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固相萃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无机硒含量的方法.大米粉样品0.5 g用水20 mL提取,离心后上清液中加入5 g·L-1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 4~7,过滤即得提取液.将提取液上SAX强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固相萃取,收集洗脱液10 mL以分离无机硒,再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无机硒的含量.结果表明:无机硒的质...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检测水中痕量镉的磁性固相萃取-原子荧光光谱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管,以其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用来萃取和富集水中的痕量镉,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检测。在最佳条件下,镉在0.05~5.0μg·L-1范围内呈线性,检出限(3σ)为1.6 ng·L-1。加标回收率在97.1%~10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6%~4.8%之间。方法用于分析标准物质,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3.
以表面接枝乙烯基的硅胶为载体,左氧氟沙星为模板分子,合成了选择性识别左氧氟沙星的印迹聚合物。使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制备的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吸附及选择性吸附进行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此印迹聚合物最大吸附量达56.33 mg/g,印迹因子为2.62。将所合成的硅胶表面左氧氟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实验室自主开发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漫反射光谱检测装置,对左氧氟沙星进行定量分析。样品经此装置固相萃取后,不经洗脱,直接对固相萃取介质进行漫反射光谱测定,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灵敏度。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A=0.0496C+0.2412,线性范围为0.25~9.0 mg/L,相关系数R~2=0.9924,检出限为0.24mg/L。猪肉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9.1%~9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7.9%(n=3)。相比于传统的富集分离技术,本方法具有装置小型化和集成化、灵敏度和选择性高、成本低、简单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北虫草中总硒和无机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虫草试样经硝酸-高氯酸(5+1)混合酸消解,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总硒的含量;北虫草试样用盐酸浸提,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无机硒的含量。使用溶于5g.L-1氢氧化钾溶液中的20g.L-1硼氢化钾溶液使与溶液中硒离子反应生成氢化物。分析中采用载气及屏蔽气的流量依次为500mL.min-1及1 000mL.min-1。荧光强度与硒的质量浓度在100μg·L-1以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k)为0.2μg·L-1。应用此法测定北虫草中硒的含量,总砷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3.4%~3.9%之间,无机硒的平均回收率为103%。 相似文献
5.
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可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癌症和畸形等,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因此,精准检测食品中痕量真菌毒素对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真菌毒素在食品中的浓度水平较低且易与复杂的食品基质成分结合,基质干扰严重影响检测的灵敏度,需采用有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行富集和净化。固相萃取作为一种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其关键取决于萃取材料。该文总结了过去5年固相萃取材料在食品中真菌毒素样品前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高效分析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治疗抑郁、焦虑、强迫等精神障碍疾病的主要药物,抗抑郁药的消耗量逐年增大.针对涉及抗抑郁药滥用的各类案件,物证鉴定人员需对药物的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为准确、灵敏地检测实际检材中的抗抑郁药,样品前处理过程必不可少.磁性固相萃取采用比表面积大、分散性能好、可重复使用的各类功能化磁性材料作为吸附剂,因操作简单快速、萃取效率... 相似文献
7.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等优点的前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中痕量污染物的处理,本文从固相微萃取装置、基本原理及其在水样污染物检测的中应用展开介绍,并以固相微萃取作为主题检索词,利用ISI Web of Knowledge中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对1998年到2012年间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主要应用于水样前处理,杀虫剂是主要的富集对象,气相、液相色谱以及质谱是常使用的检测器。 相似文献
8.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6,(6)
海产品样品(2.500 0g)采用盐酸(1+1)溶液25mL于60℃提取18h,经脱脂棉过滤,滤液经环己烷5mL萃取后分层;取水相4.00mL采用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无机硒的含量。另取样按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此样品中的总硒量。采用差减法计算有机硒的含量。无机硒的质量浓度在1.00~20.0μg·L~(-1)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0.113μg·L~(-1)。在0.100,1.00,2.00mg·kg~(-1)等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和精密度试验,回收率在84.8%~93.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6%~2.5%之间。 相似文献
9.
正丁醇萃取-原子荧光光谱法间接测定茶叶中的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正丁醇萃取原子荧光光谱法间接测定茶叶中钼的方法。基于As?和钼酸铵在0.3 mol/LH2SO4介质中能形成砷钼杂多酸,且形成的杂多酸可以被有效地萃取到有机溶剂中,原子荧光光谱法直接测定有机相中的砷,间接得到钼的含量。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钼含量在0.09~15.0-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是0.09-g/L,相对标准偏差为2.3%,据此对不同茶叶样品进行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5.2%~96.9%。本方法对茶叶中Mo的检测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固相微萃取-原子荧光测定鱼样品中痕量甲基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一种用HF处理石英纤维表面的萃取纤维和一次性微量注射器组成的固相微萃取装置,研究了用甲基聚硅氧烷作为萃取头涂层对氢化甲基汞的萃取,得到的最佳条件是:在室温条件下,缓冲液的pH值为5、萃取时间为lh、NaCl的用量为2g、洗脱时间为50min、KBH4质量浓度为60g/L。在上述优化条件下,甲基汞的萃取率可以达到70%,检出限为0.17ng。测定了鱼样品中甲基汞,所测鱼虾中甲基汞的质量分数为12.4~53.4ng/g,加标回收率为87.6%~112.8%。 相似文献
11.
12.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5,(1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2000~2014)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如有机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酚类化合物、苯系物等)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60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固相萃取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芳华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12,18(2):114-120
固相萃取技术是一种用于样品分离、纯化、浓缩的重要的样品前处理手段。近年来,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分子印迹技术等新技术与传统固相萃取技术相结合,衍生出众多技术改进和创新。主要对各种固相萃取新技术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