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鹏  宋乐新 《物理化学学报》2008,24(12):2214-2220
采用双外推法确定了丁香油-β-环糊精(CD)包合物中残存态β-CD最可能的热分解机制. 基于Flynn-Wall-Ozawa方法对残存态β-CD热分解反应过程的计算结果发现, 活化能(Ea)变化曲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和第三阶段的曲线轮廓近似平行, 并且都被推定为按照Avrami-Erofe’ev A1.5模型发生热分解反应. 但是在曲线的第二阶段, 出现了一个Ea值近似相等的平台. 为此, 采用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考察了该阶段的热分解过程. 研究表明, 反应级数随着温度升高呈现规律性的降低, 表明在这个阶段残存态β-CD分解反应的复杂性. 最后, 比较了游离态β-CD和残存态β-CD在分解过程中红外光谱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 它们在1000 cm-1以下的谱图轮廓存在明显差异, 这与计算给出的二者具有不同Ea值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外推法确定了丁香油-β-环糊精(CD)包合物中残存态β-CD最可能的热分解机制.基于Flynn-Wall-Ozawa方法对残存态β-CD热分解反应过程的计算结果发现,活化能(Ea)变化曲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和第三阶段的曲线轮廓近似平行,并且都被推定为按照Avrami-Erofe′evA1.5模型发生热分解反应.但是在曲线的第二阶段,出现了一个Ea值近似相等的平台.为此,采用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考察了该阶段的热分解过程.研究表明,反应级数随着温度升高呈现规律性的降低,表明在这个阶段残存态β-CD分解反应的复杂性.最后,比较了游离态β-CD和残存态β-CD在分解过程中红外光谱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它们在1000cm-1以下的谱图轮廓存在明显差异,这与计算给出的二者具有不同Ea值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元素分析、1H核磁共振谱(1H 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研究了两个大环主体分子β-环糊精(β-CD)和18-冠-6 (18C6), 结果显示, 二者通过简单地混合形成了计量比为1:1的超分子包合物18C6-β-CD. 基于二维核磁共振谱(ROESY)的分析, 提出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可能位点: 18C6更倾向于驻留在β-CD的小口端. 用热重分析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比较了包合作用前后热降解过程包括降解度和降解产物的差异性, 研究表明, 18C6的存在促使β-CD提前分解, 同时, 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 导致二者分解产物中大碎片的相对含量大幅减小. 这些结果显示, 一个柔性大环分子18C6和一个刚性大环分子β-CD之间通过分子组装可以形成超分子包合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乙酸苄酯含量。样品经提取定容后,在色谱柱中将乙酸苄酯、内标物正十二烷与其它组分分离,用FID检测器检测,以内标法定量。乙酸苄酯的加标回收率为72.7%~84.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8%~3.43%(n=6)。  相似文献   

5.
偶氮苯衍生物-β-环糊精包合物的自组装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N(2’-巯基-乙基)羧基酰胺偶氮苯(Azo)与β-环糊精(β-CD)形成的包合物在金表面上的自组装行为.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证实,Azo和Azo与β-CD形成的包合物均可在金表面上自组装形成单分子层膜.在包合物形成的自组装膜中,Azo与β-CD的摩尔比约为1:1.Azo自组装膜的电化学反应表现速率常数(Kobs)随组装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小,反映出自组装膜的排列随时间延长而趋于更加致密,从而抑制了偶氮苯基团的电化学诱导构型转化,降低了其电活性.而Azo与β-CD包合物自组装膜的Kobs值随组装时间变化不大,在组装76h以后,包合物自组装膜的Kobs比单纯偶氮苯自组装膜的Kobs高2个数量级以上.表明环糊精能够将偶氮苯分子隔开,从而抑制了偶氮苯在自组装膜中的聚集作用,有效地提高其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6.
β-萘甲酰化β-环糊精的分子识别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最近二十年,外形似“锥简”,腔内疏水,脏外亲水的环糊精(Cyclodextrin,CD包括a,o,7-CD等),以其特有的结构在模拟酶、分子识别等众多领域内深受广大科学工作者重视[’-‘].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模拟酶及分子识别功能体,我们已合成并报道了一系列含有发色基团的CD衍生物卜一句.本文利用基紫外光谱对产一茶甲酸化公CD的分子识别性能作了研究,结果显示3一位修饰CD(3一氧一八茶甲酸基一只CD)1对客体(环己醇)的包结性能是6一位修饰CD(6一氧一界禁甲酸基一八CD)2的4.4倍·结果还显示用环乙烷作客体时与主体正的包结和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β-胡萝卜素的理化性质,如水溶性和光稳定性等,分别制备了β-胡萝卜素与β-环糊精、2-羟丙基-β-环糊精、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固体包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转换光谱和核磁技术对β-胡萝卜素与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物进行研究。通过对包合物理化性质的研究发现:通过β-环糊精、2-羟丙基-β-环糊精、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后的β-胡萝卜素的理化性质,包括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均有显著提高;经2-羟丙基-β-环糊精和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后,β-胡萝卜素分别增溶12倍和18倍。  相似文献   

8.
功能化离子液体室温催化合成乙酸苄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制备了N-甲基-N′-磺酸烷基-咪唑阴离子型功能化室温离子液体,研究了功能化室温离子液体(TSILs)于室温下催化乙酸和苯甲醇反应合成乙酸苄酯的新方法,考察了多种TSILs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TSILs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乙酸和苯甲醇的摩尔比为1:1.3,在室温下反应2.5 h,乙酸苄酯的产率可达92%,选择性超过99%。由于生成的乙酸苄酯不溶于催化体系,反应产物与催化体系分层,通过简单的倾析便可实现产物分离,简化了分离过程。离子液体可以循环使用,而其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酸化交联蒙脱土催化合成乙酸苄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化交联蒙脱土催化合成乙酸苄酯;酸化交联蒙脱土;催化;乙酸苄酯  相似文献   

10.
以β-环糊精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制得6-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酯(1); 1分别与牛磺酸和L-天冬氨酸反应合成了两个阴离子型β-环糊精衍生物单-6-牛磺酸-β-环糊精(2)和单-6-L-天冬氨酸-β-环糊精(3),总收率分别为56.1%和48.7%,其中化合物2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并对后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1.
β沸石的铝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春  须沁华 《物理化学学报》1996,12(12):1057-1060
β沸石自1988年结构被确定以来受到普遍重视,由干结构上的特殊性,G沸石既具有较强酸性又具有明显的碱性[‘,‘].但q佛石的高硅铝比使其在化学组成上对碱性的贡献甚微,如果能降低其硅铝比,则有可能获得具有较强碱性的佛石分子筛.直接合成的o佛石,硅铝比一般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β-环糊精(β-CD)纳米纤维. 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粉末XRD对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 并检测了纺丝溶液的电导率和黏度. 结果表明, β-CD的添加量可以改善纳米纤维的形貌, 固定在纤维上的β-CD保留了空腔结构, 为其在纳米纤维中发挥超分子特性提供了可能.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PAN/β-CD纤维对亚甲基蓝(MB)溶液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纳米纤维中的β-CD显著提高了PAN/β-CD纤维对MB的吸附能力, 使其在吸附分离、电化学传感器及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e states of aluminum in zeolites β were investigated with FTIR spectroscopy. Three kinds of aluminium, framework, nonframework and transient state aluminium, were detected in template-removed zeolite β. The states of aluminium in our samples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nature of the compensating cation, consistent with Brougeat-Lami et al's conclusion. But some new assignments of aluminum species and new opinions about the states of aluminum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 are propos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 suggest that, the distortion and tension of zeolite lattice occur when protons, which possess high electron affinity , are located at cationic sites, leading to the breakage of Al-- O bond and the removal of aluminium. The distortion is released when H+ is replaced by other cations (e.g. Na+ ) so that transient state aluminium can go back into the framework, while the cationic nonframework aluminium species enter the solution upon the ion-exchange.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钙与β-环糊精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并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新型抗血脂紊乱药物阿托伐他汀钙(AC)与β-环糊精(-βCD)的相互作用.探讨了-βCD对AC的峰电流及AC对-βCD吸附峰电流的影响,测得在0.06mol/LKH2PO4-Na2HPO4(pH=7.17)缓冲溶液中,AC与-βCD包结比为1:1,用电流法测得包结物的形成常数为9.09×104L/mol.根据碱性介质条件下β-CD分子与AC形成包结物而使β-CD吸附峰电流减小的特性,建立了一种利用β-CD间接测定AC的伏安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 β-环糊精为功能单体,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交联剂, 二甲基亚砜为溶剂, 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分子印迹β-环糊精聚合物.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从选择性、 吸附容量、 结合特性对吸附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底物类似物的机会均等与机会不均等竞争吸附实验证明了β-CD-MIPs对底物的结合容量远大于对类似物的结合容量. 用热力学参数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发现β-CD-MIPs对BPA的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 温度低对吸附有利.  相似文献   

16.
The inclusion complex of benzaldehyde (BA) with β-cyclodextrin (β-CD) was prepared and was studied by thermal 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ometr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mplex was identified by TG and elemental analysis as β-CD·BA·9H2O. TG and DSC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thermal dissociation of β-CD·BA·9H2O took place in three stages: dehydration in the range 70-120°C; dissociation of β-CD·BA in the range 235-270°C; and decomposition of β-CD above 280°C. The kinetics of dissociation of β-CD·BA in flowing dry nitroge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TG both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at linearly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sociation of β-CD·BA was dominated by a one-dimensional random nucleation and subsequent growth process (A2). The activation energy E was 124. 8 kJ mol-1, and the pre-exponential factor A 5.04·1011 min-1.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7.
以柚皮苷(NG)为印迹分子, β-环糊精为功能体,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交联剂,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对NG具有特定识别能力的吸附材料: 棒状印迹聚合物. 扫描电镜及比表面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大的孔隙及比表面积|红外及核磁共振谱研究证实了识别位点来自β-环糊精与NG羟基间的氢键作用. 采用平衡吸附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棒状印迹聚合物(RMIP)对NG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和选择性. Scatchard分析表明, MIP在识别NG过程中存在2类结合位点: KD1=0.016 mmol/L, Bmax1=15.31 μmol/g, KD2=0.24 mmol/L, Bmax2=98.41 μmol/g. 当NG浓度为 0.02 mg/mL时, MIP及相应NIP对 NG的分配系数 KD 分别为4.38和2.86, 印迹因子α为1.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