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色显象管的亮度之争起始于六年以前。当时有人提出了用铕激活的红色磷光体,使亮度提高了40%,从那时至今,亮度在逐渐提高。 美国无线电公司在1969年拿出一种提高亮度100%的新型彩色管,特点是屏上120万个磷光体点的周围都是黑色的。其他一些制造彩色显象管的公司也都纷纷抛出他们的“超亮”管子,有的只是利用新的磷光体,有的采用新的“黑色周边”。  相似文献   

2.
日本日立公司生产一种新型彩色电视显象管,特点是:激发快、分辨率高、亮度高。 这种不用予热的显象管在屏上出现图象只需4秒钟。采取了下列办法:(1)减少加热器和阴极的热容量,(2)防止有关部件  相似文献   

3.
扁平显象管     
为使电视接收机小形化,必须做到电器元件小形化。使显象管的厚度减小的同时,又要显象面大,为此人们发明了大偏转角显象管。然而大偏转角显象管的管长限于显象面对角线长度的50~60%。把显象管的厚度作得更薄就成为扁平显象管,它的长度应叫厚度,只及显象面对角线长度的10~25%。 显象管的扁平化有两种:用电子束偏转并扫描的扁平显象管和半导体的平板显示。在这里就前者给于叙述。  相似文献   

4.
在“彩色再现”这个主题下,谈摄象机和显示器的色度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和谈电学特性一样切题。电视接收机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对色度学(特殊地说,对电视色度学)并不太了解。这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对这个主题缺乏简单明了的介绍。这篇文章就  相似文献   

5.
胡炳儒 《光子学报》1979,7(2):39-54
在彩色电视广播中,光学成象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在播送节目之前必须产生一个理想的影象,因此要求摄象机要有一个性能特别好的光学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外部光学和内部光学组成的,前者是变焦距物镜和扩展镜(或倍率镜),后者是指分色棱镜、滤光片、背景光路和测试卡投影系统。这两部分之间有紧密的关系,设计时必须统一考虑,例如为了能容纳由分色棱镜和各种滤光片所组成的复杂光路,就要求变焦距物镜有足够长的后工作距离。为了减小分色棱镜的色偏移现象,要求物镜出瞳是远心的,即使设计有困难,也应使出瞳尽量远离象面。  相似文献   

6.
彩色电视屏图象的亮度、对比度及颜色的鲜明度对用户很重要,也是显象管设计者最感兴趣的问题。彩色电视的亮度(超过了100ft-L)和对比度(在吸收环境光以后)都有很大的改进。这种改进是由于采用了“黑周边”即“黑底”结构所致。屏上图象  相似文献   

7.
 自从1925年英国贝尔德表演了实用的机械扫描电视以来,电视的发展经历了机械黑白、电子黑白和电子彩色电视阶段。由于科技的发展,近几年来,出现了很多新概念电视,并开始逐渐进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显象管所用彩色萤光粉的色度,是彩色电视系统的基础规范之一;对摄象机或胶片扫描装置进行比色设计时,不能不注意到它。1953年美国电视系统委员会(NTSC)所规定的色度坐标,现在已经毫无现实意义,因为萤光粉已经有了重大改变,而图象信号源装置不能不适应正在生产的显象装置。同时,新式彩色摄象机设计及其它图象源设计,近来采用了一种线性矩阵,这就更加要求显象萤光粉必须与图象源光谱分介之间密切匹配;因为这种矩阵近似地计入了摄象机理想分光敏感曲线负值部分的作用,而有效光谱分介里引入这些负值部分之后,将要求匹配更加苛刻。英国成立了一个工作组来研究本国的实际情况,并作出建议以改进第1逐行倒相系统(PAL System 1)所规定的接收机的色度。 本文第一部分综述1953年以来使用的各种萤光粉,评定它们的工作性能,从而形成工作组的决定。评论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并在结论中提出建议。对于第一部分所述的实验及观察结果,又在第二部分作定量的比色研究。分析了基色萤光粉组稍稍偏离设计方案的影响,正如目前应用的彩色电视接收机已经遇见的情况一样;探讨了按原来 NTSC 方案的萤光基色组所设计的摄象机的彩色重现问题。结论是:可以容许色度坐标有小的改变;但若按 NTSC 基色组设计摄象机,则现有接收机中彩色质量  相似文献   

9.
日本日立公司研制了一种电视荧光屏用的绿粉,通式为:Ln_(1-X-Y)Tb_X Ce_YOCl,其中Ln代表La、Y、Gd、Lu之一种,或一种以上。0.01≤X≤0.20;0≤Y≤0.05。 制备方法是:把金属氧化物(或其前  相似文献   

10.
目前,彩色电视显像管使用的绿材料,有(Zn,Cd)S:Ag,Cl或(Zn,Cd)S:Cu,Al。这些磷光体虽然发光效率高,但在制管工艺中却存在亮度损失大,以及引起亮度和激发电流密度不是线性关系的所谓饱和的缺点。并且,由于公害问题,需要合成高效率的不含镉的磷光体。 已知,铽激活的发光材料是彩电用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液晶显示器原理出发,阐述了矩阵型液晶显示器原理,重点介绍当今普遍采用的有源矩阵驱动型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不仅用于符号、数字、文字等显示,还用于图象显示.诚然,图象显示的难度是大一些,但是近来已有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了用于彩色电视的液晶显示,最后介绍了14英寸彩色电视液晶显示器的概况.  相似文献   

12.
13.
在ZnS∶Cu,Al中加NaI、LiI、NH_4I、ZnI、SrI_2之一种(或一种以上),按ZnS重量的0.01%加入ZnS∶Cu、Al中,在硫化物气氛中,以900~1060~°之间的温度灼烧,所得磷光体比过去的亮度提高,波长较长。 例如:100克ZnS、2克NaI、1克S、0.06克CuSO_4·5H_2O、0.37克Al_2(SO_4)_2·18H_2O在H_2S气氛中以1010℃烧1  相似文献   

14.
前言 目前的彩色电视系统是按NTRC规范所规定的复现三基色彩色图象的方式设计的,但是,实际使用在显像管中的荧光体色度与此略有不同。 对基色色度的差异带来的彩色复现的误差历来都只是在(电视)机上研究,但是,随着整个电视系统性能的提高,对这一问题应采取具体措施。 近年来,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打算把电视系统设计的标准移向实际显像管的基色上,EBU(欧洲广播联合会)已经提出建议,而且于今年二月在日内瓦召开的CCIR  相似文献   

15.
在彩色电视中,有两种显象管(飞点扫描用的阴极射线管和电子束引示管)都需要在激发停止后发光强度很快衰减的磷光体。从这方面说来,过去能用的磷光体都不太理想。由于研究了含稀土金属离子的化合物,近年来发现了一些很快的磷光体,都是用Ce~(3 )作激活剂的。这些磷光体对管子的性能有相当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学方法进行颜色配比和光致抗蚀 剂曝光的彩色电视制屏工艺开始于1954年,并且同时引入了用来承受荫罩彩色管的磷光体点阵的曲面衬板。当时,采用了各种机械方法涂屏,平面彩色电视管主要采用丝网印刷法沉积每组彩色荧光点。 虽然起初人们尝试了许多方法,但很快归结为四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日本日立公司改进了用重氮化合物光敏胶的荧光粉浆。在含重氮化合物和聚合物的荧光粉浆中加HOCH_2CH_2OH或其他有关的多羟基醇。把这样的粉浆涂在衬底上,通过映孔板曝光,显影后除去未曝光部分,然后经热处理除去有机物,做成荧光屏上的荧光粉点。这样做成的屏由于没有Cr的危害,性能比较优越。 例如:把10%聚乙烯醇水溶液32克,  相似文献   

18.
ZnS∶Ag粉加助熔剂烧结,控制粒度。助熔剂或活化剂是金属氧化物,如Al_2O_3、SiO_2、ZrO_2等,或粒度≤500μ的有机金属化合物颗粒。 例如,ZnS∶Ag加1.5%Al_2O_3在900°下烧结2小时,得出平均粒度为2.5μ的荧光粉。与在800°下煅烧而不加Al_2O_3的荧光  相似文献   

19.
对辐射场彩色的描述本来是被限制在可见光谱区,在一种正确的数学方法下完全取决于它。从物理意义上讲,进行色度测量有二种基本方法,这二者在想法上是援引了同样的数学公式。第一种方法是展开光谱和在数值上应用数学公式求得;第二种方法是用未分光的辐射穿过滤光片测量,滤光片的光谱透过率和数学公式匹配(除了归一化系数)。所有的测色法,包括本文提出的新方法最后都必须建立在一种或另一种基本的程序上。 这里提出的方法是特别适合于做彩色显像管的色度测量的,它比上述的基本过程简  相似文献   

20.
Zn_(1-X)Mg_XS∶Cu,Al或(Zn,Cd)_(1-X)Mg_XS∶Cu,Al,其中4×10~(-5)≤X≤0.2,可以增加相对亮度至104%。 例如在(Zn,Cd)S中加少量Mg(NO_3)_2和Al、Cu,在还原气氛中以1000~1150℃灼烧,可得(Zn,Cd)_(0.98)Mg_(0.02)S∶Cu,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