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Introduction Functional polymer microspheres are kinds of polymer particles with special structures, morphologies or functional groups~([1]), and have been gain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specific propert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since 1980s. Although some researches have investigated that the latex particle size and its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 stability of polymerization and the resultant latex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introducing electrolyte into 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  相似文献   

2.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元共聚乳液为种子,采用批量种子乳液共聚物,制备了P(St-MMA-AA)乳液,经过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乳液粒径均一,形态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进行了聚丙烯酸丁酯(PBA)核体的合成,并以此为种子乳液,制备PBA/PMMA核/壳结构乳液;讨论了引发剂量及水油比对种子乳液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以及PBA/PMMA核壳比对复合乳液的粘度、粒径、粒径分布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核/壳粒子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常规及核壳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Zonyl TM)、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为原料,分别采用常规乳液聚合和核壳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制备了两组三元共聚物乳液。系统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乳液稳定性和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计算出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8.4 kJ/mol,恒速期反应速率与乳化剂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关系为Rp∝[I]0.66[E]0.8。通过共聚物膜对水接触角的测定,比较了两种聚合方法制备的样品涂膜的表面性能,发现所制备的样品均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氟单体含量相同时,核壳乳液聚合样品的疏水性明显优于常规乳液聚合样品。  相似文献   

5.
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阴离子乳液聚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低聚物为原料通过阴离子乳液聚合制备了聚硅氧烷乳液。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乳液粒子粒径和聚合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粒子粒径随乳化压力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平衡状态时,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乳化次数对乳液粒子粒径没有多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乳液粒子粒径还随乳化剂,羟基封端PDMS低聚物的质量比和乳化剂,水的质量比增大而减小;聚合速度却随乳化剂,羟基封端PDMS低聚物的质量比和乳化剂,水的质量比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为单体,采用浓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得到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研究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热降解性能,并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等对该微球粒径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越多,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粒径越小;二乙烯基苯用量越多,微球粒径也越小.  相似文献   

7.
1Introduction In the past decades, 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been focused on the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 by special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In 1980' s, Ugelstad, et al[1] invented two-step swelling method to prepare monodisperse microsphere with large size more than 1 μm. In the following decade, Okubo and his coworkers[2] synthesized monodisperse crosslinked polymer particles above 3 μm using one-step dynamic swelling method. New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oduce particles more than 50 μm in diameter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less than 2%[3]. Up to now, most of the monodisperse particles were usually prepared by polymerization of St in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s. In this presentation, sub-micro sized P (MMA-EA-AA/MAA) particles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were prepared by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 the absence of any surfactant materials.  相似文献   

8.
乳化剂对半连续乳液聚合动力学及成核机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动力学和成核机理的影响,并分析不同[E]时整个聚合过程中粒子尺寸分布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E]>0.01mol/L时,聚合速率Rp∝[E]1.28,体系遵循胶束成核机理及聚合规律;而当[E]<0.01mol/L时,Rp∝[E]0.17,体系以均相成核为主要成核方式.此外,根据整个聚合过程中的粒子尺寸分布规律可进一步验证体系在不同[E]时具有不同的成核机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无皂种子乳液制备复合微球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加料方式,单体亲水性、引发剂,交联剂及交联度,壳单体与种子乳胶间相容性等因素对复合微球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改性纯丙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烯酸酯类作为主单体,以甲基丙烯酸作为官能单体,通过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的选择,由种子乳液聚合法,得到了一种粘度适当,储存稳定性好的纯丙乳液;并讨论了不同合成工艺和不同聚合条件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N-羟甲基丙烯酰胺在胶乳中作用方式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萃取、紫外分先先度计等测试分析手段,比较了N—羟甲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酯等乙烯类单体共聚和将N—羟甲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分别聚合后共混两种方式得到的胶乳的性能,探讨了N—羟甲基丙烯酰胺在与丙烯酸酯等乙烯类单体聚合中的行为及其在胶乳中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Poly(DAC-AM)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乳液.讨论了引发剂种类、乳化剂种类、单体浓度及配比、油水体积比等因素对共聚产物的特性黏度和体系稳定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单体物质的量比为2∶3,油水体积比为1∶1.2,引发剂为氧化-还原引发剂或高效水溶性引发剂的条件下,得到了溶解迅速且絮凝效果好的产品.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核壳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核壳阶段的单体,通过半连续滴加的种子乳液聚合的合成工艺,得到了一种粘度适中,稳定性良好,具有核壳结构的乳液.讨论了聚合工艺,乳化剂及引发剂用量种类,核壳两阶段单体用量比例对乳液聚合工艺和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乳液聚合法,使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将乙烯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 St)接枝到氯丁胶乳上。研究了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单体/聚合物配比(M/P)及单体组成和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等的影响,分析了乳液接枝机理。结果表明, MMA和St接枝改性氯丁胶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温度为50℃,反应时间5.5h,引发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一四乙烯五胺(t-BHP/TEPA)用量占氯丁胶乳干重的0.5 %,M:P =3:5,WMMA:WSt=3:2,单体以滴加方式加入,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用量占单体总重1.5%,此时单体转化率可达99.6%,接枝效率为54.9%。红外光谱和凝胶含量分析证明MMA和St接枝到氯丁胶乳主链上。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接枝共聚物乳液配制成的胶粘剂对PVC人造革、SBS橡胶、海绵等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接枝反应活性点在氯丁胶乳胶粒的表面,接枝过程是一个表面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无皂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液聚合以其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乳化剂的存在给聚合物的性能、乳液的稳定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外加对反应有促进作用的甲醇、丙酮来实现无皂乳液聚合,由于引入有机试剂而带来了污染;离子型共聚单体乳化剂参与疏水单体的无皂乳液聚合,使乳液中不存在游离的乳化剂,可得到粒径(及其分布)小而洁净的乳胶粒。  相似文献   

16.
无乳化剂条件下超声波引发苯乙烯乳液聚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超声波二级乳化效应,实现了苯乙烯在水相中无乳化剂条件下的乳液聚合,并且初步探讨了超声时间对粘均分子量、聚合转化率的影响、反应体系的配比与聚合产物产率的关系、以及超声功率的变化对粘均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和衣康酸)无皂乳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K2S2O8)浓度、电解质(NaCl)浓度和甲基丙烯酸与衣康酸配比改变对乳胶粒径和表面羧基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是影响粒径大小的重要因素;当n(甲基丙烯酸):n(衣康酸)=1:1时,乳胶粒表面羧基含量最高。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可制得表面羧基含量高、粒径较大且具有单分散的St-BA-MAA-IA乳液。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酸酯/双官能团共单体无皂乳液聚合的成粒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少量聚乙二醇马来酸单酯钠盐(ZA-6)存在下,MMA/BA无皂乳液聚合成粒过程,发现聚合初期产生的初级粒子消失后,2次周期性地产生小粒子,经分析,是新的成核作用产生的,特称为周期成核现象,表明在聚合的中晚期,成核过程并未真正结束,百是处于成核一聚并的动态平衡之中。  相似文献   

19.
在硝胺填料HMX表面的乳液聚合-包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硝胺晶体填料HMX的包覆。根据XPS测定的包覆度数据,选择三羟甲基丙烷作为制备端羟基聚氨酯(PU)预聚合的三元醇,使设计的交联覆层具有抗溶解和抗剪切能力,并采用端羟基PU预聚物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乳液聚合反应,对硝胺晶体填料HMX进行包覆。经过对比,得出合适的乳液聚合-包覆工艺条件。将包覆的HMX用于制备含能复合材料,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1.3%,在硝胺HMX晶体表面形成的交联包覆层起到了  相似文献   

20.
利用乳液聚合反应制备了载体.研究了PST,PMMA,PVAc,PBA 4种均聚物的粒度分布,其中PBA的数均粒径59.7 nm、半峰宽11.5 nm,最小且最均匀;通过MMA BA二元交联共聚,制得了半峰宽仅为4.6 nm的更加均匀的载体.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丙烯酸酯共聚物载体为单分散球形,稀释2 000倍后稳定性良好;凝胶色谱研究表明,控制乳化剂量10 %~15 %,可得到分子量3万左右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