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OM(油煤混合燃料 )燃料是将煤粉分散在燃油中 ,加入稳定剂制得的一种流体燃料。由于使用方便、热值高、价格便宜。因此 ,作为廉价的石油替代品具有广阔的用途。COM燃料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稳定性、流动性、碳含量的高低。前文已讨论了稳定剂结构对COM稳定性的影响[1] ,至于影响COM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至今文献报道的很少。中昭广、杉山浩等较详细地讨论了多支链高分子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水煤浆 (CWS)流动性的影响[2 ]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稳定剂的支链越多、分子量又较大时 ,CWS的流动性就越好。本文以多元醇 -PO…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吸附Cd2+的机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壳聚糖分子中的大量氨基及部分酰胺基的存在 ,能够选择性地配位或吸附一些金属离子 ,尤其是对过渡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螯合能力。Piron等[2 ] 利用放射性85Sr研究了壳聚糖的氨基与碳酸锶离子对Sr2 +、CO2 -3 之间形成的三元络合物的结构。季君晖[3] 通过光电子能谱研究发现 :壳聚糖螯合Cu2 +,只与壳聚糖中的—NH2 配位。Tsezos[4] 利用IR、MS和EPR说明铀与壳聚糖的络合点为氨基的氮原子。Guibal等[5] 用IR、CP MAS1 3CNMR及反射光谱法证实吸附机理涉及氨基。含镉废水是危害较大的工业废水之一 …  相似文献   

3.
水解对MCM-41分子筛的结构破坏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考察了SiMCM-41、AlMCM-41和HAlMCM-41在不同环境中的水解和结构破坏情况.空气和水蒸汽中短期高温焙烧对全硅型SiMCM-41的结构影响较小,但在潮湿空气中长期放置可因Si—O—Si键发生水解而造成结构的严重破坏.AlMCM-41的抗水解能力优于SiMCM-41的,但因其结构中包含一定量的Na+离子,降低了高温焙烧时结构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HAlMCM-41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均优于AlMCM-41.分子筛水热晶化过程中的盐析效应被证实是导致AlMCM-41和HAlMCM-41抗水解能力增强的原因,因此在合成原料中加盐可显著改善MCM-41分子筛的抗水解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化学复合镀技术在工业中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运用SEM、AES和XPS等手段对用化学复合镀制得的Ni P PTFE镀层的结构和组分进行了分析 ,并就其耐腐蚀性能与前期得到的Ni Sn P[1 ] 、Cu Sn P[2 ] 、Ni P CeO2 [3] 、Ni P SiO2 [4] 镀层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含量一定的PTFE(聚四氟乙烯 )的共存增强镀层的耐腐蚀性及镀层表面的润滑性。1 实验部分1 1 仪器日产D/MAXⅢA型X 射线衍射仪 ,铜靶 ,管压 2 5kV ,电流 1 0mA。国产JJC 1型润滑湿角测量仪。美国PERKIN ELMERP…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用半经验的分子轨道方法对标题化合物的某些系列进行过计算[1 ,2 ] 。本文选择 7种 1 异丙基环己硅烷 取代联苯基乙烷系列化合物 ,以SCF—MO—AM1 [3] 和PM3[4] 两种方法 ,优化出它们稳定的几何构型 (分子的总能量最低、核—核排斥能最小 )并对其作了振动分析 ;同时计算了标题物在该稳定构型下的电子结构和若干基本性质。1 计算图 1示出了 7种标题化合物的结构及原子编号。用MOPAC7.0程序中的AM1 和PM3方法 ,分子的初始构型参数采用Pople’s标准构型数据[5] 。对每个分子实行能量梯度全优化和SCF计算。…  相似文献   

6.
乙烯 (E) /乙烯醇 (V)共聚物 (EVOH)为结晶性高聚物 ,作为膜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该体系中 ,不仅存在复杂的化学和物理结构 ,如序列分布、立构规整性和共晶结构 ,还存在复杂的氢键相互作用 ,是研究化学结构、聚集态结构和氢键相互作用之间关系的代表性体系 .通过DSC[1 ] 、X 射线衍射[2 ] 、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碳谱 (1 3C CP/MAS NMR) [3~ 7] 等不同的研究方法 ,前人对EVOH体系及与之直接相关的乙烯醇均聚物(PVA)的熔融温度、结晶度以及结晶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1 984年Terao等[6] 首先报道了在固…  相似文献   

7.
有机显微组分的二次离子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二次离子质谱技术(SIMS)对煤及源岩中不同成熟度的镜质体、丝质体、沥青和笔石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显微组分具有不同的SIMS谱图,反映出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差异性,且CH2^+/CH3^+参数变化趋势可以用来评价有机组分的热演化规律。同时说明SIMS技术是有机显微组分化学成分和结构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详细考察了SiMCM-41、AlMCM-41和HAIMCM-41在不同环境中的水结构破坏情况,空气和水蒸汽中短期高温焙烧对全硅型SiMCM-41的结构影响较小,但在潮湿空气中长期放置可因Si-O-Si键发生水解而造成结构的严重破坏,AlMCM-41的抗水解能力优于SiMCM-41的,但因其结构中包含一一定量的Na离子,降低了高温焙烧时结构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HAlMCM-41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  相似文献   

9.
由于碱基在核酸中的重要性 ,多年来一直有关于碱基的理论计算报道[1~ 7] 。本文将化学计量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8] 用来分析五种碱基 :腺嘌呤 (A)、鸟嘌呤 (G)、胞嘧啶 (C)、尿嘧啶 (U)和胸腺嘧啶 (T)计算结果的几何参数 ,以期取得有用的结构信息。1 方法通过ACD ChemSketch 3 .5 [9] 的三维优化 (分子力学方法CHARMM力场 )获得碱基的起始几何结构 ,其原子编号见图 1。所有的计算均采用Gaussian 94程序[10 ] 在IBM PC兼容机上完成。首先 ,对 5种碱基作了 6种半经验方法 (AM1、PM3、MNDO、…  相似文献   

10.
MoS2 是钼基加氢精制催化剂 [Co(Ni)Mo/γ Al2 O3]活性相的主要组份 ,其形态与结构对Co(Ni)Mo/γ Al2 O3的加氢脱硫 (HDS)、加氢脱氮 (HDN)活性的影响至关重要[1 ,2 ] .目前 ,人们通常使用的TPR方法虽可测定过渡金属硫化物的表面活性位 ,并可有效地区分位于催化剂活性相 (MoS2 slab)周边的硫物种 ,但对不同价态的钼尚无法鉴别[3] .本文制备了硫化态Mo/γ Al2 O3催化剂 ,以CO为探针分子 ,利用FTIR技术在液氮温度 (77K)下考察了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位 (钼物种 )及催化噻吩HDS的活性 .1 实…  相似文献   

11.
煤焦油在超临界水中的改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自制的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对煤焦油在超临界水中的改质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反应停留时间、水密度等对产物分布及组成的影响。通过与N2气氛下的焦油常压热解、高压热解过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表明煤焦油在超临界水中发生了轻质化反应,获得一定量的轻质化油品;超临界水介质的存在还对产气量和过程结焦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为获得较高的轻组分收率,最佳的反应条件为:450℃左右,反应停留时间约为20 min,水密度约为0.40 g/cm3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轻质油收率为51.55 w%,比原料中的增加了约30%。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固定床热解反应装置,研究了平朔、兖州、神华、黑代沟、义马、霍林河和曲靖七种煤中硒在氮气气氛下,200℃~1000℃的热稳定性,考察了加热速率、终温停留时间、气氛(氮气、空气与氢气)对黑代沟和霍林河煤中硒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条件下煤中硒主要在700℃以下释放,700℃时的释放率为34%~63%。烟煤中硒的释放峰温在500℃左右,而褐煤中硒的释放峰温在400℃左右。500℃以上,加热速率对煤中硒的释放有一定的影响,较低的加热速率可获得较高释放率;终温1000℃时,停留时间从0延长至15min可明显提高硒的释放率,继续延长停留时间,硒的释放率没有进一步提高。与氮气气氛相比,空气气氛明显促进硒的释放,氢气气氛次之。在热解实验条件下,七种煤中的硒均没有在半焦中富集。  相似文献   

13.
固体热载体热解淮南煤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自制处理量为1 kg煤的间歇式固体热载体热解装置,以淮南烟煤为原料,石英砂作热载体,对该煤进行热解特性评价实验。考察了热载体初始温度700 ℃~900 ℃、反应 4 min~16 min、煤粒径及热载体与煤的质量比5~9对热解产物产率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热载体初始温度,气、液产率增加;延长反应时间和提高热载体比例,气体产率有所增加;热载体初始温度对热解气组成影响显著。提高热载体与煤的质量比和热载体初始温度,可以抑制半焦对热解反应器内壁的黏附。  相似文献   

14.
富氢气氛下煤热解脱硫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兖州高硫煤在10ml固定床反应器中分别与相当条件下的焦炉煤气、合成气、氢气共热解所得半焦及焦油元素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压力为3MPa,温度为650℃,升温速率为10℃/min相对温和的热解条件下,兖州高硫煤与焦炉气、合成气、氢气共热解脱氮率分别为301%、357%、440%(w%,ad),脱硫率基本相当约为80%(w%,ad),且在此三种热解气氛下煤中硫在热解固、液、气产物中的分布极为相似,分别约为20%、10%、70%。与相当氢分压下的纯氢加氢热解相比,5MPa焦炉气气氛下兖州煤热解脱硫率增加约45%,脱氮率降低约35%。用焦炉气顶替纯氢气进行煤加氢热解具有较大的脱硫优势,这不失为我国高硫煤洁净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缓慢炭化部分氧化对制备煤质活性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炭化升温速度、炭化低温区引入空气部分氧化对活性炭制备过程中炭化阶段、炭化物结构、活性炭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时低温部分氧化可提高炭化物得率,使炭化物微晶的d002值升高和Lc值减小;而较慢的炭化升温速度有利于制备优质活性炭。缓慢炭化、部分氧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炭化路径,使炭化向生成取向性差、难石墨化、各向同性、呒定形炭多的炭化物的方向进行;并讨论了它们控制炭化的作用机理。以此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不同煤阶热解半焦的FT-Raman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天平上采用慢速升温制备了褐煤、高挥发分烟煤和低挥发分烟煤的半焦。采用FT-Raman光谱对半焦进行了分析。半焦800cm^-1至1800cm^-1的Raman光谱可分解为10个谱带,以表征高度无序炭材料中的典型结构。光谱和谱带的强度比都可用来描述半焦的结构特征。在600℃低温热解时,三种煤半焦的结构差异明显。随热解温度升至800℃或900℃,这种差别消失。褐煤中可交换的钠离子影响热解过程中的成焦反应。  相似文献   

17.
PP和PVC混合塑料的降解及脱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聚丙烯(PP)和聚氯乙烯(PVC)混合物在380 ℃下的热降解进行了研究。检测了PP和PVC混合塑料降解液体产物的沸点分布,并用铁氧化物作为固体吸附剂以除去产品中的氯元素。同时还研究了该混合物在ZSM-5催化剂存在下的降解,与热降解相比,ZSM-5催化剂加快了降解的速率,并且降低了液体产品的沸点。铁氧化物α-FeOOH和Fe3O4则能有效地降低产品中的氯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工业示范试验二旋飞焦为部分原料,再配以原煤和煤焦油混合,试制了烟气脱硫用成型活性焦。实验表明: 炭化温度的高低对成型活性焦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对强度的影响尤为密切。为了得到较高的耐磨、耐压强度,在满足其它性能的前提下,炭化温度最佳的范围为600 ℃~700 ℃,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焦其强度大于95%, 硫容为80 mg/g,符合活性焦的商业使用要求。同时研究了炭化温度对活性焦孔结构发展的影响。并对活性焦进行了孔结构的表征,探讨了孔结构和二氧化硫吸附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燃煤固硫及催化燃烧一体化添加剂的催化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热重法研究了燃煤固硫及催化燃烧一体化添加剂对峰峰烟煤的催化燃烧和催化固硫作用,采用非等温燃烧反应模型和粒子模型,计算了加入一体化添加剂前后煤的燃烧反应动力学和固硫反应动力学参数,对一体化添加剂的催化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体化添加剂中金属催化组分Fe2O3对煤的燃烧和固硫组分CaO的固硫均起到了较好的催化促进作用。一体化添加剂的加入可提高煤的燃烧反应速率,外加金属离子通过电荷迁移使碳表面的棱、角、缺陷等活性部位增加,加快了氧气的吸附速度,使反应活化能和频率因子降低。在燃烧固硫反应,一体化添加剂中金属助剂Fe2O3催化了SO2转变为SO3的过程,使固硫组分CaO的硫酸盐化反应表面化学反应速度常数k和有效扩散系数D增大,在固硫反应的产物层扩散控制阶段,Fe2O3的存在使得CaO晶粒团之间相互接触黏连的几率减小,减轻了固硫产物CaSO4的团聚,弱化了扩散作用的影响,减轻了CaO固硫反应的孔窒息效应。  相似文献   

20.
The preparation of impregnated active carbons was optimized, in order to use them as catalysts for the deep oxid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n atmospheric emissions. When impregnation is performed on the raw material or after activation, the influence of raw material on the texture and on the catalyst dispersion is already well studied.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raw material when the impregnation step is performed after the carbonization of different carbon precursors, as yet knowledge is very scarce. Olive stones, pinewood sawdust, nut shells, and almond shells were used as raw material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impregnation methodology of CoO, Co(3)O(4), and CrO(3) on the catalyst dispersion in the porous carbon texture, the impregnation step was made after activation and between carbonization and activation. On the first sequence, for all the raw materials, the impregnated oxides must be deposited on the internal surface, blocking part of the initial porous texture. When the impregnation step is conducted after carbonization, metal species act as catalysts during the activation step. The textures developed strongly depend either on the raw material or on the chemical stat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catalyst in the carbonized material. Olive stones and sawdust carbons stay with a microporous texture with very narrow pores where catalysts are not deposited. In nut shell and almond shell carbons, metal species are dispersed in the largest micropores and in a well-developed mesoporous tex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