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竟 《物理》1989,18(3):151-154,144
1987年 2月 23日,银河系之外的大麦哲仑云中出现了一个超新星,定名为超新星 1987 A.它是1609年天文望远镜发明以来第一个长时间肉眼看得见的超新星,还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天象之一. 本文叙述超新星爆发后一年内,在可见光、红外、紫外、射电、X射线和r射线各个波段取得的观测资料.介绍爆发之初的中微子事件以及对爆发前天体的研究结论.通过这一天象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知识,也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云中客 《物理》2005,34(11):808-808
天空的色调并不仅仅是由物理定律来决定,同时它还要考虑到人类视觉系统对颜色的接收和识别.在晴朗的天空,太阳在地平线以上,我们感觉到的天空色调是白光与蓝色的混合.  相似文献   

3.
陈辉安 《物理通报》2005,(11):62-63
早晨和傍晚,我们看到的太阳特别大,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在二千多年前孔夫子也回答不清楚.现在,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人的错觉.认为早晚看太阳时,其背景是地平线上的山脉、房屋、树木等,天空变得狭小,就显得太阳很大.中午时,背景是广阔的天空,太阳看起来自然显得比初升时小.这实际上是把它归结为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对这种美丽的景色。相信我们都有所感受。那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云为什么是白色的?对于这种奇妙的物理现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给出一个正确的回答。事实上,我们所观赏的“蓝蓝的天空白云飘”这一美丽景象是天空中的大气分子、水滴、其他微粒和阳光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空气和太阳光为了解释这种物理现象,首先简单了解一些空气和太阳光的知识。空气是在地球外面包裹着的一层“防弹衣”,保护着地球上生物不受紫外线的照射。空气并不是空的,是由很多很多的微粒组成。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今年是天文望远镜发明400周年.望远镜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仅凭肉眼观察天象的历史,使人类的视线得以深入宇宙的深处和遥远的过去.由于光信号的传播需要时间,我们看到的天体都是它们过去的样子,越远的天体图像越古老,因此望远镜不仅在看远方,而且在看历史.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69
郭守敬字若思。邢台(今属河北)人。曾任都水监,修治过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至元十三年(1276)与王恂等修新历法,经4年测算编成中国古代最精良历法《授时历》,通行360余年。设计创制多种观测天象仪器,以简仪和高表最知名。主持大量测量工作,包括晷影、恒星位置、冬至点、近地点和黄白交点位置的测量。编制月亮运动表,测定全国27个测点的纬度、晷影、二分和二至昼夜时刻,取得精确度较高的数据。在计算日、月、五旱位置时。  相似文献   

7.
浩瀚的宇宙空间中有一些云雾般的天体,它们形状不一、亮暗不等,因其梦幻般的美丽形态,成为夜空中的迷人景观,这就是星云。在诸多美丽的星云中,金牛座的蟹状星云始终吸引着探索者的目光。星空中引人瞩目的还有一种天象,就是在某一星区可能会突然出现一颗原来没有的亮星,经过几天到几个月,又慢慢不见了,这种奇特的天象就是超新星爆发。那么,蟹状星云与超新星爆发有什么联系呢,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超新星爆发。遥望星空,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星都是恒星。恒星的一生极其漫长,同样有诞生、青年到中年、晚年直至死亡的发展演化过程。当一颗恒…  相似文献   

8.
我们生活在色彩缤纷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体在我们眼前都呈现不同的颜色.其中令人赏心悦目的有雨过天晴,天空中常常会出现的七色彩虹,它使得人们联想起对光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过了一段短暂的定居生活后,我们又在恢复古代的游牧生活方式。我们遥远的后代们,安全地布列在太阳系或更远的许多世界上……” “他们将抬头凝视,在他们的天空中竭力寻找那个蓝色的光点。”“他们会感到惊奇。这个贮藏我们全部精力的地方曾经是何等容易受伤害,我们的婴儿时代是多么危险……我们要跨越多少条河流,才能找到我们要走的道路。” 这是萨根著的《暗淡蓝点》书末的两段话。 萨根──以及智慧、悟性及志向与之相匹的科学家们,似乎已经找到了这样一条漫漫而修远的通天之途,一条人类文明的未来之路。这不由得令人联想起斯…  相似文献   

10.
现行初中物理学课本上册第四章“气体的性质”一开始,有一个证明空气有重量的演示实验。这个实验对于有抽气机的学校来说,做起来是很简单的。但是,在目前条件下,并不是所有的初级中学都有抽气机,特别是农村初中。没有抽气机要做这个实验是很困难的,我们经过多次试验,终于不用抽气机做好了这个实验,效果还好,现介绍出来,供大  相似文献   

11.
“早晚的太阳特别大”这一问题的准确提法是:当太阳的地平高度(简称高度)小的时候比高度大的时候,显得特别大.实际上,对于月亮以至星座都有相同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上的大小差异不是百分之多少而是好几倍,所以很容易察觉.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天文望远镜发明400周年.望远镜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仅凭肉眼观察天象的历史,使人类的视线得以深入宇宙的深处和遥远的过去.由于光信号的传播需要时间,我们看到的天体都是它们过去的样子,越远的天体图像越古老,因此望远镜不仅在看远方,而且在看历史.天文望远镜的出现,极大地加深了人类对宇宙和时空的认识,也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相对论和现代化时空理论、现代宇宙学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望远镜的贡献.本刊特以《相对论、宇宙与时空》为题,发表连载文章,以纪念发明天文望远镜这一科学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更多的内容请参见本文作者的专著《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十六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相似文献   

13.
天空光现象模拟小实验董文承(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264400)浩瀚的大自然无奇不有.很多奇观,如天空彩虹,三个太阳(日晕)等,都是一种光现象.中师和高中《物理》都涉及到这些内容.怎样把天空的光现象,用人工方法再现在学生眼前,是既有意义,又有趣味的事。现...  相似文献   

14.
<正>人人都有梦想。小孩、大人都有,只不过是长大后梦想是会变的,会变得现实一点。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当我小时候望着夜里的天空,望着遥远闪烁的星星总会想,那上面也有和我们一样的世界吗?于是我决定,长大后要学天文。一直到回国上大学时我还抱着这个梦想,但时代的变迁让我修改了这个梦想。  相似文献   

15.
《物理》2018,(11)
正"从望远镜发现新天象(一六〇九年),到显微镜发现微菌(一六七五年),这五六十年之间,欧洲的科学文明的创造者都出来了。""我们看了这一段比较年表,便可以知道中国近世学术和西洋近世学术的划分都在这几十年中定局了。"——胡适《治学的方法与材料》作为一位20世纪上半叶的开风气之先,并且经久引领风骚的哲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胡适(图1)在1928年9月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16.
励箭生 《物理通报》2004,(11):43-43
我们在静电实验中通常要用到验电器和静电计,由于外形和结构上的相似,很容易使人混淆其用途和特点,现对其进行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温家宝总理曾经在一次答记者问时说过,他很想到宝岛台湾去看一看,虽然年纪大了,只要还能动,将来爬也要爬到台湾去看看(大意).这句话说出了我们的共同心情.我们这些退休的物理教师,也想趁着我们还能走动的时候,到台湾去走走看看.  相似文献   

18.
李轩熠  秦晓宇  成蒙 《物理》2022,(1):62-63
<正>"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天问》千年以来,人类在仰望火星。古代的人们时常在夜空中望见一颗红色的行星,亮度常变而轨迹复杂。"荧荧火光,离离乱惑",被称为"荧惑"的火星在某些天象中或许是某种灾祸的化身。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位于地球的外侧,无论是自转周期还是季节性气候变化,火星与地球都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火星不仅引发了人们科学观测和科学研究的巨大兴趣,也成为许多科幻小说、  相似文献   

19.
 1908年6月30日上午,在一个大都是鄂温克族原住民和俄罗斯拓荒者居住的西伯利亚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见到了一长条亮光划过天空。十分钟后,出现一道闪电和轰隆声响,伴随着强力的冲击波将数百英里外的窗子都震碎。有一位名叫谢苗诺夫(Sergei Semenov)的农夫正在离震中40英里外吃早餐,是少数亲眼目睹整个事件的人之一。他回想说:“突然在树林之上的天空好像裂成两半,整个北方的天空看起来完全覆盖在熊熊火焰中。那时,我感觉到极大的热浪,好像我的衬衫着了火似的。”之后传来巨大的声响和“强烈的撞击”,谢苗诺夫发现自己从椅子上弹落到数英尺外。  相似文献   

20.
高能宇宙射线来自天空中某个特定的区域,并与银河系中我们所在的旋臂共同旋转.这些数据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的银河系如何与太阳磁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