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等单体或它们的混合物为硬单体,天然胶乳为弹性组分,经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了在天然胶乳的粒子上镶嵌硬聚合物相的互穿网络型乳胶粒子.考察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油酸等乳化体系,过硫酸钾、过氧化苯甲酰热引发体系及异丙苯过氧化氢-四乙烯五胺、叔丁基过氧化氢-四乙烯五胺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对互穿结合率、溶胶含量的影响及溶胀时间、硬单体组成、乳化剂种类对乳胶粒子形态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聚合配方和工艺条件.透射电镜观察乳粒形态结果表明,单一使用极性或非极性单体,仅得到核-壳结构乳液,而采用不同极性单体复合、溶胀、互穿,得到的是镶嵌硬聚合物型乳粒结构.  相似文献   

2.
高固含量低黏度聚氨酯微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聚(四氢呋喃-co-氧化丙烯)二醇(Ng210)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以1,2-二羟基-3-丙磺酸钠(DHPS)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作为亲水扩链剂,采用自乳化法合成了一系列了高固含量低黏度稳定聚氨酯微乳液,分析了DHPS和DMPA质量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乳液粒径呈多元分布,乳胶粒子呈球形;乳液为假塑性流体,表观黏度小于250mPa.s(剪切速率为25s-1)且随切变速率的变化规律呈现一定的切力变稀特征;随着DHPS/DMPA比值的增大,胶粒平均粒径逐渐减小,多分散性增强;当DHPS/DMPA值为4/10~6/10时,乳液中大小粒子粒径比为6~8,且大乳胶粒子的体积分数约为70%~75%,乳液的固含量均大于70%.另外,乳液具有较好的低温和高温以及贮存稳定性,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相对于常规的聚氨酯乳液,所制备的高固含量聚氨酯乳液胶膜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分散相液滴的粒径及其分布是影响乳液性质的重要因素,其随时间及环境的变化可用于评价乳液的稳定性。动态光散射等方法难以用于准确测量高浓度乳液液滴粒径。本文报道了一种可用于准确、高效测量乳液液滴粒径的成像表征方法。该方法采用荧光染料标记乳液液滴,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获取三张焦平面间距确定的乳液光学切片,由光学切片给出的乳液液滴表观直径计算进而确定所测量乳液液滴的粒径。我们将上述方法用于表征高浓度原油模拟物-水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准确、高效地测量乳液液滴的抗凝聚稳定性,而目前广泛采用的"瓶试法"则难以反映乳液液滴的抗凝聚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作为混合单体,Span-80和Tween-60作为复合乳化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常温下引发聚合,制备了稳定的超浓反相聚合物乳液,同时制备了低分散相体积分数的普通乳液及由普通乳液离心得到的超浓反相聚合物乳液作为对比研究.用显微镜观察了乳胶粒的形态,统计计算了乳胶粒粒径...  相似文献   

5.
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光谱、相图、动态激光光散射、同位素示踪、光学显微镜、电导率等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甲苯-水-异丙醇体系微乳液的形成过程,发现微乳液粒子大小均一,形态一致,其尺寸比低分子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微乳液粒子大得多.醇分子插入到油水界面,改变了两相界面结构,促使微乳液的生成.电导率测定表明所形成的微乳液区均为水包油结构,即使在富含甲苯区域,亦不会有油包水的反相胶束形成.  相似文献   

6.
含丙烯酸的苯丙共聚乳液乳胶粒形态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透射电镜观测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乳液共聚体系的乳胶粒形态,讨论了组分含量、共聚物链柔性和乳液pH值等因素对乳胶粒形态、乳液粘度及成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软单体的加入和体系pH值的提高将促进乳胶粒的粘连成膜和溶涨及部分聚合物的溶解.羧基主要富集于乳胶粒表面.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步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苯胺共聚乳液.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和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将共聚乳液涂覆在Q235低碳钢表面,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塔菲尔(Tafel)曲线和平衡开路电位(OCP)考察共聚乳液涂层对Q235低碳钢的腐蚀防护性能.结果表明:丙烯酸酯与苯胺之间形成了化学键,丙烯酸酯乳液有效地起到了掺杂酸的作用;共聚乳液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共聚乳液涂层具有较高的交流阻抗值(3.0×105Ω·cm2),降低了金属的腐蚀电流密度(10-8 A/cm2),显著提高了腐蚀电位(-0.44 V),防腐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丙烯酸乳液压每胶的研制,并研究了单体、乳化剂、加料方式及温度等因素对乳液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硬单体的合适配比、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是制得粘度接性好,稳定性高的乳液压敏胶的必要条件,采用全连续法加料及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乳液压敏胶的优异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水性聚氨酯为分散液,醋酸乙烯酯(VAc)、马来酸二丁酯(DBM)、丙烯酸(AA)为主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功能单体,成功制备了羧基型共聚乳液,进一步考察了AMPS用量对乳液基本性能的影响,并首次将其用于尾矿库区的生态修复.实验结果表明:当AMPS用量在3%时,该共聚乳液...  相似文献   

10.
周永华  叶红齐 《催化学报》2007,28(9):794-798
利用微乳液浸渍技术制备了负载型Pd/Al2O3膜,并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对微乳液中的纳米Pd颗粒及其在Al2O3陶瓷膜载体上的形貌、分布和负载量进行了表征.在"催化接触器"型膜反应器中,以1,5-环辛二烯(COD)加氢作为模型反应考察了Pd/Al2O3膜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技术制备Pd/Al2O3膜时,Pd负载量、浸渍操作方式、焙烧温度和载体孔径对Pd/Al2O3膜的催化性能有一定影响.要获得对COD加氢反应的高催化活性和较高的中间产物环辛烯选择性,优化的Pd/Al2O3膜制备条件为:缓慢析出Pd纳米颗粒,同时采用循环浸渍方式,焙烧温度300℃,膜载体孔径1.9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