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高中三年級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二年制物理課本中,不讲三相交流电。我們考虑到三相交流电应用很广,所以这几年常常在課外向成績較好并爱好物理的一部分学生补充一些这方面的基本知識。讲三相交流电連接法吋,說到星形連接的电路中,存在着两种电压,即相电压和綫电压。一般书上是利用旋轉矢量求矢量差的图解法証明V_线=3~(1/2)V_相。但是高中学生沒有学过旋轉矢量,所以不能用这样的証法。也可以直接利用三角公式求两个正弦量的差,得出这一关系。但只运用数学公式推导出来結論,学生有时  相似文献   

2.
自从开展勤工俭学以来,特别是在1958年全民办电的热潮中,学校师生动手办了发电厂,用煤气机带动感应电动机发出了三相交流电,使同学们亲自接触到有关三相交流电和感应电动机等实际知识,因此学生迫切需要了解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实际知识。显然,我们再用课外个别辅导的方式是满足不了大多数同学的求知欲望。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电学原理,在生产实习期间,我们还给高三学生讲授了有关三相交流电和感应电动机等问题。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对教材  相似文献   

3.
本刊1961年第1期发表了林万暉同志所写的“正弦脉冲讯号在无经电电路中的过渡”一文后,接刘家松同志来函指出其錯誤之处。經我們认真仔細研究,认为刘家松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为此,分別请刘家松、潘华江两位同志各撰了一文更正上述錯誤。后來,为了节省篇幅,又请刘同志吸取潘同志文章的长处,改写成此文,現在发表于后,請讀者注意!同时,我們向刘家松、潘华江同志对本刊工作的热忱帮助及认真负责态度表示感謝!而对我们在审稿工作中不够认真细致所产生的缺点,除作深刻检查外,还向讀者致歉!  相似文献   

4.
今天,由于交流感应电动机的构造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保护容易等优点,因此它在工业上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是应该懂得有关交流感应电动机的基础知识的。我们在讲授“三相交流电”的基础上,又进行对交流感应电动机作了补充讲授。尽管感应电动机的构造比直流电动机简  相似文献   

5.
通訊     
《物理》1959,(6)
今年一月和三月,“物理通报”编委会几次给上海市科协、物理学会上海市分会、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教育局写信。誠恳而热情地要求这几个單位帮助編輯一期上海专号,把上海市高等、中等学校物理教学工作的情况和經驗集中地介绍给本刊读者。上述各单位研究了这些来信并相互联系后,認为这項工作是对上海物理教学工作的一个有力督促,可使我們有机会广泛地总结一年来貫彻党的教育方針所取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写成的,全文共分五部分:1.电场、电场强度、电势,2.电流的本性,3.电源中的能量的过程,4.全电路的欧姆定律。5.单相交流电,在苏联是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版的。在本刊这一期所发表的译文只是其中的第一部分,其余各部分在以後各期中陆续发表,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讲授交流电的内容时,由于是电振荡,虽然也用波的理论讲,但仍较抽象,不易理解。本仪器用比较的方法,对交流电与直流电在气体放电灯泡上的不同效应来配合交流电内容的讲授,既有趣,又能说明问题,适合于各类学校有关这方面内  相似文献   

8.
《物理》1960,(3)
如果要我們介紹一下自己工作中的經驗,可真是沒什么好談的,因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非常普通的。全国人民都在大跃进,成千上万英雄的集体和个人,成为我們时代的标兵,而我們的工作还仅仅是开始,还沒有为祖国作出什么貢献,必須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但是,我們在一年多的工作中,曾走过一些弯路,得到了一些經驗、  相似文献   

9.
《物理》1959,(1)
我们从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寄来的“物理教学怎样結合生产实际”中摘录出一部分来加以发表,另外換了一个題目。我們認为,安徽中学教师进修学院物理教研組的同志們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当然,这些資料还可以大大补充,因此,我們希望其他各地的同志們也能把自己所收集的資料寄来給我們发表。系統的經过整理的资料和另星的片断的资料都欢迎。  相似文献   

10.
我校物理教研組,在華东師範大学物理系物理教学法教研組啟發和指導之下,学習苏联先進經驗,在初中展開並進式实驗,並举行了公開教学。現在總結於後,供中学物理教師同志們参考,並请提供意見,幫助我們改进。一、舉行公開教学的情况这次公開教学的教材,是初中物理上册第三章第50節求物体浮在波面上的條件的实验。教学的班级是初二,任課的教師是夏振华同志。事前先由初二年級物理教師互助小組的三位同  相似文献   

11.
在讲述三相电流时,教师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其中最困难的是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缺乏三相交流电源和教学用三相交流发电机,三相交流电动机和一些适用的电表与接线板等等。因此,教师們不得不利用高中学生的三角知識来論証三相电流的特征和三相电流的电路。显然,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抽象,不易接受。我在課余之暇,自制了一套这方面的仪器,并摸索出来一些实驗方法。现将教学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制法和有关实驗方法介紹在下面,仅供参考。演示仪器的制作 (一)三相交流发电机教学用的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全貌,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张启林 《物理实验》1990,10(6):290-291
用示波器演示三相交流电,可以对三相交流电波形之间的相位关系、幅度关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但实用的三相交流电源都是线电压为380V的强电,给使用示波器带来一定困难,不少实验室目前条件较差,没有三相电源供演示。用一般实验室常用的低频信号发生器,外加一移相器,便可产生相位彼此相差120°的低压三相交流电,下面介  相似文献   

13.
《物理》1960,(1)
我組同志在高三电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学生常犯的一些錯誤。我們认为:学生的錯誤是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密不可分的,然而,有些概念和定律,由于本身比較复杂和难于深入理解,也往往会导致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时不易掌握。正由于以上两种原因(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本身的难于理解),就更会使学生犯了很多的錯誤。因此,指出学生易犯的錯誤,进而針对問題加强备課、輔导、联系日常生活經驗和生产实际、确定預防和纠正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今后高三学生学习电学时少犯、甚至不犯錯誤,以及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們把它总結出来,并提出应如何預防和纠正的初步看法,希望大家分析、研究和指正。  相似文献   

14.
《物理》1956,(11)
初中物理中电压的教学,是近几年来大家都感到困难的問題,也是大家都在努力鑽研,設法予以解决的問题。大家在鑽研中創造了許多好的經驗,而对如何解决这个問題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就我們所知道的,有些同志根本上就不同意原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中所提出的应从电流的作功来引出电压概念的办法,而認为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仍应应用流体力学的比喻来使学生初步認識电压。  相似文献   

15.
李成鐘同志在本文中比較具体而簡要的介紹了南京市五中对实行綜合技術教育的看法和做法。实行綜合技術教育对我們是一個新的課題。怎樣才能在学校中更好地进行綜合技術教育我們还不十分明確。許多学校正在这方面摸索着前进。在摸索中所碰到的困难,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問題,迫切需要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这里,我們把李成鐘同志的文章發表出來,以供同志們的研討。我們希望更多的同志能把各学校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自己的意见寫出來,寄给我们。哪怕是點滴经验,也是值得十分珍视的。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超声波在国民经济的許多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因此当我們在高中物理致学中,讲授到声学部分“超声波”这一课題时,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和与現代的生产技术相結合,将超声波的某些現象及其应用作一演示,是很必要的。因此我們利用实驗室現有的一些器材,試制了一个供教学演示用的超声波发生器,  相似文献   

17.
《物理》1954,(6)
一我們對普通物理實驗的認識 物理專業所培養的目標是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的物理科学工作者,這也就是各門課程互相配合所需達到的共同目的。斯大林同志教導我們說,“科学的原理向來都是由實踐、由經驗來考驗的。如果科學和实践断絕了關係,和經驗斷絕了關係,那它還算是什么科学呢”?那么,缺乏獨立進行實驗的能力,又怎能成為有獨立工作能力的物理科學工作者呢?因而我們體會到逐漸培養同学獨立進行實驗的能力就是教學計劃中一系列實驗課程的目的,也就是教學計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本刊1954年10月号实验设备==曾发表过方牧同志的“热功当量的测定”一文,当时我们在工作中粗枝大叶,僅注意到该文在方法上的改进方面,而忽视了计算热功当量时的错误,这是我们应该检讨的,本刊接到几位同志的来信指出错误,特此致谢,现将强国意同志对此文的意见发表在下面,借此更正。  相似文献   

19.
初中三年级物理课中关于“变压器”的讲授,按教学大纲(修定草案)规定“主要使学生认识它的构造和应用,而不是研究它的作用原理”。从变压器的构造来说,结合课本和模型讲解,学生是容易懂的。不过书上有一点:“线圈1上有交流电通过的时候,线圈2的两端就有了感生的交流电压”;在没有交流电和教学用变压器情况下,学  相似文献   

20.
三相交流电的演示实验中,如三相电压的相位互差120°、线电压是相电压的万倍、三相Y型对称负载和△型对称负载中的电流的回路等等,虽然有三相交流电源和三相交流发电机模型,但老师们大多没有去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