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XRD(X-射线衍射),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TPS(程序升温硫化)及固定床脱硫性能测试等手段对负载型氧化铜脱硫剂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载体的存在减小了内扩散阻力,提高了单位氧化铜脱硫剂的硫容,氧化铜在不同载体上的分散状态也不尽相同,C2p3/2,O1s自由能存在明显差异,TPS研究表明不同载体上的单层分散的及未分散的氧化铜的硫化温度也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2.
氨对Cu/AC脱硫剂的选择性还原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XRD和EXAFS等表征技术对活性焦担载氧化铜脱硫剂在NH3气氛中的再生行为进行了表征,发现再生过程中NH3仅将硫化所生成CuSo4中的SO4^2-选择性还原为SO2,而未与Cu^2 发生反应,保持了铜物种在活性焦表面良好的分散性,从而使其脱硫活性完全再生。  相似文献   

3.
Ni-Zn-Fe复合氧化物脱硫剂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固定床装置上考察了温度和O2浓度对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的Ni-Zn-Fe复合氧化物脱硫剂再生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二次硫化实验;应用XRD、BET、SEM测试手段对新鲜脱硫剂及不同温度下再生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Ni-Zn-Fe复合氧化物脱硫剂在400℃下能够再生,而且体积分数为2%的O2对于该脱硫剂的再生较为合适,再生的脱硫剂具有良好的二次脱硫活性。再生后的XRD谱图与新鲜样品一致,且没有硫酸盐的生成;SEM测试结果显示,该脱硫剂在530℃或体积分数为4%的O2下再生发生严重烧结,基本没有二次脱硫活性。用收缩核模型对Ni-Zn-Fe复合氧化物脱硫剂的再生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描述,发现其再生过程存在控制步骤由化学反应控制向扩散控制的转移。在反应起始阶段,受化学反应控制,化学反应活化能为27.16 kJ/mol,表观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指前因子为4.62 m/min;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层逐渐增厚,再生过程受扩散控制,扩散活化能为40.37 kJ/mol,有效扩散系数的指前因子为0.49×10-3m2/min。  相似文献   

4.
铜锰脱硫剂可用空气和氮气再生,通过对再生温度和空速的研究,选取了合适的再生条件为;以空气再生温度为650℃,空速为850h^-1;氮气再生温度为750℃,空速为1500h^-1为宜。经过10.5次和3.5次循环实验,可认为该再生方式简单可行,且再生后胶硫剂仍具有较好的脱硫性能。  相似文献   

5.
铜锰脱硫剂可用空气和氮气再生。通过对再生温度和空速的研究,选取了合适的再生条件为:以空气再生温度为650℃,空速为850h1;氮气再生温度为750℃,空速为1500h1为宜。经过10.5次和3.5次循环实验,可认为该再生方式简单可行,且再生后脱硫剂仍具有较好的脱硫性能。  相似文献   

6.
T302锌锰系脱硫剂脱除H2S微观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热重法研究了T302锌锰系脱硫剂脱除H_2S的微观动力学行为。实验表明,该过程对H_S8为一级反应。在200~420℃的温度范围,反应初期受反应本身控制,中后期转移为颗粒扩散控制。反应速率常数及有效扩散系数可分别表示为:k_S=0.891×10 ̄(-4)exp(-19800/8.314T)D_(eg)=5.64×10 ̄(-10)exp(-34537/8.314T)指出在较低温度下存在最大转化率,并分析了影响最大转化率的因素,讨论了校正系数B_1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锌基复合脱硫剂脱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Zn-Cu-Mn复合氧化物和ZCM(Z=ZnO、C=CuO、M=MnO2)复合氧化物,并对两种氧化物的脱硫能力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将这二种氧化物与单一的ZnO、MnO2和CuO的脱硫能力进行比较。利用XRD和FPD(火焰光度计)分别对复合氧化物的物质组成、结构和脱硫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Zn-Cu-Mn在250℃~350℃具有良好的脱硫能力,且300℃的脱硫能力最佳;空速为7799h-1时穿透硫容较高。煅烧温度为400℃时,Zn-Cu-Mn的脱硫能力高于ZnO。煅烧温度升高,Zn-Cu-Mn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和脱硫能力下降,且生成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CuMn2O4。与Zn-Cu-Mn复合氧化物和ZnO相比,ZCM复合氧化物的脱硫能力较低。煅烧温度为550℃时,ZCM体系中的MnO2分解为Mn2O3,当温度升至750℃时Mn2O3相消失,生成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CuMn2O4。  相似文献   

8.
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脱除SO2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铁系氧化物是一种有开发前途的脱硫剂,研究中发现,某些金属氧化物和铁氧化物进行匹配,在脱硫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改善铁氧化物的脱硫性能[1~3]。进一步研究改善脱硫剂活性、稳定性、硫容、寿命、再生性能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本文研制出三代脱硫剂。1...  相似文献   

9.
纳米氧化铜的制备及常温脱硫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波  王新  邵纯红  李芬  姜安玺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1):1869-1874
采用硝酸铜为原料、氢氧化钠溶液为沉淀剂、使用体积比为1∶1的乙醇-水溶液为分散剂的直接沉淀法制备,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得到了三种纳米氧化铜产品,平均粒径分别为25.63,10.74和7.57 nm。采用TG-DTA、FIR、XRD和TEM等对纳米氧化铜进行表征。对产品的常温脱硫活性进行了穿透试验,并与已开发的其他常温精脱硫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应用于H2S脱硫,可在常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脱硫活性,对H2S的脱除精度可以达到0.05 mg·m-3以下。经过优选,产品在3 000 h-1空速下穿透硫容达到25.3%,高于同类型的其他脱硫剂产品。  相似文献   

10.
Ti促进的Co-Mo耐硫变换催化剂TPS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程序升温硫化(TPS)技术研究了TiO2对耐硫催化剂活性组分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添加适量的TiO2可以显著降低MoO3及CoO的硫化温度,缩短硫化时间,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硫化性能;2)可以提高活性组分对硫化氢的吸附,从而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容硫"能力,使得催化剂对H2S浓度的依赖性显著降低.此外,试验还就硫化及CO变换反应过程、活性组分之间以及活性组分与TiO2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并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TiO2对催化剂性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在TiO2上进行了气相H2S光催化氧化消除的研究.氧对H2S的光催化氧化消除过程是不可缺少的,对含量为560mg/m3的H2S,当加入的氧气与原料气中H2S的分子比为42:1,空速为28000h-1时,去除率达到97%.在H2S光催化氧化消除过程中,单质硫的产生可使TiO2失活,经光照再生单质硫转化为SO42-后,TiO2活性恢复,而且SO42-的生成对催化剂的中毒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WO3纳米材料的H2S气敏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于检测微量H2S气体的SnO2元件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但响应—恢复时间较长,选择性的提高也受限制。本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xwt.%SiO2-WO3(x=0,3,5,10,15)纳米粉体,研制出一系列烧结型气敏元件,工作温度为180℃,掺杂量为5%的气敏元件对H2S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响应—恢复快,而且工作温度较低,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H2预处理对Al2O3负载CuO和CuO-MOx催化剂的作用。考察了H2处理时间、H2处理浓度以及多次还原氧化循环对CuO系催化剂CO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并用原位还原氧化反应技术、XPS对H2预处理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O-CoO/Al2O3和CuO-Ce2O3/Al2O3催化剂受H2还原处理后CO氧化活性明显增加,并随H2处理时间、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而且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还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 of H2S content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1-hexene with hydrogen over NiMoS/γ-Al2O3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Inhibition of H2S on both hydrogenation and isomerization reactions of olefin has been demonstrated.And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H2S on the formation of C6 thiols and C12 thioethers has also been observed.It was found out that there was only one type of active site on the NiMoS/γ-Al2O3 for reactions which include hydrogenation reaction,isomerization reaction and sulfides formation reaction,...  相似文献   

15.
用insituFTIR法研究了H2、CO及CO/H2在ZrO2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H2在ZrO2表面吸附存在两种形态的羟基(即ZrOH和ZrOHZr),吸附温度增加,羟基数量增加.CO在200℃易与ZrO2表面羟基作用形成甲酸盐物种,吸附温度升高时,该物种逐渐分解生成CO和ZrOH.当CO和H2共存时,表面甲酸盐的量明显增加,并随温度增加,逐渐加氢形成甲氧基,最后生成甲烷.甲氧基的加氢过程较慢,所需反应温度也较高,被认为是CO加氢合成醇的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16.
The urgency to address global climate change induced by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s increasing. In particular, the rise in atmospheric CO2 levels is generating alarm. Technologies to remove CO2 from ambient air, or “direct air capture” (DAC), have recently demonstrated that they can contribute to “negative carbon emission.” Recent advances in surface chemistry and material synthesis have resulted in new generations of CO2 sorbents, which may drive the future of DAC and its large‐scale deployment. This Review describes major types of sorbents designed to capture CO2 from ambient air and they are categorized by the sorption mechanism: physisorption, chemisorption, and moisture‐swing sorption.  相似文献   

17.
丙炔醇聚合股对铁在酸性溶液中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了Fe/H_2SO_4与Fe/H_2SO_4+H_2S体系中丙炔醇(PA)聚合膜的形成及其缓蚀作用,同时利用SEM、AFM及EDX对PA聚合不同时期铁表面腐蚀形貌进行观测与成分分析.结果表明,Fe/H_2SO_4与 Fe/H_2SO_4+ H_2S体系中 PA可逐渐聚合成膜,从而有效抑制基体的腐蚀,使电极表面较为平整,微米尺度下呈现规则的块状结构;但Fe/H_2SO_4体系中宏观上PA并未形成连续的保护膜,导致电极表面局部发生腐蚀;而Fe/H_2SO_4+H_2S体系中,H_2S、HS-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减缓了PA聚合成膜,但长时间腐蚀后,由于硫化物的生成覆盖在PA聚合膜上,使其具有长期缓蚀效能.  相似文献   

18.
高硫合成气制甲硫醇K2MoS4/SiO2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意泉  车长针 《分子催化》1995,9(3):229-232
高硫合成气制甲硫醇K_2MoS_4/SiO_2催化剂杨意泉,车长针,袁友珠,方钦和,林国栋,张鸿斌(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厦门361005)关键词负载型K_2MoS_4/SiO_2催化剂,甲硫醇,H_2S1.前言甲硫醇是合成蛋氨酸的重要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们发现高比表面积的过渡金属氮化物催化剂,尤其是γNo2N催化剂对一些涉及加氢的反应,如CO加氢、乙烷氢解及加氢精制等反应呈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1-7],因而成为多相催化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γNo2N是体积较小的N原子嵌入金属Mo原子的间隙位而形成的一种“间充化合物”.由于非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参与成键,故对金属原子的4d能带和费米能级产生影响;反映在晶体结构上,γNo2N不仅具有Pd,Pt,Rh,Ir的面心立方(fcc)结构,而且在一些催化加氢反应中,具有贵金属Pd,Pt等催化剂的特征[8].H2TPD研究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20.
应用XPS对MoO3/TiO2-Al2O3体系的MoO3在TiO2-Al2O3载体上的存在状态及其对H2S的吸附和脱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oO3在TiO2-Al2O3表面存在分散状态的不同,这导致了对H2S吸附性能的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吸附剂的0.15gMoO3/gTiO2-Al2O3时具有最大载硫量,且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载硫量也增加,达饱和对S/Mo原子比接近1,较好的氧化脱附温度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