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家用微波炉在自制的聚四氟乙烯密闭容器内,混酸(HNO32ml,HF2ml)分解样品,5g.L^-1Al(NO3)3作改进剂,直接定容后,在大量氢氟酸存在下,恒温平台石墨炉(STDPF)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系沉积物中痕量铍。Al(NO3)3的存在,将铍的灰化温度提高到1600℃,且消除溶解所引入的大量剩余氢氟酸干扰。方法快速、简捷、灵敏度高,再现性好,其检出限(3S)为0.16ng.g^-1,铍的特征质量为0.73ng/0.0044A,铍含量为1.1μg.g^-1的样品,取10份同时测定,平均值为1.16μg.g^&-1,相对标准偏差为2.77%。  相似文献   

2.
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水处理剂中微量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铝中铅的测定介质、测定条件及干扰元素进行了探讨,拟定了简便,快速,准确测定两种水处理剂中微量铅的方法。在测定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 ̄50ng·ml^-1,检出限为0.4ng·ml^-1,回收率在90% ̄110%之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相流动注射分析方法研究了QCT-H2O2-Co(Ⅱ)化学发光体系,并用于天然水中微量钴的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 ̄70ng·ml^-1,检出限为0.01ng·ml^-1,九次连续测定的标准偏差为1.6%。  相似文献   

4.
速差吸光光度法连续测定钴和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钴离子和镍离子对过氧化氢氧化对羟基苯基荧光酮反就催化速率的差异,拟定了连续测定钴离子和镍离子的速差动力学吸光光度法,消除了相互干扰,测定钴离子和镍离子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ng/25ml和0-50ng/25ml,检出限分别为8.11*10^-13g.ml和6.53*10^-12g.ml^-1。  相似文献   

5.
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矿泉水中的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衍林 《分析化学》1995,23(2):180-182
用流动注射离子交换系统于酸性条件下在线富集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锶、火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工存在分无干扰,方法简便快速,富集倍数可随意调节,在60h^-1的进样频率下,灵敏度提高17倍,用于矿泉水中锶的测定,当含量为60-250ng/ml时,相对标准偏差为0.68%-0.94%,回收率为94.4%-110.3%,检测限为15ng/ml。  相似文献   

6.
在0.065mol.L^-1柠檬酸钠-0.046mol.L^1HCl(pH6.6)介质中,2,3,4-三羟基-4’-磺基-偶氮苯和铜形成配合物,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于-0.2V处产生灵敏的吸附峰,测定铜的浓度范围为0.005-0.3μg.ml^-1,检出限为0.0025μg.ml^-1,本法已成功地用于人发及硫酸镍中铜的测定,并进行了电极反应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催化动力学极谱法测定痕量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催化动力学极谱法测定痕量钯的方法,在盐酸介质中,钯催化次磷酸钠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蓝,用氨-氯化铵缓冲液调节溶液pH值为9.26可抑制催化反应条件,并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于-1.24V(vs.SCE)产生一灵敏极谱波,导数波高与钯0.05~1.0ng.ml^-1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ng.ml^-1,研究了极谱波性质及机理,证明其为吸附波,方法用于合成样及电镀废液中的钯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催化动力学吸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痕量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亚铁氰化钾-硫脲-硫酸测定痕量汞的催化显析体系。检出限为3ng.ml^-1,Hg(Ⅱ)浓度在0-1.0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摩尔吸光系数为6.6×10^5,回收率为99.0%-110.3%,相对标准偏差2.77%,方法可直接测定污水中纳克量的Hg(Ⅱ),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吡罗红Y催化动力学荧光熄灭法测定痕量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在柠檬酸(0.06mol.L^-1)介质和抗坏血酸(0.008mol.L^-1)存在下,VO^-3离子催化KBrO3(0.004mol.L^-1)氧化吡罗红Y(6×10^-6mol.L^-1)荧光定量熄灭建立了测定痕量钒的新方法,VO^-3浓度在0~50ng/25ml范围内与吡罗红Y相对荧光强度△F呈直线关系,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直接测定水样和人发中的钒。  相似文献   

10.
用Fe(OH)3作捕集剂,Cu^2+,Ni^2+与其生成的共沉淀用流动注射法富集并与基体分离,酸洗脱后次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用于工业碱中铜,镍的测定,在30h^-1和120h^-1的进样频率下,富集倍数分别为14.8和4.7,检出限分别为5ng.ml^-1和60ng.ml^-1能满足烧碱中铜,镍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在稀磷酸介质中,亚硝酸根在溴酸钾氧化维多利亚蓝B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催化光度法,方法的检出限为2.5×10^-9g.ml^-1,线性范围为7.4~148ng.ml^-1,回收率为96%~103%,用于地面水及地下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Zeeman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青叶合剂中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Pd(NO3)2-TritonX-100作硒的改进剂,使硒的允许灰比温度提高到1200℃,吸光度提高2.92倍,用Zeeman效应校正背景,有效地克服铁,磷等光谱干扰,方法的检出限为8.0ng.ml^-1,线性范围为10~120ng.ml^-1线性相关系数0.9931。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痕量铜的催化动力学垂直光路光度测定法,铜含量在0~3.0ng/250μ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A=0.534C(cu^2+,ng),+0.018(r=0.9999),检出限为1.5×10^-11g.ml^-1(△A=0.02,t=2min)由曲线斜率法求得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10^7,方法用于氮三乙酸及标准水样中铜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2%~98%,相对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抗坏血酸对溴酸钾、次甲基绿、钒催化体系具有显著的活化作用建立了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002~0.06μg.ml^-1,方法检出限为1.25×10^-9g.ml^-1,用于药品、尿液中抗坏血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Cr(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弱酸性介质中,以2,2‘-联吡啶作活化剂,Cr(Ⅲ)强烈论过氧化氢氧化中性红褪色反应,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9.88kJ·mol^-1。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Cr(Ⅲ)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方法的检出限为2ng·ml^-1,线性范围为0 ̄0.1μg·ml^-1。通过测定模拟 1、矿井水样及电镀废水样中痕量Cr(Ⅲ),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固相反射光度法测定VB12中的痕量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活化硅胶作吸附剂,固相反射吸光光度法测定钴。试验表明,在PH=4.0的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中,0.05g活化硅胶对钴-PAN〗1-(2-吡啶偶氮)-2-萘酚〖的吸附达最大值,形成的绿色络合物的最大反射吸收波长为625nm,Co^2+含量在0~6.0μg/25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ng.ml^-1,相对标准差为4.97%。方法用于VB12针剂中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陈卫东  杨蓉 《分析化学》1994,22(12):1223-1225
本报道用了2,6-二氯-4-溴偶氮胂作显色剂测定微量铀(Ⅵ)的光度法。在H2SO4介质中,铀(Ⅵ与)2,6-二氯-4-溴偶氮胂形成1:2络合物,其λmax=6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L.mol^-^1.cm^-^1;铀的浓度在0.0-22.0μg/ml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方便等特点并已用于废水及矿样中微量铀(Ⅵ)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4)中,以Cu(Ⅱ)催化抗坏血酸还原三氯偶氮胂褪色为指标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Cu(Ⅱ)的新方法。屯反应级数和表观活化能。在70℃水浴中加热6min,测定的灵敏度为3.1×10^-12g.ml^-1,线性范围为0~70ng/25ml。用于测定几种中草药样品中的铜,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相似文献   

19.
导数光度法直接测定血清中痕量锌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以锌与meso-四-(3,5-二溴-4-羟基苯基)卟啉显色反应为基础的二阶导数光度法测定血清中的方法。在10ml溶液中,0~2ヌgZn^2+符合比耳定律。血清中共存元素不干扰锌的测定,其二阶导数光度法的检出限为1.86ng.ml^-1,已地血清中锌的直接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催化动力学极谱法测定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a2HPO4-NaOH介质中,Mn(Ⅱ)能催化过碘酸钾氧化镁试剂Ⅰ的反应,利用极谱法监测催化反应过程中镁试剂Ⅰ的浓度变化,建立了测定锰的催化动力学新方法。该法测定锰的线性范围内5.0~70ng·ml^-1。检出下限为2.5ng·ml^-1,方法应用于标准钢样和茶叶中锰的测定,结果满意。并对镁试剂Ⅰ的极谱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