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二氧化铈对钯汽车催化剂的氧化氮还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火焰脉冲-微反装置上考察了Pd催化剂的三效性能,同时利用XPS、TPR和催化剂表面贮氧量的测定,研究了氧化柿对PdO/Al2O3上三效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对NOx还原性能的影响。PdO/Al2O3催化剂上的NOx还原和HC的氧化互相干扰,CeO2的加入能够改变Pd的电价,削弱HC的干扰,使NOx还原活性在贫氧区(A/P<14.7)大为提高。另外CeO2还能提高Pd催化剂的表面贮氧量,降低NOx的反应活化能,而且NOx还原的高转化率向高空燃比扩展。  相似文献   

2.
应用加温加压气固多相催化原位红外光谱反应器,在H2/CO=2:1(mol)、0.5 ̄5.0MPa和20 ̄300℃的接近CO+H2工业反应条件下,考察了还原态和氧化态Rh/Al2O3催化剂表面CO吸附态,关联了吸附态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态的Rh/Al2O3催化剂一氧化碳加氢生成烃类,其催化剂表面存在三种CO吸附态:线式Rh(CO),孪生式Rh(CO)2和桥式Rh2CO。在常温常压下  相似文献   

3.
钟依均  罗孟飞 《分子催化》1997,11(3):226-229
负载Pt、Pd催化剂上NO-TPD和NO催化还原性能1)钟依均(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金华321004)罗孟飞周碧袁贤鑫(杭州大学催化研究所杭州310028)关键词负载Pt、Pd催化剂NO-TPDCO-NO反应分类号O643.32氮氧化物(NOx)污染是...  相似文献   

4.
应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CO和NO在还原态Rh/SiO2,Rh-V/SiO2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573K氢还原后,Rh/SiO2上的部分Rh中心处于Rh^0和Rh^δ+(δ≤1)两种状态。加入助剂V后,Rh与V之间发生了某种化学作用,这种作用有利于Rh金属向钒离子转移电子生成Rh^δ+中心。由CO和NO共吸附结果可得:NO对CO吸附具有两种影响,一是取代CO,二是使Rh^0中心部分氧化生成Rh^δ+  相似文献   

5.
用CO吸附微量量热法系统地研究了γ-Al2O3负载的Pt,Pd,Rh及Pt-Sn,Pt-Fe等贵金属催化剂,结果表明,Pt/γ-Al2O3,Pd/γ-Al2O3,Rh/γ-Al2O3贵金属催化剂上CO的微分吸附热能覆盖度的函数非常相似,其初始微分吸附热均约为120kJ/mol,随着CO覆盖度的增加,CO的微分吸附热逐渐降低,Pt/γ-Al2O3催化剂上CO吸附位数目对CO微分吸附热不同区间的分布非  相似文献   

6.
Cu对Cu—Mn—Ce—O和Cu—Mn—Ce—Pd—O催化剂三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火焰脉冲-微反装置考察了Cu-Mn-Ce-O和Cu-Mn-Ce-Pd-O两类催化剂的三效活性。结果表明Cu的加入有利Cu-Mn-Ce-O的NOx和CO的转化,而不利于Cu-Mn-Ce-Pd-O的NOx和HC的转化。XRD分析结果表明在Cu-Mn-Ce-O中加入Pd,原来的CuMn2O3消失,生成新相MnAl2O4;TPR分析结果表明Cu使Mn-Ce-O样品表面氧量增加,表面易于还原,而使Mn-  相似文献   

7.
Cu对Cu-Mn-Ce-O和Cu-Mn-Ce-Pd-O催化剂三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火焰脉冲-微反装置考察了Cu-Mn-Ce-O和Cu-Mn-Ce-Pd-O两类催化剂的三效活性。结果表明Cu的加入有利于Cu-Mn-Ce-O的NOx和CO的转化,而不利于Cu-Mn-Ce-pd-O的NOx和HC的转化。XRD分析结果表明在Cu-Mn-Ce-O中加入Pd,原来的CuMn_2O_3消失,生成新相MnAl_2O_4;TPR分析结果表明Cu使Mn-Ce-O样品表面氧量增加,表面易于还原,而使Mn-Ce-pd-O样品表面难于还原。实验结果还表明Mn-Ce-pd-O催化剂的三效性能远远优于Cu-Mn-Ce-O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了室温H2,CO,O2和C2H4在m(Pd)/m(SiO2)=2%,m(Pd,Cu)/m(SiO2)「n(Pd)/n(Cu)=1/1」=2%,m(Pd,Cu)/m(SiO2)「n(Pd)/n(Cu=1/4」=2%和m(Cu)/m(SiO2)=8%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O2对C2H4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Cu/SiO2具有与Pd/SiO2数量相近的表面Pd原子,加入Cu可使Pd对H2和CO的强吸附位数目相对减少,弱吸附位数目相对增加Pd增加了H2在Cu/SiO2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加速了O2在Cu表面的吸附速率,Pd原子和Cu原子在Pd-Cu/SiO2混合均匀且分散良好,乙烯在Pd/SiO2表面吸附有乙川,di-σ和π吸附态。Cu的加入可抑制乙类在Pd表面吸附氧发生氧化反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化学吸附、原位IR、和XPS考察了钒助剂对Rh2/SiO2催化剂的H2和CO化学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CO吸附在RhI、RhⅡ和RhⅢ中心上分别产生孪生、线式和桥式CO表面吸附物种.2)H2主要解离吸附在RhⅡ和RhⅢ中心上,但CO能优先吸附;RhI中心对H2的化学吸附能力弱,但H2和CO能共吸附在RhI中心上形成表面羰基氢化物.3)Rh2-V/SiO2催化剂在573K还原后,铑与钒助剂的强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RhⅡ和RhⅢ与钒助剂之间,H2吸附比CO吸附受到更强烈的抑制.用覆盖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钒助剂对Rh2/SiO2催化剂的H2和CO化学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偏最小二乘催化极谱法同时测定铂,钯,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M273A电化学系统中的线性扫描技术,确定了0.75mol/LH2SO4-1.5%NH4Cl-2.8mmol/L(CH2)6N4-0.0025%N2H4.H2SO4为偏最小二乘极谱法同时测定Pt、Pd、Rh的最佳极谱体系。Pt、Pd、Rh的线性范围为3.2mg/L、0-15.0mg/L和0-1.0mg/L。模拟样品及实际样品的回收率在90.3-107.7%之间。  相似文献   

11.
 采用湿浸法制备了用于蒽醌氢化制H2O2的La2O3促进的Pd/Al2O3催化剂,并考察了不同La2O3含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采用XRD,N2物理吸附,CO2-TPD,H2-O2滴定和电子探针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La2O3能够抑制高温焙烧时Al2O3晶粒的长大,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金属Pd的分散度,增强载体表面碱性,提高催化剂表面的Pd浓度,减小Pd层厚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氢化活性. 加入La2O3可使催化剂的Pd负载量由0.281%降至0.188%,而催化剂活性提高了44%.  相似文献   

12.
NO在氧化铝负载的Pd催化剂上吸附的TPD-MS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振林  屠兢  伏义路 《催化学报》2000,21(3):279-282
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对保护大气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除去NOx,已经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例如NOx在分子筛上的直接分解和催化还原,在贵金属三效催化剂上的还原等.  相似文献   

13.
一种TiO2修饰的Pd/Al2O3选择性加氢用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制了一种用TiO2修饰的Pd/Al2O3(Pd/Al2O3-TiO2)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并采用N2吸附,XRD,SEM,FT-IR,TPD和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Pd/Al2O3-TiO2催化剂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 低的表面酸性,且以弱酸中心为主; TiO2在Al2O3表面呈高度分散,并集中于载体到一定的深度; 用含钛溶液浸渍次数以1次为佳. 载体中TiO2的添加使得PdO更易于被还原. 用这种复合氧化物作载体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加氢活性和选择性,优于单纯以Al2O3作载体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V2O5/ACF催化剂低温下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V2O5担载在活性炭纤维(ACF)上制得V2O5/ACF催化剂,并采用暂态响应实验和NH3吸附氧化实验等考察了影响V2O5/ACF催化剂上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NH3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是必要的,而且该吸附是一个快速过程;气相O2的存在有利于形成催化剂中所需的活性氧化态物种.NH3吸附.脱附与原位质谱相结合的实验表明,V2O5/ACF催化剂具有吸附NH3和将NH3氧化为N2H2的能力,N2H2为NH3氧化的一种中间体.  相似文献   

15.
 利用程序升温反应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研究了NO在清洁和预吸附氧的Pt(110)表面的吸附和分解. 在清洁的Pt(110)表面,室温下低覆盖度时NO以桥式吸附为主,高覆盖度时NO以线式吸附为主. 加热过程中部分NO(主要是桥式吸附物种)分解,生成N2和N2O. 室温下O2在Pt(110)表面发生解离吸附. Pt(110)表面预吸附氧会抑制桥式吸附NO的生成,并导致其脱附温度降低40 K. 降低脱附温度有利于桥式吸附NO的分子脱附,从而抑制分解反应. 这些结果从表面化学的角度合理地解释了铂催化剂在富氧条件下对NO分解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助剂对Pd/γ-Al2 O3催化剂上NO选择催化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氧条件下钯催化剂上进行丙烯选择催化还原NO的反应,考察浸渍法制备的Pd/γ-Al2O3催化剂中加入碱(土)金属或稀土氧化物助剂对NO转化率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表征及在氧化气氛中饱和吸附NO后的TPD研究.结果表明,助剂CeO2、 Li2O能较大幅度提高催化剂的低温活性,使NO的最高转化率增加1~3.5倍.Pd/CeO2-Al2O3、 Pd/Li2O-Al2O3催化剂有较高的Pd分散度及较强的NO解离吸附能力.并讨论了NO、 N2O、 NO2-和NO3-等吸附态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形成及脱附特性对催化剂选择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Pt/HM,Pd/HM催化剂上NO-TPSR和CO-NO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除NO对大气的污染,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是常用的方法[1].众所周知,分子筛是常用的NO选择性还原催化剂载体,熊金保等[2]考察了Cu-ZSM-5催化剂表面NO的程脱产物,认为NO只吸附在Cu上,载体ZSM-5不吸附NO,Alvarez等[3]认为Na-ZSM-5和NaY表面有少量吸  相似文献   

18.
用CO和NO吸附的红外光谱表征了还原态的Ru-Co-Mo/Al_2O_3催化剂。结果表明,和Ru/Al_2O_3相比,CO吸附于Ru-Co-Mo/Al_2O_3的Ru中心上的红外谱带向高波数移动;和Co-Mo/Al_2O_3相比,CO和NO吸附在Ru-Co-Mo/Al_2O_3的Co、Mo中心上的特征谱带向低波数移动;通过TPD-IR还可看到,CO和NO在Ru-Co-Mo/Al_2O_3的吸附量及脱附温度大大地提高了。这些结果说明在Ru-Co-Mo/Al_2O_3的Ru中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Co、Mo中心或其周围,或者Ru中心的存在促进了Co、Mo中心的还原。  相似文献   

19.
红外光谱法研究噻吩与CO和NO在Co—Mo/Al2O3上的共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勤  张慧 《燃料化学学报》1991,19(4):333-338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NO或/和CO吸附的TPD-MS方法, 结合IR和XPS对还原态的Co, Mo, Co-Mo/Al_2O_3催化剂进行了深入考索. 结果表明, 还原态的Co-Mo/Al_20_3表面上存在着两种吸附NO的Mo中心. 弱吸附NO(T_(max)为100 ℃)可被吸附的CO取代和强吸附NO(T_(max)为300 ℃)不能被CO取代. 同时存在三种吸附NO的CO中心, T_(max)分别为80 ℃、180 ℃和330 ℃. 前两者能吸附CO, 后者只吸附NO. IR结果对这些不同的Mo中心和Co中心的存在提供了进一步旁证. XPS结果表明提高还原温度, Mo/Al比保持恒定, 但Mo~(4+)浓度增加, 而Co/Al比却因部分Co进入Al_2O_3体相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