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四“非孝”思潮的实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是“人的觉醒”后的自然要求,而孝道规范本身存在着许多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也因此显示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主体情感的复杂性特征,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时代主潮的变迁,也是造成中国现代作家书写孝道时在“决绝”与“犹疑”之间徘徊的重要因素。五四时代是个性解放、反抗传统的狂歌猛进时代,“非孝”成为当时作家书写孝道时的主流化选择,而到40年代,随着抗战的深入,民族解放成为时代的主潮,传统文化的命运与现代国家、现代民族的命运复杂地纠结在一起,因而具备了崭新的救亡意义,孝道的积极性意义得到重新张扬。  相似文献   

2.
家训是传统孝道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孝道成为传统家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价值导向之一。孝为立身之本、敬为孝先、扬名显亲、慈孝相应、俭以祭亲等构成传统家训教化的主要内容,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家训中也有一些"愚孝"的消极说教。中国传统家训孝道教化的途径方法是家族日常训诫与奖惩结合,良好家风陶冶,朝廷典型倡导,官僚士大夫积极传布,从小处做起、在践行上着力,以及编写易记易循的歌诀箴语进行潜移默化的孝道熏陶。借鉴传统家训的教化形式为我们今天的孝德建设和孝道文化建设服务,要在培养宗旨上着重吸取传统家训孝为立身之本的观念,在内容上着重吸取传统家训中敬为孝先、以功显亲以及慈孝相应等思想,在途径方法上借鉴传统家训孝道教化以身立教、注重践履、家风陶冶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意识形态化是古已有之的文学传统,中国现代文学意识形态化倾向则与近现代中国文人的强国梦想密切相关。通过赋予文学政治内质,使文学文本政治化,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方式建立公共的意识形态想象空间,以促成国民意识改变,来达成自己参与社会变革的政治目的,是现代主流作家参与文学活动的主要动力。这种文学的现代意识形态化建构,经历了晚清倡导、五四厘定、创造社明确、"左联"时期文学与革命结合、延安时期文艺大众化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再认知,有助于认清作为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之一部的文学的主要特质。  相似文献   

4.
将建国以来的“泰戈尔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评述,第一阶段是90年代之前的研究,研究重点是资料的挖掘和清理;90年代至今的研究作为第二阶段,有关研究从泰戈尔的文学、文化、思想三个层面进一步展开,此部分的评述首先对总体比较研究的成果进行考察,然后对分类比较研究的成果进行考察。今后,有关泰戈尔的比较研究领域尚有诸多学术的空白需要后学者们继续耕耘。  相似文献   

5.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继往开来 ,给予孝道新的诠释 ,从物质层面、观念层面、情感层面、社会层面四个层次上 ,对“孝”进行了详细地阐发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的孝道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 :体现的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相似文献   

6.
在学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中,通俗学处在学的边缘地位。但在现代学史上,通俗学观念影响了海派学、解放区学、京派学等学思潮,它是一股潜在的学潮流,以它的价值需要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的一次颇具匠心的文学史写作实践,编著者从文学的本体出发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行了全新的整合。该著对入史作品审美特征的独到发掘以及"文体史"的编写体例等无一不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该书作为文学史写作的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电上出现了一些以“变形”为母题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变形人物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的人性被压抑、欲望难以满足、生存现实与生活理想相矛唇,从而走向心理扭曲、变态。文章主要以中国现代文学变形母题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变形现象的特点,从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主观性格两方面追溯变形人物发生变形的原因,并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变形母题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社会思潮和现代审美心理的产物。现代社会思潮,推动中国政治变革;现代审美心理,呼唤中国文学更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中的孝道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它的来源和古代社会的"图腾崇拜"有关.人类进入了父权制社会后,出现了私有财产的分配和继承,进而产生了"孝"的现念.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以孝治天下",孝道维护宗法社会和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也变为统治者实行封建专制的工具.目前,孝道仍然有着牢固的存在基础和价值,对现代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概念的提出解决了晚清以来文学史面临的一些问题。以传统文化为坐标进行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不仅可以清晰地勾勒现代中国各场域多样式文学发展的脉络,而且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清算的一个有效途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中,活跃着诸多的医生形象。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中医形象主要以医德和医术区分为庸医或恶医形象。随着中国遭遇现代性之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医生形象卵裂为中医与西医。其时,中医往往是庸医和骗子的代名词,而西医则是良医和科学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个体生命的精神价值及艺术创作,构成了目前中国最具魅力的人文景观,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当代通俗文学,他激发了当代通俗作家洞察世事、把握真实的充沛灵感,当代通俗作家以开放的艺术眼光和胸襟在继承鲁迅的基础上,创造了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通俗文学。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文化形态的巨大变异。并直接导致了文学格局、观念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化。精英文学的地位受挫、大众文化的势头猛进和欲望取代信仰的价值重构三个方面的特征,标志着90年代文学为中国文化后现代时期的到来开启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的多数作品政治功利性较强 ,反映时代风云 ,在作品中提出政治主张 ,表现某一时期的风云变幻 ,要求文学担负起重要历史使命几乎成为现代文学的主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较复杂。从社会、历史、时代、文学观念、作家结构、外来影响以及现代文学的性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不难发现现代文学功利色彩的种种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在"红色30年代"诉求五四"新文学"的合法性,它通过编纂《文学论争集》否定"旧文学"流派等方式来确证自身的"新文学"观念,但将学衡派这样的现代性矛盾统一体贬为"复古派",暴露了这种二元对立模式的排他性和策略性。《大系》在强化"新文学"观念的同时,割裂了自己和传统的联系,也窄化了"现代文学"观念,遮蔽、重构了现代文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的写作应该是史料、史识和“问题”三者互相促进的动态过程。大量占有史料,是文学史写作的前提;史识体现撰写者的识见,是文学史写作的灵魂;“问题”是指从现实中发现已有文学史著作的局限性,进而写出新的文学史,是文学史写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从学方面对中国女性的存在作探讨,指出女性的颓势既是历史造成的,也是女性自我品性上的缺陷所为,不能完全归咎于男性强权的成分(经济上的或权利上的),而忽略女性自我的模糊,女性传统的荏弱与被动,对男性的盲从,既对男性极不公平,又阻碍了女性主义的发展,因此,女性必须客观地看问题,作为成熟的人,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给他人以种种借口,造成自身存在的虚无或缺失。  相似文献   

19.
网络写手与传统作家从网络文学诞生起似乎就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创作过程又天然存在着差异。网络文学以大胆新颖的构思,激情澎湃的情感以及它“另类”的语言,在文学这块领域内大放异彩。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冲击,同时他们又在相互影响,并不断走向交融。  相似文献   

20.
在特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文学权威以不同的方式诞生,既体现出鲜明的权威素质,又有着某种复杂性.围绕现代文学权威,产生了"权威效应",表现多种多样,影响很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权威运作处于核心地位,其发展所带来的经验教训也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