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运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考察橙黄决明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并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予橙黄决明素灌胃治疗。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高脂血症大鼠血浆中的代谢物,并使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研究大鼠样本在造模前后及橙黄决明素治疗后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结果得到丙氨酸、甘氨酸、L-缬氨酸、异亮氨酸、富马酸、丝氨酸、1,5-脱水山梨醇、亚油酸、硬脂酸和胆固醇10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表明橙黄决明素主要通过影响机体氨基酸及脂肪酸的代谢,从而产生较理想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孝感仁信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的血脂水平,并观察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HDL-C、NO高于对照组,TG、TC、LDL-C、ET-1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ET-1水平,提升HDL-C、NO含量,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薄海波  王霞  翟宗德  李永民  陈立仁 《色谱》2006,24(2):181-184
用碱催化法将青海湖裸鲤鱼油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鱼油中的脂肪酸。青海湖裸鲤可食用部分中鱼油含量为25.13%。从鱼油中共鉴定出47种脂肪酸,包括直链、单支链、多支链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环丙烷基、呋喃基脂肪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3.6%,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5.4%,以C18∶2(4.9%),C18∶3(3.1%),C20∶4(1.3%),C20∶5(二十碳五烯酸(EPA), 9.4%)和C22∶6(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6.7%)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8.2%,主要由C16∶1(20.3%),C18∶1(25.9%)构成。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5.7%,主要有C14∶0(3.4%),C16∶0 (19.4%)和C18∶0(1.1%)。青海湖裸鲤鱼油中还存在不常见的环丙烷基和呋喃基脂肪酸及多种奇数碳链和支链脂肪酸。因此,青海湖裸鲤是功能性脂肪酸的重要膳食来源。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 研究了黄连解毒汤(HJD)对高果糖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棕色脂肪代谢组的影响. 选取Wistar大鼠32只, 适应7 d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阳性药物对照组和黄连解毒汤组, 每组8只. 正常对照组给予纯净水喂养, 其它3组给予100 g/L的果糖水喂饲. 28 d后, 4组大鼠除了继续给予100 g/L的果糖水喂养外, 阳性对照组和黄连解毒汤组同时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d)和HJD水煎剂3.175 g/(kg·d)灌胃, 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一定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整个实验持续56 d. 取各组大鼠棕色脂肪组织(BAT), 采集各组组织提取液的1H NMR谱,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在模型组中乳酸、 胆碱、 磷脂胆碱/甘油磷脂胆碱、 肌酸/肌酸酐、 牛磺酸和肌苷的含量升高, 脂质含量降低; 黄连解毒汤组逆转了模型组中上述各代谢物的变化, 且引起肌醇升高,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 黄连解毒汤能够逆转机体能量代谢、 减轻细胞膜受损以及降低肝肾损伤, 初步阐明了黄连解毒汤对胰岛素抵抗状态下棕色脂肪组织代谢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6月慢性肾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一药物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肾炎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指标、舒张压、收缩压的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慢性肾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药物组,P0.05;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舒张压、收缩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肾功能指标、舒张压、收缩压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和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基于脂肪酸含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的橄榄油等级判别方法。以经确认属性的特级初榨橄榄油和精炼橄榄油作为测试集,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两类橄榄油中的脂肪酸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H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建立橄榄油的等级鉴别模型。结果表明,PCA能成功区分特级初榨橄榄油和精炼橄榄油,HCA也能有效对两种等级橄榄油进行鉴别,最终筛选出VIP值(重要贡献值)大于1的6种特征组分:C23∶0、C18∶2n6t、C24∶0、C18∶1/C18∶2、C20∶1和C18∶1n9c。同时以98个未知属性的橄榄油样品为验证集,对建立的橄榄油等级判别模型进行交叉验证(CV),模型预测评估值(Q2)及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6,说明所建的橄榄油等级鉴别预测模型较可靠。因此,采用脂肪酸含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可用于特级初榨橄榄油和精炼橄榄油的等级鉴别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滴丸抗急性心肌梗死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模型,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对大鼠血浆样本进行代谢轮廓分析,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AMI大鼠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经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筛选并鉴定出22种与AMI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其中的8种能够被复方丹参滴丸显著调节,分别是硫酸对甲苯、马尿酸、雌马酚葡萄糖苷酸、溶血磷脂胆碱(16∶0)、胆酸、油酸酰胺、棕榈酰胺和鞘脂(d18∶1/16∶0).研究结果表明, 复方丹参滴丸可能是通过调节苯丙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胆汁酸代谢及鞘脂代谢通路,发挥抗AMI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惠敏  骆子生  魏素珍  姜玲玲 《色谱》2001,19(5):475-477
 用双 (2 乙基己基 )酚酞酸酯 (DEHP)诱导大鼠肝过氧化物酶体增殖 ,再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过氧化物酶体 ,并用十七烷酸作内标 ,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在非极性SPB 1石英毛细管柱上对其中的 11种脂肪酸进行分离测定。正常组和诱导组的大鼠肝过氧化物酶体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所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及总脂肪酸的统计结果是 :诱导组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正常组的 (P <0 0 5 ) ,而两个组的脂肪酸总量及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无明显差别。结果提示 :诱导组的大鼠肝过氧化物酶体的脂肪酸成分发生了变化 ,其膜结构与正常组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邱若风  黄忠平  王丽丽 《色谱》2018,36(9):925-930
建立了分析棉籽仁中脂肪酸组成的在线热辅助甲基化-气相色谱法。将0.3 mg棉籽仁样品与2 μ L三甲基氢氧化硫(0.2 mol/L)加入裂解器,在350℃下进行甲基化反应,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分析,共检测到8种脂肪酸甲酯成分,分别为亚油酸(C18:2)、油酸(C18:1)、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肉豆蔻酸(C14:0)、棕榈油酸(C16:1)、花生酸(C20:0)和二十二酸(C22:0),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66.30%~72.54%,其中亚油酸的相对含量为43.20%~53.61%,相对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n=5)。通过分析5组棉籽仁样品与3种食用油中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棉籽仁中的脂肪酸组成差异不明显,且棉籽仁中的脂肪酸组成与玉米油最为接近,相似度为0.960~0.992。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合分析棉籽仁中的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UPLC-Q-TOF-MS) 技术,结合多元变量数据分析方法,研究0.1%褐藻糖胶喂养黄颡鱼幼鱼1~8周的脂质代谢组学.通过不同喂养时间的黄颡鱼脂质成分的重要性(VIP)值和差异性(P)值,筛选出98个差异性代谢物,其中鉴定出与褐藻糖胶对黄颡鱼随喂养时间变化的影响有重要作用的11种脂质生物标志物,包括Lyso-PC 16∶0、PC 22∶6/16∶0、PE 22∶6/16∶0、PI 18∶0/22∶6、DAG 16∶0/16∶0、DAG 16∶0/18∶1、DAG 18∶1/18∶1、TAG 20∶5/16∶0/18∶3、TAG 20∶4/16∶1/18∶2、TAG 16∶0/18∶2/20∶5 和TAG 18∶2/14∶0/18∶1.研究表明,经0.1%褐藻糖胶喂养不同时期的黄颡鱼中Lyso-PC、PC、PE和PI的含量在第8周时达到最大值;DAG的含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规律,而TAG的变化不定,TAG 18∶2/14∶0/18∶1、TAG 20∶5/16∶0/18∶3和TAG 20∶4/16∶1/18∶2的含量随着喂养褐藻糖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TAG 16∶0/18∶2/20∶5呈减少的趋势.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褐藻糖胶可能通过调节脂质成分的含量来增加黄颡鱼幼鱼的免疫力.本研究结果为褐藻糖胶对黄颡鱼脂质代谢响应机理的影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两种形式有机铬吡啶羧酸铬(CrPic)和烟酸铬(CrNic)改善SD大鼠体组成的效果及其机制,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第1组饲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组,第2和第3组分别以CrPic和CrNic形式添加300μg/kg铬,自由采食和饮水,6周后测定大鼠体组成和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及激素敏感酯酶活性以及血清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CrPic使大鼠瘦体质量提高了21.9%(P〈0.05),体脂含量降低了22.6%(P〈0.05);添加CrNic对大鼠瘦体质量和体脂含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CrPic使大鼠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活性降低了5.6%(P〈0.05),激素敏感酯酶活性提高了63.1%(P〈0.05),同时,大鼠血清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CrNic对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激素敏感酯酶活性以及血清相关指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提示CrPic能通过减弱机体脂肪合成代谢,增强脂肪分解代谢从而提高大鼠瘦体质量,降低体脂含量,其效果显著高于CrNic。  相似文献   

12.
柱前衍生HPLC-MS法测定黑果枸杞果实中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前衍生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质谱联用技术对黑果枸杞果实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经2-(11-H-苯-a-咔唑)乙基对甲苯磺酸酯荧光衍生试剂对脂肪酸进行柱前衍生,梯度洗脱分离,荧光检测,外标法定量和在线质谱鉴定,建立了同时测定20种脂肪酸含量的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黑果枸杞果实中的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检测限可以达到0.42~1.84 ng/mL。黑果枸杞果实中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约占整个脂肪酸总量的6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种类主要是C18∶1(油酸),C18∶2(亚油酸)和少量的C18∶3(亚麻酸);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以C16(棕榈酸),C18(硬脂酸),C20(花生酸)和C22(山嵛酸)为主,另外还含有少量的C12(月桂酸),C14(肉豆蔻酸),C17(珠光脂酸),C23(二十三酸)和C24(木蜡酸)。本研究可以为黑果枸杞在食品、医药和保健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5种不同种类动物油(鸡油、牛油、鸭油、羊油和猪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探讨了利用动物油脂肪酸的指标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油进行分类和判别的可能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5种动物油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5种动物油的脂肪酸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得出动物油的主要组成为C16∶0,C18∶0,C18∶1c-9,C18∶2c-9,12和C14∶0,这5种脂肪酸在鸡油、牛油、鸭油、羊油和猪油中的总含量分别为92.1%,93.5%,93.5%,90.6%和95.6%。5种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均小于1。主成分分析降维得到3个主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数据,依次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了3个动物油典则判别函数,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对于鸡油、牛油、鸭油、羊油和猪油的初始分类正确率和交叉验证正确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4.
以1,2-苯并-3,4-二氢咔唑-9-乙基苯磺酸酯为衍生化试剂,在充氮的气氛下对鱼油进行皂化处理,所得皂化产物经正己烷萃取处理后进行柱前衍生化,再以HPLC/MS分离和鉴定。通过对长链脂肪酸分子的标记处理,其衍生物分子在质谱分析中呈现出双键位置的规范信息。通过建立模型计算式,借助不饱和脂肪酸的分子离子峰和特征碎片离子峰的质量数,计算不饱和的碳碳双键位置。共鉴定出23种脂肪酸。结果表明深海鱼油主要由C12-C22的脂肪酸组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67.08%(峰面积百分比,下同),其中C16∶19-十六碳烯酸(11.7%);C16∶44,7,10,13-十六碳四烯酸(2.91%);C18∶112-十八碳烯酸(11.1%);C18∶46,9,12,15-十八碳四烯酸(3.62%);C20∶113-二十碳烯酸(1.21%);C20∶5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16.71%);C22∶62,5,8,11,14,17-二十二碳六烯酸(10.53%)。所建立的方法为不饱和脂肪酸碳链中双键位置的确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小鼠灌胃染料木素单体后血浆中水溶性染料木素代谢产物和染料木素脂肪酸酯的分离及测定方法。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上Sephadex LH-20柱,分别用体积比1∶1的正己烷/氯仿和甲醇洗脱,染料木素脂肪酸酯用脂肪酶酶解后转化成染料木素,水溶性代谢产物用葡萄糖醛酸酶及硫酸酯酶水解成染料木素,然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Q-TOF LC/MS)检测染料木素。血浆中染料木素在10~10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1 ng/mL。10批次小鼠血浆中水溶性代谢产物平均为526.006 ng/mL,染料木素脂肪酸酯平均为58.976 ng/mL。采用SephadexLH-20柱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脂肪酶水解染料木素脂肪酸酯稳定、专一性强,用Q-TOF LC/MS检测染料木素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富硒肝和亚硒酸钠对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6只大鼠分为两组:A组用亚硒酸钠[按Se元素计,6μg/(只.d)]灌胃,B组用富硒肝[按Se元素计,6μg/(只.d)]灌胃。于灌胃第0、4、8、12、16、20天内眦采血,测定血浆和血细胞内液中GSH-Px活力以及GSH、游离巯基的含量。结果表明:①给药20 d后A、B组血浆和血细胞内液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明显高于灌胃前(P0.05);②A、B组血浆中游离巯基的含量略有增加,而血细胞内含量则大幅降低(P0.05)。结论:经口给予富硒肝可诱导大鼠产生较多的抗氧化物质,增强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其作用可达同剂量亚硒酸钠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S)-4-氯-3-三甲基硅氧基丁腈和溴乙酸叔丁酯锌试剂为原料,Cu~+或I_2单独催化的Blaise反应收率与不使用催化剂的反应相比最高提高了约20%,而两者共同催化下的Blaise反应收率由无催化剂的72.1%提高至97.0%,从机理上对结果进行了合理解释.该项研究为Blaise反应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方法,为他汀类药物关键中间体尤其是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侧链的合成开发了一条收率高、操作简单的路线,同时为构建C—C键的反应提供了新的参考点.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6种不同种类植物油(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旨在探讨利用植物油脂肪酸的指标对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进行分类和判别的可能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6种不同植物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6种不同植物油脂肪酸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为C16∶0,C18∶0,C18∶1 cis-9,C18∶2 cis-9,12和C18∶3 cis-9,12,15。这5种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在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中分别为98.455%,97.586%,89.019%,97.378%,98.294%和98.021%。6种植物油的不饱和度(U/S)均大于2.000,其中最小为花生油2.055,最大为茶籽油3.976。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得到前3个主成分,因为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到80.060%,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5.853%,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3.847%,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0.360%。建立了3个典则判别函数,典则判别函数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且对于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的初始分类正确率为100.0%,交叉验证正确率为100.0%。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骨元素含量和血清相关激素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探讨了尼尔雌醇和联合应用尼尔雌醇+利骨素对去卵巢大鼠骨元素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将健康4月龄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A组,假去卵巢组;B组,去卵巢组;C组,去卵巢+CCE3(全量)组;D组,去卵巢+CCE3(半量)+利骨素。结果表明,与A组比较,B组大鼠骨Ca、Mg、S、Mn、Zn等含量显著降低,P含量显著增加;C组和D组均可使去卵巢大鼠骨Ca、Mg、S、Mn、Zn等含量显著回升,P含量显著回降,而D组的作用优于C组;血清相关激素的改变:与A组比较,B组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生长激素(GH),降钙素(CT)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Cortisol等含量降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白细胞介素-6(IL-6)等含量升高,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大鼠,血清E2,P,GH,CT,TSH,T4,Cortisol等含量回升,FSH,LH,IL-6等含量回降。提示利骨素可协同尼尔雌醇改变去卵巢大鼠体内相关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是利骨素协同尼尔雌醇干预去卵巢大鼠骨元素代谢紊乱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黄芪黄酮干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正常大鼠、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及黄芪黄酮组分干预后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变化,获取大鼠血浆代谢图谱,研究黄芪黄酮组分干预脾虚水湿不化证的作用机制.采用高脂低蛋白饮食加负重游泳力竭建立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模型,选择Halo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05%甲酸-水与0.05%甲酸-乙腈,梯度洗脱,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测定大鼠血浆样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造模前后大鼠血浆样本进行代谢轮廓分析,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及显著性分析等筛选对分组贡献最大的差异标志物及相关通路,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黄芪黄酮组代谢轮廓异于模型组,而接近于正常组,共鉴定出了包含甘油磷脂类、鞘酯类、氨基酸类等在内的11种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代谢通路包括三羧酸循环、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等,主要涉及体内能量代谢和脂肪代谢.黄芪黄酮干预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后, 宏观指标(如体重、自主活动)和微观指标(如代谢标志物、血脂)均明显回调,表明黄芪黄酮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能量代谢、脂肪代谢等途径而发挥健脾利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