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元复 《物理学进展》2011,1(3):386-414
穆斯堡尔谱学由于具有很高的能量分辨本领而成为固体物质微观结构研究的有力手段。近年来,由穆斯堡尔谱学能得到实地(in situ)结构信息的长处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简要回顾穆斯堡尔谱学的原理和穆斯堡尔参数的意义后,评述各种iu situ穆斯堡尔实验方法,最后讨论它在近年来的一些应用实例,着重于表面科学与催化。  相似文献   

2.
穆斯堡尔谱学由于具有很高的能量分辨本领而成为固体物质微观结构研究的有力手段。近年来,由穆斯堡尔谱学能得到实地(in situ)结构信息的长处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简要回顾穆斯堡尔谱学的原理和穆斯堡尔参数的意义后,评述各种iu situ穆斯堡尔实验方法,最后讨论它在近年来的一些应用实例,着重于表面科学与催化。  相似文献   

3.
纪念穆斯堡尔效应发现4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琳 《物理》1998,27(11):695-697
文章论述了穆斯堡尔效应的发现和穆斯堡尔谱学的基本原理,并对穆斯堡尔谱学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考古学和地质矿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同步辐射穆斯堡尔谱自从1985年取得突破后, 经历了20多年的长足发展, 已经成为穆斯堡尔谱学的一个成熟的分支。 目前同步辐射穆斯堡尔谱学由两个部分构成: 基于相干核共振散射机制的时域穆斯堡尔谱学和基于非相干非弹性核共振散射机制的X射线谱学。 第三代同步加速器的出现促进了时域穆斯堡尔谱学的发展, 测量得到穆斯堡尔激发态寿命τ期间衰变计数率与时间的关系, 观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同步辐射穆斯堡尔谱既能做常规透射谱学研究, 测量各种超精细相互作用及fLM, δSOD等穆斯堡尔参数, 也能利用非弹性核共振散射测量固体的声子谱, 并且也能测出fLM和 δSOD及力常数等, 时域谱和非相干谱的测量精度都高于常规穆斯堡尔谱。 The idea of us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as a Mössbauer source experienced a breakthrough in 1985, followed by steady development for more than 20 years. Synchrotron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consists of two areas. The first one is the so called time domain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based on coherent nuclear resonant scattering which permits determination of hyperfine interactions and other Mössbauer parameters such as fLM and δSOD. The other is incoherent nuclear resonant inelastic X ray scattering, which provides vibration information of atoms in a solid, i.e., the phonon density of states. All the experiments have better accuracy than that obtained in conventional Mssbauer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5.
《物理》1995,(6)
第六届全国穆斯堡尔谱学会议简讯第六届全国穆斯堡尔谱学会议于1994年10月24-28日在武汉市举行,会议由武汉大学和武汉钢铁公司钢铁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60余位穆斯堡尔谱学工作者代表出席了本届会议。穆斯堡尔谱学是一门新兴边缘学...  相似文献   

6.
全国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9日至14日在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28个单位的40余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这次方法学学术讨论会上有30余篇论文进行了交流,这些论文涉及到穆斯堡尔谱学中的实验仪器,放射源制备,各种数据传输接口,计算机拟合方法和程序,实验技术和方法等方面.这些论文反映了我国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学方面的最新进展.其中四川大学原子核技术研究所利用回旋加速器辐照铁内靶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来制备57Co穆斯堡尔源的工作,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与会代表认为,这次会议是自1986年苏州会议以来国内在…  相似文献   

7.
为了配合金属材料特别是非晶磁性材料的研究,我们研制了一台能进行热扫描测量的穆斯堡尔谱仪中温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具有恒温及恒速升温和降温的功能.利用这一功能既能做不同温度的恒温M谱,又能进行热扫描测量.由于用穆斯堡尔热扫描技术能在不加外磁场的情况下,准确地测量样品的居里温度Tc,因此国外早已应用了这一方法. 本文参照国外文献[1,2]对用穆斯堡尔热扫描技术测量样品的Tc进行了尝试,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测量样品的Tc是准确可靠的.我们已将该方法列入了常规的测试方法中. 一、实验装置和基本原理 与M谱仪配套的中温实验设备…  相似文献   

8.
测量了不同颗粒尺寸Fe_3O_4覆盖界面活性剂前后磁性、红外谱以及穆斯堡尔谱。实验结果表明界面活性剂与Fe_3O_4微粒表面为化学吸附,覆盖界面活性剂后在相同磁场下磁化强度有所下降,穆斯堡尔谱变得弥散,随着颗粒尺寸变小,穆斯堡尔谱内场减小,谱线变得更为弥散,实验结果可以用表面各向异性的理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全国穆斯堡尔谱学会议于 1983年 12月 15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国内科研机关、高等院校和工厂共82个单位的代表128名·会仪交流的论文共136篇.涉及内容较广,包括综合和专题评述,仪器和实验方法,磁性材料,金属材料,催化材料,无机、有机和生物材料,矿物地质,考古和其他方面的应用.大会报告共八个,内容包括:穆斯堡尔谱学的现状和发展动态及其在非晶磁性材料、化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穆斯堡尔谱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等.其它论文分组进行报告.这些论文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穆斯堡尔谱学在设备和方法上的不断扩充、…  相似文献   

10.
前言 穆斯堡尔效应是原子核对r射线的无反冲的共振吸收和发射现象,它是鲁道夫·勒·穆斯堡尔(LR.Mossbauer)在1957年发现的,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穆斯堡尔效应自发现以来,发展极其迅速,现已成为专门的学科─—穆斯堡尔谱学.穆斯堡尔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渗透到物理学、化学、矿  相似文献   

11.
夏元复 《核物理动态》1989,6(3):20-22,19
本文讨论了穆斯堡尔谱学应用的突出特点、显著特征、发展趋势、最新进展以及我国穆斯堡尔谱学界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穆斯堡尔谱学应用的突出特点、显著特征、发展趋势、最新进展以及我国穆斯堡尔谱学界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光辉 《物理》1981,(10)
由中国核物理学会委托南京大学筹备召开的全国穆斯堡尔谱学会议于1981年6月16日至21日在南京召开.83个单位的13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穆斯堡尔谱学是利用原于核对γ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新学科,它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会议期间,代表就穆斯堡尔  相似文献   

14.
界面活性剂对Fe3O4磁性与穆斯堡尔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都有为  陆怀先  王挺祥  王亚旗 《物理学报》1982,31(10):1417-1422
测量了不同颗粒尺寸Fe3O4覆盖界面活性剂前后磁性、红外谱以及穆斯堡尔谱。实验结果表明界面活性剂与Fe3O4微粒表面为化学吸附,覆盖界面活性剂后在相同磁场下磁化强度有所下降,穆斯堡尔谱变得弥散,随着颗粒尺寸变小,穆斯堡尔谱内场减小,谱线变得更为弥散,实验结果可以用表面各向异性的理论进行解释。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穆斯堡尔谱学被引入考古学,始于1969年,Cousins等人首次公布了用穆斯堡尔技术研究古陶器的结果[1].此后,十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相继发表了文章[2,3],将古陶器和其他古代遗物作为研究对象,得到了大量对考古学有价值的信息. 来用近代物理实验手段研究考古学问题,不但使许多具体问题得到了科学证据,而且使文物分类和信息萃取所依据的标准消除了主观臆测的因素.鉴于穆斯堡尔效应具有高能量分辨本领,能够获得穆斯堡尔核附近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方面的知识,该技术应用于考古学后,使我们对古代文化的各种模式随时间空间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更加深入. …  相似文献   

16.
微晶的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穆斯堡尔谱学的实验结果基础上讨论了微晶的磁性。微晶的尺寸小于10um时,穆斯堡尔谱将受到磁化方向起伏,即超顺磁弛豫与集体磁激发的影响。这些效应可用来确定颗粒体积与磁各向异性常数二者之积。测量铁磁、亚铁磁颗粒穆斯堡尔谱随外磁场的变化可以确定颗粒的体积。当铁、钴、镍以及Fe_3O_4颗粒表面化学吸附不同的分子时,微晶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将随之改变。细颗粒的穆斯堡尔谱亦给出了表面层原子磁性的信息。α-Fe颗粒表面层原子的超精细场大于块状样品的值。FeCo合金颗粒的表面是富铁层。α-Fe_2O_3的Morin转变温度与Fe_3O_4的Verwey温度均发现随颗粒尺寸减小而降低。α-FeOOH微晶密堆积体的研究表明,这些微晶间的磁耦合显著地影响穆斯堡尔谱。  相似文献   

17.
在穆斯堡尔谱学的实验结果基础上讨论了微晶的磁性。微晶的尺寸小于10um时,穆斯堡尔谱将受到磁化方向起伏,即超顺磁弛豫与集体磁激发的影响。这些效应可用来确定颗粒体积与磁各向异性常数二者之积。测量铁磁、亚铁磁颗粒穆斯堡尔谱随外磁场的变化可以确定颗粒的体积。当铁、钴、镍以及Fe_3O_4颗粒表面化学吸附不同的分子时,微晶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将随之改变。细颗粒的穆斯堡尔谱亦给出了表面层原子磁性的信息。α-Fe颗粒表面层原子的超精细场大于块状样品的值。FeCo合金颗粒的表面是富铁层。α-Fe_2O_3的Morin转变温度与Fe_3O_4的Verwey温度均发现随颗粒尺寸减小而降低。α-FeOOH微晶密堆积体的研究表明,这些微晶间的磁耦合显著地影响穆斯堡尔谱。  相似文献   

18.
许可  马克岩  王海军 《大学物理》2020,(4):42-47,55
1958年,29岁的德国物理学家穆斯堡尔发现γ射线的无反冲发射与共振吸收现象,即穆斯堡尔效应,随之产生了穆斯堡尔谱学,此人亦因该发现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穆斯堡尔效应之发现造就了对于核力矩与电磁场间超精细相互作用一种全新的测试技术,其精度可至10-13数量级,从而可分析出固态物质的诸多微观性质.其后,穆斯堡尔谱学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冶金、地质、生物、考古等各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1957—1958年德国年轻科学工作者R.L.Mossbauer在进行博士论文的工作中,发现了一种原子核对γ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或共振散射现象。这种效应后来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称为穆斯堡尔效应(简称ME)。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很快得到科学界的普遍承认,1961年穆斯堡尔因此项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金。这一效应的研究和应用也就飞速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一门穆斯堡尔谱学。穆斯堡尔效应之所以受到极大重视,是由于它为研究核周围物理化学环境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新方法。它的优点在于核共振现象对γ射线的能量高度灵敏,因此可用它来探测γ射线能量的极微小的变化。在穆斯堡尔谱学发展初期,主要限于低能核物理中的运用,例如用来测定核激发态的寿命和核磁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后期在西德UNILAC 和VICKSI 重离子加速器上相继建立了在束穆斯堡尔装置,进行库仑激发反冲注入穆斯堡尔谱学研究。本文评述这一新领域和在应用方面所取得的引人注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