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位取代蒽类染料的荧光及化学发光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蒽为母体 ,中位取代合成了 6种荧光染料 [9,10 -二苯基蒽 ( DPA) ,9,10 -二苯乙炔基蒽( BPEA) ,1-氯 - DPA,1-氯 - BPEA,1-甲氧基 - DPA,1-甲氧基 - BPEA]。考察了这些荧光染料在过氧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中的发光行为 ,并讨论了它们的结构与其化学发光波长及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十多年里,有关有机化合物化学发光的研究增长很快,在三个方面取得了新进展:(1)1,2-二氧杂丁烷体系化学发光的发现和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单分子化学激发作用;(2)开展了电子转移化学发光的研究,用电生化学发光技术,研究电子转移的化学激发过程;(3)确认了化学引发电子变换发光(CIEEL)为一般化学发光机理。 本文将介绍化学发光有机反应的分类,说明化学发光的一般要求,叙述三个化学发光机理以及列出一些重要的化学发光体系。 在过氧化草酸芳酯体系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合成草酸芳酯的新方法,其反应如下: 2ArOH+(COOH)2+POCl3→(COOAr)2+HPO3+3HCl  相似文献   

3.
碳量子点是一类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和高生物相容性的纳米材料,在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材料。本文介绍了碳量子点不同的合成方法,以及碳量子点的荧光、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类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毒性等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还对碳量子点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及药物传递等生物医学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碱性条件下过氧亚硝酸根-亚硫酸钠-荧光素化学发光新体系中过氧亚硝酸根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过氧亚硝酸根浓度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384×10-6—1.192×10-4mol/L,r2=0.9994,最低检测浓度为2.384×10-6mol/L,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0.36%。并将该方法与鲁米诺体系进行了对比,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影响鲁米诺体系电致化学发光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系统研究了鲁米诺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发现电学参数和溶液的酸碱性很大程度地影响电化学发光的产生、光强及连续性。确定了在碱性环境中的最佳电化学发光条件 ,发现在 KOH- KCl( p H=12 .5)介质中 ,于 Pt电极上施加 +1.3V( vs.Ag/ Ag Cl)的正矩形脉冲 ,可得到鲁米诺的最佳发光信号。发光强度与鲁米诺的浓度在 1.0× 10 -7— 1.0× 10 -5mol/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并讨论了 H2 O2 及硫脲对鲁米诺的电致化学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方法。以鲁米诺作为发光剂,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亚硫酸根作为敏化剂,硫酸钴作为鲁米诺-空气-亚硫酸根离子化学发光体系的催化剂,通过测定加入亚硫酸盐溶液前后体系的发光总强度的变化,可确定亚硫酸盐的浓度。应用该方法可准确测定干果干菜等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  相似文献   

7.
金纳米簇是一种制备工艺简单、具有分子级尺寸和量子效应的新型发光材料,近年来在化学发光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较多应用于体外生物检测.本文综述了金纳米簇化学发光(含电化学发光)体系在体外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首先,阐释了金纳米簇的合成方法、结构、性质及其化学发光基本原理;其次,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基于该体系的体外生物检...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预聚物作为石墨粉的粘合剂,完全聚合固化,制备并表征了聚合物碳糊复合电极.基于此电极考察了鲁米诺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在最优条件下,鲁米诺在聚合物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比在传统的碳糊电极上明显增强,电致化学发光的稳定性和发光强度也大大增加.利用尿酸对该体系发光的强抑制作用,建立了尿酸的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8×10-11-3×10-8mol/L,检出限为1.2×10-11 mol/L,应用于体液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娄庆  曲松楠 《中国光学》2015,8(1):91-98
介绍了一种发光性质依赖于水接触的新型纳米发光材料--基于超级碳点的发光"纳米炸弹"。在甲苯溶液中, 这种"纳米炸弹"光致发光很弱;当遇见水后, "纳米炸弹"分解为小的碳点, 光致发光显著增强。将"纳米炸弹"与纸复合可应用在喷水荧光打印和汗孔成像。目前, 大部分智能荧光材料存在光稳定性差, 潜在的生物毒性, 制备成本高, 或与传统喷墨打印不兼容等缺点。本文报道的碳基纳米材料没有(或很少有)这些缺点, 并可实际应用在光信息存储, 司法鉴定和医疗检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发光学报》2021,42(8)
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催化活性,在生物医学、能源、环境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红光/近红外光响应碳点具有组织穿透深度大、生物体自发光干扰较小、对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倍受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影响碳点吸收/发光的因素,随后评述了近几年红光/近红外光响应碳点在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主要包括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光动力/光热协同治疗等。同时,针对肿瘤微环境的特点,介绍了微环境响应型碳点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碳点在肿瘤治疗领域存在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掺杂碳点具有量子产率高、可调的发光范围、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使其在环境、电子发光、生物成像和细胞标记等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课题组以柠檬酸为碳源,谷胱甘肽为氮源,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氮掺杂碳点,将其作为荧光探针用于微量铜离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在流动注射系统中,利用巯嘌呤在碱性Luminol-K3Fe(CN)6化学发光体系中发光信号强的特点,建立了一种测定巯嘌呤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是1.02×10-7~1.02×10-9mol·L-1, 回归方程是Y=36.315c+140.72(Y是相对发光强度,c是巯嘌呤浓度与10-8 mol·L-1的乘积), 相关系数是0.998 2,检出限(S/N=3)是6.33×10-10mol·L-1,RSD为3.54%(ci=2.0×10-9mol·L-1, n=12)。该法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简便、灵敏、快速,结果令人满意。文章简要地探讨了巯嘌呤在碱性Luminol-K3Fe(CN)6化学发光体系中的化学发光机理: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过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自由基与鲁米诺反应,形成激发态的鲁米诺分子,鲁米诺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化学发光现象。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一种以邻苯二甲酸前体结晶作为基质包覆碳点制备固态荧光材料的方法。通过改变溶剂,微波合成分别发射蓝色和绿色荧光的晶态碳点。详细的结构和光谱表征后发现,在形成碳点的同时,由邻苯二甲酸前体结晶在碳点的周围生长了晶态基质,该基质对碳点的分散作用有效阻断了碳点的聚集,从而阻止了碳点荧光猝灭的发生。并且,晶态基质结构的变化导致了碳点碳核和基质界面处吡啶氮类基团增多,从而致使该碳点发光颜色变化。鉴于其优异的发光性能,所制备晶态碳点用于封装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WLED)。通过与商用荧光粉相结合,蓝色光碳点封装的WLED在色度坐标为(0.37,0.36)时获得了相关色温4 061 K、显色指数88.4的暖白光。而绿色光碳点封装的WLED在色度坐标为(0.36,0.34)时获得了相关色温44 678 K、显色指数85的暖白光。优异的光度学参数赋予这些荧光纳米材料在光电领域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用化学发光法研究蜂胶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曹炜  尉亚辉  郭斌 《光子学报》2002,31(2):162-164
应用化学发光法研究了蜂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蜂胶的乙醇提取液能有效地抑制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诱导的鲁米诺化学发光,随着发光体系中蜂胶浓度的升高,发光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该结果显示,蜂胶能显著地清除机体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呈现量效关系,蜂胶是一种制造抗氧化食品或药品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5.
在碱性条件下,CdTe量子点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而对苯二酚对该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以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检测对苯二酚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在1.0~25 nmol·L-1范围内对苯二酚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的抑制值ΔI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 2),检出限为0.76 nmol·L-1,经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可用于水环境中对苯二酚的测定。此外,对CdTe量子点增敏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氧化石墨烯作为石墨烯的一种带隙打开的衍生物,极大地丰富了其光学性质,并拓展了它在传感和成像方面的应用,特别是氧化石墨烯限域的π共轭结构对构建发光碳材料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目前,有大量的研究工作报道了氧化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能够产生多种颜色的荧光信号,然而,系统地总结这些研究去揭示氧化石墨烯发光机理的相关工作还比较少。本文总结了关于发光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光学成像方面应用的大量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开发新型的发光氧化石墨烯材料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碳点是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因其生物相容性好、发光效率高而被人们所熟知,是可以替代量子点的良好候选者。其独特的发光机理也是大家探究的热门内容。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漂白了不同碳化程度的碳点,探究了碳点的碳化程度与发射波长及抗光漂白稳定性的关系,为设计合成具有抗漂白稳定性能力的碳点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荧光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的、有前途的光致发光纳米材料。由于其多样的理化性质和独特的光学特性,低成本、生态友好、丰富的功能基团等优势,在生物成像、光电器件、光催化、离子检测、靶向药物输运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发光二极管(LED)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全彩显示和日常照明设备中。许多荧光材料已经被应用于LED的研制;纳米荧光碳量子点因其具有荧光发射波长可调、发光性能稳定、环境友好、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光电器件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碳量子点的可控制备依然是个挑战,大多数碳量子点的荧光发射波长主要集中在蓝、绿光波段,且量子产率偏低,限制了碳量子点在该领域的发展。因此,合成覆盖全光谱的荧光碳量子点并简单分析其发光机理可以极大地推动碳量子点在白光LED领域的应用。以柠檬酸三胺为前驱体,以多种低毒、廉价的酸试剂为修饰剂,采用一步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全色荧光碳量子点,并用荧光光谱仪、透射电镜、 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制备的碳量子点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量子点尺寸均匀,分散性好,发射...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点由于具有易调控的光电特性一直备受相关领域研究者们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碳基纳米材料,聚合物点的分类、合成方法及性能仍缺乏较为系统的总结。本篇综述根据聚合物点的结构,将其分为共轭聚合物点和碳化聚合物点,主要围绕两种聚合物点的定义、合成方法及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此外,本文还对聚合物点近年来的光学应用进行了总结,包括生物成像和荧光标记、药物和基因传递、传感、光电器件、光催化和防伪等。  相似文献   

20.
该文建立了新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快速测定莱克多巴胺的分析方法。基于碱性介质中莱克多巴胺对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研究了各因素对化学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发光条件下,相对发光强度与莱克多巴胺浓度在4.0×10-9~8.0×10-7 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10-9 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5.6%。应用该方法成功分析了猪肉和尿样中莱克多巴胺的含量,回收率为69.3%~101.3%,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