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3-甲氧基-6-羟基钩勿烷-5,8,11,13-四烯-7-酮的首次全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α-环柠檬醛(2)为A环合成子,以间甲氧基苄基氯(3)为C环合成子,经缩合及分子内环化反应得关键中间体6.经1H NMR测试发现化合物6为全顺式结构.化合物6经氧化得双羰基化合物7.将7用t-BuOK/t-BuOH处理后得到烯醇式结构的化合物8.最后将异丙基通过Fride1-Crafts反应一步引入得到目标产物1.  相似文献   

2.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和2,6-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 分别通过甲基保护酚羟基、 苯甲酰氯酰化、 Bake-Venkataraman重排、 异戊烯基化、 酸催化关环及EtSLi脱去甲基等6步反应, 以高收率完成了天然5,7-二羟基-3-异戊烯基黄酮(1a, 收率80.6%)和5-羟基-3-异戊烯基黄酮(1b, 收率84.9%)的全合成, 所有化合物均经 1H NMR 和 13C NMR表征确定.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目标产物(1a和1b)的生物活性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 3位异戊烯基侧链的存在能大大增强化合物相应的生物活性, 而且是化合物生物活性增强必需的取代基. 另外, 目标产物1a的生物活性高于产物1b, 归因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A环上的7-OH属增效基团, 起到增强生物活性的作用, 化合物1a分子中A环上有7-OH, 而化合物1b分子中则无该基团. 本合成方法对其它3-烃基黄酮类天然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潜在的适用性, 所预测的生物活性结果为3-烃基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推荐了一个适合在化学及非化学专业开设的涉及有机合成、化学分析等操作的小综合实验。采用环丁烯砜加热分解释放出的丁二烯与顺丁烯二酸酐进行Diels-Alder反应来制备六元环化合物顺-4-环己烯-1,2-二酸酐,再经水解得到顺-4-环己烯-1,2-二羧酸。采用酸碱滴定法分析产品纯度,测定产物熔点,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进行化合物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α-重氮-β-二酮与各类羰基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4H-1,3-二噁环己-5-烯-4-酮衍生物.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七元环的杂化合物2a~2k,并发现化合物2a~2k会向其同分异构体六元环内酰胺3a~3k转化.化合物2a~2k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a~2k对白色念珠菌、标准新生隐球菌、临床新生隐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牙孢杆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而六元环内酰胺3a~3k对所测菌种没有活性.实验还测定了部分混合物(2a~2e和3a~3e)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a~2e和3a~3e混合物的抑真菌效果比单一的化合物2a~2e要好,化合物3a~3e的存在增强了化合物2a~2e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糖番(Glycophane)[1-3]是由醛糖化合物和芳基化合物反应生成的大环分子,其合成设计思想是在醛糖衍生物的结构单元中插入具有亲脂性的芳基化合物,使合成的受体分子既具有天然环糊精的手性环境,亲脂性空腔和良好的水溶性,又有合成环番的π电子作用特性,因此它兼有环糊精和环番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对12种2-芳基硫杂脯氨酸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测定,对其中两个化合物作了质谱测定。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固态时主要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有较强的分子离子峰,是一类较稳定的化合物。它们还存在一对非对映异构体,芳环上的取代基对芳环电子云密度的影响较大,而对四氢噻唑环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以亚异丙基丙酮,1,3-戊二烯为原料经Diets-Alder反应合成了4-乙酰基-3,5,5-三甲基环己烯(4),4再与乙酸乙酯在乙醇钠的存在下缩合得到1-(2,6,6-三甲基-3-环己烯-基)-1,3-丁二酮(5),5用硼氢化钠还原合成了3-羟基-1.(2,6,6-三甲基-3-环己烯基)-1-丁酮。其结构经GC—MS和^1H NMR证实。将此目标化合物用作香料成分加入卷烟,用GC—MS检测其烟气成分,发现此化合物在卷烟燃吸时能发生裂解反应,向烟气释放具有致香作用的δ-突厥酮。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间体衍生化方法, 以环唑醇中间体1-(4-氯苯基)-2-环丙基丙酮作为基本骨架, 引入肟醚活性片段, 合成了32个新的1-(4-氯苯基)-2-环丙基酮肟醚类化合物, 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确认. 单晶X衍射分析表明, 化合物2n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c. 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化合物1i在200 mg/L浓度下对蚜虫的致死率为78.57%; 化合物1g在200 mg/L浓度下对红蜘蛛的致死率为69.95%; 化合物1i在200和12.5 mg/L浓度下对黏虫的致死率分别为100%和85%.  相似文献   

10.
硅杂环丁烷在有机硅化学中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小分子环系化合物。由于硅杂环丁烷和环丁烷的环张力相似,因而显示出较高的反应活性。例如能与某些试剂作用,生成开环产物;在光解或热解条件下,产生具有Si=C结构的高活性中间体,可用以合成多种有机硅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5-苯基-3,5-二乙氧基-2(5H)-呋喃酮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题化合物C14H16O4的晶体结构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晶体属三斜晶系,P空间群,晶胞参数a =8.696(2), b=8.943(2) , c=9.379(2) ?, ( = 69.28(3), ( =76.67(3), ( =80.28(3)o, V=660.8(3) ? 3, Z=2, Mr=248.28, Dx=1.248 g/cm3, F(000)=264, μ(MoK()=0.0851 mm—1。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0.061, wR=0.089。标题化合物有2个环:呋喃酮环和苯环。由C(1),C(2),C(3),C(4),O(4)构成的五元呋喃酮环的5个原子较好地处于1个平面上,平均偏差为0.0078?。O(2),O(3) 两个原子与呋喃酮环共平面。呋喃酮环和苯环之间的两面角为79.39o。  相似文献   

12.
3-甲基-5-苯砜基-3E-戊烯-1-醇(1)是合成某些萜类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它具有反式烯丙基苯砜基双键.Julia等曾报道用含砜基的环丙基醇的开环重排反应来实现这类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但其开环前体不易得到.本文以4-羟基-2-丁酮(2)为起始原料,经4步反应立体专一性地合成了标题化合物1.合成路线短、操作简便、易于大量制备.合成路线用方程式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于许多降冰片烷衍生物及内酯类化合物都是很好的香原料,可用于调制化妆品或食用香精。为了探讨结构与香气的关系,并寻找新型的香原料,我们将上述两部分骨架-降冰片烷环系及内酯环系结合在一起,合成了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16个。  相似文献   

14.
用XPS表征2-芳胺基-1,3,4-噻二唑-5-硫酮(1)在ω-溴代-ω-(1H-1,2,4-三唑)-苯乙酮诱导下生成的2-芳胺基-3H-1,3,4-噻二唑-5-硫醇类介离子化合物(4).结果表明,化合物4分子中的C1s,N1s,S2p电子结合能均高于化合物1,尤其以N1s,S2p结合能谱最为特征.例如在含3个氮原子的化合物4中由于噻二唑环的两个氮环境不同,故产生3个峰,而在与其结构相近的对照物1中,由于噻二唑环的两个氮环境相近,故产生2个峰.S2p诸状态结合能加合值化合物4均大于化合物1,在化合物4中均是杂环内硫大于杂环外硫.  相似文献   

15.
化合物3-甲基-2-戊烯-4-炔-1-醛两端均为活性官能团,在分子连接及成环反应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合成轮烯酮[1-7],脱落酸[8]和二苯基二苯并环辛烯[9]等的重要中间体.  相似文献   

16.
依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苯基、吡唑啉酮、苯腙基团进行合理组合,构建并合成了2-取代苯腙基-3-(2-羟基苯甲酰腙基)-丁酸乙酯(3a~3f)和1-(2-羟基苯甲酰基)-3-甲基-4-取代苯腙基-吡唑啉酮(4a~4f)两类、共计12种化合物,其中8种化合物未见报道,12种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均未见报道.以芳胺为原料,经重氮化、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与水杨酰肼缩合制得3a~3f,3a~3f经分子内关环制得4a~4f,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元素分析等证实.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质量浓度为0.01%时,化合物3b,3c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100%,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化合物3a~3f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70%以上,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化合物4a~4f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接近或达到100%,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78%以上,具有较强抑菌活性;与3a~3f相比,形成吡唑啉酮环后的化合物4a~4f的抗菌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普莱克尼啶[1-5](Plakinidines)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类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吡咯[2,3,4-kl]并吖啶稠环结构是这类分子的特征结构,在以往发现的天然化合物中从未发现过此类结构.目前已报道了五种plakinidines化合物,它们分别是Plakinidines A-E,结构.  相似文献   

18.
4-芳基取代丁烯酮类化合物可用于合成香料、电镀、杀虫驱虫等方面,因其结构特性还可作为药物合成的中间体。本文通过α-硝化的二硫缩烯酮与芳醛在碱的催化下发生缩合反应,并脱去硫环,得到一系列1-硝基-4-芳基-3-丁烯酮类化合物。本文利用新的合成方法向4-芳基取代丁烯酮的1-位引入了硝基,使该碳原子具有更强的活性,该类化合物目前鲜有报道,在有机合成方向将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这种方法反应条件容易控制,产率极高,提纯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9.
4-甲基-3-硝基苯甲腈和2-甲基-5-硝基苯甲腈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1,2],因其芳环上具有硝基和氰基两个第二类取代基,同时又有一个可参与反应的甲基而使得这两个化合物在有机合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芳环上的甲基可以氧化为酸,也可进一步反应形成酰氯、酯等功能基;芳环上的氰基可水解成羧基,也可以与叠氮钠在Lewis酸催化下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四唑衍生物;芳环上的硝基经还原可形成氨基,如4-甲基-3-硝基苯甲腈通过化学反应可环合形成药物中间体6-氰基吲哚[2~4].  相似文献   

20.
苯基异氰酸酯与3,6-二甲基-1,6-二氢-S-四嗪反应生成标题化合物(C18H18N6O2,Mr=350.38)。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此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9.348(2),b=6.860(6),c=27.929(7) A,β=94.57(2)°,V=1785.3A3,Z=4,μ=0.090mm-1,Dc=1.304g/cm3,F(000)=736。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2个酰胺基接在S-四嗪环的1,4位,而四嗪环本身呈船式构象,不具有同芳香性,分子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