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理学中的革命在继续着。电子、鐳、伦琴射线的发现揭开了这个革命的序幕(它并不偶然地与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的序幕——伟大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相重合)。 1911年爱伦斯脱·卢瑟福没現了原子核。自从19世紀初奠定了近代宇宙理論的基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以后,世界的自然科学图景的互大变革达到了頂端。近30年来在理論物理中作了不少局部的修正和推广,这30年是以前种下的种子“开花結果”的年  相似文献   

2.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1993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赫尔斯和泰勒(两人都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表彰他们发现过一种新型的脉冲星,这一发现为研究引力揭开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期,人类认识自然的手段有极大的进步,其中在时间和空间的测量方面已达到飞秒级和原子级.扫描隧道显微术(STM)的发明(1986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使人们可以直观地观测原子,这无疑对研究物质的表面结构以及被吸附在表面上的任何分子、原子及原子、分子的排布状况前进了一大步,具有巨大的理论及实际意义.白春礼研究员的近著《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一书于1992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内容广泛、学术水平高、深入浅出的学术专著.国际上关于STM的专著也几乎与本书同时问世.本书可以列为国际STM专著最早出版新书之一.为此…  相似文献   

4.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0,19(4):48-48,F003
电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电能作为一种新型能量(强电):二是用做保存、传送、处理信息的手段(弱电).胡适曾经为在美留学生组织的中国科学社作社歌一首,其中有两句是:"我们叫电气推车,我们叫以太送信."很好地概括了电在这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物理》2016,(12)
正中国的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或者有人认为应是"近几百年来"中国的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是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除了国人如是说,欧美人士也是如此评论。例如在一场1883年的演讲《为纯科学呼吁(A Plea for Pure Science)》中1),亨利·罗兰(Henry A.Rowland)批评中国说:"多少代人以来他们(在科学上)都没有什么进步,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科学的应用,却从来没有追问过他们所做事情中的原理。这  相似文献   

6.
1984年7月3日,在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学术讨论会上UA-1实验组报道了发现t夸克的实验结果.我国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都报道了这一消息.这是自去年2月和6月该中心的两个实验组UA-1和UA-2发现W+和Z0中间玻色子以来的又一重大事件. 在1974年发现c夸克,1977年发现b夸克以后,国际高能物理学界一直在设法寻找第六种夸克,即t夸克(也称顶夸克).因为理论家指出:轻子与夸克的对称性强烈地暗示,除了已有的u,d,s,c和b夸克以外,还应有t夸克存在. 近几年来,欧、美、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惜耗费巨资建造大型对撞机,其目的之一就在于寻找t夸克.…  相似文献   

7.
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ICPS)是由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半导体委员会主办的半导体科学领域内重要的系列性国际学术会议.它隔一年召开一次.自1950年第一届会议以来已举办过20届.会议规模之大(800—1000人),出席会议的权威科学家之多以及会议论文的录取标准之高,都说明了这一会议在国际半导体科技界内的权威性.以往的历届会议都充分反映了当时半导体科学技术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推动了半导体物理研究事业的深入发展,揭示了半导体物理潜在的应用背景. 这一系列性国际会议以往都在欧洲、北美洲和日本举行.参加会议的近千…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在一封有名的短信中,讲西方科学发展的基础时,提到了中国.这封信被收入<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574页(商务印书馆,1976年),由胡文耕先生译出.这封信虽短,但对我国学术界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近年来我们看到,在国内一些学术书刊上,一些专家学者们都在引用它.遗憾的是,这封信最后一句对我们中国有影响的译文,却不是爱因斯坦的原意.陈明远先生曾在<文汇报>(1998年4月16日)上发表<对爱因斯坦的误读>一文,指出"译者看错了原意",使得"引述者(包括许多知名的学问家)以此作为‘中国古代已经做出了西方科学两个伟大成就'的证据,无不沾沾自喜."我们觉得,陈明远先生指出了对爱因斯坦原文的误读,对我国学术界来说,是一件很有益的事.  相似文献   

9.
《物理》2021,(6)
正不知有没有读者看到本文标题会闪出一个念头:"Lorenz"(姑以"洛伦茨"为中译)拼错了,应为"Lorentz"(姑以"洛伦兹"为中译)?本文要谈的正是这"Lorenz"和"Lorentz"之辨。芝加哥大学的统计学教授史蒂芬·斯蒂格勒(Stephen Stigler)曾提出过一个所谓的斯蒂格勒定律(Stigler′s law),宣称科学发现或科学定律都不是以原始发现者命名的。这当然不是真正的定律,且"都不是"也过于武断,但可举的例子确实很多,本文可算其中之一,甚至连斯蒂格勒定律自身亦是例子——这个1980年提出的"定律"不仅有若干大同小异的版本和名称,  相似文献   

10.
A.S.A第123次会议于1992年5月11—15日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举行。来自57个国家759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截止14日下午统计),他们向会议递交了近600篇论文。 会议按A.S.A的专业分类,同时在10个会场宣读论文。这是典型的学术交流会,没有开幕、闭幕等任何形式。会后的私下交谈热烈而广泛。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11年翁纳斯(Kamerlingh Onnes)发现了超导现象以来,已经过去六十八年了.然而,真正使超导有其重大的应用价值,也只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原因很简单,虽然一些材料在一定温度下变成了超导体(即电阻消矢,完全抗磁),然而它本身的临界电流和临界磁场H都很低,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直到发现了和H都很高的非理想第类超导体并能把它加工成可复绕的线材和带材之后,超导体在实际生活中才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国内外生产的超导材料,大都用于制造各种不同用途的实用超导磁体. 下面我们就超导磁体的一些问题谈点意见. 一、超导磁体的设计要求 如图…  相似文献   

12.
国际著名理论物 理学家、流体力学家、 教育家,中国科学院 学部委员周培源先 生,今年(1990)8月 已88岁高龄,从事科 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已 近65年.半个多世 纪以来,周先生在科 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等 方面硕果累累,成绩卓著,实为当代一科学巨匠. 周先生于1902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后出国留学,192 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28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奖(summa cum laude),1928年至1929年,先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和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从事研究工作.1929年回国后,历任清华…  相似文献   

13.
<正>凝聚态物理学是近30~40年来在物理学领域"凝聚"出来的一个热门词汇,它代表了物理学中一个十分广阔的领域.在它的名义下凝聚了以前已经广为研究的固体物理和近30~4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软"物质物理,其中包括了液晶、乳胶、聚集物、电磁流体、多相流体、颗粒体等,乃至包括生命物体中的聚集体;更有甚者,有时还把一些"复杂系统"中有些与物理规律相似或者可以凭借物理上一些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相关交叉内容都融合到这一"凝聚态物理学"的名义  相似文献   

14.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现.从此,伦琴的名字和X射线紧紧连在一起,人们称X射线为伦琴射线.发现X射线是伦琴为人类做出的最大贡献,这一成就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伦琴的名字为世人所共知.除此之外,伦琴在物理学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毫不逊色,只是由于发现X射线这一巨大成就的衬托,相对而言它们却鲜为人知.本文就伦琴在热学和电磁学方面的成就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者按在第21届国际声学大会(2013.6.2—7,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之前(2013.5.27),国际著名声学家、马大猷的同学和挚友Leo Beranek给马公子晓非发来电子邮件,传来了他将在大会的建筑声学领域"马大猷,他对声学的贡献和生活"专场报告(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田静和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教授N.Xiang(向宁)主持)上的论文手稿,其后,晓非又将它转发给我。文稿中摘录了马大猷和Beranek两人1940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分手以后,马大猷写给Beranek的23封信件,时间覆盖从1940一1948,1979—1992。1949—1978年间由于中美关系的大局,通信不得不中断。信中既有抗战时期昆明的时局现状,也有平时的生活场景,更有开展研究工作的艰辛和当工学院长的劳累;信中突显出马大猷在那样困苦动荡的环境下,对声学的执着和学术追求的宝贵精神;改革开放、科学的春天到来以后,他说:"(我的科学)生命是从60岁开始的"。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本应配合历史事件写入《马大猷传》一书中,为该书增添一抹鲜活动人的亮色。可惜,那时《马大猷传》已经发排付印,机会失之交臂。去年(2012)美国声学学会授予马大猷荣誉会士,这在声学界是被人十分尊崇的称号。它只授予那些在声学中获得卓越成就或对声学有突出贡献的人。从1929年设立至今只有19位科学家(包括马大猷)获得这一称号。1929年第一位荣誉会士是拥有1000多项专利的大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Edison,1847—1931),继爱迪生之后第二次1949年授予了美国声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现代言语和听觉研究的先驱、被誉为立体声之父的弗莱车(HarveyFletcher,1884—1981),第三次1954年另一位美国声学学会创始人、马大猷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导师建筑声学的先驱孥德森(Vern O.Knudsen,1893-1974)等四人获此殊荣。Leo Beranek是在1994年获得这一称号的。著名声学家声学海洋学的奠基人、创建了苏联声学研究所的布列科夫斯基赫(Leonid M.Brekhovskikh,1917-2005)在1999年获得这一称号。马大猷的学术成就和对声学的贡献是世界公认的,国际声学界能获此等殊荣者寥寥。因而了解他的学术人生、继承他的学术成就、发扬他的学术思想,对我们开拓创新、科学兴国大有裨益。《声学学报》3月期适逢马大猷先生99诞辰,将这批宝贵的信件的译文刊登,既是对历史文献的尊重也是对《马大猷传》的补充,必将使声学工作者和关心声学的人们感到欣慰。信中Beranek作了一些注释,标为白注;作者也加了一些注释,标为作者注,均置于黑括弧中。原文没有分段,为便于阅读,分段是作者后加的。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溶剂绿色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1879年,J.B.Hannay.就已发现金属卤化物在高压乙醇或乙醚中溶解度异常增加的现象。到20世纪60年代已有不少研究者从各方面研究这一特殊现象。人们惊奇地发现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流体对有机化合物溶解度一般都能增加几个数量级。然而应用这一特性却是近20年的事。1978年联邦德国建成从咖啡豆脱除咖啡因(Coffein咖啡碱)的超临界CO2萃取工业化装置(处理量达到27Kt/a)。分离过程采用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由于超临界CO2流体兼具气体和液体的特性,溶解能力强,传质性能好,而且无色无味无毒、化学惰性、不燃烧、无残留等一系列优点.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于北京时间2020年10月6日晚揭晓,其中一半奖金授予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表彰他"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必然预言";另一半奖金授予莱因哈德·根泽尔(Reinhard Genzel)和安德里亚·格兹(Andrea Ghez),因为他们"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甲型流感病毒DNA序列的长记忆ARFIMA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娟  高洁 《物理学报》2011,60(4):48702-048702
流感病毒分为三类:甲型(A型),乙型(B型),丙型(C型).在这三种类型中甲型(A型)流感病毒是最致命的流感病毒,对人类引起了严重疾病.本文对甲型流感病毒DNA序列建立了一种新的时间序列模型,即CGR(Chaos Game Representation)弧度序列.利用CGR坐标将甲流病毒DNA序列转换成CGR弧度序列,且引入长记忆ARFIMA模型去拟合此类序列,发现随机找来的10条H1N1序列,10条H3N2序列都具有长相关性且拟合很好,并且还发现这两种序列可以尝试用不同的ARFIMA模型去识别,其中H1 关键词: 甲型流感 时间序列模型 CGR (p')" href="#">ARFIMA(p d 模型')" href="#">q)模型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光学技术》杂志作者:您好!第四届中国兵工学会光学专业委员会和第四届《光学技术》编辑委员会自2003年至今转眼已近5载。在这5年中,在第四届委员、编委和广大作者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共举办国内学术交流会8次,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1次(与美国SPIE合作)。受美国SPIE委  相似文献   

20.
1985年8月21日至25日在成都科技大学召开了中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讨论会。会议由成都科技大学物理系名誉系主任兼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室主任苟清泉教授主持,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中日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中国方面各地来的学者约70名,成都科大约25名,日本方面来参加的学者有7名:高柳和夫教授(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第十一届国际电子与原子碰撞物理会议主席),渡部力教授(日本理化研究所),大谷俊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