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工具性个案研究,旨在探查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PLC)干预下职前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的PCK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所构建的PLC干预模式的合理性。对1位全日制教育硕士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多种数据类型进行收集,采用帕克等人所构建的PCK结构模型进行特征分析和比较,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的PCK结构在经过PLC干预后有显著改善,尤其是各个要素之间的整合更加紧密;不同干预阶段对全日制教育硕士PCK发展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不尽相同。PLC干预模式能够促进职前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的PCK发展,然而,其机理及其带来的PCK改变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埃里克森学院PCK量化工具为研究基础设计调查问卷,选取离子反应第1课时的电离概念教学片断,以河北某高校学科教学(化学)专业37名教育硕士为研究对象,要求被试者在对视频片断进行观摩的基础上作答9个开放性问题。研究发现: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PCK整体和各维度知识处于“基本的”水平,在教学内容知识维度表现最佳,在学生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维度稍差一些,在把握概念关系、调整教学策略等能力活动上的表现有待发展。针对研究发现,结合化学教育硕士的专业属性及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干预化学教育硕士PCK结构的改善;依托教学案例情境载体功能,帮助化学教育硕士进行PCK的深度建构;开展基于研究性反思的教学实践,促进化学教育硕士PCK螺旋式提升等3条建议。  相似文献   

3.
胡久华  王璇 《化学教育》2018,39(2):43-49
针对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明确教育硕士培养的核心能力是化学教学能力,构建了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能力构成模型,并开发了测评工具。在教学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并实施了教学能力导向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全程一体化培养模式,具体探讨了以化学教学设计课程为主的课程建设与实施,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基于实践取向的研究论文的全程一体化指导模式。构建并实施了在培养的不同阶段,实现教育教学理论与观念、实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研究能力得到螺旋发展的具体培养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化学)研究生培养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全新的研究课题。从"目标定位""课程优化"和"实践提升"3个方面对化学教育硕士培养进行探讨。在"目标定位"上应培养化学教育硕士具有较强的化学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在"课程优化"上,应优化更具功能化和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提升"上应搭建基于科学态磨课的全类型、全环节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5.
娄珀瑜 《化学教育》2019,40(1):43-49
在化学教师网络研修过程中开展准实验研究,从学习干预的角度对化学教师的网络学习过程进行主动影响和介入,以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的建构与提升。在构建学习活动分析模型基础上,选择3次典型研修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化学教师网络研修过程中应进行设计干预,鼓励并提高行动者的声望和中心性,以提升学习共同体中研修成员的参与度,促进不同层面成员学习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化学学报》2005,63(9):F002-F002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现有无机、有机、分析、应化、化学工艺、化学教学论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化学、应用化学、科学教育三个本科专业;无机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挂靠招收博士研究生,形成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班、全日制本科生、函授本专科生的多层次、多学科、多专业的办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调研、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综合素质调查问卷,以全国20多所高师院校2012级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化学教育硕士综合素质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可能的成因,提出一些建议,为教育硕士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陈凯 《化学教育》2014,35(22):42-47
为了探索职前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指导和培养,由化学师范生、化学教学论教师和初高中化学教师组成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主题教学研修。在关注师范生试教“化学肥料”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开展评析和指导。基于共同体的研修活动指出化学师范生应回归学科知识,职前指导需要多元化补充,来自不同层面的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利于共同成长。该活动从实践层面开拓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学科理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为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提供学科功能分析。收集在大概念课例“物质成分的探究”研讨过程中的研讨视频、教师访谈录音、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等数据,利用学科功能分析要素通过定性内容分析法分析在专业学习共同体干预下初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的特征及变化,从而探寻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教师的学科理解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转变。同时也证实了专业学习共同体干预下基于学科理解的大概念课例研讨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提供新的视角和范式。  相似文献   

10.
结合本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和OBTL教学模式特点,对“化学实验室安全”进行课程建设和探索,将成果导向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根据预期学习成果反向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形成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并通过多元、多策略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确保学习成果的实现。课程的建设和探索将有望进一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素养,为化学实验室安全提供主动防御的知识和能力保障,同时为同类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安全教育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1.
韩国志  刘睿  关建宁 《大学化学》2019,34(11):56-60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复杂的反应与深奥的理论使其成为理工科院校中较难掌握的课程之一。在当今高校青年学生成长的时代特征与大的社会背景下,只重视专业讲授、轻思想教育的课堂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师在教授专业内容的同时,把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塑造融入专业教学中,将教学与育才有机地融合,能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有利于培养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本文从化学史与化学热点问题分析两个角度,阐述了开展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法举措,并对实际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有机化学教学中面临的难题,本文以"羧酸"教学为例,探讨了混合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采用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同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用问题式学习任务单的方式和组长负责制的分组学习模式。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课堂已成为教学中的得力助手,但目前在基础化学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索智慧课堂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过程和作用效果,旨在实现碎片化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并最终获取完整学习的目的。同时,能在有限学时内迅速提高学生严谨的科学意识、规范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4.
吴宁晶  华静 《大学化学》2016,31(8):56-59
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为基础,构建高分子化学的理论知识体系,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实验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拓展学生在高分子化学前沿领域的专业知识,强调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现状,利用现有网络教学资源及化学资料,将问题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融入传统教学方法中,构建了一种简易型混合式教学法,并应用于生物学专业拔尖学生试验班有机化学小班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简易型混合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文献查阅、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因而有助于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促进拔尖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钟鸿英 《大学化学》2020,35(3):99-112
以面向本科化学生物学交叉班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分析化学为例,从构建多维度关联的课程知识结构,营造意义丰富、身心沉浸以及层层剖析、步步推进的自主学习氛围,探索启发式与翻转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以及教材分析和研究、课外实践、学习过程评价、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探讨分析化学课程的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途径,使学生不仅获得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能力,而且在动心用情的学习过程中,把握知识的本质和思想方法,促进知识向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on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in Jianghan University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has explored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the online teach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is teaching mode i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course of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is teaching mode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enhanced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achieve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s well as met the requirements in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8.
The theory of Karpicker retrieval practice is applied in the in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inorganic chemistry. The strategy is designed in particular for chemistry majoring undergraduates with less learning interests and poor initiatives and passions, as well as unpleasant teach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hrough three years of chemistry teaching practices of the theory of Karpicker retrieval practic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retrieval practice not only contributed to information encoding and information retrieve, but also improved learning results of chemical undergraduates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无机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和采纳学生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着重介绍了"分组互动、读书报告会、尝试讲课和评判纠错"互动和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互动和合作学习正是学生需要和喜欢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adopted to reform physical chemistry teaching to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ctivate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nonfigurative and difficult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Theory is combined with practice, and a lot of cases from daily lif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gether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of physical chemistry. Thus, the teaching effect is great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