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朱兵 《大学化学》1991,6(5):40-42
电解、电镀、电池和电腐蚀是大学无机化学或普通化学实验的必备实验内容。许多学校的电解实验多取材于电解水、电解食盐水或电解氯化铜溶液等,我校是用串联两对Zn—Cu原电池为电源,电解KI溶液为普化实验内容。作者将常规型实验作了微型化改革,实验在2ml的微型试管中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现象明显,节约试剂,操作简便,富有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凤  陈凯 《化学教育》2012,33(5):65-66
利用纽扣电池、微型漏斗和注射器组合成的简易微型电解器,可以对硫酸铜溶液的电解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进行定量探究。  相似文献   

3.
对以碳棒作电极,用U型管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实验过程产生的主要现象,提出了课堂演示实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pH、浓度、电极材料等条件下电解重铬酸钾溶液,并从理论上解释现象各异的原因,得到“重铬酸根离子可以在阴极放电”“用石墨电极也可以电解处理含重铬酸根离子的废水”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高凤池  张福军 《化学教育》2002,23(10):45-45
本文介绍一种小型封闭式电解器,它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以电解饱和NaCl溶液为例,对电解器的制作和使用说明如下:1 电解器的制作 如图所示进行组装,要求是:  相似文献   

6.
铝是活泼金属,作为阳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理论上应该是铝失去电子成为铝离子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通过实验研究,可以得出铝作阳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实质是电解水。电解产生的氧气可以在铝电极表面形成一层不致密的氧化铝,所生成的氧化铝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相似文献   

7.
施志斌 《化学教育》2016,37(9):66-69
电解氯化亚铁溶液的电极反应过程和放电顺序的争议,影响着中学化学中电解池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相关内容的教学。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氯化亚铁溶液电解的pH和电压,根据电化学理论进行分析,探讨"Fe2+在阳极如何被氧化""阴极生成什么物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1 从一个新情况提出的新问题 高中化学历来都有用石墨碳棒作阳极电解CuCl2、饱和食盐水溶液,用金属Zn作阳极电解ZnCl2溶液镀Zn2种教学演示实验.前者所用的是惰性阳极(石墨),电极不发生反应,后者用的是活动性阳极Zn,电极会发生简单的氧化反应(Zn-2e-Zn2 ).  相似文献   

9.
氧化还原与电解的相关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应用自主研制的MXLab21先进数字化实验系统电解Fe2(SO4)3溶液,用电解生成的Fe2+直接滴定KMnO4溶液以测定其浓度,再用返滴法测定消毒液中H2O2的含量。对恒电流电解的最佳条件如Fe2(SO4)3溶液浓度及电解电流大小进行了优化。该数字化实验系统相比较于常规数字化仪器(或手持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其自带电解、搅拌及控制系统,能在电解的同时利用电生物质实现对待测物质的准确测定,测定时间短(不超过4 min)。本实验采用预设终点电势值的方法自动估计滴定终点,不但便捷准确,且呈现出的实时直观的电势和电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曲线便于学生理解电解及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微观本质,对中学化学教学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程  邵志新 《化学教育》2015,36(9):56-57
利用输液皮条等废弃物品对电解实验装置进行综合改进,设计出适合学生探究电解原理的新装置,为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探究化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果冻和琼脂作为凝胶载体设计成微型电解实验,探究电解过程中两极发生现象的原理。  相似文献   

12.
吴星  吕琳  谢苏晋 《化学教育》2009,30(8):59-60
人教版高中《实验化学》教材中"污水处理—电浮选凝聚法"的实验进行改进后,污水的凝聚效果会更理想。改进的方法是:(1)在污水中加入适量的电解质溶液;(2)用铁片和碳棒为阳极,铝片为阴极的三电极电解装置电解;(3)在电解的过程中同时搅拌。  相似文献   

13.
将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相结合,利用pH传感器测量电解硫酸铜水溶液过程中阳极附近pH变化之前,需探究电解过程中"电源电压"及"硫酸铜溶液浓度"是否会对传感器的测量值产生影响。将所得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及四重表征综合分析,得到结论:(1)电源的存在,是传感器受影响的本质原因,电压越大,影响越大;(2)硫酸铜溶液浓度会对传感器测量值产生影响,但2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3)pH曲线变化趋势符合事实,反映了电解过程中离子迁移及离子反应的真实状态。引导读者以新视角看待pH传感器在电解池中的使用问题,深化对电解过程的认识,为相关内容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然  冉鸣 《化学教育》2020,41(15):39-43
电镀实验是电解原理应用的重要案例,通过实验不仅要获得定性的感性认知,还应该获得定量的理性数据。针对电镀铜实验,通过改变铜离子浓度、pH、电解时间、电解电压和电解温度等因素,探究其对镀层厚度、均匀性和致密性等性质的影响,在电解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其形成机制,从而确定了电镀铜较适宜的操作条件,以此为学生开展电镀实验提供参考案例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李安峰 《化学教育》2010,31(5):70-71
针对传统电解实验方案的不足,介绍了用青霉素小瓶及必要的用品制作电解实验微型探究仪的研制过程和使用方法,指出了该仪器的优点和其他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朱慧仪  丁伟 《化学教育》2016,37(19):59-61
以铜丝为电极、以聚丙烯酸钠(一种高吸水性聚合物)和氨的水溶液为电解质进行铜电解实验,电解过程中可明显观察到阳极的铜溶解、铜离子从阳极向阴极移动、单质铜在阴极析出等实验现象。该实验具有彰显原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丁志强 《化学教育》2001,22(12):38-38
燃料电池微型实验可作为讲授“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 :电能→化学能→电能”时的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一些书中介绍了以下 2种实验装置[1,2 ] ,见图 1、图 2 :图 1图 2实验时 ,首先把电极接上 3V~ 6V的直流电源电解 2min左右 ,然后断开电源 ,把发光二极管接到电极上。此时刚被电解出来的H2 和O2 便分别在电极上反应而释放出电能 ,发光二极管便发光 (用H2 SO4 或KOH溶液时需 2个电池串联 ,而使用NaNO3或Na2 SO4 等溶液时只要一个燃料电池即可 )。显然这些装置较复杂 ,制作麻烦 ,装液困难 ,药品用量大 ,而且只有视觉效…  相似文献   

18.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水电解器在使用时存在一些缺陷,常出现实验失败或现象不明显等情况。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弃材料自制水电解器,可获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电解饱和食盐水是中学学习电化学部分(电解原理)必做的实验之一.但该实验由于有有毒气体氯气生成,同时生成的2种重要产物都是气体,收集操作也不方便,笔者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既可以方便地收集气体,又能防止毒气的排放.  相似文献   

20.
邵伟 《化学教育》2008,29(3):71-72
1问题的提出2007年高考北京理科综合第27(2)题是:“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即AlCl3溶液——笔者注),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题目给出的答案是:“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Al3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