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领路人     
蔡少辉 《物理》2004,33(9):669-670
1955年8月我从广州中山大学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1956年起到1980年,我师从黄祖洽教授廿四载,后来他就被调去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了.在彭桓武先生领导下,黄先生把我们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领进核反应堆理论和粒子输运理论的研究领域,从事核反应堆理论设计,而后又转战核武器理论探索和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岳良  刘金岩 《物理》2019,48(5):295-300
2019年5月15日,周光召先生迎来90华诞。他是国际知名理论物理学家,在中国核武器理论设计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以后科技事业发展的领导者。本文旨在评述周光召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重点介绍其在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间的基本粒子理论研究,及其重返理论物理学界后在凝聚态和统计物理、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2
谢苗诺夫于1913年进入彼得格勒大学学习,1917年从那里毕业。他在列宁格勒的研究所一直工作到1944年,后来他到莫斯科大学任教。在20世纪20年代,他致力于链式反应机理和热爆炸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发展了支链反应理论。1956年他与欣谢尔伍德共享了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4.
<正>我在1956年和张文裕先生初次相识,那时我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张先生1956年从美国回国,到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我和所里几位同事到他在北京中关村的家里看望他。  相似文献   

5.
秦克诚 《大学物理》1999,18(8):47-47,F003
光学是和力学同样古老的学科.前面我们已经结合邮票,介绍过伊本·海赛姆、伽利略、牛顿、惠更斯和哈密顿对光学的贡献.邮票上记载着,在牛顿以后到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提出电磁理论前后这一段时期内,物理光学有以下几方面的进展.首先是光速的测量.丹麦天文学家罗默(1644~1710年)于1676年利用木卫相继两次发生蚀之间的时间间隔随地球—木星之间距离的变化来测量光速,他得到的光速为214000km/s.这个结果虽然偏小,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测量光速,第一次得出光速是有限的而不是无穷大,仍是很有意义的.图…  相似文献   

6.
量子理论和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与尼尔斯·玻尔和他在丹麦哥本哈根创建的理论物理研究所分不开的.在尼尔斯·玻尔的时代,全世界的理论物理工作者和物质微观规律的探索者都以到玻尔的研究所工作一段时期为难得的学习和工作的机会.这个研究所现今仍方兴未艾.哥本哈根学派就发源于此.这本书生动地回忆了玻尔研究所在二十、三十年代前后的情景.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学者之间的接触和面对面的交流对发展理论科学的重要性.它有利于通过集体的智慧探索出学科发展的正确方向,重要的成果可以迅速得到评价和承认,具体的物理问题也可以通过思想…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71
哈里顿是前苏联发展原子弹的第二把手。他于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多科工业大学。1926-1928年,他被前苏联政府选派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在卢瑟福指导下工作,并获博士学位。他是卢瑟福的学生中去世最晚的。1931年他在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金属蒸气的凝结和离心法分离气体的理论。1939年他和泽尔多维奇对铀的链式裂变反应进行了计算,他们发表于1939-1941年的一系列论文为后来苏联发展原子武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蒲富恪  章综  郝柏林 《物理》2001,30(8):511-512
在整个中华民族蒙灾受难的“十年动乱”中 ,我国物理学也遭受了种种损失 .2 0年前 ,已经初露锋芒的青年实验物理学家和热忱的科学组织者孟宪振同志含冤离去 ,就是至今思之犹痛的损失之一 .孟宪振 ,1931年生于北平 ,194 9年考入清华大学气象系 ,1952年从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后改称物理研究所 )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全国上下都在为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而奋斗 .应用物理研究所集中主要力量 ,解决经济建设提出的迫切课题 .孟宪振等在前辈磁学家施汝为、潘孝硕、向仁生指导下 ,参加铝镍钴磁性…  相似文献   

9.
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协会主席、丹麦技术大学教授,弗里茨·英格斯列夫于1984年11月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英格斯列夫教授介绍了丹麦的环境噪声、职业噪声及房屋建筑噪声的规则。这些规则是噪声控制的主要途径。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丹麦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对噪声与噪声控制的研究工作很重视。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3
汤川秀澍因对亚原子粒子理论的研究获得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5年他提出了一种核力理论,正确预言了介子的存在。介子是质量处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瞬变粒子。汤川秀澍1929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后留校任教,1938年获大阪帝国大学博士学位。重返京都大学任理论物理学教授(1939-1950),他还曾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职,1953-1970年担任京都基础物理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2
莫特森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又得到一笔资助去了丹麦,在哥本哈根玻尔研究所工作。在该所,他结识了小玻尔瞵,两人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这使莫特森最后加入了丹麦籍。他和小玻尔一起研究了原子核的形状,并由于这一工作共同获得了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获奖的还有雷恩沃特。  相似文献   

12.
朱重远 《物理》2008,37(5):348-351
今年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戴元本院士80华诞,屈指算来,他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已有50余年.我与戴先生相识于1963年8月,当时,我考取了张宗燧先生的研究生,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报到,见到了已经研究生毕业担任着副研究员的戴元本先生.  相似文献   

13.
朱祖良 《物理》2006,35(9):764-766
从1960年底开始,于敏积极投身我国氢弹原理探索研究,四十多年来他为我国核武器事业殚精竭虑、奋斗不息,建立了卓尔不凡的功勋,1965年在我院理论部兵分几路全面探索氢弹理论方案的基础上,于敏带领一批科研人员赴上海,利用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J501计算机,对加强型原子弹深入开展了大量系统的计算和物理粗估工作,细致地进行分析,逐步找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所在。接着以原子弹引爆氢弹为新的原理方案,分解物理过程,反复计算和分析论证,终于揭开了突破氢弹原理和技术途径的奥秘,经过全院各方面集思广益,密切配合,氢弹理论设计从原理到材料、结构的完整方案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物理实验》2003,23(3):3-4
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核科技教育主要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教授、《物理实验》杂志主编、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虞福春先生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3年 2月 1 2日下午 1时在北京逝世 ,享年 90岁 .虞福春先生祖籍福建省福州市 ,1 91 4年 1 2月生于上海市 .1 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随后在上海的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任练习助理研究员 . 1 939年 9月至 1 946年 4月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工作 ,先后任助教、讲师 . 1 946年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 ,于 1 949年 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 ,接着到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研…  相似文献   

15.
2015年6月1日是张宗燧先生诞辰100周年。张先生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在我国统计物理和量子场论研究两个方面都是开拓者之一。他1936年到剑桥大学学习,1938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工作,1939年因欧战爆发回国。  相似文献   

16.
朱少平 《物理》2006,35(9):771-772
第一次见到于敏先生是1982年9月,那时我刚到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于先生是所长.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那时候当面向于敏先生请教的机会不多,但认认真真拜读过于敏先生写的一本内部讲义.很为于先生的学识折服,因为在讲义中于先生易懂且严密地论述了一些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后来又读过于敏先生写的另一本内部讲义《等离子体动力学理论》,更加深了对于先生学术造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吕敏 《物理》2006,35(9):758-759
1952年,我从浙江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许多核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来到研究所,听说有一位叫于敏的人,业务特别棒,认识于敏以后,发现他是很普通的一个人,除了头有些谢顶外,没有什么特别聪明的特征.钱三强、彭桓武、王淦昌、赵忠尧等知名学者担任研究所的所长、副所长,彭先生找我谈话,说从事核理论的人较多,从事实验核物理的人太少,让我跟随王淦昌、萧健参加宇宙线实验,因此我没有机会和于敏在一起工作。  相似文献   

18.
《物理》2014,(7)
<正>天才纵横理论物理研究所是隶属于天才纵横集团的公益性理论物理研究机构。本研究所专门从事理论物理前沿研究课题,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时空量子化、量子引力和大统一理论及其相关的数学理论,本研究所是专职研究机构,没有教学任务。本研究所诚聘学术思想解放、极富  相似文献   

19.
仝晓民  李家明 《物理》1996,25(1):16-21
介绍了国内原子分子物理的进展,详细介绍了在原子高激发态理论和实验研究中的两个具体工作:(1)突破了传统组态相互作用的制约,建立了可处理连续组态的相对论性多通道理论,直接计算量子数亏损理论中的物理参量,将无数个里德伯态,自电离态及连续态统一描述;(2)在激光五步共振激发-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实验装置上,首创脉冲电场-稳恒电场顺序电离方法,克服了严重本底干扰,提高信噪比,因而能清楚地观察到原子双晨德伯激  相似文献   

20.
50年前,程开甲院士领导开拓了我国的核试验事业并创建了核试验基地研究所。1962年朱光亚院士提出,鉴于2年后就要进行核试验,核武器研制工作十分紧张,建议成立专门的研究所从事核试验的准备工作,减少核武器研究单位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