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分析测试学报》2018,(4):418-418
2018年3月28日下午,《分析测试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第六届编委会会议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成功召开,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党委书记郑健达主持了本次会议。广东省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周舟宇,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分析测试学报》编委张新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测试学报》主编陈小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测试学报》顾问计亮年,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委共4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方乘教授,湖南省新化县圳上村人,生于一八九七年十二月五日。他是《化学通报》前身《化学》的第一届编委,是一位有影响的化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陈艺  龙秀芬 《分析测试学报》2023,(12):1533-1536
<正>11月26日上午在广州召开的2023分析测试高峰论坛——大会报告环节,一场关于“分析测试的发展与未来”的高端对话吸引众人瞩目。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担任主持人,《学报》主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刘买利院士,《学报》编委、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教授,《学报》编委、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首席科学家周振教授为主讲嘉宾,共同围绕“分析测试与环境、分析测试与学科交叉、分析测试与智能化、分析测试与仪器”等对话主题开启了一场高端对话。  相似文献   

4.
<正>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吹响了向科技进军的号角,为我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带来了“科学的春天”。值此契机,《分析测试通报》应运而生。1982年4月,国家科委提出了“创办《分析测试通报》,面向全国,进行分析测试技术和工作经验交流”,并委托广东省科委组织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等单位负责编辑出版。同年9月,《分析测试通报》第一期试刊发行,明确了期刊宗旨、定位及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3月28日下午,《分析测试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第六届编委会会议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成功召开,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党委书记郑健达主持了本次会议。广东省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周舟宇,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分析测试学报》编委张新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测试学报》主编陈小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测试学报》顾问计亮年,以  相似文献   

6.
《分析测试通报》第一届第二次编委会会议于1989年5月9月~11月在上海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8人,会议邀请了热心支持“通报”的部分有关同志参加。会议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分析测试通报》主编程志青主持。  相似文献   

7.
引言     
<正>2019年是我国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第三年,为配合中国科协和科技部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宣传活动,及时反映我国分析测试工作者对科技创新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展示本刊编委的丰硕成果和科研实力,《分析测试学报》特别策划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专刊"。在本专刊中,有幸邀请到20位编委撰写了相关稿件,聚焦报道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光谱分析、质谱分析、核磁分析、色谱分析和光电化学传感分析等多领域  相似文献   

8.
1984年4月26日至2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化学通报》编委和代表共七十余人在南京聚会,参加《化学通报》创刊五十周年纪念和第五次全国编委会。《化学通报》主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柳大纲主持了开幕式。副主编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张德和做了通报五十年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化学会《化学通报》优秀论文奖和优秀编审奖是《化学通报》创始人、已故戴安邦院士于1994年捐资设立的,用以表彰在《化学通报》上发表的优秀论文作者和为办好《化学通报》做出重要贡献的编委、编辑和审稿专家。本届优秀论文的评选范围为2013~2018年间在《化学通报》上发表的文章;优秀编审的范围为同期或更长时间从事《化学通报》工作的编委、编辑和审稿专家。评委认真评选,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评出优秀论文8篇、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专家共6人,现公布如  相似文献   

10.
《化学通报》2014,(7):731
<正>中国化学会《化学通报》优秀论文奖和优秀编审奖是《化学通报》创始人、已故戴安邦院士于1994年捐资设立的,用以表彰在《化学通报》上发表的优秀论文作者和为办好《化学通报》做出重要贡献的编委、编辑和审稿专家。本届优秀论文的评选范围为2008~2012年间在《化学通报》上发表的文章;优秀编审的范围为同期或更长时间从事《化学通报》工作的编委、编辑和审稿专家。评委认真评选,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评出论文8篇、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专家共6人,现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化学通报》第四次全国编委会于1982年7月29日至8月2日在杭州召开。到会编委44人。这次全国编委会正值第七届编委会任期届满,第八届编委会将继接任。第八届编委会增加了31位(到会24位)中青年编委,他们思想活跃,热心办刊。新老编委欢聚一堂,团结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互相促进,使这次会议开得气氛融洽、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1997年数据统计,我刊分别以《分析测试通报》(本刊原名)和《分析测试学报》排列在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中。《分析测试学报》名列第455名(被引频次70),《分析测试通报》名列第491名(被引频次64),两者被引频次相加为134,实际排名应为220名。在1996年的数据统计中《分析测试通报》名列第392名(被引频次71),由于缺《分析测试学报》排名及引用频次数据,故难以估计实际排序。据湖北省图书馆外文书刊部统计,SCI1997年引证本刊论文18篇。本刊1996、1997年被引用的…  相似文献   

13.
(摘 登 )   2 0 0 2年 9月 14日~ 19日《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第四届编委会在大西北美丽的钢铁之都—嘉峪关市召开 .此时正值本刊创刊十周年之际 ,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发来贺信 ,向为办好《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做出贡献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分析测试中心、编辑部全体同志和诸位编委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地感谢 !会议由俞惟乐主编主持 ,兰州分院分析测试中心赵鑫淼常务副主任作了“第三届编委会工作总结” ,期刊责任编辑严容庄教授作了“编辑部工作汇报” .编委们认为上述两个报告是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 …  相似文献   

14.
1984年4月26日至29日,在《化学通报》的前身——《化学》的诞生地南京,召开了《化学通报》创刊五十周年纪念会暨第五次全国编委会。参加会议的共71人,包括领导部门、老编委、老编辑、兄弟刊物和新闻出版单位的特邀代表29人,本届编委36人,编辑部6人。《化学通报》主编柳大纲主持了开幕式,副主编张德和作了“纪念《化学通报》创刊五十周年,努力开创刊  相似文献   

15.
引言     
正《分析测试学报》青年编委会组建于2016年12月,是一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并热心于本刊发展的青年编委队伍,现有成员33人,来自全国分析化学领域知名的高校、科研院所及国家级测试中心等单位,为我国年轻一代分析学科的优秀代表。为了展现本刊青年编委的科研实力,及时跟踪、集中报道我国青年科技人员在分析测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分析化学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本刊特编辑出版了"青年编委专刊"。  相似文献   

16.
中、西南地区第三次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工作座谈会于85年4月18日至22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西南八省,区的代表共二十三名。北京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北京市分析测试中心、《分析测试通报》编辑部、国家科委条件局实验装备处也应邀参加了会议。河南省科委和洛阳市科委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交流了大型精密仪器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分析测试中心协会筹备组第二次扩大会议,于84年11月21日至25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国家科委杨化同志主持,出席者有筹备组成员、上海市科委、北京、上海、辽宁等测试中心及《分析测试通报》编辑部代表共15人。  相似文献   

18.
《化学通报》2005,68(9):718-718
第三届中国化学会《化学通报》优秀论文奖和优秀编审奖评选活动已经结束。该奖系由《化学通报》创始人戴安邦院士于1994年个人捐资2万元作为基金而设立,用以表彰在《化学通报》上发表的优秀论文作者和为办好《化学通报》做出重要贡献的编委、编辑和审稿专家。本届优秀论文的评选范围为2000~2003年间在《化学通报》上发表的文章;优秀编审的评选范围为同期或更长时间内从事《化学通报》工作的编委、编辑和审稿专家。经过评审委员会认真评选,最后经无记名投票,  相似文献   

19.
《分析测试通报》由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与北京市理化测试中心、上海市测试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聘请国内主要分析测试机构的专家共同组成编辑委员会,负责本刊的编审工作。根据国家科委条件局的提议,中国环境科学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化工部北  相似文献   

20.
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火焰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火焰光谱分析何华*1958年中山大学物理系毕业,现任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理事。《分析测试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仪器》以及《分析测试仪器通讯》等期刊编委。多年来主要从事原子光谱分析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