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在体实验法研究W/O/W型薏苡仁油复乳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特性。通过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称重法,研究不同浓度和不同乳液剂型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渗透系数(Papp)以及累积吸收量(Q),并做t检验考察其差异性。W/O/W型薏苡仁油复乳稀释2倍组和稀释4倍组的K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Papp值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Q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浓度越高越利于肠道的吸收,符合Ficks扩散原理,推测肠吸收机制可能是被动运输。在考察不同剂型对肠吸收的影响时,发现W/O/W型薏苡仁油复乳和普通乳液的Ka值和Papp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Q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该结果提示将薏苡仁油制备成W/O/W型复乳有利于肠道吸收,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通过乳液储存稳定性观察、粒径分布测试,考察了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复配体系浓度、乳化剂的添加方式、乳化方法以及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对甲苯/水的水包油(O/W)乳液粒径的影响.当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TX-4)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质量比为3∶7,乳化剂总质量分数为5%,乳化剂的添加方式为将亲水亲油的乳化剂分别溶解在水和油中,然后将油相逐滴加入到水相中进行乳化,乳化方法采用超声功率400W,时间为15min时,可以得到粒径为0.72μm的O/W型乳液,该乳液粒径分布和稳定机理符合奥氏熟化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H_2O对Cl在Fe表面吸附的影响机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H_2O分子影响前后Cl在Fe(111)表面吸附的稳定构型、吸附性质以及电子特性.研究表明:Cl能够稳定吸附在Fe(111)面的Top位(T位)和HCP Hollow位(H位),且H位的吸附能高于T位;由于H位吸附构型具有特殊的成键结构,引入H_2O分子后,Cl在H位的吸附构型会发生改变;Cl能促进Fe(111)面氧化,H_2O分子能促使Fe(111)面解离,Cl-H_2O的协同作用能降低Fe(111)面的化学稳定性;Cl的3p轨道与Fe的3d轨道杂化耦合形成Cl-Fe键,H_2O分子引入后能改变H位吸附Cl-Fe键的成键性质.  相似文献   

4.
对OP-10/n—C4H9OH/c—C6H12/H2O体系W/O微乳液的相组成和性质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液晶相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当OP-10/n—C4H9OH质量比为3:2时,具有较宽范围的W/O微乳相区域,且该微乳液体系对整个pH变化不敏感,在10℃-32℃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微乳液稳定区无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食用玉米油为油相,采用SPG膜(shirasu porous glass)高压均质器制备了稳定的乳球蛋白乳液,并利用界面静电沉积作用制备了乳球蛋白-海藻酸-壳聚糖结构化乳液体系.利用静态光散射和光学显微镜表征了结构化乳液的粒径、电位和微观结构.实验结果显示,SPG膜能制备出均一的乳液颗粒(7.8±0.1)μm;天然聚多糖经过界面静电沉积在乳液颗粒界面形成的复合多层结构改善了蛋白质乳液的稳定性;通过改变天然聚多糖的浓度,可以得到稳定的结构化食品级乳液.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常压分级干燥法,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为混合前驱体,以陶瓷纤维为增强相制备了CF/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分析了反应物组成和反应条件对CF/SiO2气凝胶性能及其制备过程的影响。当TEOS、MTMS、EtOH、H2O、HCl、NH3·H2O的摩尔比为0.4:0.6:6:5:2×10-3:3×10-3,加入0.8 wt%陶瓷纤维,制得轻质疏水、综合性能俱佳的隔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N2吸附-脱附曲线、接触角测定、力学性能试验等进行表征,CF/SiO2气凝胶具有纳米多孔网状结构,陶瓷纤维与SiO2气凝胶基体结合紧密,干燥收缩率为4.06%,抗压强度(10%应变)为118 kPa,水接触角为144°,比表面积为636.7m2·g-1,平均孔径为8.6nm,导热系数为0.0207 W/(m·K)。  相似文献   

7.
采用乳化或接枝共聚合引进—COOH,—OH亲水基团后的液体聚丁二烯,溶于模拟碳钢酸洗液中,在过氧化物与碳钢腐蚀产物所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作用下,于“金/溶”界面聚合成膜。失重试验结果表明膜层的缓蚀性能取决于乳液体系的成份,浓度和温度等。文中探讨了这一聚合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rO2-Al2O3复合载体,考察了复合载体和焙烧温度对Pd基催化剂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RD、TPR、NH3-TPD、H2和N2吸附等技术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ZrO2-Al2O3比Pd/ZrO2、Pd/Al2O3催化剂有较好的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活性。ZrO2-Al2O3复  相似文献   

9.
采用加溶法研究了由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直链基磺酸钠CnH2n+1SO3Nn(n=8,10,12,14)-正烷烃-正已醇-水组成的四组分微乳液,探论了微乳液体系不同含水量时烷烃链长,表面活性剂链长和盐浓度对正已醇从油相转移至界面相对自由能-△G^00→i变化的影响,发现自由能-△G^0o→i与烷烃 长有线性关系,但含水量不同,烷烃链长对自由能-△G^0o→i的影响不同,含水量越高,烷烃链长影响越大,在  相似文献   

10.
利用4,4’-二硫代二丁酸(DTBA)和3-氨基苯硼酸(PBA)反应合成了含苯硼酸基的二硫化物DTBAPBA,通过自组装技术将其固定于金电极表面。利用苯硼酸分子在水溶液中较温和以及易控制的条件下即可与1,2/1,3-邻二醇反应形成五元或六元环化合物的特点,将糖基化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共价键合于DTBAPBA修饰电极表面,构建了用于H2O2检测的生物传感界面。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流等方法对传感界面的构建过程和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3×10-6-5.3×10-2 mol·L-1范围内,传感器响应电流与H2O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H2O2的灵敏性和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化学界面张力测量的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苄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氯化铵(TDMBA)在Hg电极上的吸附行为.在低浓度范围(0~0.07mmol/L)内,TDMBA在Hg电极上的吸附为单层吸附;而在较高浓度范围(0.10~2.00mmol/L)内,能够形成多层吸附.TDMBA在Hg电极上形成单层吸附时与形成多层吸附时的界面张力随施加电位变化有明显的区别,其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04,0.90mmol/L.在-0.7V电位下,TDMBA分子在其饱和吸附单层上的界面超量的最大值为1.452×10-6mol/m2,并据此计算出TDMBA分子的横截面积(1.143×10-18m2)和分子直径(1.207nm).  相似文献   

12.
毛地黄毒苷是治疗心脏病的有效药物,它在汞电极上能吸附还原.以1.5次微分吸附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检出限达3.2×10~(-10)mol/L.吸附溶出响应依赖于试液浓度、富集电位、富集时间、介质、溶液pH、温度及扫速等因素.不同富集时间,不同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高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毒苷的常规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两对氧化还原峰,电极反应相似于α,β不饱和羰基的1,2和1,4加成,电极反应可逆.毒苷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为3.54×10~(-11)mol/cm~2.  相似文献   

13.
团簇与气体分子的气相反应质谱技术是研究团簇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的主要手段,对比反应前后的质谱图横纵坐标变化,可以获得产物、团簇反应活性等信息;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可以深入挖掘团簇、反应中间体、最终产物的结构,探究反应热力学、动力学过程,揭示团簇结构、稳定性与反应活性的内在关联。本文综述了Cu-n、Ag-n团簇与NO和O2、O2的气相反应质谱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进展,阐述了具有独特稳定性的新奇开壳层超原子Cu-18、双闭壳层超原子Ag-17的稳定性来源,揭示了NO在Cu-n团簇上吸附的反馈与负反馈作用机制,O2分别在Cu-2n+1、Cu-2n+1(或Ag-2n)团簇上遵循双电子、单电子转移机制。其中,O2在Cu-n上的电子转移机制由自旋守恒规则调控,将团簇和O2分别类比于碱、酸溶液,根据不同碱性团簇跨越不同程度的自旋激发或解离势垒并于最后放出近乎相同热量的现象,提出O2吸附与解离新机制自旋协同的拉平效应。能量分解-化学价态自然轨道数据显示,金属Cu-n团簇对NO和O2的活性以及Ag-n团簇对O2的活性皆受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能量学数据调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绘制拟三元相图优化吐温80/乙醇/丁酸乙酯/水微乳液体系的配方,用于制备阿魏酸、根皮素及Trolox 3种复方抗氧化剂微乳液。考察了体系的温度、盐度和酸度对微乳的影响,研究了微乳对复方抗氧化剂的稳定性、增溶性及体外释药等性质。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pH值降低体系微乳区稍有减小,盐度对微乳区基本无影响;该微乳对3种复方抗氧化剂有增溶、保护作用。该研究为复方微乳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X-射线衍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氢气程序升温脱附和氧滴定等技术对沉淀法制备的铜-铁费-托合成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铜促进了Fe2O3→Fe2O3的还原,且使该过程的起始还原温度明显降低,但对Fe2O3→FeO→Fe两个还原过程无影响;通过浸渍法加入的铜虽可较好地分散在催化剂表面,但却导致了氢气的吸附量减少,同时由于Cu和Fe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中的还原态物质在氧滴定中不能被充分氧化;Cu还有助于Fe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  相似文献   

16.
生物油轻质组分中水的质量分数高达85%,除水困难,弃之浪费又造成污染. 采用水相重整的方法可充分利用这部分物质,得到宝贵的氢气资源. 实验室以Pt/Al2O3为催化剂,可得到757 mL的气体,并且氢气的体积分数高达65.86%. 由于Pt为贵金属催化剂,研究其在反应过程中的稳定性非常必要. 为此,对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了XRD、TEM、SEM和TPO表征,发现其性质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将催化剂煅烧处理后进行重复试验,发现其催化活性和对氢气的选择性均明显下降,即Pt/Al2O3在生物油轻质组分水相重整制氢反应体系中的稳定性较差,难以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7.
毛地黄毒脊是治疗心脏病的有效药物,它在汞电极上能吸附还原.以1.5次微分吸附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检出限达3 .2 x 10-' 0 mol/L.吸附溶出响应依赖于试液浓度、富集电位、富集时间、介质、溶液pH、温度及扫速等因素.不同富集时间,不同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高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毒杳的常规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两对氧化还原峰,电极反应相似于a,刀不饱和拨基的1,2和1,4加成,电极反应可逆.毒普在汞电极上的饱和汲附量为3.54 x1。一“mol/gym' .  相似文献   

18.
选用聚乙烯亚胺为功能单体,以磷酸改性的SBA-15为载体,制备了镧离子印迹聚合物La-IIP/P-SBA-15。对其做了相关表征,系统地研究其对低浓度镧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一系列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温度、初始浓度和pH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T=308 K的条件下,在5 min后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544.14 mg·g-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在具有相似性质的干扰离子存在下,La-IIP/P-SBA-15对La(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用浸渍-化学还原法制备了负载型非晶态NiB/膨润土和NiB/Al2O3催化剂。用XRD、ICP、TPD、CS2中毒法考察了催化剂的一些性质,借 地脉冲法考察了苯加氢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具有更大比表面积的润土更有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以膨润土为载体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抗硫性能,载体的酸性对苯加氢也有一定影响。在催化剂上存在三种吸附中心,对催化活性和抗硫性各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对安吉(AS)和华家池(HS)的土壤进行重金属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亲和力顺序:Pb(Ⅱ)Cu(Ⅱ)Cd(Ⅱ)Zn(Ⅱ).AS的pH值、土壤有机质(OM)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均高于HS,因此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nanoHAP的施加显著增加了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和吸附亲和力,nano-HAP添加量为3%时,AS和HS的KCu值分别从0.979 1和0.284 9提高至1.389 7和1.131 6,KPb值分别从0.566 8和0.234 3增加到1.963 4和3.442 7,KCd值分别从0.420 8和0.096 8增加至1.724 3和0.426 9,KZn值分别从0.313 4和0.015 1增加0.508 7和0.099 7.nano-HAP对pH值较低和OM、CEC含量较低的土壤具有更显著的吸附改良作用.同时,nano-HAP的施加能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的解吸百分数,表明nano-HAP可以显著削弱重金属的移动性,增加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