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制造商资金有约束的替代产品的最优生产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一个单周期的生产决策模型,在该模型中有一个制造商生产两种可替代的产品.面对随机的市场需求,制造商要在需求到来之前制定出两种产品的生产决策来最大化自己的期望利润.在制造商的资金有、无约束两种情形下,证明了制造商的收益函数的期望是关于两种产品生产数量的凹函数,探讨了资金的约束以及产品的替代给制造商的生产决策所带来的影响,给出了最优生产数量的若干性质.另外,针对需求分布为均匀分布的特殊情形给出了制造商最优生产决策的简单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2.
张琦  刘洋  樊治平  李爽 《运筹与管理》2022,31(1):99-106
本文针对制造商在传统零售渠道和线上网络渠道同时销售标准产品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开放线上定制策略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圆形市场模型完成市场划分;其次,在制造商不开放线上定制策略和开放线上定制策略两种情况下分别构建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最大化模型,得到了两种情况下的市场均衡结果。通过分析和比较两种情况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结果发现,当标准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较大且开放线上定制策略的成本较小时,制造商应该开放线上定制策略;制造商开放线上定制策略后,会使标准产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增加,并削弱零售商的利润;定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越高,制造商开放定制产品的动机越小;消费者对标准产品的适应成本越高,制造商开放定制产品的动机越大。  相似文献   

3.
再制造产品的出现,引出了销售渠道决策的新问题。基于博弈理论,分析比较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五种渠道结构,得到了五种结构下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均衡产量和零售价格,以及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利润。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制造商可以凭借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提升自身在供应链的权重,使自己获利。然而当制造商通过两个零售商分开销售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时,制造商并不能因此而增加自己的利润。对于零售商而言,双边垄断使零售商地位提升,而新制造产品或者再制造产品分开销售都会伤及零售商。数值结果表明,零售商之间的竞争缓和了供应链上下游的双重边际效应,增加了供应链的总利润,同时也提高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4.
在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条件下,应用两阶段优化技术和Stackelberg博弈的理论与方法,对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重点考虑了制造商在网络渠道的服务决策,建立了利润最大化模型,得到了最优的价格策略和服务策略,研究表明,网络渠道的服务水平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价格决策有着重要影响,而且消费者对网络直销渠道的偏好对制造商和零售商价格决策和服务决策会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基于价格竞争的多渠道供应链模型,模型中两个不同的制造商分别通过单渠道、双渠道销售具有一定替代性的产品,考虑到制造商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采用stackclberg博弈竞争策略.探讨了拥有双渠道的制造商采取分散和集中利润决策时供应链各竞争者的价格策略,分析了需求函数参数变化对供应链竞争者价格决策的影响,借助算例分析表明,拥有双渠道营销方式的制造商采取决策1有利于提高其所在供应链的利润,采用决策2能够激励零售商维持原有的分销渠道.  相似文献   

6.
在随机需求环境下, 构建了四种不同情形下零售商和双渠道制造商利用契约机制进行竞争的供应链决策模型, 并给出了各情形下供应链成员最优决策和利润。研究发现, 相对于供应链无任何契约情形, 双渠道供应链中各主体均提供契约来增加自身需求和利润的策略并非始终是有效的, 一定条件下供应链各主体利润均受损。当供应链中仅零售商为下游顾客提供提前订货折扣契约, 而制造商不提供任何契约时, 供应链各主体利润均达到最大。因而, 对双渠道制造商来说, 当零售商采用一定契约策略增大其渠道需求并降低制造商网络渠道需求时, 制造商最优的策略并非是采用“敌对”的契约策略来进一步增加自身网络渠道需求, 而是采用“搭便车”策略, 不为下游顾客提供任何契约优惠, 而从零售商渠道获得更多批发收益, 并最终实现自身总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产品的双渠道销售不仅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收益,同时给企业在应对市场复杂需求方面带来冲突和挑战.以拥有双渠道销售的制造商为研究对象,基于消费者对制造商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存在的策略型行为,研究了渠道之间考虑存在消费者转移的双渠道产品定价及协调策略.首先,构建了"线下主导"和"线上主导"的Stackelberg分散决策博弈模型,得到分散决策模式下的双渠道最优定价均衡解,并分析了策略型消费者所占比例、线上消费者购买到产品概率、消费者转移概率对最优定价和总利润的影响.然后,构建了双渠道集中决策定价模式,通过分析得出存在唯一的双渠道最优定价策略,并给出其解析解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算例仿真分析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针对具有不同质量投入和服务投入的双渠道供应链,主要研究其成员最优均衡决策问题.构建了包含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两级双渠道供应链决策模型;采用微分博弈确定在制造商竞争和合作两种模型下各成员的最优均衡决策及其利润,并着重探讨质量投入系数、服务竞争系数和传统渠道市场占有率这三个关键参数对它们的影响;用算例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竞争模型下零售商的利润随着传统渠道市场占有率、质量投入竞争和服务竞争的增大而增大,但合作模型下的利润与服务竞争无关;制造商合作时制造商的利润之和提高,且两个制造商在两个渠道边际利润和之比在一定范围内,两个制造商会有合作意愿,但零售商的利润下降.研究能够为各成员企业的最优均衡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单个制造商与单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定价问题.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条件下讨论了零售商传统销售渠道和制造商开拓网上销售渠道分别以不同服务水平销售产品的双渠道供应链,从而得到了在集中式决策和分散式决策条件下的最优定价,并分析了服务水平对定价决策和渠道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零售商渠道服务水平增加时,批发价也随之增加.本渠道的服务水平对本渠道的价格影响会大于对竞争渠道的价格的影响.渠道服务水平的提高会导致本渠道销售价格和本渠道需求的提高,也会对另一渠道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考虑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零售商可以通过直销渠道将产品销售给顾客,也可以通过传统的零售渠道将产品销售给顾客,两种渠道产品需求受减排量和价格影响.分析了集中式双渠道供应链决策,以及基于Stackelberg博弈时分散式双渠道供应链决策,得到了双渠道供应链的最优定价以及最优减排量.数值算例表明,减排投入对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决策有重要影响,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决策以及利润与零售渠道的偏好程度以及减排成本的分担比例密切相关,碳排放权的市场价格变化与最优零售价格、最优直销价格、减排量和批发价格变化呈正相关;最后,制造商利润随碳配额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梁喜  张余婷 《运筹与管理》2020,29(12):107-117
在考虑消费者渠道偏好和低碳偏好的基础上,使用以制造商为主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单一传统零售渠道、网上直销双渠道和网上分销双渠道中各成员的最优定价决策与减排策略,以及两种双渠道的利润分享协调策略。研究发现:当制造商引入网上直销和分销渠道后,能够有效增加制造商的最优单位减排量;在开通新的渠道后,传统零售商的利润总是会降低,而当消费者对网上销售渠道的偏好处于某一范围内时,制造商的利润会增加。本文通过设计利润分享机制来协调制造商和传统零售商的利润问题,使得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实现Pareto改进。  相似文献   

12.
生鲜品分销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已成为生鲜市场发展的主流,结合生鲜品的易腐特征及其在不同渠道销售时的需求差异性,构建了渠道辐射范围、保鲜投入水平、渠道价格及其价格差异共同影响的市场需求函数,分别针对非融合型双渠道、融合型双渠道分散决策和融合型双渠道一体化决策三种冷链双渠道模式进行建模分析,基于利润最大化视角研究不同模式下的渠道定价和保鲜投入决策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及灵敏度分析,综合对比三种模式的优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型双渠道分散决策的优势并不显著,当商品变质率较低、实体辐射面积或其区域内的网购比例在一定范围内时,融合型双渠道一体化决策更有助于市场竞争力和冷链系统利润的提升.对生鲜品渠道融合的分析不仅为双渠道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所构建的优化模型及分析结果也为冷链双渠道优化实践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 制造商拥有线下传统渠道及线上直销双渠道。首先根据消费者剩余理论, 构建了制造商双渠道需求函数;接着分别构建了两类Stackelberg博弈及Nash博弈三种权力结构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分析了三种不同权力结构对制造商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商线上直销渠道价格不受三种博弈权力结构的影响;线下传统渠道零售价格、需求, 线上直销渠道需求及制造商双渠道供应链总利润不受两类Stackelberg博弈权力结构的影响;线下传统渠道零售价格及线上直销渠道需求在Nash博弈权力结构下最小, 而线下传统渠道需求及供应链总利润在Nash博弈权力结构下最大;制造商批发价格、利润及零售商利润对三种博弈权力结构较敏感, 随供应链成员自身博弈权力地位的下降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由制造商和零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制造商管理者可能使用填塞分销渠道策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本文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制造商填塞分销渠道决策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修正财务报告的投资者增多,制造商的库存水平以及制造商管理者的效用都会降低;而随着制造商管理者对市场价值重视程度提高,制造商的利润降低,这表明填塞分销渠道对制造商的真实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供应链的利润不仅与管理者填塞分销决策有关,还受到零售价格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地,加强外部监管以及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有助于减少管理者填塞分销渠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新零售改变了以渠道间价格竞争为主的传统模式,形成了以服务水平为主的全渠道互补机制.当考虑供应链渠道服务水平时,制造商垂直、零售商水平和制造商部分垂直三种模式下的产品零售价格、销售数量、服务水平以及供应链利润可以被求出,通过三种不同模式的决策值,研究发现,制造商垂直模式时供应链利润最高,而制造商部分垂直供应链的服务水平最高;当渠道服务水平存在竞争时,零售商水平供应链模式的利润优于制造商部分垂直供应链模式;当渠道服务水平存在搭便车时,制造商部分垂直模式的利润将优于零售商水平模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制造商开辟在线销售渠道现象的普及,考虑混合双渠道销售会增加产品的潜在需求,构建制造商与零售商分散、集中定价两种决策模型,利用博弈理论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研究表明在双方分散、集中两种定价策略模型中,随着双渠道开通导致的市场需求率的增加,制造商的批发价、零售商的销售价格上调,零售商的回收价格下降,闭环供应链系统总利润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最后,运用数值算例进一步验证和讨论双渠道销售导致的市场需求增加对闭环供应链系统定价策略、双方利润及系统渠道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买生  匡海波  马慧 《运筹与管理》2013,22(4):163-171
制造商在将产品批发给零售商的同时,在虚拟交易社区(Virtual trading community, 简称“VTC”)开通电子渠道,与零售商形成渠道竞争,为了缓解零售渠道和电子渠道并存的渠道冲突,引入互补品协调策略,即制造商将互补品以成本价格批发给零售商,零售商可在传统零售渠道,或VTC渠道进行销售,分析了当零售商在不同的渠道销售互补品时的均衡定价与利润,分别给出了Bertrand与Stackelberg两种情况下的均衡,并通过算例说明了互补品协调策略的有效性,得到在不同互补品情况下,互补品合作策略可以与合作补贴、收益共享等方式结合进行协调,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有品牌的引入使渠道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市场绩效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构建了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情境下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的模型,分析了在间接渠道和混合渠道两种条件下引入自有品牌对零售商、制造商市场绩效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在间接渠道和混合渠道下,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后,一方面会导致制造商品牌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制造商利润的降低,对制造商不利;另一方面能增加渠道总利润、零售商利润及零售商在整个渠道中的利润分成,零售商应该将自有品牌的战略定位为高质高价的品牌,而非低价低质的原始状态型品牌,而制造商单纯靠改变销售渠道模式的策略并不足以对抗自有品牌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网络销售模式的发展。网络渠道为顾客带来了便利性,也为制造商提供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利润的机会,如何合理定价关系到企业的长久发展。在考虑顾客对网络渠道交付时间和网络渠道接受敏感的基础上,研究了制造商的单渠道和双渠道定价策略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销售模式下零售渠道的定价相同,而网络渠道的定价低于零售渠道的定价。制造商可以通过引入网络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顾客时间敏感性和提高网络渠道接受程度,从而提高利润。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了交付时间敏感性和网络渠道接受程度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单渠道和双渠道的最优决策。  相似文献   

20.
制造商渠道入侵是普遍存在的商业现象。现有文献广泛关注制造商的渠道运营策略,而较少研究渠道入侵下的零售商应对措施。考虑到零售商在获取消费者信息方面的优势,本文在双渠道环境下首先研究了制造商的渠道销售策略和产品质量决策,进而提出了零售商应对渠道入侵的最佳信息获取策略。研究发现:1)当市场中消费者质量偏好较高时,双渠道中均有销售市场,反之可能出现“渠道关闭”的情况;2)不同信息获取策略(承诺/依赖)将分别通过“激励效应”和“诱导效应”促使制造商提升产品质量,进而提高渠道销售价格;3)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最佳信息获取策略,该策略能最大程度上激励制造商投入质量研发,在保证零售商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保证消费者期望效用处于最高水平。本文为零售商应对制造商渠道入侵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为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消费者期望效用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