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复合纳米微粒;反相微乳液化学剪裁制备明胶-γ-Fe2O3纳米复合微粒  相似文献   

2.
超微镍粉的微乳液法制备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采用水(溶液)/二甲苯/SDS/正戊醇反相微乳液体系,用水合肼还原硫酸镍制备了纳米级(15-100nm)镍微粒,采用XRD、TEM等法对产物进行了鉴定与表征,考察了微乳液体系诸构成因素对纳米级镍制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李锋  宋华  汪淑影 《化学通报》2011,74(3):244-251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具有粒径可控、粒度分布均匀、粒子不易团聚等优点,在一些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本文介绍了微乳液的概念,阐述了反相微乳体系(W/O)作为纳米反应器的原理以及用于制备固体催化剂的方法.综述了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固体催化剂在多相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并指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Ni-Fe复合物纳米粒;磁学参数;水-表面活性剂比对微乳液法制备磁性Ni-Fe复合纳米微粒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新型表面活性剂4-十二烷氧基苄胺(C12OBA)构成的C12OBA/正丁醇/正庚烷/丙醛/HAuCl4(aq)反相微乳液作为微反应器,利用微波辐射加热-丙醛还原法制备了C12OBA包覆金纳米微粒;利用透射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产物的微观形貌、化学键合特征、晶体结构;并测定了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C12OBA既可参与形成稳定的反相微乳液,又可作为金纳米微粒的良好保护剂.反相微乳液液滴的微小水核以及C12OBA/金的物质的量之比对纳米金微粒的尺寸和形貌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乳液法制备CaF2纳米颗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 ,通过微乳液合成方法已成功地制备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纳米微粒[1,2 ] .Bender等[3] 曾用微乳液法制备出掺杂钕的 Ba F2 纳米颗粒 ,并研究了其荧光特性 ,样品的最大发射波长为 1 0 52 nm,荧光寿命为 3 50~ 90 0 ns,在适当的钕掺杂浓度下 ,获得了较高的荧光强度 .Qiu等[4 ] 也于微乳液体系中制备出 Ce F3纳米颗粒 .纳米复合体系 (Mg2 Si O4 ∶Cr)可以用作光放大材料[5] ,其光学增益可以与路径长度相当的单晶体相比拟 .基于掺杂稀土离子的氟化物纳米复合体系存在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用微乳液技术首次制备出 Ca F2 纳米微粒 ,为研…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Janus微粒是指具有各向异性微观结构的微/纳米聚合物粒子。因在乳液稳定、聚合物混合、可控组装、生物医药、多相催化和功能涂层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聚合物Janus微粒材料的可控制备和应用研究已成为新型多功能和智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首先归纳了聚合物Janus微粒在制备方法、环境响应类型和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而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表面选择性修饰、微流体合成技术、自组装和种子聚合等方法都可用于制备具有可控尺寸、微观结构和表面性质的聚合物Janus微粒,但纳米级微粒微观结构的精确控制和大量合成还存在一定的挑战。环境响应性多组分聚合物Janus微粒在自组装和药物控释方面有其特殊的优势,而简单高效的种子聚合法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聚合物Janus固体表面活性剂。预计天然和多功能型聚合物Janus微粒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苏伟梁  廖兵 《广州化学》2001,26(1):11-14
将聚苯乙烯制成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 (SPS) ,利用相反转技术 ,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加水制成具有纳米级的稳定的水基微乳液。利用SPS纳米微粒核内部作为反应场所 ,用引发剂引发亲油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制备具有相互缠结结构的PMMA/SPS复合水基微乳液。研究了引发剂的用量、MMA的用量、溶剂极性对聚合反应及复合水基微乳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用复配表面活性剂,用水代替柴油作为携带介质,将超疏水的纳米聚硅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制备成水基纳米聚硅乳液.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水基纳米聚硅乳液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较好,制备过程简单易行,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粒径为10 nm左右的SiO2微粒在水中分散良好,该乳液遇盐发生破乳,释放出来的纳米聚硅微粒粒径在5~10 ...  相似文献   

10.
首先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纳米微粒,并对其表面进行改性。然后在分散介质水中,以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采用改进的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磁性Fe3O4为核、苯乙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为壳的交联复合微球,并利用FT-IR、TEM、XRD和XPS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微球的粒度分布均匀、表面含有一定羧基,为单分散性、表面功能化的交联磁性高分子纳米复合微球。  相似文献   

11.
利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Marlipal O13/50、水、环己烷组成的W/O微乳液体系合成纳米Pd微粒, 考察了化学破乳剂作用下纳米Pd微粒的沉积过程. 结果表明, 不同化学破乳剂使纳米Pd微粒沉积的速率顺序为1,4-二噁烷跃四氢呋喃跃甲醇跃乙醇跃正丁醇. 研究了化学破乳剂对微乳液界面张力与两亲因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微乳液结构的破坏是界面张力增大的过程, 同时也是两亲性降低而向Lifschitz线逐渐靠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微波法制备纳米Fe3O4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纳米Fe3O4由于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磁性能,以及纳米微粒特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催化、发光特性等[1],在颜料印刷、磁流体、磁记录、催化、机械、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目前,已报道的制备纳米Fe3O4的方法有很多,如:化学共沉淀法[3],微乳液法[4,5],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CTAB/正丁醇/正辛烷体系微乳液法及水热技术制备了BaLiF3∶Er^3+纳米微粒。利用X射线衍射(XRD)、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红外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所制备产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所制备微粒与JCPDS标准卡片18-715吻合很好,利用谢乐公式计算所制备产物平均粒径在98.45 nm左右,与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基本相同。BaLiF3∶Er^3+纳米微粒的红外发射图谱由4个峰构成,最强峰位于1540 nm处,属于Er^3+的f→f跃迁。  相似文献   

14.
贺拥军  齐随涛  赵世永 《化学进展》2007,19(9):1443-1448
本文在介绍常规乳状液、微乳液和固体稳定乳液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纳米粒子稳定乳液的特点及其在纳米结构合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目前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纳米粒子稳定乳液具有独特的油、水、固三相环境和水油、水固、油固三个相界面,分散相液滴尺寸可以在微米、亚微米乃至纳米尺度调节,因而可以作为合成组成、结构和性能极为丰富多样的纳米结构的介质。纳米粒子对乳液稳定作用的机理,以及纳米粒子稳定乳液中化学反应的特殊规律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在介绍固体稳定乳液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纳米粒子稳定乳液的特点及其在纳米结构合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目前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纳米粒子稳定乳液具有独特的油、水、固三相环境和水油、水固、油固三个相界面,分散相液滴尺寸可以在微米、亚微米乃至纳米尺度调节,因而可以作为合成组成、结构和性能极为丰富多样的纳米结构的介质。纳米粒子对乳液稳定作用的机理,以及纳米粒子稳定乳液中化学反应的特殊规律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综述近年来自钨矿型钨酸盐和钼酸盐纳米晶/微晶制备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熔盐法、有机配合物前驱法、模板法、微乳液法、水热法、溶剂热法和微乳液.溶剂热法的原理和技术特点,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点,并提出白钨矿型钨酸盐和钼酸盐纳米晶/微晶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CTAB/正丁醇/正辛烷体系微乳液法及水热技术制备了BaLiF3∶Er3+纳米微粒.利用X射线衍射(XRD)、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红外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所制备产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 所制备微粒与JCPDS 标准卡片18-715吻合很好, 利用谢乐公式计算所制备产物平均粒径在98.45 nm左右, 与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基本相同.BaLiF3∶Er3+纳米微粒的红外发射图谱由4个峰构成, 最强峰位于1540 nm处, 属于Er3+的f→f跃迁.  相似文献   

17.
刘一寰  胡欣  朱宁  郭凯 《化学进展》2018,30(8):1133-1142
具有特殊性质的微/纳米粒子,在药物传递、吸收分离、光电材料和磁性设备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以及材料制备等领域表现出传统釜式反应器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纳米粒子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以单乳液为模板合成球形和非球形聚合物粒子、无机物粒子、贵金属纳米粒子和半导体纳米粒子,以多重乳状液为模板制备壳核粒子、Janus粒子和微囊。  相似文献   

18.
将含有氯化金的强酸性水溶液作为水相与Triton X-100、正己醇、正己烷组成反相微乳液体系, 并以该微乳液构成电极/反相微乳液电极系统, 利用电沉积方法成功地制备出纳米Au镀层. 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对反相微乳液体系电沉积过程的研究发现, 微乳液中Au(III)的还原为完全不可逆过程, 其电化学反应的阻抗值约为具有相同表观浓度氯化金水溶液体系的5.5倍. SEM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微乳液体系电沉积获得的金镀层由纳米Au颗粒组成, 直径为50 nm左右. 所制备的纳米Au修饰电极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其电化学性能优于纯Au电极, 该电极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好的析氢性能, 在碱性条件对丙三醇有较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纳米Bi2Sn2O7的微乳液法制备与表征;纳米;Bi2Sn2O7;微乳液法  相似文献   

20.
CdS纳米微粒在LB膜层隙聚集形态的AFM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LB技术制备纳米微粒与超薄有机膜的复合膜是近年来值得注意的研究进展*.利用该方法所制备出的材料既具有纳米粒子所特有的量子尺度效应,又具有LB股的分子层次有序、股厚可控以及易于组装等特点.它可用来制备结构可控的有机无机交替膜.而且,通过改变LB膜成膜材料和制备条件还可改变纳米粒子的光电特性.因此它在微电子学、光电子学、非线性光学及传感器等研究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问.纳米微粒的聚集形态及LB膜在生成纳米微粒后的结构变化对材料的特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但采用一般的电镜技术或光谱分析手段均不能在实空间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