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出了应用磁流变阻尼装置的顶层隔振控制方法.首先,对小质量比TMD的控制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将最优TMD参数的计算公式推广到大质量比范围.以大质量比TMD控制的减振机理为基础,对顶层隔振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参数影响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合理的顶层隔振结构体系;其次,引入磁流变阻尼器对顶层隔振结构的隔振层进行控制,避免TMD控制范围较窄和隔振层变形过大等弱点;最后,对单自由度结构进行了顶层隔振控制,理论分析结果证明:以大质量比TMD理论为基础的顶层隔振控制方法是有效的,结合了磁流变阻尼器的控制后可以避免这种方法的一些弱点,在不增加结构自重的前提下,能够保证结构良好的控制效果,隔振层的位移和结构层的加速度都得到较好的控制,控制效果达到30%左右,以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航天航空等领域内智能结构的运转强度与工作精度的要求达到了新的高度,由于柔性悬臂结构自身存在结构阻尼特性,影响系统稳定的输出状况,大程度地缩短其使用周期。为研究柔性悬臂结构的振动特性,以智能悬臂梁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动力学方程分析悬臂梁振动特性,压电陶瓷片力矩方程结合振型叠加法推导出四阶模态的悬臂梁振动微分方程,并用ANSYS有限元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然后运用极点配置控制算法给定智能悬臂梁结构初始位移激励使其做自由振动,采集位移信号作为输入来产生相应的控制电压抑制智能悬臂梁结构的自由振动,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极点配置控制算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数值仿真中,输入信号为6 mm时,智能悬臂梁结构输出位移能够在5 s内迅速衰减保持在合理范围,控制电压也在5 s内趋于稳定; 实验分析中,在初始位移激励为6 mm时,智能悬臂梁结构输出位移响应在6 s内迅速衰减保持在合理范围,其控制电压也在6 s内趋于稳定; 数值仿真和实验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极点配置控制算法能够切实有效的控制智能悬臂梁结构的自由振动。 相似文献
3.
将MR阻尼器作为被动耗能装置使用,对不同位置的阻尼器施加不同的控制电压,控制电压的大小由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确定。对一装有MR阻尼器的3层框架结构分别输入峰值调整为0.25g的ElCentro波、Kobe波,Hachinohe波和Northridge波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对位移和加速度的控制都明显优于passive-off方案,对位移的控制效果与passive-max接近,对加速度的控制优于passive-max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结构参数对磁流变减震器性能的影响。基于Pareto集多目标方法和NSGA-Ⅱ遗传算法,以阻尼力和动力可调系数为优化目标,设定7个优化变量,建立了车用磁流变减振器多目标优化模型与实现算法,分析了7个设计变量对阻尼力和动力可调系数的设计敏感性。通过试验得到不同条件下自制减振器输出阻尼力与减振器运动位移和速度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的减震器,在0A、速度最大时,复原力提高了15.7%,压缩力提高了36.8%;在3A、速度最大时,复原力提高了3.5%,压缩力提高了21.5%。验证了优化解的可靠性,为今后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和简化模型的基础上,以座椅悬架用磁流变阻尼器为实验对象,在不同控制电流和不同激振频率输入下,对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进行了台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该磁流变阻尼器耗能效果明显, 而且阻尼力随着控制电流、激振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并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选择车速为30 m/s、路面激励为C级的工况条件,对被动控制、模糊控制和模糊PID控制的磁流变悬架系统进行MATLAB仿真,并选取车身垂向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载荷作为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与被动控制的悬架系统比较,模糊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磁流变悬架系统的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为28.02%、9.40%,峰值改善率分别为24.68%、2.49%;模糊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磁流变悬架系统的悬架动挠度均方根值分别为20%、10%,峰值改善率分别为13.58%、13.58%;模糊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磁流变悬架系统的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分别为0.18%、0.003%,峰值改善率分别为3.79%、2.64%。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隔振系统的悬置阻尼可控对提高交通工具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一种可调阻尼磁流变液悬置的特性,建立了柴油机垂向隔振动力学模型,为降低柴油机垂向激振力的传递,设计出悬置阻尼多状态控制器,搭建了柴油机隔振台架试验系统,并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多状态隔振控制使磁流变液悬置有效隔离了柴油机垂向激振力的传递,在较低转速下其隔振效果明显优于被动悬置。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隔振系统的悬置阻尼可控对提高交通工具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一种可调阻尼磁流变液悬置的特性,建立了柴油机垂向隔振动力学模型,为降低柴油机垂向激振力的传递,设计出悬置阻尼多状态控制器,搭建了柴油机隔振台架试验系统,并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多状态隔振控制使磁流变液悬置有效隔离了柴油机垂向激振力的传递,在较低转速下其隔振效果明显优于被动悬置。 相似文献
9.
针对四跨转子轴系过临界转速易发生振动过大且各跨转子之间耦合振动复杂的问题,研究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多目标靶向在线振动控制方法。搭建四跨转子轴系实验台,设计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并应用于自主开发的多目标靶向在线控制系统。模拟试车过程,研究了通入磁流变阻尼器内不同大小电流时,四跨转子轴系各跨转子振动的变化情况;由于四跨转子轴系过临界转速时耦合振动剧烈,因此提出基于转速的多目标靶向在线控制方法,采用在轴系中各跨转子临界转速附近开启、非临界转速关闭阻尼器的靶向分段控制策略,来实现在线抑制转子轴系过各阶临界转速时的振动。结果表明:磁流变阻尼器能抑制各跨转子过临界转速时的振动,且电流较大时抑振效果较好;应用带有多目标靶向在线控制系统的磁流变阻尼器能使四跨转子轴系在全转速范围振动较小,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0.
叶银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Z1)
针对多变量反馈系统,基于参数空间设计的思想以及“n-线性特征系数”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对执行器与传感器故障的容错控制方法。它是通过保证在正常及各种故障模式下系统的极点均处在s平面上某个可行区域之中,即容错极点配置而实现的。讨论了参数空间设计的基本过程,给出了容错状态及输出反馈控制律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指导汽车独立悬架的设计与制造,在ADAMS/CAR中建立了某车麦弗逊独立前悬架的仿真模型,对影响车辆操稳性的前轮定位参数在汽车平行轮跳仿真实验中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前轮外倾角、前束角、主销后倾角及主销偏移距随悬架跳动过程中的变化量均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初步验证了所建立的仿真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可以正确地建立汽车悬架的运动力仿真模型,为汽车独立悬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反步法结合滑模控制对非线性导弹的制导/控制系统进行了综合设计.首先把导弹的制导/控制系统转化为严反馈型,然后利用基于在线调节的神经网络反步法克服非线性系统的非匹配不确定性,引入的滑模控制项使跟踪误差趋于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MATLAB语言进行控制系统极点配置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控制系统的极点配置问题及算法,介绍了采用MATLAB语言编程实现控制系统闭环极点任意配置的方法,给出了应用实例,并由SIMULINK得到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类多输入多输出不确定离散系统,设计了输出反馈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基于极点配置的方法设计了稳定的滑模面,然后分析传统离散指数趋近律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根据滑模到达条件提出一种改进的指数趋近律.该控制律加快了系统状态的响应速度,同时降低了抖振.仿真结果证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在系统状态不完全可测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性能,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迭代学习控制是一种新型控制算法,它不依赖于动态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通过重复执行同一任务来减少误差,使系统输出尽可能逼近理想值的方法.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将滑模控制算法引入ILC,提出两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误差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稳,得到较好的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种改进模糊滑模控制器(MFSMC),用以改善机械手的跟踪性能,并采用模糊逻辑系统作为调节滑模控制器增益之适应机制.为满足机器人系统之实时需求,区域线性化技术亦引入此MFSMC系统.仿真结果显示此控制器可表现出较优异的性能:较小响应时间、平稳的控制行为.此外,此控制器对参数变量和外界干扰亦表现出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鉴于空气悬架的众多优点及应用前景,对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应用MATLAB/Simulink对空气悬架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系统能很好地执行模糊控制规则,并且经过模糊控制后空气悬架的输出高度能很好地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整个仿真是成功的而且模糊控制策略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吕康飞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4):312-315
为了方便分析与系统设计,将非线性的TCR型SVC控制系统进行线性化,建立了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控制系统模型,为了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作者提出的最优预报自校正极点配置PID控制算法,用浮点汇编语言实现,在TP801单板机上对模拟的时滞过程进行实时控制,结果是相当满意的,有较好的实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MATLAB/SIMULINK构造交流电机调速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系统采用易扩展的模块化设计,并增设观察器、观察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该方法模型简单,可在改变所有参数,并能方便地验证各种调速方案,据此选出高效的高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