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纵向涡强化换热特性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尼Re=190~1125范围内对两种不同形状纵向涡发生器(矩形、三角形)以两种不同方式(渐缩式、渐扩式)布置于平行通道内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并利用场协同原理对其换热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纵向涡使通道换热得到很大提高,通道平均Num数最大可提高46%.比较了通道性能评价指标(Num/Num0)/(f/f0),综合性能三角翼优于矩形翼,对于三角翼布置方式不同对综合性能影响不大,对于矩形翼渐扩方式布置优于渐缩方式.纵向涡使速度与温度梯度的平均夹角减小,通道中流场和温度场协同程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狭窄通道湍流纵向涡强化换热实验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单面加热矩形狭窄通道内,翼片型纵向涡发生器对流动换热的强化作用.在此基础上,应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通道内的瞬态流场及其对壁面对流换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将数值模拟与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翼片可以在流动中产生涡流,强化壁面边界层与流体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并验证了将大涡模拟应用于纵向涡强化换热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红外热像仪在纵向涡强化传热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红外热像仪对水介质中HP-LVG4和HP-S背面温度场进行了拍摄,结果表明在加热功率密度基本相当时,HP-LVG4内壁温平均值相对于HP-S降低了18.1%;在平均内壁温基本相当时,HP-LVG4的加热功率密度比HP-S提高了29.3%.以上结果说明,红外热像仪可以较好地应用在纵向涡强化传热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纵向涡发生器强化传热的研究历程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回顾了纵向涡发生器的发展历程,对前人进行的关于纵向涡发生器的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进行了归纳分析,并运用场协同原理对纵向涡强化换热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对以后纵向涡发生器的发展和研究给出具体意见,认为系统地了解纵向涡发生器各种各样的几何参数对换热和压降的影响,对于将纵向涡发生器成功地用于紧凑式换热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磁致纵向涡形式对空气对流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不同磁致纵向涡对通道内空气对流换热的影响规律,分别就两极和四极钕铁硼永磁体作用下的矩形通道内的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以通道入口段的流动和换热为对象,得到了不同Re和不同壁温下的流场和温度场, 对流换热的Nu和阻力系数,以及场协同数Fc。结果表明,不同纵向涡形式下的流场和温度场的协同性不同,具有八纵向涡形式的对流换热的协同性优于四纵向涡形式,强化效果也优于四纵向涡。  相似文献   

6.
不连续双斜向内肋管纵向涡流动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染色线流动显示方法,显示并分析了不同雷诺数下不连续双斜向内肋管管内流场。流动显示实验结果表明不连续双斜向内肋管管内存在较强的贴近壁面的纵向涡,纵向涡沿流向可持续约一倍管径距离,并且纵向涡的强度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扰流元诱发的二次流及其在强化传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通常所谓“茶杯效应”的二次流(即茶叶在搅拌的杯中聚集在杯中心)是一种常见的流动现象。在对流热传递过程中,常可激励传热的增强。在传热表面布置扰流结构是对流换热的无源强化技术经常采用的方式。传统的展向二维连续肋扰流元通过破坏边界层发展,减小粘性底层厚度,从而减小传热热阻。这种扰流结构所诱发的扰动是二维的,其传热强化的程度有限并且在助前、后缘附近出现回流区。流体的滞留明显消弱了回流区内的传热速率,甚至导致壁面出现局部“热点”。进一步研究发现将连续肋倾斜布置以引入展向二次流可使扰流元对流体产生三维…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利用管外流体诱导振动实现强化传热的新方法.采用了一种新的传热元件-弹性管束,它对管外流体流动具有良好的振动响应特性.提出了正置三角柱脉动流发生装置,该装置可诱导起弹性管束一定频率的周期性振动,并对强化传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恒热流条件下,对管外水流诱导振动强化对流换热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管外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式.  相似文献   

9.
离散倾斜肋的传热强化及流动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高湿透平叶片中腔内部冷却为应用背景,对两相对壁面具有三维离散斜肋的方形收敛通道内的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获得的详尽的局部换热系数图谱、平均换热系数及复杂的近壁流场,可用于强化传热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声空化强化振荡流热管传热的方法,并对常规振荡流热管与声空化振荡流热管传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观察不同加热温度和声空化强度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声空化强度下,声空化振荡流热管传热均大于常规振荡流热管;在相同的加热温度下,声空化振荡流热管的当量导热系数均大于常规振荡流热管.声空化强化振荡流热管传热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自激振荡流热管脉冲加热强化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自激振荡流热管也称为脉动热管,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传热元件。本文提出了采用脉冲加热代替常规连续热源加热强化自激振荡流热管传热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脉冲加热时热管冷、热端壁面温度的振荡频率明显大于连续加热热管的壁面温度振荡频率。在相同的加热功率下,当脉冲宽度在200-1000 ms时,脉冲加热热管的传输热流量与当量导热系数均大于连续加热热管的传输功率和当量导热系数.这表明脉冲加热强化自激振荡流热管传热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流体诱导振动复合强化传热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了流体诱导振动复合强化传热新方法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尽管人们一直将流体诱导振动看作是一种事故而加以预防,但流体诱导振动有效利用的空间依然很大。流体诱导的弹性管束面内和面外振动,在提高对流换热系数的同时降低污垢热阻,使传热效果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