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对液体静压强的大小,只与液体深度与密度有关,而与液体质量多少、不同形状无关,缺少必要的感性认识.加之,现行教科书中,液体压强公式是通过建立抽象的理想液柱模型后,理论推导得出,初中学生受知识储备和心理水平发展的限制,对这样呈现知识的方式不太适应,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从而成为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分化点,因而倍受一线教师的关注,许多教师都体会和认识到增加这一演示实验是很有必要的,也为此做了很多的尝试,努力研制过一些实验装置.但这些装置虽各有千秋,却都存在一个严重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3.
“静止液体内部压强公式验证”在现行教材中有两种实验方法。通过分析实验的设计策略,说明其作用、效果及操作上的困难,指出合理的与不合理诸因素,从而提出改进实验的方法,化难为易,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5.
6.
8.
9.
10.
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培
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即以概念教学培养抽象思维, 以物理建模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运用电
教手段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利用习题教学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气体的压强在高中物理热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难点.正确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计算封闭气体压强的方法是进一步学习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基础.教学中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就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扫清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饮料瓶侧壁小孔射出的水流,可以说明液体对侧面有压强;观察水流情况的不同,可以说明压强的大小.分析了液体压强实验原理,提出了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并给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4.
15.
在分析浸没物体表面所受液体压力类问题时,运用平均压强可避开繁难的数学计算迅速求解.但该方法有严格的应用前提,如果不注意物体几何形态与浸没姿态,贸然推广便缺乏必要的严谨性.文章对平均压强的确定方法及其在求解压力中的应用原理进行了理论思考,并结合教学中的3类常见实例探讨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6.
液体压强实验的创新在于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完成教材实验,器材随处可见,体积轻小灵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易于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为学生树立废物回收的榜样,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上存在一些短板.部分农村物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实验教学的价值.同时,还存在没有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这些短板严重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突破这些短板,教师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其次,教师重视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再次,教师需要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8.
图1所示是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演示器材,用于演示: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玻璃筒各端口都用橡皮膜封住,无法与外界大气压相通.当将实验器材置于水槽中时,玻璃筒内的密闭气体由于橡皮膜向内凹陷而被压缩,导致内部气体压强增大,影响橡皮膜向内凹陷的程度,从而影响了实验的直观效果. 相似文献
19.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求知欲,并将这种动机转化成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成为这些即将毕业的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复习的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许多初中的学生不会阅读物理课本,他们没有阅读物理课本的意识,没有阅读物理课本的习惯,认为上课听老师讲,下课完成作业,就完事了.至于作业的质量怎样,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自己有哪些方面的发展,有哪些收获,没有去思考.他们不愿意阅读物理课本,认为物理课本只是上课时,摆在课桌上,下课看老师留的作业.下面根据笔者多年来物理教学的经验,谈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