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室温和低热固相反应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室温和低热固相反应的监测手段和影响因素。总结了它在金属原子簇化合物、多酸、简单配位化合物、亚稳态化合物合成以及材料化学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3.
室温和低热温度固-固相反应合成化学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概要地综述了室温和低热温度固相反应在配合物合成中的应用,包括新的原子簇化合物、多酸化合物,以及简单配合物、混配化合物、长链配合物、固配化合物、中间化合物等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稀土三元配合物的低热固相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首次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固相反应制得了镧稀土水杨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La(Hsal)2(hq)(hq=C9H6NO^-;Hsal^-=C7H5COO^-)。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差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还初步分析了固相反应的机理。抑菌实验表明该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芽孢杆菌都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低热固相反应法制备纳米LiCoO2的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CoO2是目前商品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虽然其价格昂贵,但与LiNiO2或LiMn2O4等相比,LiCoO2较易合成且生产工艺较成熟,因此其性能改进仍受到普遍关注.目前LiCoO2的合成方法主要是高温固相法[1~4],一般在700~900℃范围内烧结得到HT-LiCoO2;此外还可用低热法得到LT-LiCoO2[5~7];或通过CoOOH/LiOH·H2O/H2O混合物经H+/Li+离子交换得到LiCoO2[8]. 相似文献
11.
12.
纳米材料的室温(湿)固相化学反应合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室温下通过(湿)固相化学反应合成了ZnS和CeO2等纳米材料,用XRD和TEM对其物相、晶粒形貌和晶粒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合成纳米粉体具有产率高,不需要溶剂,反应时间短,室温反应和纳料粒子稳定性好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3.
研究固态化学反应对合成化学、理论研究以及工业生产都有重要意义,南京大学忻新泉等人在室温或低温温度条件下固相配位反应的合成及机理研究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1,2],为使低温温度固相合成法最终走向应用作了积极贡献。由于固相配位反应的热效应难以直接测定,热化学... 相似文献
14.
三氧化钨与二氯化钙的固相反应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CaO与WO_3及MoO_3的固相反应机理已有文献报道.Flor等认为该反应受高价态钨离子和O~(2-)离子扩散所支配.Jae等为了获得金属钨,在900~1200℃将WO_3溶解于CaO和CaCl_2中,采用石墨电极进行熔融电解时,发现有WO_2Cl_2生成.但有关CaCl_2与WO_3及MoO_3的固相反应未见报道.本工作用热分析法研究了CaCl_2与WO_3固相反应过程,用粉末X射线衍射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该固相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乙烯、乙烷为探针反应分子,以混合不同锌含量的ZnO/SiO_2,与HZSM-5为催化剂,在不同处理条件与不同混合方式(直接混合或机械研磨)下研究高温焙烧的俗化剂对乙烯、乙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含量的Zn/HZSM-5上C_2H_4、C_2H_6的芳构化反应及NaHZSM-5与ZnO/SiO_2和NaZnHZSM-5与ZnO/SiO_2混合催化剂高温焙烧后的C_2H_4芳构化反应。发现Zn/HZSM-5是一种双功能催化剂,乙烯、乙烷芳构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均与Zn/HZSM-5的双中心Zn ̄(2+)和B酸的相互匹配有密切关系,B酸和Zn ̄(2+)存在最合适匹配。而NZSM-5与ZnO/SiO_2合催化剂高温焙烧后具有Zn/HZSM-5的双功能性,HZSM-5与ZnO/SiO_2在高温下发生了固相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醋酸锌与草酸的分步固相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solid state reaction of zinc acetate with oxalic acid was found to be two-step reactions. It was a double reaction which the second reaction takes place before the first ceased. The method of isothermal TG wasn′t fit to this type of reaction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volatilization rate of acetic acid at the low heat temperature, but the method of isothermal electric conductivity exhibited its superiority.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