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在講授初中物理學中的阿幾米德定律時,給學生們做了一個補充實驗,實驗的用具很簡單,能說明的問題很多,對於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新知識效果很好。現在把它介紹在下面。實驗的用具是:廣口瓶、軟木塞、細橡皮管、細玻璃管、大量筒、天平、鉛塊、燒瓶架子、小鐵夾。先按下列步驟把用具裝置起來: 1.在適合於廣口瓶瓶口大小的软木塞上鑽 兩個孔,將彎曲的和直的玻璃管各一支分别插入孔中,在直的玻璃管上緊緊地套上一根細橡皮管,然後將软木塞緊塞住廣口瓶,並在瓶底下繫上一塊重量適宜的鉛塊(如图1)。  相似文献   

2.
作為準確的测定,物理光學的实驗往往需要较精密的仪器在暗室里進行;但如僅僅作為給与學生初步的感性知識以有助於接受物理光学的理論,我們是能够利用一些簡單的器材在不需要改變课室的正常受光的條件下,在白书讲课的過程中進行一些必要的實驗的。下面是幾個只需要用少數簡單的器材便可裝置起來並曾在課室中作過的實驗,由於设備简單,因而能讓每一学生自己參与這些實驗。 1.等倾干涉條紋: 每四、五個學生发給一個戴玻璃罩的家用煤油燈,另外每一個学生單獨的各发給他們一片生物實驗室中常用的顯微鏡上的载物薄玻璃片和一張同大小的黑紙。在燈內不裝煤油而代  相似文献   

3.
一、液體中离子移动的實驗在一個U形玻璃管的中下部裝入鲜明紫顏色的过錳酸鉀溶液,兩個支管的上部裝入無色的硝酸鉀溶液。用白金片A,B作兩極板,分別連於電池的陰、陽極。当電流通过管子的時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含有離子M_nO_4~-的有颜色的液面顯著地向陽極移動。在課堂上演示時,同学們可以看的很清楚。二、氣体电离的演示實验在1954年出版的高中物理学課本第三册第82頁上,關於氣体电离的裝置是这樣的: 这樣的裝置需要電離室和產生使氣体電离  相似文献   

4.
方牧 《物理》1954,(10)
關於熱功當量的測定,不論在高中或初中的課本上(見人民出版社的高中物理或初中物理)都是用焦耳實驗的裝置來說明,但在教學中則不如通過實際實驗來證明好些。可是若裝備像焦耳實驗那樣的儀器是比較困難的,而且也不容易做得準確。現在研究了一種簡易的測定方法,說明如下: 器材及裝置取一支長約1米的玻璃管,內徑可在2厘米左右,兩端塞以橡皮塞,其中裝滿冷水及適量的小鋼珠(可用自行車上最小的鋼珠或自做的鉛粒),再在玻璃管外面套以與其等長而較粗  相似文献   

5.
取一個一端封閉了的玻璃管A,在酒精灯上弯曲成右圖形狀,再裝入水銀,先使它充滿閉端a,然後由開管管口倒入很少量的液体(例如水),使管倾斜,让一小部液体进入a端(内部不能含有一點空氣泡)。把它插進一個裝有同樣液体(例如水)的烧瓶中,在瓶底加熱,使液体沸腾,於是a端的液體也開始化汽而將閉端水銀柱压下,我們可以看到閉端和开端的水銀柱在这時是相平的,这就說明了液体沸騰時的蒸汽壓强和當時的大气压强是相等的。这个實驗又简单又容易做並且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6.
1.在離心實驗上固定一個驗音器的圆盤,在圆盤上放置燃點的臘燭,並且蓋以漏斗或從“巴斯加怪现象”儀器上取來的圆錐形容器。當旋轉圆盤的時候,臘燭的火焰偏向圆盤的中心(圖1)。解释這個现象。答:火焰偏向圓盤的中心,是因為火焰的密度較空氣的密度小。學生們都知道,當旋轉的時候,密度較大的物質,離中心要遠些。 2.兩個玻璃瓶從斜面上滾下來,一瓶完全裝水,另一瓶裝滿鋸末和砂的混合物,兩瓶具有同樣的質量(圖2)。完全裝水的玻璃瓶,滾下的較快。解釋這個現象。  相似文献   

7.
一、斷路時自感現象的實驗: 在别雷史金与特列齊雅可夫的物理學(中等技術学校教本)228頁中所介紹的觀察自感现象的實驗方法,是把並聯的電磁鐡与電燈聯接到電路中去。這樣,當我們將电路断開時,由於自感的现象,電燈並不立即熄滅,甚至强度反而會暫時的增大。事实上由於電磁鐡所產生的自感電流常不能使電燈發亮,因此很難看到上述的現象。我們經過了幾次的改進,採用了如圖1的裝置,把這個实驗中的電燈改用電流計,將棒形電磁鐵改用蹄形電磁鐵就可以演示出自感现象。这樣的裝置不僅說明了断路時自感電流的存在,而且說明了斷路時自感電流的方向。 (一)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產生自感  相似文献   

8.
《物理》1954,(10)
高中物理學中有一部分氣體導電的教材。氣體電離的知識是學習氣體導電的關鍵,也是學習各種射綫的基礎。講氣體電離時,首先要碰到兩個學生最容易懷疑的問題:1.在大氣壓力下和兩極間電勢差相當大時的放電現象,究竟是怎樣呢?2.在稀薄氣體中的放電現象又是怎樣的呢?這兩個問題,除了依靠教師透徹的講解而外,配合演示實驗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學校並沒有高壓實驗設備,也沒有各種程度的稀薄氣體放電管,但是我們為了教好課,為了幫助學生容易理解,我們經過多次的研究,利用現有設備創製了氣體放電實驗裝置。我們願意把它介紹出来供物理教師們參考,並希予  相似文献   

9.
當我講到高中物理第一册二十三節的第三運動律的時候,有一個說明作用和反作用的實驗,是在第四十五頁和第四十六頁兩面上。這一個实驗在教材裏是分成兩個實驗進行的:第一個實驗是說明液體對於浸沒其中的物體產生一個豎直向上的作用力,第二個實驗是說明浸沒在液體裏的物體對液體產生一個豎直向下的作用力。通過這兩個實驗,可以說明液體和固體之間的作用和反作用是量值相等、方向相反的。但是,因為教材上的實驗是分别進行的,所以學生在這兩個實驗中只能先後的看出兩個單方面的作用力,而沒有辦法看出這兩個作用力是同時發生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的。然而在教學大綱(草案)中卻特别指示出在講解第三  相似文献   

10.
在講授導體本身因電流强度的變化而產生感生電動勢這一課題時,如果沒有實驗證明,經驗告訴我們教學效果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在高中物理課本中,一般都介紹如下兩個實驗: 當把S接通時,与L_1串聯的小電燈比与r串聯的小電燈後亮,用以說明L_1的感生電動勢阻碍了电流的增大。當把S打開,斷電時,小電燈的亮度反会瞬時的增大,用以說明L_2的感生電動勢阻碍  相似文献   

11.
當我們從科舉儀器公司把曲管水銀氣壓計的空殻子買回來以後,同志們的思想上都無形中多了一個問題:水銀氣壓計有了,怎樣把水銀灌進去呢?我們特地拜訪過氣象台的同志,他們問了下我們学校的設備情况,以後說:“灌氣壓計的水銀很困難!若無好的抽氣机,只有用手搖抽氧機一點一點的抽氣。抽過後,灌進一些水银,再烧管子使里面的空氣膨胀後跑出來。这样循环的幹可以灌進水銀,但不十分精確。因為里面的空氣不一定能全部排出來。”當听後感到問題更大,但我們並不向困難低頭,全教研組的教員都互相鼓勵發揮創造性,找竅門。到最後我們集中了智慧,始終將曲管水銀氧壓計灌好了。沒有使用抽氣機,水  相似文献   

12.
關物體拋射運動的軌跡,如果用噴水實驗,一方面可以節省實驗時間,一方面可以通過實驗使學生直接的看到連續的路程曲線,而且作圖容易,計算便利。我是用下述裝置來完成這個實驗的。 1.器材: 瓶子一隻,附雙孔橡皮塞一個。玻璃管三、四段,兩段曲成直角,一段作成細孔的尖嘴管。排球瞻或籃球瞻一個。  相似文献   

13.
電學實驗某些教師在学校中作靜電實驗時,濫作實驗,使起電機或充電後的来頓瓶經過學生的身體作为電路而放電。雖然當用尋常的起電機時,這種实驗對儿童生命是沒有危險的,但是對於其中某些人,這是有危害的,因為它給与神經系統以過度的刺激作用。使電流通過身體有同樣的情形。一般地應當禁止同學用手指試驗一下是否有電壓,和“用舌頭”試一試電池。為此必須使学生習惯於使用伏特計或者檢流燈泡。在聯結電路時,建議細心地按照電路圖檢驗所有的连結,而且只有在教師检查後,確信線路是正確時,才可以閉合電路。  相似文献   

14.
在十年級講述有關電場中的導體与非導體的問題的時候,表演這樣的實驗是有益的。這實驗是斯克勒林和我們在列寧格勒教師進修學院所擬定並做過的。我們用導線把起電機的兩極1,2(參看附圖)和兩個固定在絕緣支柱上的球形導體A和  相似文献   

15.
一、關於電力線的演示實驗 1953年7月號物理通報介紹了一篇關於電力線的演示實驗的文章。我們認為那個實驗(將細小的石膏晶體撤在上面贴着兩塊可使其帶電的錫箔的玻璃板上)基本上能够說明電場中的電力線問題,使同學能够看得清楚。以前我們也是這樣做的。但是,這個實驗的缺點在於它只能讓我們看到平面的而不能看到立體的圖形,這對同學是不方便的。按照東北人民教育部編譯的高級中學教科書物理學所指出的實驗電力線的方法可以克服這個缺點。課本上的作法是把奎寧粉或石棉屑混合在凡士林或蓖麻油中,然後持入電場內,即可看出結果。但是我們手頭沒奎寧粉或石棉屑、因此就選取了鋸木  相似文献   

16.
在用阿特武德機作實驗時,自銅錘被釋放開始(即自原上平台開始),至遊码落於中平台(即原帶孔平台)為止,是銅錘的有效行程(驗證速度定律時應以下平台為終點),但由於慣性的關係,銅錘至此不能立即停止,而恆以相當大的速度繼續下落,直至與下平台發生强烈的衝擊後始得蚔?這樣試驗起來極感不便,而且非常混亂,設若以鉗夾式釋放器代替原來的平台式釋放器,使銅錘的釋放和停止都受釋放裝置的控制,這樣原來的混亂现象即可完全避  相似文献   

17.
方愈 《物理》1954,(10)
在講述“大氣壓随地方的高度而不同”這一課時,學生常會聯想到:樓上與樓下的高度有了不同,大氣壓也應該有改變;可是在水銀氣壓計與無液氣壓計上却看不出明顯的改變。為了解決這個困難,我們設計並自製了“水氣壓計”這個簡單的儀器,同時我們又利用它測量校旁小山的高度。最初我們用一個平底燒瓶,注入少量的水(含有紅或藍色的墨水),用橡皮塞把燒瓶口塞緊,取細長玻管穿過皮塞並使管口插入水中。自玻管吹入少量空氣,使水柱能因瓶內氣壓增加升至燒瓶口上,以刻度尺附於玻管上,其裝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通報1954年8月號和9月號上我們介绍了八個初中二年級上學期學生物理實驗的一些經驗,现在繼續介紹關於初中二年級下學期的兩個学生物理實驗的經驗,供同志們参考,並請指正。實驗9(課本第146頁) [說明]:通過這个實驗,使學生具體地體會到能量的轉換和能量守恒定律。本實驗的主旨就是為了說明熱水所失去的熱量慼恰好等於冷水、量热器及空氣等物質所吸收的熱量。不過这里对量热器和空氣所吸收的熱量並未計算,故仅將冷水所吸收与熱水所放出的熱量比較而已。当實驗結束後應結合課本所提出的討論問題,向学生說明冷水所吸收的熱量為什麼少於熱水放出的熱量,即結合實驗裝置指出兩項熱量差别之原因。例如,以黃銅製作的量熱器其質量一般約為80克,如使其升高20℃则需熱  相似文献   

19.
在这里介紹一下我所做的觀察氣體中布朗運动的實驗。它的做法很簡單,而且效果很可靠。拿一塊較硬的紙(最好是卡片紙,厚約0.5毫米),用煤油燈的火焰把粗的一面薰黑。喷上松香酒精溶液,注意噴的液滴不要過大,要均匀,喷後不要有反光。然後按圖1的形狀和大小,把圖1晝在沒薰黑的一面。沿實線用刀切開,沿虚线轻劃,不要切透。再把显微镜用的台玻璃裁成12×1.9厘米~2和1×1厘米~2兩塊玻璃。根據我的經驗,最好是先裁玻璃,因為玻璃尺寸的大小不易掌握,再按裁好玻璃的大小,改變圖1中的尺寸制做。 準備一些寬約0.5厘米的紙條。把裁好的硬紙沿虚線向薰黑的一面摺成直  相似文献   

20.
一、内燃机構造原理演示器取有蓋的油墨罐頭一隻,在旁邊用铁釘打二個直徑約1.5毫米的小洞,二者相距約1厘米。再取一剖開的軟木塞閉住這二小洞,用細鉛絲分上中下三條紥在金屬罐上,使小洞不會漏氣。於是在二小洞中央插入二枚大頭針,插時應留心不要與金屬罐及鉛絲相遇,保持二針互相絕緣,當作發電花的二電極。然後把这罐紥在铁架上,罐底裝一铁絲罩以便實驗時放木炭火(如圖1)。实验步驟:(1)燃料化氣過程。把一、二滴汽油滴入金屬罐内,罐底放入幾塊燒紅的木炭火,使汽油化成氣。(2)壓縮氣體過程。把罐蓋向下蓋緊。(3)發火花爆炸過程。把感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