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研究了聚丙烯/聚酰胺1010共混物及其部分相容体系的相形态结构,计算了表征相结构和尺寸的结构参数,如分散相的平均直径、平均弦长和分散相的质心相关距等.并分别讨论了聚丙烯/聚酰胺1010共混物及其部分相容体系的相形态以及其结构参数与共混物组成的关系.测定了聚合物及其共混物体系的力学性能,讨论了共混物组成与力学性能的关系.聚丙烯/聚酰胺1010共混物的拉伸模量与组成的关系较为复杂,但其部分相容体系的拉伸模量与组成呈线性关系.聚丙烯/聚酰胺1010及其共混物体系的屈服强度与共混物组成均呈线性关系.表征相结构的两相平均弦长比(l-1/-l2)与组成以及共混物体系力学性能与组成的关系,二者相似.同时讨论了体系力学性能随相尺寸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LDPE/EVA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DSC、WAXD、偏光显微镜、DMA等方法,对LDPE/EVA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VA可使LDPE的熔融峰温提高15℃。并在LDPE结晶过程中起稀释剂作用。LDPE/EVA共混体系为非晶相相容。  相似文献   

3.
用DSC方法研究了LDPE/EPO共混体系的等温及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对LDPE/EPO共混体系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共混物是三维生长的异相成核,共混物在各个结晶温度下的结晶过程都是以方式K_g(Ⅱ)进行的.采用联系Avrami方程和Ozawa方程导出的新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方程,处理了LDPE/EPO共混体系,得到了非等温结晶过程的一些基本参数,新方程很好地描述了此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相容共混体系溶聚丁苯橡胶(SSBR)/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当SSBR含量较低时,SSBR/TPI共混物的成核密度降低,晶体生长速率降低,等温结晶速率降低,非等温结晶峰移向低温,SSBR抑制了α-TPI的生成,SSBR/TPI共混体系总结晶度降低,但TPI的相对结晶度升高,结晶行为与热力学相容的结晶/非晶共混体系一致;当SSBR含量较高时,随着SSBR含量增加,体系的成核密度增加,球晶的生长速率显著降低,SSBR显著抑制了α-TPI的生成,共混体系以β晶为主.  相似文献   

5.
采用结合物理老化技术的示差扫描量热法(DSC)以及非辐射能量转移荧光光谱法(NRET)研究了聚(苯乙烯-co-4-乙烯基苯酚(STVPh)与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共混体系的相容与络合行为.对STVPh/PEMA共混体系,当STVPh中的OH基团含量仅为1mol%时,即可实现相容.随OH基含量继续增加,共混体系的Tg值上升并逐渐接近和高于Fox方程计算值,玻璃化转变区域逐渐变窄,NRET能量转移效率远高于普通的相容体系,共混体系形成络合.此外,还讨论了浇膜溶剂对相容与络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非相容高密度聚乙烯,尼龙1010共混体系在熔融混炼过程中相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应用在线连续采样方法,获得共混过程中体系不同时刻的样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得到共混物相结构的显微图像.用图像处理和图估计方法求得了体系分散相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宽度,讨论了平均粒径和分布宽度随混炼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共混物相结构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混炼初期,即混炼两分钟以前,之后平均粒径和分布宽度趋于平稳,保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引入分性概念,应用测度法计算了体系的分形维数,表明体系相结构的变化具有自相似性,分形维数的变化与体系的均匀性有关.同时,研究了混炼温度和混炼设备的转速(剪切速率)与体系分散相平均粒径、分布宽度和分形维数等结构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用DSC、扫描电镜、雾点测量仪等手段,对不同组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无规共聚物(MS)与聚偏氟乙烯(PVF_2)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完。结果表明,随着苯乙烯在MS共聚物中含量的增多,PVF_2/MS共混体系在无定形态时由相容逐渐转变为半相容体系。测定了该体系的最低临界相容温度曲线。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弹性体(SEBS)及其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SEBS-g-MA)增韧聚苯醚(PPO)体系。DSC谱图显示,PPO与SEBS的共混物仅有一个Tg,两者完全相容;PPO与SEBS-g-MA的共混物存在两个Tg,只能达到部分相容。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在PPO/SEBS体系中,基体中分散相SEBS的相界面模糊,无法引发基体银纹和剪切屈服,增韧PPO的效果有限;而部分相容的PPO/SEBS-g-MA共混物显示了增韧剂良好的相界面引发基体银纹和剪切屈服的作用,其缺口冲击强度在SEBS-g-MA质量分数为20%时达到1260J/m的超韧性。亚微相态显示,SEBS在PPO中呈现条形分散相的"海岛"结构;而SEBS-g-MA在基体中呈现网络结构。流变性能研究显示,PPO/SEBS共混物的表观粘度均高于PPO,并随SEBS的含量增加而变大;而PPO/SEBS-g-MA则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聚氨酯共混体系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作为改性剂来增韧聚乳酸(PLA),通过溶度参数法、聚合物混合焓变法预测了TPU和PLA的相容性,并且通过稀溶液粘度法、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及扫描电镜(SEM)对两者相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PLA和TPU为部分相容体系.共混溶液的粘度与组成含量的变化呈非线性关系;PLA/TPU共混膜的...  相似文献   

10.
PP/EPO共混体系混容性与结晶结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焕  莫志深 《应用化学》1990,7(2):35-39
WAXD方法测定表明PP/EPO共混体系的结晶度随EPO组份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晶胞参数与组份比无关,并计算了第二类晶格畸变。根据PP/EPO的DSC和扭辫实验得出在所有组成下PP/EPO共混体系是不相容的。但在非晶区可能部分相容。  相似文献   

11.
用DSC分别探讨了苯酰化聚苯醚(PPO)(BA~(31.0)-PPO和BA~(43.4)-PPO)/PPO共混体系的热焓松弛变化规律与差异.发现已知是相容体系的BA~(31.0)-PPO/PPO在低于T_g等温退火过程中只出现一个吸热峰;典型的相容体系PPO/PS也表现出类似的行为.而未知相容性的BA~(43.4)-PPO/PPO在等温退火过程中出现两个吸热峰,此两峰的T_p值随退火时间的变化类似于各纯组分相应条件下的变化.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BA~(43.4)-PPO/PPO是相分离体系.因此对T_g非常接近的较刚性主链的PP0及其改性物的共混体系可用热焓松弛行为确定其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多组分聚合物体系中的相容和络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含可控特殊相互作用的多组分聚合物体系中,随着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密度的增强,体系在本体中可经历由不相容到相容直至络合的不同物理状态。本文概述了相容、络合研究的进展,着重讨论了相容和络合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含氢键相互作用的高分子共混体系中相容-络合转变存在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范忠雷  刘大壮 《应用化学》2017,34(11):1273-1278
用稀溶液粘度法研究了氯化聚丙烯与石油树脂、丙烯酸树脂和醇酸树脂间的相容性,并用α判据对相容性结果进行判别。结果显示,石油树脂/氯化聚丙烯的共混体系是相容的;丙烯酸树脂/氯化聚丙烯的共混体系是不相容的。而醇酸树脂与氯化聚丙烯的相容性情况复杂,由二者的组成决定。当m(醇酸树脂)∶m(氯化聚丙烯)1∶1时,体系是相容的;当m(醇酸树脂)∶m(氯化聚丙烯)1∶1时,体系是不相容的。通过共溶剂法和涂膜宏观特性对上述体系的相容性进行测定,所得结果与α判据的结果相符合,印证了稀溶液粘度法研究溶液中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预测涂料树脂的相容性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DDV、DSC、WAXD、萃取和Raman光谱实验表明,在所有组成下,LDPE/EPO共混体系共晶相容.WAXD法测定表明,LDPE/EPO共混体系的结晶度随EPO组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EPO未能进入LDPE晶胞中.  相似文献   

15.
含无规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正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因为相容的驱动力来自共聚物分子内不同单体链段间的排斥性相互作用 [1~ 3] .目前研究这类体系还主要采用过份简化的 F- H平均场理论 ,用旨在克服平均场理论缺陷的 Flory状态方程 ( EOS)理论仅局限于研究二元共聚物共混体系[4~ 8] .与三元共混体系相比 ,用 EOS理论预测含两个无规共聚物三元体系相行为尚需确定共聚物 -共聚物间的二元参数 sj/si,Xij和 Qij.若用 Ax B1- x和 Cy D1- y分别代表共聚物 1和 2 ,则 A,B,C,D代表相应共聚物中的单体单元 ,x,y分别是 1和 2的共…  相似文献   

16.
PTHF-b-PMMA/PV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具有焓效应的聚四氢呋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两嵌段共聚物与聚氯乙烯PTHF-b-PMMA/PV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行为. 结果表明, 其相容性比AB/A型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要好得多; 与PTHF部分相容的PVC对PTHF微区的结晶行为可产生很大的影响. 应用有关理论和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结晶行为的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7.
 DDV、DSC、WAXD、萃取和Raman光谱实验表明,在所有组成下,LDPE/EPO共混体系共晶相容.WAXD法测定表明,LDPE/EPO共混体系的结晶度随EPO组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EPO未能进入LDPE晶胞中.  相似文献   

18.
动态力学谱研究表明熔融共混PVA/PEO体系的无定形态中存在着纯PEO及PVA/PEO的相容或部分相容相。相容或部分相容相的T_g随共混物组成的变化远高于按照FOX方程的计算值。用结晶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解释了这种对FOX方程的偏离。应用FTIR差示光谱技术对PVA/PEO共混物和PVA/DGDE浓溶液的研究证实了PVA分子链上酯基和PEO分子链存在着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乙烯-辛烯共聚物/淀粉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用Jeziorny和Ozawa方程描述了结晶动力学过程.共混物的结晶温度和结晶焓强烈依赖于淀粉含量和冷却速率.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每个试样的结晶放热曲线均变宽,并向低温区移动.当温度一定高时,所有试样均具有较快的结晶速率. Jeniorzy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POE/淀粉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模式,而Ozawa方程对于POE/淀粉共混体系不太适合.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非相容共混体系液滴形变、破碎的机理和双重海/岛复合结构的形成条件.应用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法,以聚苯乙烯/等规聚丙烯共混物为试样,对聚合物共混中双重海/岛复合结构的形成机理、结构形态和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双重海/岛复合结构形成过程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