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香菇多糖的成分及其分子量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从香菇子实体中用0.9%NaCl水溶液、85%乙醇、热水、1%草酸铵、5%NaOH/0.05%NaBH4和2%NaOH/2%尿素分别提取出四种杂多糖(L-FⅠ-L-FⅣn)和两种葡聚糖(L-FⅤ和L-FⅥn).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鼠李糖组成,而且按照分离过程的进行多糖中葡萄糖含量递增.由光散射和膜渗透压法研究了多糖的重均分子量Mw、均方根旋转半径2>1/2、第二维利系数A2及数均分子量Mn.L-FⅡ、L-FⅢ、L-FⅤ及L-FⅥn的Mw值依次为19.7×104、192.3×104、136.4×104和136.7×104,它们的多分散系数-Mw/-Mn在3~5范围.  相似文献   

2.
提钪工艺中常使草酸钪溶于过量草酸铵溶液中。但文献中有关钪与草酸离子配位作用的报导甚少。等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ScC2O4+配离子的稳定常数,而J·Stary则用分配法测定了SC(C2O4)33-配离子的稳定常数,这些工作都没有对溶液中可能生成各级配离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Two alkynyl functionalized 3D framework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for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Fe3+ ions and nitroaromatic compounds through fluorescence quenching.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得到三株特异结合半抗原4(GSH-S-DNP二苄酯)的单克隆抗体HB4,HB5和HB7.抗体经两步化学诱变得到具有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GPX)活性的含硒抗体酶mHB4,mHB5和mHB7,活力分别为170,1867,32U/μmol.其中mHB5的活力是天然兔肝cGPX的0.32倍,m4A4的1.51倍.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得每分子含硒抗体酶分子中大约存在2个硒原子.mHB5的最适pH为8.6~8.8.在pH值范围为7.0和37℃条件下,mHB5催化GSH和H2O2或t-ROOH反应的二级速率常数为:k+1(H2O2)9.71×106L/(mol·min),k+1(t-ROOH)5.99×105L/(mol·min).mHB5使非酶催化反应速率提高了9.8×106和3.7×105倍.  相似文献   

5.
泡沫金属微反应器内富氢重整气中CO选择性甲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反应器中,用泡沫金属镍为载体负载4Ni-2Ru/ZrO2双金属催化剂,用于选择性甲烷化去除富氢重整气中的CO。考察了催化剂负载方法、焙烧温度和空速等对CO选择性甲烷化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制备方法与催化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直接将4Ni-2Ru/ZrO2催化剂涂布在泡沫镍片上,350℃下焙烧,反应温度为260℃,空速为2 000 h-1~6 000 h-1,可将富氢转化气中CO降至30×10-6以下,其中空速为5 000 h-1,可将CO出口浓度降至7×10-6,CO2的转化率低于1.5%。反应温度在260℃~300℃,CO的转化率在99.6%以上,CO出口浓度在50×10-6以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与丁基膦酸二丁酯(DBBP)或磷酸三丁酯(TBP)的氯苯溶液在硝酸介质中对铽(Ⅲ)的协同萃取。测得了萃合物的组成及其萃取平衡常数,讨论了萃合物的可能结构式及协同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7.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ε-caprolactone catalyzed by rare earth chloride dissolved in N,N-dimethylformamide and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propylene oxide was studied.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CL are as follows.In the bulk polymerization: n(DMF)/n(LaCl3)=10,n(PO)/n(LaCl3)=20,aging temperature: 30 ℃,aging time: 1 h,c(CL)=7.91×10-3 mol/L,c(LaCl3)=1.58×10-5 mol/L,the polymerization carried out at 30 ℃ for 1 h,yield=83.3%,Mν=1.93×104.In the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n(DMF)/n(LaCl3)=10,n(PO)/n(LaCl3)=20,aging temperature: 30 ℃,aging time: 1 h,toluene as the solvent,c(CL)=4.22×10-3 mol/L,c(LaCl3)=8.43×10-6 mol/L,the polym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at 30 ℃ for 2 h,yield=62.9%,Mν=1.21×104.  相似文献   

8.
活性聚合以其无链转移、无链终止和引发速度远大于增长速率的特点,应用于合成单分散聚合物、预定序列结构的嵌段共聚物等.常用的活性聚合方法如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及基团转移聚合对反应条件要求苛刻,不能用于丙烯酸酯类极性单体和苯乙烯类非极性单体的嵌段共聚.与...  相似文献   

9.
冰冻升华极稀溶液制备的iPS超细粉末结晶的结构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子在浓度低于动态接触浓度cs的极稀溶液中以单链形式存在[1,2],用冰冻升华法将极稀溶液中的溶剂除掉可获得高分子的超细粉末.这些超细粒子与普通的聚合物相比,比表面积大,高分子链之间缠结程度小,有可能表现出特殊的物理性质.本文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  相似文献   

10.
抗癌光敏剂ZnPcSP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对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两亲性抗癌光敏剂磺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ZnPcSP)单体与聚集体的可见吸收光谱特征以及溶剂组成对其聚集平衡的影响,得到了ZnPcSP在一系列溶剂中的聚集平衡常数.进而研究了存在状态对ZnPcSP的S180肿瘤抑瘤率的影响.ZnPcSP在生理盐水中主要以三聚体形式存在,而在CEL溶液中,则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后者对S180的抑瘤率是前者的8倍  相似文献   

11.
以芳香二磺酰氯和芳香二酚为原料,三乙胺作缚酸剂,二氯甲烷作溶剂,采取一步成环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芳环单元不同的芳香寡聚磺酸酯桥联大环化合物。 合成产物的结构用IR、1H NMR、13C NMR和MALDI-TOF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确认。 并对合成方法、紫外光谱和变温核磁结构研究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 化合物3~5的DMF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在266 nm处,化合物6在267 nm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是4.65×104、5.61×104、5.09×104和9.98×104 L/(mol·cm);检出限分别是2.15×10-7、1.78×10-7、1.96×10-7和1.00×10-7 mol/L。 变温核磁数据证明,苯环上连有支链有利于固定构象,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合成结构固定的杯芳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35±0.1℃、离子强度0.5mol/L(KCI)下,乳酸根催化Cu2+离子嵌入溴化间-四(N-乙酸甲酯基-3-吡啶基)卟啉和溴化间-四(N-氰乙基-3-吡啶基)卟啉的反应动力学。根据催化剂浓度、溶液的pH值与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得到Cu2+离子嵌入该类卟啉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反应遵循负离子催化卟啉变形机理,变形的卟啉及其与乳酸根离子的缔合物为可能的活性中间体。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Co(tp)2(Me3en)]ClO4配合物,用离子交换法提纯和分离了该配合物的2对对映体:Δ(R)∧(S)、Δ(S)∧(R)异构体,用高分辨NMR法分别测定了这2对对映体的不对称配位氮原子的重氢化速率常数kD值分别为:1.0×105和1.8×104L·mol-1·s-1(34.0℃),讨论了影响重氢化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2种新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非线性光学(NLO)有机材料芳香查尔酮衍生物1-(呋喃-2-基)-3-(4-甲氧基苯基)丙烯酮(1)和1-(噻吩-2-基)-3-(4-甲氧基苯基)丙烯酮(2),并对其进行了NMR、IR和HR-MS结构表征。 采用4f相位相干成像技术测定了化合物1和2的三阶NLO性质并确定了相关参数:脉冲宽度4 nm,激光波长440 nm,化合物1:非线性吸收系数β=5.5×10-10 m/W,非线性折射系数n2=-2.1×10-17 m2/W,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1.58×10-11 esu;化合物2:β=-2.4×10-10 m/W,n2=0.3×10-17 m2/W,χ(3)=0.50×10-11 esu;并测定了紫外光谱和DSC曲线。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化合物1和2的轨道能量和极化率,结果表明电子转移能在分子内部进行,说明比较易于极化,展示了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灵芝菌丝体多糖的化学组成和溶液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磷酸盐缓冲液在80℃时从灵芝菌丝体中提取出多糖-蛋白质缀合物LM-A.成分分析表明,GLM-A主要由葡萄糖组成,蛋白质含量为13%.GLM-A在1∶1水稀释的饱和镉乙二胺溶液中30℃时的特性粘数[η]和均方根旋转半径〈S21/2的分子量依赖关系分别为[η]=5.1×10-2Mw0.06(cm3·g-1)和〈S21/2=3.9×10-2Mw0.50(nm).按照Yamakawa-Fujii-Yoshizaki蠕虫状圆筒模型的粘度理论和Bohdanecky表达式,求得GLM-A的分子参数为:单位围长摩尔质量ML=(530±10)nm-1,持久长度q=(2.8±0.2)nm.链直径d=0.75nm.实验结果表明,GLM-A在该溶液中为无规线团构象.  相似文献   

16.
合成并表征了在大环侧臂引入取代苯酚作为功能基团的新型四氮大环配体(L1,L2和L3).对配体L3的质子化过程及其与Zn(Ⅱ)的配位过程的研究表明,配体中的酚羟基与四氮大环环中的质子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测得配体及配合物中酚羟基的pKa分别为8.3和8.5.考察了上述3个配体的Zn(Ⅱ)配合物作为水解锌酶的模拟物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NA)水解的动力学行为,测得它们催化NA水解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c/[(mol/L-1·s-1]分别为3.48×10-2、1.52×10-2和2.85×10-2.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定温热重实验,建立了甲烷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催化剂表面积炭失活动力学模型。其中,甲烷催化裂解动力学模型将初始产氢速率视为催化剂未积炭条件下的动力学基础数据;催化剂表面积炭失活动力学则基于甲烷催化裂解速率的降低。实验使用Ni-Mg复合催化剂,分别在535、585、635℃,甲烷分压10~4、2×10~4、3×10~4Pa条件下展开甲烷催化裂解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催化裂解的反应级数为0.5,活化能为82 k J/mol;Ni-Mg复合催化剂反应失活级数为0.5,催化剂失活活化能为118 k J/mol。实验条件下均制得了多壁碳纳米管。  相似文献   

18.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测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技术 ,应用最广泛的是 Pharmacia公司发展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实时分析 (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analysis,BIA)技术 [1~ 3] .它可以实时、原位地测定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而反应物无需标记 ,可以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常数 ,这对于进行反应的动力学分析和机理研究 ,以及进行性质鉴定和筛选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8] .肿瘤坏死因子 (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临床上用于肿瘤治疗的非常有效的细胞因子类药物 [9] .本文报道了…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Copper( ) salt of4- hydroxy- 3,5 - dinitropy-ridine( 4 HDNPCu) is an energetic material contain-ing energetic_ NO2 groups,which can be used asan energetic auxiliary catalyzer substituting the in-ertia copper salt to improve the catalysis of themain catalyzer( lead salt) in propellant[1] .Thermalbehavi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af-fecting its catalytic efficiency for propellant.How-ever,its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DX- co…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化学是生物化学家当今感兴趣的前沿研究领域. 研究小分子(离子)在生物大分子上的聚集形式以及机理, 帮助人们弄清其污染物及毒物在生物大分子上的结合, 在病理分析、临床检测以及基因变异有重要意义. 常用光谱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1~6]、荧光法[7,8]和共振光散射光谱技术(RRS)等[9~12]. 但是, 大分子与探针分子间的结合机理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13,14]. 蛋白质分子由于复杂的立体构象形成弱微静电场[15,16], 在其作用下, 带电荷的小分子以单分子层形式被吸附到微相电场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