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ICF实验研究中,聚4-甲基-1-戊烯(PMP)因只包含C、H两种元素,且泡沫容易加工成型,因而在ICF物理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强激光技术的发展,在实验室中利用激光与黑腔靶耦合产生的辐射场开展辐射输运实验研究已成为可能。在辐射输运过程中,输运介质的性质影响着辐射传输的过程。若在腔内泡沫材料中掺入一定量的中、高原子序数亿l介质可以在输运介质热容量变化不大的同时大为降低泡沫中的Rosseland平均自由程,从而提高其辐射传输光学厚度。因此,进行掺杂聚合物低密度泡沫材料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年度主要开展了卤素掺杂PMP低密度泡沫材料的研制工作,六氯苯和六溴苯具备溶剂(均四甲苯/萘)的良好相溶性及较高的卤素原子含量,以六氯苯和六溴苯为掺杂单体,PMP为泡沫骨架材料,利用热诱导倒相法制备出最大质量分数为58.91%的卤素掺杂低密度泡沫材料。 相似文献
2.
ICF靶用泡沫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化学镀进行导电化处理,研究了ICF靶用泡沫铜的电沉积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境和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过程中各阶段泡沫铜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化学镀后可获得晶粒尺寸小、分布均匀的铜沉积层。电沉积后铜沉积层主要由0.55 μm的小颗粒组成,并且出现突出大颗粒的形貌特征。在氢气氛围下,经700 ℃热处理后,铜颗粒进一步长大,沉积层结晶致密。制备的泡沫铜呈3维网络状结构,分布均匀,密度为0.19 g/cm3,孔径分布为400~600 μm,孔隙率达97.9%。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通过丙烯酸、2-甲基丙烯酸、巴豆酸与五氯苯酚的酯化反应实现了3种丙烯酸酯单体的掺杂改性合成,采用核磁共振和质谱测试技术对掺杂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了表征。利用掺杂改性后的丙烯酸单体与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之间的共聚反应,结合超临界萃取技术,制备出理论密度为50 mg·cm-3、掺杂氯元素质量百分数平均值最高约为15%的掺杂丙烯酸酯聚合物泡沫。通过测定聚合物凝胶速率,初步探讨了掺杂丙烯酸酯单体与多元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张林 《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4,(1):117-118
在实验中,首先利用精密数控车床加工铜芯轴,在铜芯轴表面电镀再覆盖金,硝酸腐蚀,最终得到φ400μm,长度700μm,壁厚20μm,两端开口的金柱腔。将洁净的金柱腔固定在靶杆上,然后将固定好的金柱腔浸没在掺杂丙烯酸酯单体溶液中,使溶液自动充满整个柱腔。溶液以掺杂丙烯酸酯单体(五氯苯酚丙烯酸酯(AE1)、五氯苯酚2-甲基丙烯酸酯(AE2)、五氯苯酚丁烯酸酯(AE3)),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或者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A)单体,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Brij30)或者正癸醇(DEC)为溶剂,安息香甲基醚作为光引发剂(添加量为单体质量的1%),通过针管向石英管中通氮气5min达到除氧目的,距离石英管1cm远处,使用紫外光灯照射金柱腔中的单体溶液约3min,光强6.30W/cm^2,单体溶液经过紫外辐照后在金柱腔中生成聚合物凝胶。聚合物凝胶在甲醇中浸泡24h,然后使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控制温度34℃,压力8.0-9.0MPa,保持4h)除去甲醇,最终在金柱腔中得到聚合物泡沫,各阶段照片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将纳米技术与光纤技术相结合,利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MCVD)制作纳米级InP薄膜内包层光纤及在普通单模光纤纤芯中掺杂纳米级InP粒子的新型光纤,前者单位长度放大系数最大达到15.35dB/m,能在较短的长度上对信号光起到放大作用,便于集成化;后者经实验证实其纤芯具有光波导传输性能.两种新型高非线性光纤在光通信器件中的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