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量砷的测定已有不少报道,本文采用氢化砷分离-钼锑砷蓝光度法,具有安全、方便、快速的效果.1 试验部分1.1 特殊仪器与主要试剂砷化氢发生器(见图)  相似文献   

2.
砷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在饮用水质量标准中对砷的含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建立水中微量砷的快速检测方法有重要意义.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砷是在酸性条件下,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使砷与硼氢化钾和酸生成氢化物气体,由载气(氩气)载入石英原子化器,用砷空心阴极灯作激发光源,产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砷含量成正比.该方法克服了其他分析方法操作繁琐、灵敏度低的缺陷,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分析速度快的特点.本文探讨应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水中微量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砷的剧毒性质,食品、医药、生物体、天然水中微量砷的检测非常重要。石油和化工生产过程中,砷是许多催化剂的毒物,特别对贵金属催化剂,砷的累积中毒影响催化剂寿命。各部门都在生产中遇到脱砷的迫切问题,而有效的脱砷则以对微量砷的准确分析测定为前提。有关砷的分析方法,资料报导很多,早年的砷镜法、Gutzeit法、Rose法、碘容量法均已陈旧,测定也有较大误差。目前测定ppm级砷的方法有十余种,各有特色,测定灵敏度、适用范围各有不同,现仅就其中某些技术进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微量砷的示波极谱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量砷极谱测定的研究和应用,过去报导不少,但多用于纯物质或水中砷的测定。矿石中微量砷的极谱氢催化波法,因分析手续冗长,实际应用不多。文献[5]提出在碘化钾-酸中有抗坏血酸和铁(Ⅲ)存在下的底液中,利用砷在电极表面产生的吸附作用,用交流极谱法测定砷,因干扰元素多,需萃取分离和富集,手续繁琐。崔春国等曾利用砷在  相似文献   

5.
还原萃取电量法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砷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氯化亚铜作还原剂、苯作萃取剂,微库仑自动滴定微量有机砷的方法。72.25~136.10微克有机砷化合物,5次以上测定,绝对误差<3.5%,标准偏差<2.5%。用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砷元素有极谱法和经典库仑法。本文拟定了一个还原萃取-微库仑自动滴定微量有机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微量有机砷化合物的测定中,有机物的破坏,一般多用湿式(酸)消化法,亦有用氧瓶燃烧法。有机砷化合物在氧瓶燃烧时,Belcher等指出砷与铂有形成合金之可能;Conner发现,不能将树脂性物质燃烧完全;因此Tuckerman认为湿式消化法对微量有机砷的测定,较氧瓶燃烧法为佳。在砷的测定方面,目前主要有碘量法;Gutzeit法;钼蓝法;二乙氨荒酸银法。其中碘量法因灵敏度较低,不能满足一般微量砷的测定;Gutzeit法因目视者个别差异较大,不及一般光电比色法为精确;二乙氨荒  相似文献   

7.
示波极谱法快速测定金属铜中微量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一个快速测定金属铜中微量砷的新方法。采用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沉淀分离基体铜等与微量砷相分离,并用催化示波极谱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示波极谱法快速测定金属锑中的微量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提出了一个快速测定金属锑中微量砷的新方法,采用氢氧化钠沉淀分离基体锑与微量砷分离,并用催化示波极谱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测定微量砷有多种方法。本文介绍通过砷、锑、钼和罗丹明B在乳化剂OP的水溶液中形成离子缔合物的显色条件试验,提出了磷、硅、砷共存时高灵敏测定砷的分光光度法。该法通过控制酸度以消除硅干扰,并可不经分离和富集,在温度9℃以上直接于水相中测定水和土壤中的痕量砷。  相似文献   

10.
砷是污染地面水的主要有毒元素之一,有人认为砷(Ⅲ)比砷(Ⅴ)对人体的毒性更大。水中微量砷(Ⅲ)和砷(Ⅴ)的测定多用溶剂萃取或挥发分离后再用原子吸收法或原子荧光法测定,而利用锌还原及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灵敏度较低。本法以硼氢化钾作还原剂,调节pH为6—7,还原砷(Ⅲ)至砷化氢;然后加盐酸调节pH为2—3,加适量抗坏血酸还原砷(Ⅴ)为砷(Ⅲ),再加入硼氢化钾还原砷(Ⅲ)到砷化氢。两次还原得到的砷化氢用吸收瓶分别收集,以砷钼杂多酸结晶紫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条件试验表明,在pH为6—7时,硼氢化钾只能还原砷(Ⅲ),而在pH≈1时,可以还原砷(Ⅴ),但由于酸性太强,反应速度过快,难以控制而使重现性欠佳,所以需先加入一定量的抗坏血酸还原砷(Ⅴ)到砷(Ⅲ)。本法以电磁搅拌器不断搅拌,可省去通氮气驱赶砷化氢的复杂操作及装置。水中存在的微量金  相似文献   

11.
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人发中微量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人发中微量砷对医学和环境科学具有重要意义。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等优点,已报道该法用于土壤、废水及半导体材料中微量砷的测定。本文研究了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人发中微量砷的适宜条件。方法快速、简便,样品分析的准确度、精密度良好。  相似文献   

12.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微量砷和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砷和硒的方法。结果表明,检出限:砷为0.0518μg/L,硒为0.0524μg/L;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6%~0.62%;标准回收率:砷为96.8%~100.9%;硒为95.9%~103.7%。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于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和水源水中微量砷、硒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3.
砷及含砷的化合物具有毒性,砷容易在人体内积累,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同时砷也是一种致癌物[1],因此,防止砷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在食品检测中,国家标准规定砷是食品中限量微量元  相似文献   

14.
高纯三氧化钨中微量砷的测定,—般采用铜试剂银法和砷锑钼蓝法。前者虽然操作简单,但使用三氯甲烷有机溶剂对操作人员健康不利;后者灵敏度稍差,仅能达到0.005%。本法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结晶紫法测定高纯三氧化钨中微量砷,获满意结果,既消除了铜试剂银法存在的问题,又可使灵敏度达到0.001%。砷量在0—5微克/10毫升范围符合比尔定  相似文献   

15.
碘-淀粉吸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光度法测定砷的报道较多。利用铬(Ⅵ)氧化砷(Ⅲ),剩余的铬(Ⅵ)与溴邻苯三酚红形成有色络合物,借此可间接测定微量砷(Ⅲ)。但反应需在50~70℃水浴中进行,整个反应时间需110min。本文报道了用定量溴酸钾与砷(Ⅲ)反应,剩余的溴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生成I3^-,利用I3^-与淀粉生成蓝色络合物,可以间接测定微量砷(Ⅲ),方法简便快速,基本无干扰。  相似文献   

16.
我国规定每公斤粮食中含砷量不应超过0.7毫克,食用植物油不超过0.1毫克,酱、味精、井盐、矿盐和冷饮食品均不应超过0.5毫克,酱油和醋每升不应超过0.45毫克。 体内微量的砷对健康无甚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暂定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不超过0.05毫克。砷的摄入量在此范围内是安全的。 近来有些报道还认为,砷是动物和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据报道,均匀饮食极微量的砷可使人体强健,肌肤更光润白嫩。食品中砷允许含量和人体容许摄入量  相似文献   

17.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罐头食品中微量砷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研究了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微量砷的测定 ,方法灵敏度高 ,准确度好。在最佳条件下 ,荧光强度与砷浓度在 4× 10 - 4~ 0 .2 1μg·ml- 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达 1× 10 - 4μg·ml- 1。用此法测定了罐头食品中微量砷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锑矿中微量砷的测定一般采用蒸馏或萃取分离富集砷,以钼蓝法比色。但蒸馏-钼蓝法、砷化氢-铜试剂银法对高锑矿中微量砷的测定,回收率都不理想,而萃取法劳动强度大。俞穆清等对巯基棉富集分离技术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可被巯基棉定量吸附的元素多达16种,在环境污染及水质分析方面应用广泛。但对矿石中,特别是锑含量高(含20~60%锑)的精矿及高锑浸出液中微量砷的测定尚未见报导。本文利用巯基棉对高锑矿石及锑浸出液中微量  相似文献   

19.
砷的氢催化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找出三价砷在钴盐、有机酸和支持电解质三者共存下有催化波。用此催化波于测定微量砷,可达10~6M三氧化砷。在相似条件下亦得砷的催化波。本文实黩证明有机酸不存在也能得到催化波,它是钴-砷络合物催化氢离子放电的氢波。在选定的条件下灵敏度可达4·10~(-7)M砷。锑和钼也有相似的催化波。在酒石酸存在下和一定的p~H范围内可避免锑和钼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发生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钨中微量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钨中含有微量砷会显著地改变机械、电器性能,为此有必要了解原料和产品中砷的含量以及冶炼过程中砷的去向。1978年冶金部颁布了钨中微量砷的标准分析方法。用该方法分析钨中ppm级的砷取样量较大,分析手续也比较繁琐,用于日常分析多有不便。自从1969年W·Holak首先用发生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砷以来,这种方法有了很大发展。由于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快速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多种试样的分析。本文将此方法应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