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92和71MeV 16O离子与115In的相互作用中,用核化学技术测量了20个反应余核的角分布和微分射程分布.分析了这些余核的生成特征,指出随着碰撞参数的增加,反应机制从全熔合经过质量和动量转移逐渐减小的非完全熔合向直接反应连续演变.与16O+65Cu反应相比,16O+115In反应中非完全熔合的贡献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92Mo(28Si,2Pn)反应,束流能量为115MeV,布居了117Xe核的激发态. 用在束γ谱实验技术探测了117Xe核瞬发的退激γ射线. 已鉴别出了117Xe核的五个集体带,其中两个为首次发现,三个已知的带均被延伸到了更高的自旋态.  相似文献   

3.
双奇核176Ir转动带的旋称反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49Sm(31P,4nγ)反应,通过γ射线的激发函数测量、X-γ和γ-γ符合测量研究了双奇核176Ir的高自旋态.首次建立了双奇核176Ir由4个转动带构成的能级纲图.依据从实验数据中提取出的带内B(M1)/B(E2)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以及相邻双奇核的带结构特征,给出了转动带的准粒子组态.基于本实验建立起的带间跃迁和在I=18h处观测到的旋称交叉,指出176Ir核基于πh9/2⊙νi13/2和πi13/2⊙νi13/2组态的两个转动带在低自旋时出现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4.
利用在束γ谱学方法,通过反应144Sm(16O,3n)157Yb研究了157Yb的激发态能级结构.实验中使用的16O束流能量为90MeV.基于实验得到的γγ符合关系、γ射线的各向异性度和DCO系数,建议了157Yb的高自旋能级纲图.157Yb的能级纲图主要由两串跃迁性质明显不同的级联能级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νi13/2转动带和单粒子激发态.着重讨论了157Yb的形状共存和νi13/2转动带随角动量的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5.
C(γ,η)X反应与N(1535)在核内的性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N*(1535)共振模型下,研究了γ在原子核上产生η的反应,通过N衰变的实验数据以及γp→ηp反应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MN*=1550MeV才较好地符合γp→ηp的实验,对12C上的η介子光生的总截面计算发现,N*(1535)在核内的宽度由于多体修正而增大,N*-核的相互作用具有排斥性质.  相似文献   

6.
黄小龙 《中国物理 C》2006,30(4):306-309
在中子与58Ni反应的总截面、去弹性散射截面和弹性散射角分布的实验数据基础上, 获得了入射中子能量从0.825—150MeV的一组普适的中子与58Ni反应的光学模型势参数. 利用光学模型、宽度涨落修正的Hauser-Feshbach理论、预平衡反应的激子模型和核内级联模型的中能核反应计算程序MEND, 计算了中子与58Ni反应的所有截面、角分布和能谱, 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评价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利用在束γ谱学实验技术, 通过173Yb(19F,4nγ)反应 布居了188Au的高自旋态, 并对其准粒子带结构进行了研究. 基于实验测量结果, 对原有的双奇核188Au能级纲图做了较大的修改. 通过系统性比较, 对15+以上的能级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171MeV36Ar束轰击96Ru靶由熔合蒸发反应生成了130Pm和128Pr核.由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将反应产物送到低本底区.基于X-γ-t,γ-γ-t符合测量,首次建立了130Pm的(EC+β+)衰变纲图.重新研究了128Pr核的衰变,订正和补充了γ射线,建立了新的(EC+β+)衰变纲图.  相似文献   

9.
在210MeV的束流能量下, 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46Nd(35Cl, 5nγ)176Ir产生具有β+/EC衰变性质的核素176Ir,由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将反应产物传送到低本底区进行测量. 经过实验数据的离线处理分析,对早先发表的176Ir衰变γ跃迁进行确认的同时又发现了3个新能级和10条新的γ射线, 丰富了176Os核的低位激发态能级纲图. 并根据典型γ射线的衰变时间谱建议了176Ir核的一个长寿命的低自旋同核异能态.  相似文献   

10.
在对28Si轰击92Mo靶反应进行的在束γ测量中,观测到一个全新的转动带,通过对其跃迁强度、结构特性的分析,认定它可能是建立在117Cs核的h11/2质子能级上的转动带.  相似文献   

11.
利用171MeV 32S束轰击92Mo靶,熔合蒸发(2n2p)反应合成了120Ba核.由氦喷嘴反冲快速带传输系统将反应产物送到低本底区.位于带子两侧的两个平面型高纯锗探测器对反应产物进行了符合测量.经离线数据分析,对早先发表的120Ba衰变γ射线予以确认,并补充了19条强度较弱、能量较低的γ射线.建议了120Ba的衰变纲图共包括35条γ射线和25条能级.  相似文献   

12.
用气体电离室-半导体位置灵敏探测器望远镜测量了46.7MeV/u 12C离子轰击197Au,115In,58Ni靶时,在大角区发射的从Li到Mg的复杂碎片能谱;由各碎片的能谱提取了蒸发源的温度和碎片发射的最可几动能Ep,并与=Vcoul+2T计算的平均动能进行了比较,发现实验上提取的最可几动能Ep总是低于计算的.用A.Friedman简单的统计公式对复杂碎片的产额进行粗糙拟合,拟合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周春梅 《中国物理 C》2004,28(8):827-831
简要地介绍了175Hf核ε衰变的IXK/Iγ(343keV)比值的计算方法与实验测量的比较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了Pγ(343keV)=0.869±0.004,还给出了175Hf核ε衰变的辐射数据的计算与推荐  相似文献   

14.
在在束实验条件下用γ-γ符合方法研究了具有β+/EC衰变性质的核素176,178Ir的衰变γ射线. 另外借助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在排除在束干扰的条件下, 进一步对176Ir的β+/EC衰变进行了研究, 在确认在束测量新γ射线的同时建议了176Ir的一个低自旋同核异能态. 从衰变系统性方面对176,178Ir核中存在同核异能态的合理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提供的20Na束流,通过20Naβ+ 20Ne→16O+α过程,测量了20Na的衰变半衰期T1/2及衰变α粒子能谱.结果表明,除了Ed≥2.688MeV的9条较高激发能级的衰变α粒子外,实验中还观察到衰变能量Ed为0.890和1.054MeV,1.991MeV,2.424和2.457MeV的20Ne低激发能级的3条α谱线.  相似文献   

16.
王再军  任中洲 《中国物理 C》2007,31(11):1032-1039
应用相对论Eikonal近似计算了用不同模型给出的6,8He的电荷半径和电荷分布的形状因子, 并将结果与6He和4He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模型给出的电荷半径和电荷形状因子差别很大, 表明不同模型给出的晕中子与α核芯的关联有很大的差异. 计算和讨论结果为在下一代电子-原子核对撞机上可能进行的实验提供了理论参考, 同时, 也为现有讨论奇特原子核的理论模型提供了检验.  相似文献   

17.
用四参量关联实验技术研究了252Cf冷裂变瞬发γ射线发射性质. 孪生屏栅电离室收集极和栅极信号分别用于确定碎片的动能和发射角. 圆柱形电离室轴线上的NaI(T1)晶体用于符合记录裂变瞬发γ射线.结果表明,不仅冷裂变瞬发γ射线角分布系数约为正常二分裂变值的两倍,而且冷裂变轻碎片发射的γ射线数目几乎是重碎片发射数目的三倍.对后一实验事实目前尚未有满意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计算中子能量为5—25MeV 12C(n,γ)反应截面,计算结果表明,在Ex=13MeV处有矮共振存在,同时,也计算了质子能量为8—35MeV 12C(p,γ)反应截面.计算表明对应13N激发能量为11.74MeV和14.06MeV处反应截面有谷点存在.这是因为半直接俘获与门态过程中的共振俘获之间有相消干涉效应,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32S轰击106Cd靶,通过3p4n反应产生了131Pm,反应产物经过毛细管及带收集传输系统传输到低本底区,测量了反应产物的X,γ单谱,并进行了X-γ,γ-γ符合测量,得到了131Pm的半衰期及衰变γ线,并建立了简单的衰变纲图.  相似文献   

20.
谭玉红  宁平治  蔡崇海 《中国物理 C》1998,22(12):1136-1142
采用包含库仑场影响的一级修正的eikonal相移研究了入射动量为715MeV/C的K+介子与6Li、12C核散射及入射动量为800MeV/c的K+介子与(12)C、40Ca核散射的微分截面,通过理论微分截面与相应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了最佳光学势参数,为K+核散射的微观研究提供一定依据.用得到的光学势计算了相应散射过程的总截面,并与实验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