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复合靶共溅射法制备了半磁性半导体 Pb1- x Cox Se 薄膜.研究了薄膜的成分结构以及电阻率温度特性和磁化率温度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 Co 离子介入, Pb1- x Cox Se 发生了由金属特性向半导体特性的转变,在充分低的温度下,并伴有磁相转变.磁相转变温度与磁性离子浓度相关,磁化率的相对变化幅度与磁性离子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实验研究了La2/3CamMnO3样品零磁场下的电阻率和低磁场下的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行为.结果表明,除了居里温度(Tc)外还存在另一特征温度Tonset,高于Tonset的样品为典型的顺磁绝缘体,而低于Tc的样品为典型的铁磁金属,但在Lonset和Tc之间,样品的磁化率大大偏离居里一外斯定律,同时其导电特性显示出明显的反常.对观察到的不寻常导电特性,根据铁磁金属集团在顺磁绝缘体背景上随机分布的假设,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晚新生代沉积物磁组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临夏盆地晚新生代以湖相为主的沉积物磁组构特征的初步研究表明,沉积物磁组构特征的变化很可能同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有关,正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才造成盆地水系格局的,入湖水流方向的改变,从此意义上说,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沉积剖面各段磁组构特征的变化可能蕴含了青藏高原隆升的信息,沉积物磁组构参数值的变化无疑会给我们对青藏原隆升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4.
对塔城盆地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和航磁异常数据进行处理,以地震剖面数据和电性剖面数据为约束条件以降低重磁反演的多解性,求取了塔城盆地石炭系地层的深度,得到了塔城盆地石炭系地层的分布规律,与其它实测资料对比发现,该结果具有一定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分析磁性超导体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出发,运用平均分子场理论,求出了它的磁化率、比热、临界温度、磁转化温度和它的相图。分析了它们共存和转化的条件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 在测定弱磁体磁化率和负载型铁磁性催化剂的磁化强度时,通常是测量样品在磁场中所受的力。产生这种力的原因,是和磁性物质在磁场中力图处于最低能位相联系的,即反磁性物质尽量处于H=Hmin的位置。相反,顺磁性物质力图处于H=Hmax的位置,这里Hmin、Hmax分别表示最小和最大磁  相似文献   

7.
致密天体(白矮星和中子星)内部的电子气体是简并的费米系统,它们的零点费米动能远大于热运动动能。根据零点费米能与电子静止能的比较可区分为非相对论和相对论两种情况,按电子拉莫尔轨道动能与零点费米能的比较又可区分为强和超强两种外磁场作用情况。本文研究了电子费米系统在超强磁场作用下的磁化问题,发现在非相对论和相对论两种情况中的磁化都呈现出de Haas-van Alphen 震荡效应,但微分磁化率难以大于临界值1,说明在超强磁场下的电子气体难以发生Condon磁相变,只有当电子占据刚好填满第一朗道量子能级时,微分磁化率才能大于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测量铁磁体磁化强度的绝对法。提出了用称重法测量磁化强度和场强度的磁基本公式,测量了荷载型镍值化剂的相对磁化强度。为检验绝对法和仪器装置,测得摩尔盐和氯化钠的磁化率分别为(32±0.10)·10-(?)及-(0.514±0.003)·10-(?),误差为0.6%及0.5%。  相似文献   

9.
双向定向凝固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电弧熔炼-定向凝固法,得到了具有穿晶形态的双向(径向和轴向)定向晶磁致伸缩材料,其饱和磁致伸缩系数达1113ppm,当预压力为29.7Mpa时,饱和磁致伸缩系数达1481ppm。本工艺方法的特点是设备简单,工艺方便易行。文中对双向定向晶的组织结构和磁致伸缩机制着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南海深海盆磁异常分析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海深海盆分布着大范围规律性很强的条带状磁异常。通过插值切割法对其中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的磁异常进行分析。发现南海深海盆区的磁力异常具有叠加性,西南次海盆主要受约5km以上的浅部磁源的影响,表现为NE-SW向展布,5km以下磁异常的展布开始变得模糊,强度也变弱;而东部次海盆不仅受5km以上的EW向浅部磁源的影响,同时深部磁源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方向上也表现为EW向,但是强度随着深度而减弱。由此提出了两海盆地磁异常差异所反映的地球动力学过程,认为西南次海盆的磁源是通过大陆边缘裂谷作用过程形成;而东部次海盆深部和浅部磁异常的磁源具有同时性和相同形成机理,是通过海底扩张作用的方式形成的。在结合其它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南海西南次海盆和东部次海盆的动力学机制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在我国水资源配置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其进行水质预测尤为重要。基于现有研究结果,结合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中的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模型与全连接神经网络(fully connected neural network,FCNN),提出了改进的多元水质指标预测(MWQPP)模型,并用其预测长江流域水体的p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基于长江流域2011—2018年23个水质监测点7 566条原始数据,经对比实验,证明了用MWQPP模型预测得到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决定系数(R2)均优于传统水质预测模型,有效提升了水质预测的精度,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为水质预测和流域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特征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夏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中的新生代沉积蕴含了丰富的环境演变等信息,并具鲜明的特征,其演化及宏观地貌结构特征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构造、气候演变及区域性特征背景,其中构造背景-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其的影响尤为突出,其中发生了3.2MaB.P.、5.3.MaP.P.、2.4MaB.P和1.6MaB.P.的几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对于其现代地貌格局与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如黄河于1.6MaB.P.在盆地中出现、河流阶地系列的形成和风成黄土的沉积等青藏高原的阶段性整体隆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港池波浪绕射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缓坡方程引入到SWAN波浪谱模型,修改了波浪谱方程中传播速度的表达式,从而改进其在计算波浪绕射作用的不足.选用美国Delaware大学波浪水池实验资料对改进后的SWAN模型进行检验,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SWAN模型能有效模拟近岸复杂地形下的波浪传播.将模型应用于琵琶门电厂港池内波浪的传播计算,分析防波堤4种不同的布置方式下港池内波浪有效波高分布图.研究发现,防波堤走向布置对改善港池内的泊稳条件有显著作用,而防波堤口门大小的作用相对较小,为有效掩护整个港池,防波堤布置方式应尽量垂直于波浪传播方向.本文成果对类似海岸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田河流域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田河流域的水,土资源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在研究流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诸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定量模拟了流域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的规模,并为流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整个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与水系分布概况进行野外调查与室内数据分析,探讨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与水资源的关系,证明了绿洲与水资源的内在联系.二者的关系是: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由水系分布限定的.大部分大小绿洲都是位于在河流流域.塔里木盆地绿洲规模大小随水资源开发利用变化而不断地变化.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中央古隆起是盆地内的重要油气聚集区,其成因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利用丰富的钻井资料对古隆起中东部地区中奥陶统马五段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编制出了马五段各层段的厚度等值线图,圈出了各时期的沉降中心位置,发现在马五8~马五5时期,沉降中心基本以向南迁移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向西迁移;在马五43到马五41时期,沉降中心以向西的迁移为主,伴随微弱的向南迁移.这种迁移过程支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在奥陶纪时发育双前陆盆地,“L”型中央古隆起是在早-中奥陶世时受该双前陆盆地前缘隆起相互叠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结合现代3s技术,通过对尉犁绿洲空间分异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景观生态建设方略,旨在为该区域的景观生态设计、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提供科学依据,这对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稠油成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克沁构造带稠油藏属于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稠油分布区.研究表明,其油源为台北凹陷二叠系,中高孔、渗的中上三叠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储层条件.鲁克沁构造带三叠系油藏烃类注入至少有两期,早期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期是晚白垩世,并以早期注入为主.稠油成藏则由多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由于早期源岩成熟度较低,原油本身较稠,而油气运移过程中轻质组分散失、生物降解和盆地抬升剥蚀阶段大气水下渗所导致的水洗氧化等作用则使其进一步稠化.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流域水沙周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流域"五河"控制站1955~2005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周期特征,结果表明:径流量和输沙量存在2~4 a的周期,径流量周期强烈振荡变化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而输沙量显著周期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径流量的周期变化主要受降雨量的影响,而输沙量周期变化主要受到径流量的影响,同时还受森林覆盖率和水利工程的影响;20世纪60到70年代森林覆盖率降低,同时期径流量的周期变化显著引起输沙量的强烈震荡;20世纪90年代径流量周期震荡强烈并没有引起输沙量显著的周期变化,这是因为流域内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而水利工程是输沙量周期变化不显著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