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晶 《科技信息》2007,(17):60-6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对生态危机的性质、根源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的本质。在克服生态危机的手段、以及未来社会的前景等问题上,将生态学理论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新视域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2.
生态正义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倡扬的价值吁求,其所含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生产过程正义的生态程序、公民生态意识培育的生态践行以及政治改良和文化发展的生态旨归等思想为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走出当代生态困境提供了有益启迪。但是,生态环境上的公平正义,既不是一个政治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更不是一个理性和观念的问题,而是社会制度和发展方式相结合的问题,必须借助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才能得到实现。所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构想陷入了乌托邦。只有立足于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才是我们建设生态和谐与社会公正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股在当今世界影响广泛的西方社会思潮,它借助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哲学或社会思潮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名为“马克思主义”,实则一种徒具“马克思主义”形式的变相的西方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4.
唐臻娜 《科技信息》2013,(4):216-216
本文在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对霍桑作品中的科学狂人形象进行了剖析与解读,探讨了科学狂人悲剧背后隐藏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揭示出了霍桑对科学技术的深刻洞见与思索,为霍桑作品的阐释与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威廉·莱斯在《自然的控制》中详尽论述了自然的控制和人的控制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并指出只有通过抛弃控制自然概念中的意识形态内容才能实现自然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时代使命与历史局限性的整理,认为意识形态、文化批判与人的解放仍然是我们理解“当代的精神处境”的重要美学线索。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盛行西方的绿色运动以来,出现了种种关于生态保护的思潮。本文主要介绍生态主义、生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三对关系的简要分析,试图在对比之中了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生态危机问题上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学者们引介到中国以后,一直在诸多方面存在争论.由于研究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很难从整体上去研究和把握,对于一些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还难以厘清.主要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称谓、"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呈现出异化消费的特征,崇尚物质消费和追求享乐主义。虽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异化消费现象是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但对一系列异化消费现象的揭露,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十八大报告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旨透过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观对这一理念进行解读,研究其给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哲学家们对“人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也给出了很多回答,但这些回答几乎都是从静态角度加以界定的,都把人的本质作为一种想象中的实体,卡西尔则一反常规,对人的本质加以动态界定,从而给我们认识人及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路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文本的互文性研究视角分析了<圣经>、<白鲸>、<老人与海>中有关人、鱼之战的互文主题,阐明三部作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特征及其象征意义,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与变迁在三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试从生态批评角度管窥《蝇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关系为切入点,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新兴的生态文学批评理论要旨,解读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名著《蝇王》。指出戈尔丁在小说中通过对荒岛美景、孩子回归自然以及荒岛残忍暴行的刻画,表达了其向往回归大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手段不断地增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与自然界长期存在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人类开始面临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发展,而且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00多年前,儒学思想家就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命题,从先秦到明清,这种思想为历代儒家学者所阐释和发展。如果我们能结合现代科学文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更多有价值的思想,那么对当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会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田烨 《科技信息》2010,(1):162-163
From the view of the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at Thoreau uses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 in Walden.  相似文献   

17.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人与自然的长期对立和冲突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终于使人类认识到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文分析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四种途径 :一是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二是必须树立生态伦理观 ;三是必须树立绿色消费观 ;四是必须树立维护和平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19.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办奥理念体现出互为对象关系的生态主体观,赛区选址彰显了平衡稳定的生态生产力整体观,场馆建设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价值观。整个办奥过程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生态智慧,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担当,为人类进一步转化、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了强大助力,极大推动了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因时因地制宜、因势因情施策”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为人类生态保护再一次提供了中国智慧,给出了中国方案,作出了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载的学思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始自《中庸》;遍读佛道;返求六经,归宿《易》学。儒家《中庸》的“性与天道”是张载一生学术求索的起点和方向,对道教与佛教的学习与思考则深化了张载的形上思辨,以《玄纲论》和《楞严经》为例可见这种影响。针对儒家的“知人不知天”和佛道的“知天不知人”的各自弱点,最后张载以《易》为宗,为儒家的伦理道德、价值理想建构起一个形上本体和终极真理的依据,形成既“知天”也“知人”的理论体系,表现了他“学必如圣人而后已”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