外)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呈规律性变化,近晶相范围渐增,而近晶相-向列相转变温度和向列相温度范围递减.  相似文献   

17.
1,5-苯并二氮杂■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或药理活性的七元氮杂环化合物,酯基、羧基、酰基、芳基等均是其活性基团.在室温(25℃)下以醛羰基化合物或二羰基化合物、3-丁炔-2-酮、取代的邻苯二胺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磁性纳米铁酸钴(CoFe2O4)为催化剂/无催化剂条件下三组分串联反应一锅绿色合成34种COR、COOR或COOH取代的1,5-苯并二氮杂■类化合物,产率最高可达90%,并提出了催化串联合成反应机理.该串联反应历经迈克尔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脱水反应、分子内的亚胺-烯胺环合反应、质子转移等反应过程,一个反应体系内合成了多官能团化的1,5-苯并二氮杂■化合物,实现了温和条件下,一个反应体系中在苯并二氮杂■的七元环上同时引入活性的酰基、酯基或羧基等多个活性基团.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合成方法新颖、原子经济、目标化合物产率及选择性较高,实现了反应过程的绿色化,为绿色合成苯并氮杂■类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双冠醚的合成与应用发展很快,尤其是作为离子选择电极的中性载体,双冠醚已显示出其优越性,作者曾对3’-正十五烷基苯并(二苯并)冠醚作了较详细的叙述。 3’-正十五烷基苯并冠醚分子中带有脂溶性长链烷基,用于制作钾离子选择电极,其电极性能极为良好。3’-正十五烷基苯并冠醚是以3-正十五烷基邻苯二酚(俗称饱和漆酚)为原料合成的。为了进一步利用我国的生漆资源和开发其应用范围,以便改进电极性能和研究中性载体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我们设计并合成了3’-正十五烷基-5’-硝基-苯并-15-冠-5(1)、3’-正十五烷基-5’-氨基-苯并-15-冠-5(2)和十种双酰胺双(3’-正十五烷基-苯并-15-冠-5)(3a—3j),其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二苯并-18-冠-6-铵与硫氰酸钴配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悦明  周忠远 《化学学报》1986,44(7):699-703
冠醚化合物因具有环状空腔结构的特点而有独特的配位性能.随着冠醚环上杂原子的数目、种类不同(如氧、氮、硫、磷)而有不同的配合能力及其配位本质.除此之外,冠醚环上电子密度分布对配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对配位性质也有很大影响.对于不是很大的冠醚环来说,通常只配位碱金属、碱土金属、镧系、锕系元素,而较难配位过渡金属离子.近年来,有人通过在冠醚环上引进吸电子基团,减低环上氧原子的电子给予体性质,以求改变配位性能.我们感兴趣的是在以普通冠醚为配体时,配合物同时包含有碱金属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情况与结构.作者曾对18-冠-6在有钾离子与钴离子体系中的配位情况与晶体结构作了报道,本文研究了硫氰酸铵及氯化钴与二苯并-18-冠-6反应生成的配合物结构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苯甲醛和对氯苯甲醛在碱存在下分别与4′-乙酰基苯并-15-冠-5缩合,生成冠醚化查尔酮1a和1b。此二化合物作为中间体进一步与4′-乙酰基苯并-15-冠-5发生Michael反应,生成两种酮型双冠醚2a和2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