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学生在解决酸碱滴定曲线情境问题时常常存在各种思维障碍,基于模型建构及其应用,有助于解决学生酸碱滴定曲线解题思维障碍。剖析例题内在结构要素,聚焦电解质溶液滴定曲线命题关注的5个点,即起始点、等料点、等量点、中性点、恰好点。从“五点”出发,进行解题思维模型的建构,指引学生解题思维的发散与收敛等。精选试题情境为载体,将建构的模型思维应用于酸碱滴定曲线相关问题的解决,助力于真实情境中思维的启发、精准切入与生成等。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模型认知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3.
用物料平衡式MBE、质子条件式PBE、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等知识,推导出一元强碱滴定混合一元弱酸溶液的林邦滴定曲线方程并用其推导出第一、第二化学计量点pHsp1和pHsp2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从滴定曲线图入手,分析了以酸碱指示剂确定终点时,强-弱混酸体系(HCl-HA)的滴定情况。结果表明,在Er=±0.1%,且2种一元酸的初始浓度均为 0.10 mol·L-1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将2者分别准确滴定的。但若Er=±0.5%,弱酸HA则可以与HCl分开并各自准确滴定,其需要满足的条件为:10-7.57≤Ka,HA≤10-6.50。方法简单实用,应用于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池泉  王献 《化学教育》2020,41(2):21-27
滴定曲线是滴定分析原理的重要内容。它显示了滴定过程中平衡体系性质的变化,可以获知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突跃信息,从而指导准确滴定判别或指示剂的选择。滴定曲线方程是滴定过程中体系的某种性质X(例pH)与滴定分数a(或滴定剂体积V)的关系方程,解析方程可获得函数X=f(a)的表达式。对一些较复杂的体系,推导函数X=f(a)较困难,但多数情况下反函数a=g(X)的推导更容易,表达式也更简洁。本文对酸碱、配位、氧化还原和沉淀滴定曲线方程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不同情况下的函数X=f(a)或反函数a=g(X)进行了推导,拓展了教材内容。根据函数关系,在Origin中利用其函数绘图功能可直接绘制出滴定曲线,不用先生成数据点再绘图,方便快捷。用反函数绘图时增加数据点即可获得高精度的滴定曲线,可直接从滴定曲线上查找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突跃信息。  相似文献   

6.
乔成立 《大学化学》2016,31(2):29-33
用质子条件式PBE、物料平衡式MBE、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等知识,推导出一元强碱滴定二元弱酸溶液的林邦滴定曲线方程,并用其推导出第一、第二化学计量点pH_(sp1)和pH_(sp2)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苏铁军 《化学教育》2021,42(4):51-55
依据终点误差的体积比定义式,滴定分析中所加入滴定剂的体积与待测体系的初始体积之比是计算终点误差的关键。建立了配位滴定中关于体积比的一般方程,提出了求解该方程的迭代策略,并给出了终点误差的计算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适应范围广、计算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尝试利用高吸水树脂对“酸碱中和反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探究分子运动现象”这3个实验进行创新改进,充分利用了高吸水树脂特殊的结构作用,使3个实验的现象更加显著。改进实验操作简便,高效简洁,值得推广到一线化学课堂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教材及文献对弱酸滴定计量点附近某些不甚合理的简化处理过程以及某些值得商榷的结论,根据滴定弱酸计量点附近溶液的实际组成,推导了合理的、适用任何情况的强碱滴定一元弱酸的突跃范围计算公式,从而给出了一元弱酸被准确滴定的判据。  相似文献   

10.
吴军 《化学教育》2021,42(7):55-55
1没有证据的推理通过推理可以得出重要的结论,但是没有证据的推理往往是一种猜测,可能是臆造事实上不成立的问题;即使猜测的是事实,没有证据也不具有说服力。所以,中学化学中没有证据的推理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甚至苍白无力。2没有推理的证据没有推理的证据是不借助理论思维、没有逻辑推理的事实或材料,是一些孤立的事实或材料,把握不了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缺少原理推导,使得化学知识之间难以组织,感觉是化学知识点较为零散,学习化学需要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1.
李爱峰  贾文丽  王术皓 《化学教育》2020,41(20):104-109
在酸碱平衡及络合平衡中,利用分布分数可以定量地说明不同条件下溶液中各种组分的分布情况,据此可以绘制优势区域图。利用优势区域图不仅能够简单、直观、方便地分析优势分布的情况,还可用于处理许多关于平衡和滴定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实例对于优势区域图的绘制及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蔡晶 《化学教育》2018,39(18):56-59
针对当前高职分析化学“保姆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无积极性等问题,依据生态教育理念,以酸碱滴定实验内容为例,从课前准备,课中渗透生态思想,课后学生反思、自查和总结等3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实现了真正的和谐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3.
以“酸碱滴定分析法”为例,依托自建药学专业SPOC课程资源,构建和实践了包含前端分析、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全面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和学习环境等,设计了线上课前预习、线下课堂教学、线上课后拓展等3个步骤相衔接的教学过程,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突出过程性评价的综合考核方式。通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和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邹国华  童文昭 《化学教育》2018,39(17):22-25
为提高各阶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析了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进阶,并探讨了教学序列的跨学段设计,为教师进行离子反应知识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华倩  洪梅  毛华强  冉鸣 《化学教育》2019,40(19):68-71
基于中学晶体教学特点和教学实际的疑难,开发了基于Unity 3D的晶体教学的交互软件,该软件具有三维模型展示、晶体交互操作等功能,实现对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晶胞结构、晶胞参数、晶胞的配位数以及空间利用率等知识点的可视化三维教学。软件可在手机、平板、电脑上应用,方便课内外学习。教学实践表明,该软件能改善教学情况。  相似文献   

16.
范德超  黄萍  杨国章  冉鸣 《化学教育》2021,42(23):77-81
基于高中生对实验曲线理解困难的现状,为挖掘实验曲线的教学价值,以沉淀溶解平衡为例,结合课堂演示实验和教学软件,设计了“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多重表征教学为一体的实验探究课。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实验证据,绘制实验曲线,构建微观模型和图像,从而培养学生的证据收集与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对曲线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领会各种变化曲线的来源。在曲线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溶解平衡转化”思维模型,以此为开展“曲线融入式”的问题引导型实验教学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7.
莫小卫 《化学教育》2015,36(4):37-42
结合加涅运用信息加工理论模拟的学习过程结构,分析了化学教学信息传输的基本条件,影响教学信息传输和接受的因素,教师对教学信息的编码变换,学生对教学信息的编码变换(译码),教学过程中信息的贮存和使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在化学教学过程,总结出化学信息加工模式:信源(教科书、实践实物等)→编码(知识的获得并形成相应的记忆痕迹)→信道(知识传输途径)→译码(学习或重组掌握认知)→信宿(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信息按一定的逻辑联系组织编码起来,使其更为系统化,成为具有一定结构的、井然有序的知识整体,利于实现化学教学过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赵妍  任红艳 《化学教育》2017,38(23):43-46
以《化学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从理论、资源建设和化学学科应用等3个层面,对2007-2016年这10年来有关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论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我国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历程、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化学平衡”主题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2005-2015年国内39篇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梳理、统计、分析了我国高中“化学平衡”主题的教学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包括4个方面:化学平衡相关的迷思概念,化学平衡主题学习困难的原因,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高效、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基础,重新构建了无机化学元素性质实验教学模式。介绍了构建教学模式中微视频的使用方法,基本实验和自主实验相组合的教学内容,以及多途径考核评价的方法。探讨了元素性质实验教学模式重构后的实践效果,改善了教学现状,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