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分别提取赣南脐橙果皮和果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到脐橙果皮和果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脐橙果皮中共鉴定出45种化学物质,果肉中共鉴定出42种化学物质;脐橙果皮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中依次为烯烃类、醇类、酯类,脐橙果肉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依次为烯烃类、酯类、醇类;果皮与果肉主成分均为柠檬烯;相对含量分别为41.87%与49.32%。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构建正常脐橙与患黄龙病脐橙辨别模型,研究正常脐橙与患黄龙病脐橙代谢物的差异。主要采用非监督(PCA)与监督(OPLS-DA)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基于VIP>1、P<0.001、Fold Change值>2或<0.5下,筛选出308个差异化合物(其中果皮212种,果肉96种),鉴定出28个差异化合物(其中果皮21种,果肉11种),主要成分为黄酮糖苷类、氨基酸类等。结果表明,脐橙在患黄龙病后,果皮中的氨基酸和包括柚皮苷在内的糖苷类含量明显增高,葡萄糖含量降低,果肉中的柠檬苦素含量升高。同时聚类分析分析发现糖苷类化合物和柚皮苷动态变化趋势一致,脱落酸、异黄连素、葡萄糖和氨基酸动态变化趋势一致。文章探究了脐橙患黄龙病后的成分变化,为防治或者鉴别患病果树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对患病脐橙果实的加工处理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赣南脐橙及其种植土壤中的21种矿物质元素,考察了这些矿物质元素在赣南10个县所产脐橙的肉、皮和对应土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各元素的平均回收率在77.7%~115.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20%,方法基本能满足实际样品分析的要求;脐橙的肉、皮中均含有丰富的K、Ca、Mg、P等元素,且不同产地的脐橙其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种植的土壤中含量丰富的元素大部分在脐橙的肉、皮中含量也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还原糖与南极磷虾粉酶解液的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 MR)产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以核糖、木糖、果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与南极磷虾粉酶解液进行MR, 检测其中间产物含量、褐变程度和感官品质, 并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 结果表明, 核糖MR产物的中间产物含量最高, 褐变程度最大, 且色泽明亮、澄清均匀, 带有浓郁的虾香味. GC-IMS显示不同MR产物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明显差异, 通过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地区分. GC-MS则表明不同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和特征化合物造成MR产物的风味差异, 其中糠醛、2-环戊基环戊酮、2,5-二甲基吡嗪、顺-2-甲基-2-丁烯醛和吡嗪分别是5种还原糖MR产物的特征挥发性成分, 它们赋予了不同MR产物不一致的风味特征. 通过聚类热图可以直观展示不同MR产物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情况. 综合表明, 两种技术相结合, 互补优势, 获得了不同还原糖MR产物更全面的风味成分信息, 更加全面地反映不同还原糖MR产物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可为南极磷虾粉MR还原糖的选取和风味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单宁对酒类营养成分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定化单宁对酒中可能存在的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糖类、有机酸、乙醇和铁离子等进行吸咐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单宁对不同营养成分的吸附率差别明显,它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对蛋白质有较大的吸附率,通过多个酚羟基与中心铁离子形成螯合物而对其有较大的吸附率,对氨基酸、糖、有机酸和乙醇等营养成分或风味物质吸附率不大,固定化单宁可以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酒类处理剂。  相似文献   

6.
两种不同养殖模式对青鱼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试验组)与池塘传统养殖(对照组)模式的商品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肌肉营养品质差异,试验分析了鲜活鱼肌肉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等营养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青鱼相比,试验组青鱼肌肉脂肪含量降低14.23%(P0.05),蛋白质、水分、灰分含量基本相当(P0.05);试验组青鱼肌肉氨基酸总量高于对照组0.90%(P0.05),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组6.86%(P0.05),必需氨基酸低于对照组1.91%(P0.05);两组青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一致,试验组青鱼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略低于对照组1.29%(P0.05),但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分别高出对照组187.10%和28.00%(P0.05);试验组青鱼中醛类、醇类和含苯环类等挥发性的风味物质低于对照组,但是试验组壬醛和1-辛烯-3-醇等腥味物质含量也更低.综上所述,青鱼在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模式下能有良好的适应性,各营养指标都处于较好的状态,该养殖模式是一种适合青鱼集约化养殖的水产养殖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光照和氮素对外来植物凤眼莲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光照和氮素营养处理的外来植物凤眼莲的生长、生物量分配、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氨基酸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探讨其对环境适应性的生理学机制。凤眼莲表现出极强的可塑性,随光照和氮素营养的增加,凤眼莲生长速率明显加快,氮素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活性上升。根部吸收的硝酸根离子大部分运输到叶片中还原,氮素同化效率高。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明显的变化,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根冠生物量分配显著相关。本研究表明风眼莲对光照和氮素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其快速生长和高可塑性依赖于对环境变化的牛理响廊。  相似文献   

8.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茶油具有抗氧化、抗炎症等作用,被广泛用作食用油和辅助药物。为探究油茶果实和种子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主要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本研究以"赣石83-2"油茶为材料,采用形态学观察、石蜡切片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果实、种子形态,种子胚胎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对在种子发育后期的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酸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观察和单果质量等变化趋势可将果实生长发育分为4个阶段,且生长发育主要集中在花后35~46周(Weeks After Flower 35~46,35~46 WAF)。种子在41 WAF时基本发育完全,胚胎发育过程依次为球形胚(29~33 WAF),心形胚(33~38 WAF),鱼雷形胚(38~41 WAF)和成熟胚(41~54 WAF)。种子发育后期检测到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其中,油酸含量持续增加,成熟时占脂肪酸总量的79.04%,而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的比例随着种子成熟而降低。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油茶育种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生腰果在水煮、焙烤和油炸前后的营养成分的综合比较,发现与生腰果相比,三种热加工腰果中氨基酸、蔗糖、果糖、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总蛋白质含量在焙烤和油炸腰果中明显下降,但在水煮腰果中无明显变化;氨基酸评分在焙烤和水煮腰果中下降,在油炸腰果中上升;总脂肪含量在焙烤和水煮腰果中显著下降(P0.05),在油炸腰果中上升;此外,葡萄糖含量在焙烤和油炸腰果中下降,在水煮腰果中上升。对不同腰果中能量值的计算结果显示,能量值由高到低排序为:油炸生腰果水煮烤腰果。从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角度考虑,水煮是较优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用GC/MS联用技术测定西藏酥油中的风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出酥油中的风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西藏酥油中的风味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共确定了34种化合物及其它们的相对含量.其中羧酸9种,酯11种,酮6种,醇2种,烯类化合物4种,苯胺类化合物和苯酚类化合物各1种.其中主要成分为己酸和辛酸,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0.35%和33.22%.  相似文献   

11.
以瑞士乳杆菌NCUF 210.1为实验对象,对其高温胁迫下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和流动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海藻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对高温胁迫下瑞士乳杆菌的补偿效应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相比最适生长温度(42℃),瑞士乳杆菌在高温胁迫(47℃)下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膜通透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140.13%(10 h);海藻糖含量提高了17.23%(10 h);SOD活性提高了159.28%(10 h)。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与42℃相比,高温胁迫(47℃)的瑞士乳杆菌可通过促进氨基酸代谢、糖代谢、核苷酸代谢、膜运输和信号传导途径等相关代谢水平,抵抗高温造成的细胞损伤。本研究通过对瑞士乳杆菌进行转录组分析,为研究其在高温胁迫下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复合酵母菌(东方伊萨酵母(Io)和酿酒酵母(PY01))接种方式对水蜜桃果酒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采用3种不同接种方式(同时接种Io和PY01、接种Io 48h后接种PY01、接种PY01 48h后接种Io)发酵水蜜桃酒, 并以单菌种发酵为对照, 发酵期间比较产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差异, 一个月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差异. 结果表明, 5组理化指标无明显差别, 样品中共检出6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 其中酯类及醇类物质含量较高. 接种Io 48h后接种PY01组有效增加了β-葡萄糖苷酶活性, 感官分析结果表现也最优, 而且该组酯类物质种类最为丰富, 相对含量高达93.16%, 香气组分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组. 同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接种Io 48h后接种PY01组与其他组差异显著, 能有效解决水蜜桃酒口感单一的问题. 综合结果, 不同接种方式发酵的水蜜桃酒具有差异明显的风味质量特征, 接种Io 48h后接种PY01组能有效促进挥发性风味物质释放, 增加水蜜桃酒香气物质的复杂性, 提升水蜜桃酒香气质量, 可为水蜜桃果酒品质提升提供新的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分别为保鲜剂贮藏、筐贮、减压贮藏、溶液贮藏、高温处理等方法贮藏番茄50天后,除减压贮藏方法外,采用其它方法处理的均可使其好果率达88%以上,商品率达90%以上,并基本上保持了果实的品质和风味。应用保鲜剂贮藏、减压贮藏方法处理黄瓜,45天后,好果率达92%以上,果实品质良好,并且贮藏前后番茄和黄瓜的厉分也无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咸肉中亚硝酸盐含量, 将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发酵乳杆菌RC4应用于咸肉制作中, 研究其对咸肉亚硝酸盐含量、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 对添加发酵乳杆菌RC4的实验组咸肉制作工艺进行优化, 比较接菌组和未接菌发酵对照组在感官评分、亚硝酸盐含量、pH、色差、水分、硫代巴比妥值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 结果表明: 实验组咸肉亚硝酸盐含量降解显著, 降解率为78.60%; 实验组咸肉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2.0%(μL·mL-1)的发酵乳杆菌RC4菌液, 18℃发酵10d.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咸肉pH降低; 色差及水分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TBA值的变化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在鉴定出的87种挥发性物质中, 庚醛为RC4发酵产生, 苯甲醛等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这几种醛均为特征风味化合物. 由此可知, 在咸肉制备工艺中, 添加发酵乳杆菌RC4能显著降低咸肉的亚硝酸盐含量, 提高咸肉保质期, 增加其特征风味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15.
醉泥螺的品质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沙率,脆度,细菌总数是醉泥螺品质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盐度,温度是影响泥螺吐沙的主要因素,高醇短时间杀菌及辐照能降低细菌含量,而啤酒调配能改善产品风味并增加脆度。  相似文献   

16.
黄原胶发酵中丙酮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单胞菌XC-82. 5的突变系列株生产的黄原胶各自丙酮酸含量有明显不同·培养基中的有机酸能有效地提高黄原胶的产率,但会不同程度抑制丙酮酸的含量.K十、Fe'+ ,Mg,十在培养基中的浓度变化会对胶中的丙酮酸含量产生较显著影响.在发酵过程中,因溶氧水平的变化,不同的发酵阶段所产的‘黄原胶分子中丙酮酸含量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基本培养基中96h培养下,4%NaCl可完全抑制粘质沙雷氏菌(AB90025)生长,而枯草芽孢杆菌(93151和93215)则可耐受高达8%NaCl.与无NaCl条件下相比,粘质沙雷氏菌在2%NaCl浓度下,胞内谷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分别增加615%,1357%和1270%,为该菌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枯草芽孢杆菌在无NaCl条件下,胞内未测出脯氨酸,而在8%NaCl浓度下脯氨酸成为胞内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在每克干细胞中含量高达33.3mg,是枯草芽孢杆菌体内合成的主要相容溶质.  相似文献   

18.
硒酵母对鱼酱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鱼蛋白为原料,在酶解与曲酶发酵相结合的基础上,于后熟阶段加入硒酵母作为有机硒的载体和增香工具,生产品质优良的富硒营养鱼酱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后熟温度35℃,酵母液量10%,酱醅盐度8%和12%,后熟发酵周期12d的工艺条件,可生产出优质的富硒鱼酱油。产品的氨基氮、有机酸等营养成分均高于国家标准,有机硒的含量达到国内专用硒保健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赣南萤石矿床地下水金属离子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对赣南新塘萤石矿区矿井下渗水的阳离子进行测试,分析发现其主要阳离子沿矿井垂直深度分布差异悬殊,其中Na+、Ca2+含量最高,同时Ca2+、Na+、K+、Mg2+均随垂直深度而递增.在矿井垂直深度50、100、150 m,Ca2+、Na+、K+、Mg2+主要阳离子含量成倍递增,其中Ca2+含量高于CaF2在水中的溶解度11~33倍,这种变化指示矿井下渗水主要阳离子并非来自对萤石矿的溶蚀.相关性分析显示,Ca2、Na+、K+、Mg2+阳离子之间均有良好的相关性,高钠盐含量表明矿井下渗水对围岩的溶蚀作用是溶解物质的主要来源,水体主要阳离子浓度随路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黑色素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的生物色素,黑色素的沉着紊乱容易引起严重的皮肤色斑疾病,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紫外线照射会使酪氨酸氧化,释放出黑色素,在皮肤表层形成色斑,如果黑色素不能形成,则会造成色素脱失,在皮肤表层形成白斑,这些皮肤症状尤其严重地困扰着现代中青年女性.研究表明皮肤色斑主要是由黑色素小体生成、黑色素合成、黑色素转运代谢等阶段发生混乱引起的.目前主要集中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以限速酶酪氨酸酶为靶标抑制剂方面的研究,而其它途径中各环节的抑制剂却鲜有报道,本文深入地对黑色素形成过程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探寻干扰黑色素合成、转运、代谢的上游信号分子通路并揭示其调控机理,有助于针对性地筛选新靶标的抑制剂,也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各类皮肤色斑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