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摩擦磨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动态研究,可以跟踪观察磨屑形成和磨痕演变的全过程,以及材料表面在摩擦磨损中变化的真实情况.在由国产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改装成的滑动摩擦磨损试验装置上,对15#钢-45#钢摩擦磨损过程所作的原位动态研究表明:15#钢在对摩过程中始终存在粘-滑现象,微切削是其主要磨损机理;15#钢磨痕形貌变化可分5个阶段——第1阶段出现与滑动方向垂直的横向裂纹,第2阶段产生大片状剥离,第3阶段产生小片状疲劳剥离,第4阶段产生块状磨屑并形成表面凹坑,第5阶段磨痕趋于平坦.这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装置不仅具有对摩擦磨损过程作动态跟踪观察的功能,而且可用于对摩擦学过程作准动态观察,这两种观察方法对研究摩擦磨损过程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喷涂铁-镍-钴-碳化钨涂层制动摩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重载制动摩擦磨损特性制约着刹车装置的刹车性能及其使用寿命.在MM-1000试验机上,对等离子喷涂Fe-Ni-Co-WC涂层的重载制动摩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等离子喷涂涂层分别与石棉摩擦材料和半金属摩擦材料对摩时的摩擦系数均比与基体35CrMo钢对摩时的高,制动时间短,制动效率和耐磨性能都明显提高,制动力矩峰比小,刹车平稳,制动特性好;制动摩擦系数与制动压力、速度和转动惯量等参数密切相关,压力增大,摩擦系数减小,速度和转动惯量增大,石棉材料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降低,半金属材料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升高,而且半金属材料的摩擦系数的热稳定性比石棉摩擦材料的好  相似文献   

3.
4.
球-盘微动摩擦件磨损体积的测量与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般地说,由于微动磨损量很小,测定非常困难,所得结果的误差通常都相当大.尽管几十年来人们对微动磨损进行了好些研究,然而至今却还没有建立起统一而完善的微动磨损量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以至很难对试验结果进行定量比较.因此,根据SRV微动磨损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利用几何和数学分析手段提出了一种能够比较精确地测量和计算球-盘接触型微动摩擦件磨损量的方法,并且利用不同的模型对计算方法进行简化,从而得出了球和盘的磨损体积计算公式。只要借助轮廓仪和读数显微镜测量出有关参数,就可以比较精确地计算出球和盘的微动磨损体积,为了验证这种计算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还进行了52100钢对不同含钨量的Ni-W合金镀层的SRV微动磨损试验,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根据所提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不仅可以增强SRV试验机测试结果的可比性,也为利用这种试验机深入开展微动磨损研究提供了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5.
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功耗的设计计算方法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在计算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摩擦功耗时,只是计算活塞环与缸套之间流体润滑剂的粘性剪应力,这显然不能客观地反映出该摩擦副的润滑状态。实际上,活塞环-缸套间的摩擦力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粘性流体的剪应力,二是摩擦界面相互接触峰元的剪切作用。然而截至目前,针对这两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报道却还很少,因此,为了给低摩擦功耗环组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对活塞环在运动过程中润滑状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内燃机设计计算的活塞环-缸套摩擦功耗的计算方法,并以其对现有结构的S195柴油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摩擦功耗进行了计算,同时还对影响摩擦功耗的因素作了考察与讨论,利用台架试验测量油膜厚度的方法对这种算法进行试验验证的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测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摩擦速度对铜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铜-石墨-SiO2烧结材料,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在摩擦速度为7.8~47.1 m/s的范围内,研究摩擦速度、第三体与摩擦磨损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摩擦第三体的状态与摩擦速度密切相关,并明显影响摩擦磨损性能.在摩擦顺序从低速开始向高速进行的条件下,随摩擦速度的提高,摩擦表面第三体由颗粒状分布向密实状态转变,表面微观硬度提高,摩擦系数下降,磨损率变化不明显.这归因于低速条件下摩擦副间的啮合程度大,使摩擦系数处于较高值.随速度增加,致密状第三体的易流动性具有润滑和平滑作用,起到降低摩擦系数的作用;在摩擦顺序从高速开始向低速进行条件下,摩擦表面被高速摩擦形成的致密第三体所覆盖,致密第三体的稳定性具有降低摩擦系数波动的作用.但磨损率在摩擦速度较低时出现快速增加.原因在于随摩擦速度的降低,摩擦温度降低,致密第三体脆性增加,致密第三体的大面积破裂和剥落提高了磨损率.  相似文献   

7.
对于含MoS2的复合材料在单向滑动摩擦条件下的实用性能,人们已经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然而好多摩擦部件在工程实际中经受的却都是往复摩擦。为了探明热压Ni-MoS2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能及其耐磨机理,在往复摩擦条件下研究了这种材料盘表面和偶件GCr15钢球表面之MoS2膜的形成过程与形貌特征,并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分析了MOS2膜的磨损表面形貌及其微区成分。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往复摩擦条件下,对偶双方表面都形成了具有层状结构的MoS2润滑膜,这种膜是通过疲劳剥落、转移、粘附与叠压等方式所形成;MoS2含量对Ni-MoS2复合材料自润滑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在对偶双方表面形成分布均匀而稳定的润滑膜,含60%(wt)MoS2的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能最好;Ni-MoS2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是通过其表面MoS2膜的连续生成与疲劳剥落,并在偶件表面形成转移膜,使复合材料与金属间的摩擦变成复合材料表面MoS2膜与偶件表面MoS2膜之间的摩擦所实现。由此可见,Ni-MOS2复合材料是适合在往复摩擦运动场合应用的一种性能良好的自润滑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摩擦热对UHMWPE/钢摩擦副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控制销盘试验中的散热条件测定了摩擦热对UHMWPE/钢摩擦副摩擦性能的影响;利用统计学相关系数理论对摩擦系数和表层温度的相关性进行定量比较,发现不良散热条件使其相关系数显著增大;根据Taylor Hobson轮廓仪测量试样表面形貌三维初始表面高度,尝试用元胞自动机方法进行了摩擦表面温度分布模拟计算,并结合磨损表面形貌分析探讨摩擦热对UHMWPE磨损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统的热传导条件严重影响UHMWPE的摩擦性能;摩擦热效应使得局部接触表面温度超过熔点,摩擦热的积累效应使UHMWPE的磨损机理由粘着磨损变为熔融剪切磨损;在聚合物材料的摩擦试验及应用研究中必须考虑摩擦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摩擦电化学与摩擦电化学研磨抛光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水基介质和非水基介质中摩擦电化学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总结了摩擦电化学控制机理,进而在总结分析硬脆材料研抛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摩擦电化学研抛原理,指出摩擦电化学研抛可望成为微电子基材高效研抛与平坦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摩擦电物理和摩擦电化学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作者按照摩擦系统中的不同润滑状态,综述了干摩擦、边界润滑、薄膜润滑和流体润滑四种润滑状态中的摩擦电物理和摩擦电化学现象及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关研究领域中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值得深入探索的几个方向,以期为摩擦学工作者从电磁学的角度完善和发展摩擦学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MG-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ZQSn12-2锡青铜、ZZnAl27Cu2锌合金、S16MnCr合金钢和20CrMnTi合金钢等几种蜗杆传动用材料在干摩擦滑动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了蜗杆副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ZQSn12-2和S16MnCr组成的摩擦副的磨损轻微,磨损率较低,其磨损表面仅出现细小的擦伤痕迹,在蜗杆传动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ELEMENT-BY-ELEMENTMATRIXDECOMPOSITIONANDSTEP-BY-STEPINTEGRATIONMETHODFORTRANSIENTDYNAMICPROBLEMSWangHuaizhong(王怀忠)(ReceivedJu...  相似文献   

13.
离合器摩擦副磨合过程对其摩擦性能有重要影响.以铜基粉末冶金摩擦片和65Mn对偶片构成的干式离合器摩擦副为研究对象,针对实车工况,制定加载工况表,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UMT-5)进行销-盘试验:引入摩擦系数采样段均值系数H和摩擦波动系数D,对磨合状态的识别进行了研究;同时分别研究了转速、压力、温度分别对摩擦副磨合进程和磨损量的影响;分析磨合过程对摩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白光干涉仪观察磨合过程中的磨擦盘表面形貌,计算接触区域面粗糙度,探究磨合机理.结果表明:当摩擦系数采样段均值系数H≤0.02,且摩擦波动系数稳定在D≤0.16时,认为磨合完成.不同加载工况对磨合快慢有明显影响;与速度和压力两个影响因素相比,温度对磨合过程磨损量的影响更为显著;经历有效磨合过程后的磨擦副摩擦系数较稳定,且比未经历过磨合过程的摩擦副小35%~45%左右,同时磨损量也减小30%~40%;随着磨合时间的增加,面粗糙度初期迅速减小,后期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4.
摩擦偶件对单晶硅宏观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单晶硅分别与Si3N4、红宝石及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单晶硅与不同偶件对摩时的摩擦系数均随着滑动速度的提高而降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单晶硅与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最高,这主要是由于单晶硅与GCr15钢中的过渡金属元素Fe具有很强的化学亲合势所致;而单晶硅与红宝石对摩时的磨损体积损失最大,与GCr15钢对摩时的磨损体积损失最小;低速下Si3N4和红宝石陶瓷偶件与单晶硅对摩时磨损表面存在大量的微断裂,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其磨损表面逐渐变得较为光滑;GCr15钢与单晶硅对摩初期向单晶硅表面转移,在随后的摩擦过程中转移层因磨损而被去除,故单晶硅/GCr15钢磨损表面比其他2种摩擦副的磨损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5.
作为界面摩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摩擦起电由于其对摩擦界面的高度灵敏性而被广泛研究. 以钢-聚四氟乙烯(PTFE)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摩擦过程中的摩擦系数、钢球的接地电流以及PTFE的表面电势,对其摩擦界面的起电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 三种信号的波动幅值呈正相关性,反映了摩擦-摩擦起电的内在联系. 在钢-PTFE的摩擦过程中,材料的转移诱导使得PTFE的表面电势在达到饱和值后会反向演化. 利用钢-PTFE摩擦副进入稳定摩擦阶段的时间与摩擦电势的反向演化时间的关联性设计钢-PTFE或其他金属-聚合物摩擦副的摩擦状态监测系统,对实现机械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副运动原位监测和故障预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扩大WC-Ni-Mo-PbO四组元复合材料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利用中频感应热压法制备了Wc-Ni-Co-Mo-PbO系高温自润滑金属陶瓷材料,并对其物理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镍和钴这两组元之重量比为2的Wc-Ni-Co-Mo_PbO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即使在600℃的高温下也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相当好的摩擦学性能,且其在高速、重载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也比较好,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这种材料在600℃时的摩擦表面形成了均匀分布的PbWO4膜,这是其在高温下具有良好自润滑性的根本原因,在烧结温度下,WC可溶解于钴相形成面心立方结构的Co3W3C、Co2W4C和Co3W6C化合物,这能增强材料中金属相与陶瓷相的结合力。在自然降温冷却过程中,从钴相中析出Co3W和元素碳,后者可与钼形成MoC,进而形成Wc-MoC固溶体,这既能细化WC晶粒,又能强化晶界,而且钴与镍形成的连续固溶体可以使金属相得以强化。这些都是提高材料的高温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碳化硼-碳化硼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考察了热压碳化硼-碳化硼摩擦副在室温下的摩擦磨损特性,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磨损表面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碳化硼-碳化硼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滑行距离和载荷的增加而减小,最低摩擦系数为0.09;在低载荷下初始阶段摩擦系数较高(0.3~0.4),磨损率极低,无法用表面轮廓仪测得,磨损表面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摩擦过程中接触表面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B2O3和H3BO3等物质,从而使摩擦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8.
评价膜-基体系的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是其失效的临界载荷。膜-基体系的失效不仅发生在界面,也有可能发生在镀层或底材之中,或许还有可能发生混合失效,因此,在测试膜-基体系失效的临界载荷方面,即使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的划痕法也有其弱点,为了使膜-基体系的失效临界载荷的测试尽可能地接近于实际使用工况,更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膜-基体系的综合承载能力,提出了一种擦膜试验法,并且研制了CM-Ⅰ型多功能擦膜摩擦试验机,同时还着重就这种试验机的测试原理、构成和标定作了阐述,并对试验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功能与特点作了介绍,为评价和研究膜-基体系的摩擦学特性、失效及综合承载能力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and the virtual source simulation technique,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semi-analytical and semi-numerical method for solving 2-D sound-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under a harmonic excitation. Within any integration segment,as long as its length is small enough,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curvilinear coordinate, the nonhomogeneous matrix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an elastic ring of complex geometrical shape can be rewritten in terms of the homogeneous one by the method of extended homogeneous capacit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or the exterior fluid domain, the multi-circular virtual source simulation technique is adopted. The source density distributed on each virtual circular curve may be ex-panded as the Fourier‘‘s series. Combining with the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 a higher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method for solving 2-D exterior Helmholtz‘s problem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 the aspect of solution to the coupling equations, the state vectors of elastic ring induced by the given harmonic excitation and generalized forces of coefficients of the Fourier series can be obtained respectively by using a high precision integration scheme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extended homogeneous capacity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and compatibility condition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elastic ring and fluid, the algebraic equation of system can be directly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least square approximation. Examples of acoustic radiation from two typical fluid-loaded elastic rings under a harmonic concentrated force are presente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proposed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mixed FE-BE method in common use.  相似文献   

20.
刘刚  杨丽  刘斌  王晓龙  周峰 《摩擦学学报》2018,38(2):238-246
正畸矫治是使用有效力使牙齿产生生理性的移动.一旦弓丝与托槽之间出现相对滑动的趋势时,摩擦力就会产生.如何减少弓丝与托槽间的摩擦力,提高轻力矫治的有效性是目前正畸矫治需要克服的难点.本文中阐述了口腔正畸摩擦力产生的力学基础,分析了影响正畸摩擦力的相关因素,对口腔正畸摩擦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