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尔杰 《力学进展》2005,35(2):145-152
2005年2月11日是庄逢甘院士八十华诞,我们谨以诚挚心情表示热烈祝贺!庄逢甘院士是国际著名空气动力学家.1925年2月11日出生在常州.1947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国际著名流体力学家李普曼教授,  相似文献   

2.
胡振华 《力学进展》2003,33(3):424-425
从上世纪末期开始,由我国空气动力学工作者共同编著的《近代空气动力学丛书》陆续出版了。这是庄逢甘院士和张涵信院士等领导的丛书编委会组织空气动力学工作者发挥集体智慧编著的一套跨世纪的丛书。丛书较好地总结和反映了40多年来中国空气动力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是空气动力学界乃至整个力学界的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我们欢迎丛书的出现,希望正如丛书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庄逢甘院士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样,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能促进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在21世纪的发展,对世界航空航天事业也有所贡献。我们在这里提出评介的是丛书中沈青研究员的《稀薄气体动力学》一书。  相似文献   

3.
<正>庄逢甘先生简介庄逢甘,中共党员、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航天空气动力学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相似文献   

4.
孙茂 《力学进展》2015,45(1):201501
昆虫是最早出现、数量最多和体积最小的飞行者. 它们能悬停、跃升、急停、快速加速和转弯, 飞行技巧十分高超. 由于尺寸小, 因而翅膀的相对速度很小, 从而进行上述飞行所需的升力系数很大. 但昆虫翅膀的雷诺数又很低. 它们是如何在低雷诺数下产生高升力的, 是流体力学和生物学工作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这一领域有了许多研究进展. 该文对这些进展进行综述, 并对今后工作提一些建议. 因2005 年前的工作已在几篇综述文章有了详细介绍, 该文主要介绍2005 年以来的工作. 首先简述昆虫翅的拍动运动及昆虫绕流的基本方程和相似参数; 然后对2005 年之前的工作做一简要回顾. 之后介绍2005 年后的进展, 依次为: 运动学观测; 前缘涡; 翅膀柔性变形及皱褶的影响; 拍动翅的尾涡结构; 翼/身、左右翅气动干扰及地面效应; 微小昆虫; 蝴蝶与蜻蜓; 机动飞行. 最后为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Paulon  J 鄂学全 《力学进展》1990,20(3):401-416
<正> 5 温度测量 同压力测量一样,测量流体温度及输运该流体管道的管壁温度,一般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多年来就有一些使人满意的,安全可靠的测量设备.然而,当新方法有了发展的时候,新问题的出现,就必须修改现有设备.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和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于2009年10月10日~12日在浙江大学召开.会议旨在促进流体力学青年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探讨流体力学在新时期的关键科学问题.全国流体力学青  相似文献   

7.
CFD多块网格生成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周天孝  白文 《力学进展》1999,29(3):344-368
网格生成是计算流体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块网格在CFD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结合对网格生成技术规范和网格生成系统的讨论,综述了多块网格近年来的新进展,重点评述了网格拓扑和网格拼接技术(包括所谓的连续拼接、非结构拼接和广义拼接),完整飞机外形多块网格生成策略,自动分块技术以及相应的块合井技术,CAD和CFD之间的数据交换技术和基于NURBS的曲面网格生成技术,网格质量分析和控制技术,若干网格生成新方法,以及多块网格在航空气动力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Aiming at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tool to unveil key mechanisms in bio-flight as well as to provide guidelines for bio-inspired micro air vehicles(MAVs) design,we propose a comprehensive computational framework,which integrates aerodynamics,flight dynamics,vehicle stability and maneuverability.This framework consists of(1) a Navier-Stokes unsteady aerodynamic model;(2) a 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structural dynamics;(3) a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 model for coupled flexible wing aerodynamics aeroelasticity;(4) a free-flying rigid body dynamic(RBD) model utilizing the Newtonian-Euler equations of 6DoF motion;and(5) flight simulator accounting for realistic wing-body morphology,flapping-wing and body kinematics,and a coupling model accounting for the nonlinear 6DoF flight dynamics and stability of insect flapping flight.Results are presented based on hovering aerodynamics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wings of hawkmoth and fruitfly.The present approach can support systematic analyses of bio- and bio-inspired flight.  相似文献   

9.
力学的永恒魅力与贡献——————与时俱进的船舶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有生 《力学进展》2003,33(1):41-55
船舶力学是一个与船舶工程紧密结合的力学领域.作为力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了自身较为系统的专业格局,并且在20世纪下半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结合当代船舶与船舶技术演进的概况,尤其是近年来超越传统的快速发展,简述了船舶力学所面临的需求及所做出的贡献.本文并对船舶力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方向与热点问题,择要作了概括的、远非全面的介绍,对其发展总趋势作了初步的分析.毫无疑问,船舶类型的每一步更新与发展,都包含着在船舶力学的领域中认识与把握船舶所遭受的随机、复杂、险恶的环境载荷,改进航行性能,保证船体安全可靠等方面的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凡是船舶力学研究最活跃的地方,往往就是需求最明确,船舶新技术出现最快的地方.可以说,现代船舶发展的历史,也就是船舶力学发展的历史,船舶力学是船舶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源泉,而船舶的工程需求又是船舶力学发展的基石,两者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在人类的历史进入21世纪的时候,船舶设计制造技术频频更新,改变着船舶与海上运输的面貌,同时船舶力学发展的历史也将翻到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Micro air vehicles (MAV's)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our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gathering capabilities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homeland security areas. Due to the MAV's' small size, flight regime, and modes of operation, significant scientific advancement will be needed to create this revolutionary capability. Aerodynamics, structural dynamics, and flight dynamics of natural flyers intersects with some of the richest problems in MAV's, inclu- ding massively unsteady three-dimensional separation, transition in boundary layers and shear layers, vortical flows and bluff body flows, unsteady flight environment, aeroelasticity, and nonlinear and adaptive control are just a few examples. A challenge is that the scaling of both fluid dynamics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between smaller natural flyer and practical flying hardware/lab experiment (larger dimension) is fundamentally difficult. In this paper, we offer an overview of the challenges and issues, along with sample results illustrating some of the efforts made from a computational modeling ang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