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在国内外的近期研究进展,阐明了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的制备,并强调了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燃料电池聚合物电解质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伟  周震涛 《化学进展》2008,20(4):602-619
本文简要介绍了聚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其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在燃料电池聚电解质领域的最新成果。对质子传导率与甲醇渗透系数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详细评述了近年来AAPEM和ACPEM这两类聚电解质膜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操作温度、使用的电解质和燃料的不同,将其分为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温质子换膜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和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综述了它们所用电解质膜的最新进展.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这4种燃料电池的优点和不足.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Nafion膜的结构模型,并对平行柱状纳米水通道模型在介观尺度上进行了修正;接着分别对应用于不同燃料电池的改性膜的改性思路作了分析;最后讨论了用于不同燃料电池的新型质子交换膜的研究,同时列举了性能突出的改性膜和新型质子交换膜.第三部分介绍了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现状.第四部分对未来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概述近十几年来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开发研究的状况,包括线型高分子、为改进性能而发展起来的枝型、梳型及交联型高分子,并对高分子与金属盐络合的离子聚合物结构和性能作了描述。阐述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导电行为、导电模型及导电机理。对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各种应用作了介绍并简要讨论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发展趋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景荣 《电化学》1999,5(4):448-454
用全氟碘酸质子交换膜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解质,简化了水和电解质的管理。本文研究了该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厚度对电池性能影响;性能最佳的Nafion112膜和低铂载量E-TEK电极组装的PEMFC,在输出功率高达0.95W/cm^2;同时考察了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E-TEK电极中铂电催化剂利用率和电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碳载铂电催化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甲醛为还原剂,氯铂酸为原料,XC-72碳黑为载体,制备了不同铂含量的碳载铂电催化剂,并用BET,XRD,TEM和循环伏安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电池对催化剂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铂晶粒主要吸附在碳黑的表面和大孔中.当催化剂的铂载量由20%提高到40%时,由于铂颗粒占据部分碳黑表面,使催化剂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都有所减小;当铂载量进一步提高到60%时,由于铂晶体颗粒形成的微孔开始占一定分率,使催化剂的总体积和比表面积的减小幅度下降.铂晶体颗粒大小在2~4nm范围内;随着铂载量的提高,表面铂有部分聚结,铂晶体的粒径增大,催化剂的电化学比表面积减小.铂载量为40%时,燃料电池阴极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基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基体的设计原理、分类和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在聚合物基体设计方面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薄电极制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降低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PEMFC)电极中铂的载量 ,本文建立一种新的薄电极制备技术 (TEFT) ,制备了表面平滑、颗粒分布均匀的低铂载量电极 .结果表明当电极的铂载量为 1mg/cm2 ,用Nafion 117膜作电解质时 ,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达 0 30W·cm-2 .系统地考察了阴极中不同PTFE和Nafion含量对PEMFC性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9.
侯宏英 《物理化学学报》2001,30(8):1393-1407
最近,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APEMFC)因具有电极反应动力学快以及不依赖于贵金属铂催化剂等诸多优点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作为其中一个关键部件,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成本.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令人满意的碱性电解质膜材料. 为此,大量研究被开展和报道. 本文综述了近三年内文献中关于燃料电池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各样的合成策略,构效关系,水管理以及非原位或原位稳定性测试等等. 尤其是一些新的金属离子基阴离子交换膜和冠醚基阴离子交换膜首次被提及和评论.此外,还进一步预测了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侯宏英 《物理化学学报》2015,30(8):1393-1407
最近,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APEMFC)因具有电极反应动力学快以及不依赖于贵金属铂催化剂等诸多优点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作为其中一个关键部件,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成本.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令人满意的碱性电解质膜材料. 为此,大量研究被开展和报道. 本文综述了近三年内文献中关于燃料电池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各样的合成策略,构效关系,水管理以及非原位或原位稳定性测试等等. 尤其是一些新的金属离子基阴离子交换膜和冠醚基阴离子交换膜首次被提及和评论.此外,还进一步预测了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乃朝  衣宝廉 《电化学》1997,3(2):125-131
本文综述了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发展背景,现状及商业化前景,探讨了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系统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新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明 《电化学》1999,5(1):111-1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能量效率和功率密度高,无电解质腐蚀,环境友好,可望广泛用于电动汽车的发电装置、便携式电源和地面发电站等.许多发达国家都投巨资对其进行研究开发[1].传统的单对PEMFC由膜~电极组件和其两侧的集流板构成,其中膜~电极组...  相似文献   

13.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被认为是构建未来社会可再生能源结构的关键一环。不同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APEFC)的出现使非贵金属催化剂的使用成为可能,因而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APEFC的关键结构是膜电极,主要由聚合物电解质膜和阴阳极(含催化层、气体扩散层)组成,膜电极是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场所,其优劣直接决定着电池性能的好坏。因此,基于现有的碱性聚合物电解质及催化剂体系,如何构筑更加优化的膜电极结构,使APEFC发挥出更高的电池性能是亟待开展的研究。本文首先通过模板法在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的表面构建出有序的锥形阵列,再将具有阵列结构的一侧作为阴极来构筑膜电极,同时,作为对比,制备了由无阵列结构的聚合物电解质膜构筑而成的膜电极,最后对基于两种不同膜电极的APEFC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锥形阵列结构可以将APEFC的峰值功率密度由1.04 W·cm-2显著提高到1.48 W·cm-2,这主要归因于在APEFC的阴极侧具有锥形阵列结构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的亲水性的提升和催化剂电化学活性面积的增加。本工作为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燃...  相似文献   

14.
SrCe0.90Gd0.10O3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固相反庆方法制备了SrCe0.90Gd0.10O3含质子导电的固体电解质,对以该材料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池的输出电压强裂依赖于湿度民,其原因是电池电解质具有复杂的导电机理,通过对其在燃料电池工作气氛下的阻抗谱研究,揭示了该材料导电类型随气氛变化的规律,并从机理上对此实验加以解释,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电解质材料的最佳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最近,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APEMFC)因具有电极反应动力学快以及不依赖于贵金属铂催化剂等诸多优点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作为其中一个关键部件,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成本.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令人满意的碱性电解质膜材料.为此,大量研究被开展和报道.本文综述了近三年内文献中关于燃料电池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各样的合成策略,构效关系,水管理以及非原位或原位稳定性测试等等.尤其是一些新的金属离子基阴离子交换膜和冠醚基阴离子交换膜首次被提及和评论.此外,还进一步预测了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在肉桂醇电化学氧化中的应用(I)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震 《物理化学学报》1993,9(2):181-186
研究使用白金-SPE 复合电极, 以二价锰离子为催化剂进行肉桂醇的电化学氧化实验. 电解结果的分析表明, 在电化学氧化中肉桂醇中的双键不被破坏. 该反应为后续化学反应(即EC 反应), 对电解生成物的选择性较高, 肉桂醛生成的电流效率高于80%, 肉桂酸生成的电流效率仪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7.
A two-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transport of reactants in a fuel cell with a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is developed. The model is used for analyzing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reactants and current density over the cell. The effect of the catalytic-layer activity, reactant speed, bipolar-plate geometry, thickness and porosity of current collector and/or gas-diffusion sublayer, and the reaction mixture composition on the fuel cell efficiency is estimat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