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活性艳蓝稀土染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活性艳蓝和稀土为原料,制备了活性艳蓝稀土染料,并研究了稀土离子的种类、稀土盐的种类以及稀一等对染料性能的影响。用目视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染料的上色率和固色率。  相似文献   

2.
阳离子金黄铋染料的合成及其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小珍 《光谱实验室》2000,17(2):162-164
本文以阳离子金黄和硝酸铋为原料合成了阳离子金黄铋染料,并对产物进行了铋含量的测定,测定了产物的可见光吸收光谱,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3.
ICP—AES法直接测定铋矿石中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ICP-AES法直接测定铋矿石中铋含量的方法,优化了仪器的测试条件,并对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直接用于铋矿石中铋的准确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维多利亚艳蓝及其缔合物可见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维多利亚艳蓝(VPB)及其缔合物的可见光谱。研究了VPB与阴离子的显色反应;用作图法测定了VPB在水溶液中的质子传递常数;用等摩尔法和连续变化法测定了缔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VPB 在酸性水溶液中呈浅黄色而缔合物呈艳蓝色。VPB BO,VPB R,VPB B和NB的pKh分别为2.16,1.32,0.82和0.73。VPB BO与DBS,[CdI4]2-分别形成1∶1和2∶1离子对缔合物,Kf(稳定常数)分别为1.5×106,6.0×101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4.7×104 L·mol-1·cm-1,2.8×105 L·mol-1·cm-1。VPB是一种分析性能优良的高灵敏显色剂。  相似文献   

5.
悬浮液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痕量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了一种把悬浮液技术与氢化物发生法相结合原子荧光光谱测定化探样品中痕量铋的分析方法,试验了悬浮粒度,酸介质,悬浮液浓度等因素对铋氢化物发生效率的影响,采用水溶液标准校正,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稀土离子钆[Gd(Ⅲ)]的槲皮素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稀土离子钆配合物的组成为GdC15H8O7Cl2.6H2O。同时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epG2肝癌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7.
铋中微量锂的火焰光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用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铋中微量锂的高灵敏度方法。基体铋用碱式硝酸铋形式水解分离。测定下限为0.1微克/克。  相似文献   

8.
稀土槲皮素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稀土离子镨、铽的槲皮素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PrC15H8O7Cl10.6H2O、TbC15H8O7Cl2.6H2O。同时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epG2肝癌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9.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的含量,并与络合滴定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为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微波消解溶样,ICP—AES法测定了枸橼酸铋制剂中铋元素的含量及其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溶出量。结果表明,枸橼酸铋制剂中的铋元素在人工肠液中的溶出量明显高于人工胃液。方法的检出限为12ng/mL,相对标准偏差(n=7)为3.84%。  相似文献   

11.
YAG:Ce3+的合成与光谱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YAGCe3+(Y3Al5O12Ce3+)光致发光荧光粉并测定了其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粒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YAGCe3+荧光粉激发光谱为双峰结构,两主峰分别位于近紫外和可见光区,发射光谱为宽峰,峰值为550nm.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该发光粉为纯YAG晶相.  相似文献   

12.
以活性翠蓝和氧化镨为原料,制备了活性翠蓝镨染料。用该染料对真丝绸进行了染色,分别测定了活性翠蓝、活性翠蓝镨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染色后真丝绸的红外光谱。在200~800 nm 范围内, 活性翠蓝有4个吸收峰,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259.00 nm,在可见光范围内活性翠蓝有2个吸收峰,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661.50 nm;活性翠蓝镨有3个吸收峰,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264.00 nm,在可见光范围内只有1个吸收峰, 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618.00 nm。活性翠蓝与镨离子是以配位键相结合,活性翠蓝镨在保持活性翠蓝的上染基团的基础上增加了与真丝绸结合的基团。  相似文献   

13.
应用英国Edinburgh公司生产的FLS920P荧光光谱仪实验测定了诱惑红、日落黄和亮蓝三种合成食品色素混合溶液的三维荧光光谱,将荧光光谱数据应用化学计量学中的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二阶校正算法进行计算处理,对混合合成食品色素溶液中各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应用核一致诊断法,确定主成分数为3。PARAFAC算法解析后的回收率分别为98.75%±8.9%,97.22%±2.9%和99.00%±2.9%,ATLD算法解析后的回收率分别为99.78%±5.9%,92.52%±5.5%和97.23%±5.8%。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三个组分的直接快速测定,PARAFAC算法更稳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了银溶胶,通过测定活性艳红浓度从10^-4-10^-8mol/L在粗糙的银表面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变化,地活性艳红浓度与表面增强拉曼强度的关系及活性艳红在银溶胶表面的吸附取向。结果表明,活性艳红在10^-5mol/L时,表面增强拉曼信号最强,说明在此浓度时,活性艳红在银溶胶上的吸附量达到饱和;而大于此浓度后,过量的活性艳红分子在银溶胶上发生叠加,拉曼信号减弱,这种现象符合“稀溶液效应”。  相似文献   

15.
拼接异常是光谱在红蓝两端拼接区域表现出的光谱连续性差的一种现象。在LAMOST的光谱处理中,仪器的稳定性、观测条件以及获得的响应函数等问题都是造成拼接异常的原因。光谱拼接是否正常对于光谱发布等后续工作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提出一种拼接异常光谱的自动检测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研究可以为LAMOST数据提供一个自动的标记,来评价拼接质量,也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数据时的选择。该方法首先将待测光谱进行流量归一化、去除钠线等预处理,并将其分为红蓝两端;然后对红蓝两端分别进行拟合;最后对两条拟合曲线,选取一系列等波长间隔的点,计算在这些点处的流量差值,得到所有流量差值的均值,标准差,并且计算两条曲线积分面积的差值;基于上述统计量,提出了一个判断光谱是否异常及其异常程度的评价函数。大量的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拼接异常光谱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种由原点矩法改造所得的特征压缩算法对荧光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与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WLS-SVM)算法结合,建立鲁棒回归模型,用以预测实际食用色素粉末的纯度。以亮蓝和胭脂红这2种色素为例论述该方法对实际食用色素粉末纯度的预测效果。首先,利用FLS920荧光光谱仪测量获得两种色素的标准样本和实际样本在最佳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发射光谱数据,利用由原点矩法改造所得的特征压缩算法对获取的荧光光谱数据进行压缩和变换,一方面缩短了算法的运算时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将预处理后的荧光光谱数据输入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中建立浓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对亮蓝、胭脂红实际样本溶液给出的预测光谱与它们的实测光谱吻合程度好,半高峰宽区间内的平均决定系数分别为0.662和0.931。所有亮蓝、胭脂红溶液的预测浓度和标称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和0.992。由此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到的亮蓝、胭脂红粉末的预测纯度分别为61.0%和72.3%。  相似文献   

17.
Degradation of reactive brilliant red K-BP in aqueous solution by means of ultrasonic cavitation was investigated for a variety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reactive brilliant red K-BP in aqueous solution follows pseudo-first-order reaction kinetics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 is dependent o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reactive brilliant red K-BP, the temperature and acidity of the aqueous medium. The effects of Fe2+, Fenton reagent and NaCl addition on the son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reactive brilliant red K-BP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here indicate that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brilliant red K-BP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substantially accelerated by Fe2+, NaCl or Fenton reagent addition.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发酵不同阶段鸟苷发酵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鸟苷发酵不同阶段发酵液紫外吸收光谱会呈现相应的特征光谱。发酵前期除了275nm处的波峰外,在249nm又出现了一个新峰,并且随着发酵时间增加新峰逐渐升高成为主峰;发酵中期275nm处的波峰逐渐减弱并最后消失;发酵后期249nm处的波峰成为发酵液的特征波峰,并随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发酵末期的显著特征为发酵液λmax的吸光值基本不变。鸟苷发酵不同阶段发酵液特征光谱研究为人们认识鸟苷发酵的动态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途径,对于鸟苷发酵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