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外》2006,27(8):5-5
金属会发生腐蚀现象。金属受腐蚀的程度一般都是靠检测人员通过肉眼检测的,这种检测多少有些主观性。因此,如果有一种能够测定金属衬底上局部或总的腐蚀程度和量的无损定量检测装置,那是非常理想的。  相似文献   

2.
由StellarNet公司生产的NIRX-SR系列光谱仪采用512元的InGaAs光电二极管列阵和高速USB 2.0接口,其工作波长范围为0.9μm至2.2μm。这种坚固防  相似文献   

3.
归纳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外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原理结构以及优缺点进行阐述分析。最后对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在特定领域提高专用性的同时依然会朝着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稳定性、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光谱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聚兴 《红外》2007,28(5):14-14
Polychromix公司推出一种名为Phazir的手持式近红外数字变换光谱仪。该仪器把一个数字变换光谱仪引擎、一个MobiLight光源、一个反射率探测器、可更  相似文献   

5.
光谱仪     
Newport公司的OSM2系列光谱仪取代了OSM系列。这一系列配备了一块薄型背照式2048像素的CCD,这一CCD改进了对紫外和近红外的敏感度。Newport公司强调,OSMS2型号比OSM系列的动态范围大3倍,同时噪声减少了50%。  相似文献   

6.
对于研制的基于光纤受激布里渊效应的精密光谱分析仪,受激布里渊增益谱宽的存在限制了可用的最佳光谱分辨率,并造成受激布里渊增益系数与功率存在关联性。这些都会影响近红外光纤布里渊光谱仪的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光谱分辨率增强方法。采用两级受激布里渊过程级联,并结合待测光和泵浦光的功率调控,使得受激布里渊过程处于小信号、线性高增益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约1.4倍的光谱分辨率增强效果,突破了原理理论限制,提升了近红外光纤布里渊光谱仪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申远  于磊  陈素娟  沈威  陈结祥  薛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8):814005-0814005(7)
研究了一种在近红外波段具备良好成像能力的双凹面光栅成像光谱仪系统。对这种串联光栅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像差像散和彗差进行了分析,并计算获得了该系统的最优成像条件:两个光栅和柱面透镜的最优摆放位置。这种改进型的Wadsworth系统可以在全波段近似消除彗差和像散,具备良好的光学成像质量,并仅通过刻线密度较低的光栅即可实现高光谱分辨率。设计了一个工作于780~1 100 nm波段的成像光谱仪系统,其光谱采样达到0.92 nm/pixel,全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在17 lp/mm的奈奎斯特频率下高于0.45,系统像差得到充分校正,且加工和装调公差比较宽松。研究结果分析证明了设计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近红外成像原理及优点,探讨了InGaAs近红外相机组件的核心器件——近红外探测器及其探测器驱动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接口电路等电路组成,阐述了通信流程和疵点补偿方法,通过成像效果对比,详细分析了红外相机、可见光相机和InGaAs近红外相机各自的成像特点,指出近红外相机作为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相机的补充,在军事和民用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自制近红外光谱仪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无刷直流电机的近红外光谱仪重复性好、稳定度高。无刷直流电机调速性能好,调制频率更为稳定可靠。并且在使用时无发热现象,不必采用散热片,减少了仪器的体积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自制近红外光谱仪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无刷直流电机的近红外光谱仪重复性好、稳定度高.无刷直流电机调速性能好,调制频率更为稳定可靠.并且在使用时无发热现象,不必采用散热片,减少了仪器的体积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顾聚兴 《红外》2008,29(12)
美国分析光谱器件公司推出LabSpec 5000/5100系列便携式紧凑型可见光/近红外光谱仪。这些光谱仪的工作光谱范围为350nm至2500nm,并具有以太网或者可任选的无线通信功能。坚固的外壳具有防滑的尿烷端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InGaAs探测器芯片与多模石英光纤的耦合结构,测试了芯片耦合前后的性能变化,并分析了影响耦合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石英光纤与InGaAs探测器芯片可以较好地耦合。在0.9-1.7um波段,当采用与芯片尺径相当的100um光纤进行无透镜直接耦合时,耦合效率可达30%以上;当采用芯径为500岫的光纤耦合时,耦合效率可达55%以上。多模石英光纤出射端的光强呈高斯分布。随着光纤端面与芯片表面的间距偏差的增加,高斯分布曲线的半宽值增大,光束逐渐发散。芯片与光纤的对准偏差对耦合效率的影响很大,其中对横向偏移量的依赖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丁晖  吴相楠  梁建奇 《中国激光》2008,35(s2):143-146
介绍一种以光纤法布里-珀罗(FFP)滤波器为核心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的设计方法。为克服FFP控制电压和扫描波长之间的迟滞和非线性效应, 实现光谱仪扫描波长的准确定位, 采用一组光纤光栅(FBG)的中心波长为参考, 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每个FBG中心波长进行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 采用多项式拟合技术, 实现了在每一个FFP扫描周期内, 在线建立FFP扫描波长与其控制电压间的关系模型, 从而构建了一种准确度高、小型便携的近红外光谱仪。实验证明该光谱仪扫描波长范围为1490~1590 nm, 波长测量误差低于0.15 nm, 波长分辨率小于0.4 nm。  相似文献   

14.
采用湿法腐蚀方式在PIN型InP/In0.53Ga0.47As/InP材料上制备了不同台面结构的正照射In0.53Ga0.47As探测器,通过比较不同结构器件的性能,如暗电流、信号、噪声,研究了器件性能跟器件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器件性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探测器的暗电流、噪声与台面面积是成线性关系的,而信号与台面面积则不是线性关系。探测器的台面可分为光敏区和光敏区外部分,光敏区外部分对暗电流、噪声的贡献与光敏区是一致的,但对信号的贡献这两部分则是不一致的,这主要是由于衬底反射和器件之间的沟道光生载流子的侧向扩散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王莹  刘华  李金环  陆子凤  许家林  陈斌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6):620002-0620002(9)
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光调制器,具有分辨率高、生产成本低、加工效率高等优点,使用起来非常灵活,因此实验室搭建了基于DMD的近红外光谱仪。首先,介绍了DMD近红外光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其次,对该光谱仪进行了波长标定,提出基于同一样品吸光度曲线相关系数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波长台间差标准化,使得波长的台间差在理论上小于0.1 nm,在模型转移时符合要求。又通过在强光与弱光条件下对其噪声与信噪比的测试实验对比得出DMD近红外光谱仪不同编码模版的选择准则:在强光条件下扫描方法优于阿达玛方法,在弱光条件下相反。最后,利用该光谱仪对实际样品汽油和柴油进行检测,测试结果表明该光谱仪性能稳定。该DMD近红外光谱仪检测波长范围为1 330~2 500 nm,吸光度偏差小于等于0.000 4 AU。  相似文献   

16.
高国龙 《红外》2006,27(7):42-43
赫谢耳空间观测站是欧洲空间局计划于2007年春季发射的一个基础性飞行项目,它将被用于在远红外和亚毫米波长范围对银河系和恒星进行光度和光谱观测,以获取其形成和演  相似文献   

17.
顾聚兴 《红外》2006,27(6):40-40
Varian公司推出一种适合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应用的快速红外成像系统.这种成像系统使用该公司自己生产的显微镜、焦平面列阵探测器和快速扫描光谱仪。该  相似文献   

18.
19.
微小型光纤光谱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谱学是测量紫外、可见、近红外、红外波段光强度的一种技术。光谱测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用于颜色测量、化学成份的浓度测量及电磁辐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精度近红外光斑位置检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佳彬  陈云善  高世杰  吴志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7):717001-0717001(7)
为了提高1550 nm近红外波段光斑位置的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积分无穷解算模型。以高斯光斑为入射光模型,深入分析了InGaAs四象限探测器(Quadrant Detector, QD)输出信号与光斑实际位置之间的关系,考虑探测器直径及沟道的影响,通过引入误差补偿因子,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得到有效光斑半径,从而获得新解算模型的解析表达式,最后在搭建的InGaAs QD光斑位置检测系统上对提出模型进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新模型可有效降低不同半径光斑下的位置检测误差;入射光总能量约为10 W,光斑半径0.75 mm时,在[-0.75~0.75 mm]检测范围内,新模型均方根误差为0.003 mm,最大误差为0.009 mm,较原有模型分别降低了78.6%和52.6%。新模型在激光通信和激光雷达等工程实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