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溶液的临界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然界中大量物理体系的相变中存在着临界现象.距今120多年前,人们在流体气-液相变的研究中第一次发现了临界态(称为气-液临界点)的存在.1895年,Pierre Curie 在测量镍的磁性状态方程时观察到铁磁体在某一特征温度(后来称为居里点)以下会产生宏观磁矩.Curie 发现在居里点平均磁矩趋于零的方式与二氧化碳在气-液临界点附近气液二相的密度差  相似文献   

2.
朱兵 《大学化学》1991,6(5):40-42
电解、电镀、电池和电腐蚀是大学无机化学或普通化学实验的必备实验内容。许多学校的电解实验多取材于电解水、电解食盐水或电解氯化铜溶液等,我校是用串联两对Zn—Cu原电池为电源,电解KI溶液为普化实验内容。作者将常规型实验作了微型化改革,实验在2ml的微型试管中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现象明显,节约试剂,操作简便,富有思考  相似文献   

3.
刘继能 《化学教育》2017,38(15):46-48
针对现行人教版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中溶液导电实验使用220 V交流电,利用学生电源与小灯泡等仪器连接为串联电路进行演示时存在安全隐患、仪器笨拙、组装麻烦等不足,利用碘化银电池、发光二极管等制成一体化溶液导电实验演示器,弥补了教材实验的不足,具有巧、轻、便的特点,且对于弱电解质的效果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魏东初 《化学教育》2003,24(5):36-38
锌粒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似乎应是一个早已成定论的简单反应。  Zn +CuSO4 =ZnSO4 +Cu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笔者通过对此实验研究 ,发现其内涵相当丰富 ,是一个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极其难得的探索性实验题材。1 溶液酸度对反应的影响1.1 实验内容  点滴板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 ,透明性好 ,每个反应点滴板穴的容积约为 2 .0cm3。现做如下对比实验。先将反应穴编号分别为①、②、③ ,现象如表 1所示 :表 1编号 0 .5min 3min 10min① 1mol/LCuSO43滴H2 SO4红色固体析出红色固体增多 Zn粒周围全为红色固体 ,并有气泡出现在底部…  相似文献   

5.
伍强 《化学教育》2016,37(9):70-72
对碳酸氢钠溶液中微粒浓度作了定性分析,发现了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的3个临界点,预测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通过定量计算求得碳酸氢钠3个临界点的溶液浓度,3个临界点将碳酸氢钠溶液浓度分成4个范围,得出在每个浓度范围内相应的微粒浓度大小顺序。  相似文献   

6.
溶液表面张力测定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与以往实验的不同之处是使用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代替酒精压力计 ,部分实验仪器也有所改进 ,实验的速度和测得数据的精确度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个变温法研究酸催化蔗糖转化反应和乙酸乙酯水解反应速率的模型设计实验[1]。由lnc-t图求出近似活化能Ea和A。目前化学实验教材中变温动力学的内容很少[2],本文的实验设计内容可作为一个补充和参考。1数学模型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程序升温仪的改进,导致对程序升温研究药物稳定性方面的研究比较活跃,对计算模型的设计也有一些巧妙的构思[3,4]。但在化学实验教材中,变温动力学的内容却很少。在常温下,蔗糖转化反应和乙酸乙酯水解反应属于准一级反应,其速率方程为:-dc/dt=kc(1)将程序升温规律T=T(t)代入Arrhenius公式:(R=8.…  相似文献   

8.
按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第71页实验[4—2]的方法做铝与碱溶液反应的实验,不易在试管口点燃反应产生的H2,主要原因是所用浓NaOH溶液是常温下的,温度低,反应速率小。为此,我们做了如下改进:在大试管中加2~3g Na  相似文献   

9.
周梅华  李亚 《化学教育》2020,41(3):102-104
盐酸、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当碳酸钙沉淀出现后,混合溶液pH是否基本不变?此时的pH是否为7?为此用数字化实验对盐酸、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pH的变化进行了探讨,对平台段的出现及平台段溶液pH进行了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兴科  高学艺  安学勤  沈伟国 《化学学报》2005,63(18):1709-1712
水+乙醇+碳酸钾三元体系在DCP (double critical point)和CDP (critical double point)附近, 存在两个高临界点和一个低临界点. 改变该三元系中醇与水的比例可使DCP和CDP消失, 体系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仅存在一个高临界点,从而使共存曲线的跨接临界行为的研究更简单和直接. 报道了水+乙醇+碳酸钾三元体系在醇与水的质量比例分别为0.3699和0.5042时, 温度向单一的高临界点逼近过程中共存曲线从平均场行为到3D Ising行为的跨接, 发现跨接属于非单调的类型, 此结果符合Sengers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收集乙酸乙酯时使用了饱和碳酸钠溶液。对于该实验,有几个问题困扰着我们:(1)饱和碳酸钠溶液起何作用?(2)可否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相似文献   

12.
秦应池 《化学教育》2005,26(3):52-53
1研究起因理论上,Fe^3 与HCO3-的水解因相互促进而彻底进行:3HC03- Fe^3 =Fe(OH)3↓ 3C02↑。Fe(OH)3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才可以溶解:pH<4.1时开始溶解,反应为Fe(0H)3 3H =Fe^3 3H20;pH>14时开始溶解,反应为:Fe(OH)3 60H-=Fe(OH)6^3 或Fe(OH)3 OH-=Fe(OH)4^4-。  相似文献   

13.
对以碳棒作电极,用U型管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实验过程产生的主要现象,提出了课堂演示实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秦志武 《化学教育》2004,25(1):55-55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材 ,从 1 980年到现在 ,虽经多次变动 ,但在讲强弱电解质时 ,都采用几乎同一个实验 (个别文字略有不同 )。 2 0 0 1年版实验教材中是这样表述的 :按图 1所示的装置把仪器连接好 ,然后把相同条件下的HCl、CH3 COOH、NaOH、NaCl溶液和氨水分别倒入 5个烧杯中 ,接通电源 ,观察灯泡发光的明亮程度。图 1实验结果表明 ,连接插入CH3 COOH溶液和氨水的电极上的灯泡比其他 3个灯泡暗。该实验存在以下 4点不足 :(1 )实验装置图有误。即从插头看 ,并没有接通电源 ,从灯泡看 ,灯泡已亮 ,说明已经接通电源 ,前后…  相似文献   

15.
张静  王玲玲 《大学化学》2012,27(5):71-74
开设了一个新的综合化学实验,利用原位聚合技术合成以士的宁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整体固相萃取柱,并用于药物中士的宁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袁鸿志 《化学教育》2008,29(11):62-63
高中化学乙烯性质实验过程中,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实验设计不严谨,笔者分析了原因,作了实验验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穆绍林 《大学化学》1993,8(6):44-46
在恒电位下,通过测定聚苯胺葡萄糖氧化酶电极反应时的电流来测定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底物浓度、表观米氏常数和反应活化能。该实验方法准确、可靠、方便。  相似文献   

18.
用电动势法测定AgNO3稀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操作简单、方便,且由于AgNO3是1-1价型电解质,其稀溶液的lgγ±-I曲线与Debye-H櫣ckel极限公式所预期的结果比较接近。将实验结果与文献值比较,有较好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夏太国 《大学化学》2005,20(5):34-35
本文介绍一个以溶解度法测定碘在水溶液中热力学数据的实验。1实验目的(1)了解溶解度法测ΔfG m(I2,aq)、Δf Hm(I2,aq)、S m(I2,aq)的原理。(2)了解测量热力学数据的一般方法。2实验原理[1]当1mol I2(s)溶于水达到平衡时,其过程可表示为:I2(s)=I2(c(I2),aq)。K与溶解度关系为:K=r(I2)c(I2)。由于溶解度很小,r(I2)→1,可以通过测量溶解度的办法测量K。由-RTln K=ΔβαG m(1)可以通过测量某温度下的K求出ΔβαG m。根据ΔβαG m=ΔfG m(I2,aq)-ΔfG m(I2,s),ΔfG m(I2,s)=0,可求得ΔfG m(I2,aq)。ΔfG m(I2,aq,298.15K)可以…  相似文献   

20.
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O2的减排和有效利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为对象,采用鼓泡吸收装置考察了醇胺的种类及浓度对CO2吸收速率和吸收容量的影响,研究了吸收前后溶液pH的变化,以及醇胺溶液再生后的情况.实验表明,醇胺溶液浓度增大有利于CO2的吸收,相同条件下DEA和TEA的吸收效果好于MDEA,醇胺溶液吸收CO2后pH由接近于11降至7左右,TEA的再生效果好于D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