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张春光 《珠算》2009,(2):40-41
美国的汽车业在“金融危机”中奄奄一息,一度面临破产境地。于是国内诸多媒体鼓噪国内的汽车企业前去美国“抄底”。面对此种诱惑和多变的经济环境,作为中国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商——北汽福田汽车股份公司(600166)常务副总经理张夕勇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判断。他认为,公司任何的业务和决策都应紧紧围绕自身的战略进行,内涵增长和外部扩张要有机结合,应注重企业价值提升,不能盲目扩张。  相似文献   

2.
预算进化     
《珠算》2011,(6):60-63
低成本战略让福田汽车实现快速发展、资金管理让其发展有充足的"弹药",而预算管理则使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保证了公司战略的有效落地和执行。  相似文献   

3.
黄莹玉 《珠算》2011,(6):64-6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公司给国人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与康明斯和奔驰这两个全球老大的顶级合作了。稍加分析,我们发现,福田汽车的这两次顶级合作,并不是因为对方全球顶级的身份而称为顶级合作,  相似文献   

4.
汽车制造业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中国不少地区最具活力的区域产业经济增长点.以"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国内主要省市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态势"为研究内容,概括和综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动态,并以此为基础观察和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包括中国汽车制造业产业总体发展状况、汽车产业的区域产能分布、汽车产业区域布局的演化格局、主要省市的汽车制造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低成本战略     
《珠算》2011,(6):55-56
福田汽车对成本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低成本并不一定会带来低效率,反之,如果运作得当,恰恰会出现相反的局面。在业界看来,福田的发展史,是一部奋斗史,更是一部低成本扩张史。  相似文献   

6.
关于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近年来中国私人汽车市场呈现出异常火爆的局面.为了对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统计特征有深入的认识,借助于SAS统计分析软件,我对2002年全国31省市的私人汽车拥有量的资料作了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珠算》2010,(1):62-64
正如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管理会计也是千人千“像”,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到底有何作为?本期客座总编辑邀请到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孟焰教授和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杨巩社就“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实践”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汪芹 《运筹与管理》2002,11(2):117-121
本通过对我国居民五十年来耐用品消费结构变化的分析、我国未来汽车市场需求量的计算,以及我国汽车消费贷款的实例分析,从而得出我国未来汽车市场潜力很大,汽车消费贷款前景十分广阔,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理想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使用迭代似无关回归(ISUR)方法估计了以生产工人、非生产工人和资本为投入要素的中国汽车工业Translog生产函数及中国汽车工业规模报酬的阶数,利用获得的估计计算了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并通过替代弹性计算了要素需求的价格弹性。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状况、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和要素价格变化对要素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期间内,中国汽车工业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生产工人和资本之间以及非生产工人和资本之间是替代关系,而生产工人和非生产工人之间是互补关系;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三个要素需求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的年代,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制造业的成本快速下降,以致很多城市居民购买私人汽车的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当城市硬件设施发展趋于稳定后,城市汽车的拥有量的增加,又会对城市造成重大的影响:城市需要考虑预留更大的空间来停放日益增加的大量汽车,而城市可利用的空间是有限的;汽车的快速增加对已有的交通系统构成巨大压力,市民不断抱怨塞车现象严重,出行不畅通;汽车排出的废气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城市空气指标一再超标.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实施政府补贴政策所采取的两种模式:直接补贴制造商(GM模式)与直接补贴销售商(GS模式),并建立了两种不同政府补贴模式的汽车供应链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模式下汽车供应链各方及政府补贴政策的最优决策,发现制造商作为市场的主导者,相比销售商来说具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时存在着政府补贴的支付转移,各节点企业一方受益必将带动另一方受益.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偏好增加,政府可以逐渐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补贴甚至取消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补贴政策,政府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促进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大量高新技术在现代汽车中的综合运用,仅利用设备维修复杂系数作为制定设备维修工时定额的方法已不能体现现代汽车修理工作量差异,而现代汽车维修工时定额更应考虑该故障诊断复杂性差异对维修工时的影响,所以对汽车故障诊断复杂性进行评价很有必要.应用信息熵的方法探讨了汽车故障诊断复杂性的评价方法,首先介绍了信息熵评价复杂性的相关理论,给出了汽车故障诊断整体复杂性评价指标以及复杂性熵尺度评价模型,最后以发动机过热为实例,分析了故障判断层次结构,利用信息熵方法计算出故障诊断的复杂性值.实证结果表明评价方法和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可实现对现有的汽车维修工时定额的修正.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汽车客运企业管理是以经验管理为主,量化管理不足。本根据汽车客运经营的性质和特点,画出了客运管理的内部管理闭环系统和外部管理闭环系统方框图。并对客运经营质量给予定量分析。这将为提高汽车客运经营质量和促进管理现代化提供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考虑共享汽车品质和共享汽车服务等因素,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出行者3个角度研究共享汽车出行策略选择,构建三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并对模型的策略选择及其演化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形象效用提升、管理成本降低、对私家车出行惩罚增大时,政府倾向于"监督"策略;当高端汽车的运营收益增加、低端汽车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增加、政府对低端汽车企业的惩罚增大时,企业倾向于提供"高端汽车"策略;当高端共享汽车出行与私家车出行收益之差增大、高端共享汽车出行与低端共享汽车出行收益之差增大、政府对共享汽车出行补贴增加时,出行者倾向于"共享汽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虑一个周期的汽车租赁调度问题,在直接调运的前提下,首先以汽车租赁公司的总收益最大和总短缺损失最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提出了基于启发式的双层排序综合择优算法;最后对汽车租赁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政府干预如何影响当前报废汽车市场的回收效率,分别建立了基于政府补贴、政府规范的博弈模型,并对比分析了补贴前后、规范前后正规回收拆解企业和非正规回收拆解企业的决策。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策略对回收市场都有显著的正向导向作用,且受车主对回收价格的敏感度和市场主体之间竞争程度的影响。但当前市场环境下,相较于规范,补贴更有利于回收市场的健康发展。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不同补贴和规范政策对废旧汽车回收率的影响,为政府和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提供有意义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汽车故障部件与汽车故障现象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利用组合群验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汽车故障,给出了汽车故障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由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传统能源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三大主要参与者构成的市场中,建立考虑电池回收利用投资和异质消费者效用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求解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不足、积分平衡和积分富裕三种情形下制造商的最优定价、产量,分析了政府的最优积分政策.研究表明:电池回收率和积分价格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能源汽车最优价格与产量的两个关键因素;两个制造商的收益都随着电池回收率的增大而减小,但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收益对电池回收率更敏感;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降低了新能源汽车单车收益,另一方面却增大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汽车物流包括供应物流(零部件入厂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其中零部件入厂物流因其技术性强、复杂度高,被公认为汽车物流系统良性运作的关键环节.在分析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基础上,研究运筹学在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中的应用, 构建数学模型,并用贪婪算法求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电动,传统,混合动力三种类型汽车的能耗和使用成本问题进行了建模、求解及分析.首先定义了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率ηE。根据能量守恒将所有电量转换成汽油消耗量,而传统车型则直接反映到汽油的消耗上,混合动力汽车则综合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的能耗模型,从而统一能耗水平评价标准.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车的能耗模型再进行模型求解以此来分析比较三种类型车哪一种节能效果好.对电动汽车来说,使用成本主要包括驾驶维护成本、报废处理成本,而对传统汽车来说,使用成本主要包括驾驶维护成本、报废处理成本、环境成本和其他成本,混合动力汽车则结合二者使用成本.因此,根据不同车型使用成本类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按照建立的公式,可以得到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LCC1、传统汽车的使用成本LCC2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成本LCC3,从而进行模型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