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邹标 《化学教育》2014,35(1):68-69
正1实验装置介绍与优点1.1装置介绍利用固体与液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反应制取气体,将制取气体与喷泉实验相结合,设计了快捷、连续、通用的音乐喷泉装置,如图1所示。左边的烧瓶与分液漏斗组合为气体发生装置;倒置的漏斗用来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同时,喷泉实验结  相似文献   

2.
初中化学 ,没有对 CO2 气体溶于水这一实验进行演示 ,为了用事实说明 CO2 溶于水 ,有助于学生对 CO2 气体溶于水这一性质的理解 ,本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 实验步骤(1 )按装置图所示 ,连接好装置 ,检验其气密性。(2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满一烧瓶 CO2 气体。 (3)塞紧烧瓶塞 (注意 :小气球囊内不留空气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冷水 ,然后打开分液漏斗上的活塞 ,向烧瓶内注入一定量的冷水 ,待小气球刚鼓起时 ,关闭活塞 ,振荡烧瓶。    平底烧瓶 (5 0 0 m L)分液漏斗玻璃导管    乳胶薄壁小气球囊双孔橡皮塞2 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3.
Ⅰ实验目的: 了解塔式法制造硫酸基本原理及生产过程,并取得在实验室中以塔式法制备硫酸的实验技术。Ⅱ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仪器装置:取干燥塔3,4,5平排分置,其中3和5的上口,分别装置分液漏斗9和10于其上部,干燥塔2上部装上滴液漏斗8和输水管12,并联接燃烧室(金属管或瓷管)1和干燥塔3中间,干燥塔6上部装滴液漏斗11,并联接于洗气瓶7和干燥塔5之间,洗气塔7出口处和水压抽气机相联,其装置如图2。  相似文献   

4.
潘明先 《化学教育》2008,29(1):71-72
关于测定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笔者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所述实验装置和步骤进行实验,总未能得到预期的结果,经过反复实验观察,发现该实验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液漏斗上没有“mL”值刻度标尺,因而从分液(滴液)漏斗往烧瓶中滴入无水乙醇时,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滴入无水乙醇的体积;并且,在滴入无水乙醇时,常因乙醇跟钠激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氢气,压强突然猛增,大量氢气和乙醇气体从玻璃旋塞液流孔经乙醇层外逸,致使实验失败。(2)氢气的体积由测量乙醇跟钠反应产生的氢气从广口瓶里压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包括由广口瓶到量筒…  相似文献   

5.
王穗萌 《化学教育》1988,9(4):34-34
制备Cl2、HCl、CO,SO2等气体时,通常需要加热,采用常见的装置,由于在反应加热过程中,气体受热膨胀,瓶内压力较高(大于常压),使分液漏斗中的溶液难以滴加。我们改进后的装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装置改进的原理是:利用导管(玻管或橡皮管),将分液漏斗上端与蒸馏烧瓶连通,构成一个简易恒压装置,使漏斗液面压力与瓶内压力相等。分液漏斗中的溶液在反应加热过程中便可顺利滴加。这里我们介绍三种连接方法:1.利用“T”型管(即三通管)连接,如图1,2.利用医用大号注射针头连接,如图2。  相似文献   

6.
林振民 《化学教育》1986,7(6):38-40
我曾用塑料试制成若干种化学仪器,通过试用,效果良好。现将部分仪器设计图样和用法介绍如下。一、几种塑料化学仪器1.塑料制“喷泉”装置用软塑料瓶制成如图1装置,用手指按住A孔,并轻捏瓶壁,即有少量水上升,然后松开手指,喷泉形成。2.塑料滴液器代替分液漏斗制取某些气体常用分液漏斗作滴液之用(如制取氯气).  相似文献   

7.
吴健强 《化学教育》1988,9(4):36-37
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参考书介绍,制一氧化碳要取250ml烧瓶一个配双孔塞,附分液漏斗和短弯导管各一。然后用浓硫酸与甲酸加热80℃至90℃制一氧化碳。此实验规定浓硫酸用40至50ml,甲酸5至10ml。我们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认为:1.分液漏斗、烧瓶容器过大,盛装浓硫酸和甲酸的量过多,浪费药品较严重。2.因为烧瓶容器较大,加热反应排空气的时间不易掌握。若空气未排完收集的一氧化碳点燃易发生爆炸,若排空气的时间过长,又怕大量的一氧化碳逸出,污染空气,影响教师的身体键康。3.一般农村中学实验条件较差,分液漏斗没有,一氧化碳制取就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8.
用下述的试验,可以简单地、明确地证实溶液的导电性质(参照图):长颈分液漏斗和杯中,盛任意盐类的溶液,将导线的露出的顶端浸入,接电源,电灯不亮,因为电路不通。如果放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则溶液股流在此情形下好像导线,接通电路而使电灯发亮。电灯光的亮度决  相似文献   

9.
改进了制备氯气、氯酸钾、次氯酸钠的实验,不用蒸馏烧瓶和分液漏斗,改用具支试管和注射器,使该实验试剂用量少,实验用时短,几乎无氯气逸出。  相似文献   

10.
凌云清  李清 《化学教育》1993,14(1):39-39
本实验过去都是先把钠块加热然后通气,反应过程中有污染而且仪器不易洗净。现改为用钠箔进行实验,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又不需要加热。仪器装置如图,分为分液漏斗、反应器和吸收器三个部分,反应器内管有孔玻璃管凹处放少量玻璃丝,并用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插入拉尖的尖嘴玻璃管的尖嘴口内,另一端插入不打孔的橡皮塞内。  相似文献   

11.
吕生华 《化学教育》1988,9(3):33-33
1.如图示,在具支试管A内放入锌粒3g,B中放入固体高锰酸钾4g;在分液漏斗中盛有浓盐酸20ml,储气瓶中注满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2.打开止水夹,然后开启分液漏斗,使浓盐酸逐滴加入试管B,产生的氯气通过具支导管进入试管A,待试管A呈现黄绿色时,打开储气瓶上的开关,关闭分液漏斗和止水夹。  相似文献   

12.
《化学教育》1996,17(Z1):43-48
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练习八化学实验(A)第Ⅰ卷(选择题,共8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5分)1。下列各组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分液漏斗;⑤天平;⑥量筒;⑦胶头滴管;⑧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  相似文献   

13.
刘美喜 《化学教育》1984,5(4):43-43
一仪器装置(见图1) 1 250毫升广口瓶。2 250毫升分液漏斗,选下端颈长一点的。如果太短;可用橡皮管接一段玻璃管。3 双孔橡皮塞。4 活塞。5 尖嘴玻璃管,供收集氢气或点燃氢气用。6 垫片:选一块剪成略小于广口瓶内径的软质塑料片<药瓶盖即可>中心打一个孔(可插入分液漏斗颈),周围打若干小孔,靠广口瓶底的一面可用烙铁焊上三个高4毫米的脚如图1中的b、  相似文献   

14.
杨绵艳 《化学教育》2018,39(13):59-60
利用三口烧瓶、打火枪和恒压滴液漏斗等常见的实验仪器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将硫在空气中的燃烧、氧气的制备、硫在氧气中的燃烧以及二氧化硫的吸收处理在一个密闭装置中完成,解决了教材中实验存在的不足。实验改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演示实验存在反应过于剧烈无法控制、出现倒吸现象、反应缓慢及有毒气体外逸等不足,运用主体附加组合法,设计带支管和玻璃漏槽的分液漏斗、带支管的硼硅酸盐圆底烧瓶等仪器组合成新的演示装置,并达到仪器简约化、操作简捷化、现象可视化、过程环保化、体验艺术化等效果,有效达成“以实验创新促进素养发展”的实验教学导向。  相似文献   

16.
项云 《化学教育》2009,30(10):63-63
氨气的喷泉实验,按照传统的方法来做,不仅操作过程繁琐,而且最后实验往往由于氨气吸潮而导致失败。为此笔者利用分液漏斗设计出一种仪器简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且无污染的实验方法,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孙颖  康凤兰 《化学教育》1987,8(3):41-42
1.实验仪器 200-250毫升的抽滤瓶1个,分液漏斗1个,横孔试管2—3个,250毫升的烧杯1个,带暗孔的单孔胶塞1个。  相似文献   

18.
在用逆流法做吸收气体的演示实验时,最要紧的是要使学生有可能看到吸收器中溶液浓度增大的情况。这可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来实现。实验1 拿一根带有5—7个球的玻璃管а,(也可用一个或两个直着连结起来的球形冷凝器代替)在这个球形管的两端分别连上一带有支管的应接管:б和в。上面的应接管装上分液漏斗г,这个应接管的支管起着安全活门的作用。下面的应接管跟承受器д和制备气体的烧瓶е相连。仪器全部装置如图1。  相似文献   

19.
催化分解H2O2制氧实验,传统的方法是采用MnO2作催化剂。该法有两点不足(1)反应速度过快,不便于集气换瓶,致使氧气逸失,(2)气体产生后,瓶内压强骤然增大,使滴液受阻。虽用液封法可消除受阻现象,但给实验及操作洗涤容器增添了一些麻烦。笔者经过多次探索,用四氧化三铁代替二氧化锰催化分解H2O2,取得了较好效果。1实验操作(1)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预先向烧瓶中加入1~2平匙(1~2g)四氧化三铁固体粉末。(2)量取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溶液15mL加水稀释到30mL,注入分液漏斗,塞好连有分…  相似文献   

20.
李亚策 《化学教育》1985,6(1):35-35
取一园底烧瓶配以双孔胶塞,一孔插入分液漏斗,烧瓶里放入5克二氧化锰,并加入10毫升硫酸(1:1);向分液漏斗里注入12毫升无水乙醇(或13-14毫升95%乙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