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以丹皮酚为原料合成了15个新型丹皮酚噻唑衍生物,利用IR、~1H NMR、~(13)C NMR和MS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对MGC-803(胃癌细胞)、LOVO(结肠癌细胞)、T-24(膀胱癌细胞) 3种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4b、4e、4f、4h、4l对MGC-803的细胞毒性优于阳性对照药顺铂,尤其是化合物4b对MGC-803、LOVO和T-24三种肿瘤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11. 39±4. 46、2. 06±1. 27和6. 03±0. 86μg/m L,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根据拼合原理,将丹皮酚和非甾体抗炎药通过连接臂[(CH2)n或NCH2CH2]偶联合成了8个新型的丹皮酚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和HR-MS表征。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更好的丹皮酚衍生物,在2-位苄基取代的基础上,以丹皮酚为原料,经苄基化,肟化及醚化合成了5个新型的苄基丹皮酚肟衍生物(4a~4e),其结构经1H NMR, IR和HR-MS(ESI)表征。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表明:4a~4e(AIR: 13.87~21.50%)的活性均强于对照药阿司匹林(AIR: 11.14%),其中化合物4c(AIR: 20.76%)和4e(AIR: 21.50%)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显著,具备进一步研究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化学还原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rGO/GCE)。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丹皮酚在rGO/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rGO/GCE对丹皮酚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考察了缓冲溶液pH值、扫描圈数、富集时间、扫速等对丹皮酚电化学响应的影响,建立了检测丹皮酚的标准曲线。丹皮酚峰电流与丹皮酚浓度在4.0×10~(-6)~8.0×10~(-5) mol·L~(-1)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I_(pa)=0.49 c(μmol·L~(-1))+8.46(R~(2 )=0.9786),检出限为1.0×10~(-6) mol·L~(-1)。将此方法应用于丹皮酚软膏样品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0.0%~108.6%。  相似文献   

5.
按照药物拼合原理,在黄酮分子中引入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丹皮酚(5,中药丹皮的有效成分)和非诺贝特的结构特征:对羟基苯甲醛(2)与氯乙酸乙酯通过Williamson反应制得对醛基苯氧基乙酸乙酯(3);3水解得对醛基苯氧基乙酸(4);4与5经羟醛缩合制得(E)-2-14-[3-(2·羟基4-甲氧基苯基)-3-氧代丙烯-1-基]...  相似文献   

6.
丹皮酚,即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为一种天然酚类化合物,分离于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的根皮和萝藦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的全株。由于丹皮酚特有的酚酮结构骨架,现代生物科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概述了丹皮酚的提取与合成及其生物活性,重点介绍了丹皮酚类衍生物及其生物活性。丹皮酚农用生物活性广谱,可作为开发新农药的先导结构。将丹皮酚研发成高效低风险小分子绿色农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此方面研究值得重点关注。这对促进我国的新农药创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提升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含量均有积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溶解度法,通过测定丹皮酚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羟乙基-β-环糊精(HE-β-CD)、取代度为4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4-β-CD)以及取代度为7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7-β-CD)中的溶解度,绘制相溶解度曲线,丹皮酚的溶解度均随5种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成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说明丹皮酚与环糊精以1∶1包合,实验结果表明,5种环糊精对丹皮酚均有增溶作用且SBE7-β-CD的增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芦丁、丹皮酚固体表面延迟荧光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以滤纸为基质的中草药有效成分芦丁、丹皮酚的固体表面延迟荧光分析法(roomtemperaturedelayedfluorimetry,RTDF)。对影响延迟荧光强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实验表明,芦丁的线性范围为5×10~(-6)~1×10~(-4)mol/L,检出限为0.52ng/斑,丹皮酚的线性范围为1×10~(-6)~1×10~(-3)mol/L,检出限为0.08ng/斑。  相似文献   

9.
丹皮酚可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穿过血脑屏障,该作用机理为使其可能开发成为新型杀虫剂。鉴于此,本文合成了5个丹皮酚苯磺酰腙类衍生物(5a^5e),并评价了它们对威胁农作物的害虫的杀虫活性。在1mg/mL浓度下,以川楝素为阳性对照,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化合物3和5a^5e的杀粘虫活性。其中,化合物5e杀虫活性显著,最终校正死亡率(FMR=50.0%)与商品化植物源杀虫剂川楝素等同。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丹皮酚羰基位修饰是可行的;中间体3的亚胺位磺化修饰可提高杀虫活性,且磺化取代基不同活性差异显著。此外,实验还发现试虫取食了附有供试化合物的叶片后在幼虫期、化蛹期和羽化期均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状况的非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将色谱–光谱仪联用(HPLC–UV)法与斜投影法结合,建立了丹皮酚含量快速分析方法。通过色谱–光谱联用采集丹皮酚结晶母液的紫外多波长光谱三维数据,构建不含丹皮酚的背景数据库以及丹皮酚光谱数据库,基于斜投影法步骤测定了批量样本中丹皮酚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接近,相对误差小于5.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1.0%(n=5),回收率为98.8%~101.3%。该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单,可为丹皮酚结晶产品及各种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