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氨酸酯衍生物双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甘氨酸酯衍生物双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2.
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杀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N,N,N',N'-四甲基乙二胺和溴代烷烃为原料合成了系列对称型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n-2-n(n=8,10,12,14),其结构经1H NMR表征.研究了n-2-n对油田污水中常见的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FB)和腐生菌(TGB)的杀菌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杀菌剂1227相比,n-2-n对SRB,FB和TG...  相似文献   

3.
利用Langmuir膜天平研究了季铵盐三聚表面活性剂12-2-12-2-12在空气-水界面单分子膜的表面压-分子面积(π-A)等温线, 得到它的崩溃压对应的表面张力gcollapse和分子极限面积Alimit. 与12-2-12-2-12溶液临界胶束浓度对应的表面张力gcmc和由Gibbs吸附方程得到的分子平均面积Acmc相比较, 发现AlimitAcmc, 而且gcollapsegcmc. 分析12-2-12-2-12单分子膜的表面压随时间的衰减, 表明这个现象是由于表面活性剂从铺展单分子膜向水中溶解造成的, 而且初始表面压越大, 表面压的衰减越快.  相似文献   

4.
季铵盐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二甲基长链烷基叔胺和1,5-二溴戊烷为起始原料合成了系列不同疏水烷基长度的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m-5-m(m=8, 12, 16).对其表面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系列产物都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其中16-5-16具有最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0.289 mmol·L-1);随着疏水烷基链的增长,表面活性剂的CMC显著降低.对应的表面张力(γCMC)则随m的增加先降低,后增高,当疏水链为12个碳时为最低值;8-5-8的表面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5.
人血清白蛋白与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98.15 K下, 应用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HSA)与两种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CnN)2Cl2, n=12, 14]在缓冲溶液(pH=7.0)中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HSA对这两种表面活性剂有两类结合位点, 分别为结合时需要吸收热量的强结合位点和可放出热量的弱结合位点. 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应的第一类结合——强结合为熵驱动过程, 且该结合位点对应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差别不大. 至于第二类结合——弱结合位点, 由于 (C14N)2Cl2 疏水链过长, 只有部分进入HSA的疏水空腔内, 因此相应的的结合位点数和放热量减小, 而熵变增加, 为焓和熵共同驱动的反应. 圆二色研究表明(CnN)2Cl2的加入使HSA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 这说明(CnN)2Cl2与HSA的相互作用既包含结合反应也包含(CnN)2Cl2诱导该蛋白部分结构改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PNPAR光度法测定微量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在光度分析中有着广泛应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它们单独与染料显色的研究尚不多见。作者发现,在氢氧化钠介质中对硝基偶氮间苯二酚(PNPAR)能与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1:2的离子缔合物,并有灵敏的显色反应。本文以十二烷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铵(DBDMAB)为例,探讨了该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微量DBDMAB的光度测定法。应用于合成样品及药用新洁尔灭消毒液中DBDMAB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1 试验部分  相似文献   

7.
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和傅克酰基化反应制得了一系列新型的以共轭荧光分子噻吩-苯-噻吩为连接链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利用季铵化反应在共轭链的两侧修饰亲水单元,合成了新型的具有不同疏水链长的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m-TBT-m),其结构和性能经UV-Vis, FL和1H NMR表征。结果表明:8-TBT-8、 10-TBT-10、 12-TBT-12、 14-TBT-14及16-TBT-16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1×10-6 mol·L-1、 4×10-6 mol·L-1、 1×10-5 mol·L-1、 2×10-5mol·L-1和4×10-5 mol·L-1。  相似文献   

8.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诱导囊泡结构改变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动态光散射技术以及荧光探针方法, 研究了不同连接基长度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对卵磷脂囊泡结构改变的影响, 并借助理论模型和临界堆积参数理论探索了Gemini表面活性剂诱导囊泡结构改变的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表面活性剂诱导囊泡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活性剂嵌入到囊泡的双分子层中, 从而改变了囊泡的表面电荷强度以及嵌入后的表面活性剂在囊泡双分子层中分布的不均匀性. 此外,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不同连接基长度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对囊泡结构改变的影响不完全相同, 但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3种不同碳链长度的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CnTAB(n=12、14、16),成功合成了具有不同孔径的MCM-48分子筛.XRD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筛均具有MCM-48的特征衍射峰,且结晶度良好;N2吸附-脱附实验表明,所得MCM-48的孔径实现了在1.86~2.6nm之间的调变,且其均有大于1200m2/g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停流法并结合Aniannson-Wall理论, 研究了联接基为(CH2)2, (CH2)3, (CH2)4和(CH2)6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破坏过程. 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弛豫时间(τ2)与联接基的长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反离子的浓度以及温度有关. 随联接基长度的增加,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弛豫时间缩短. 当温度高于293 K时, 随着反离子浓度的增加, 1/τ2将出现一个最低值. 根据核化焓结果提出了不同的联接基长度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当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在极性溶剂中具有合适溶解度时, 它可使该极性溶剂与另一种非极性溶剂形成的混合溶剂自发分相, 形成稳定的两相界面. 借鉴表面活性剂双水相现象的概念, 这种现象被称为表面活性剂非水双相(NSTP), 也可简称为双油相. 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被归结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在极性溶剂中达到合适的溶解度时, 从而逐出与之不亲合的非极性溶剂.  相似文献   

12.
新型易降解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N-二甲基丙二胺与脂肪酸(癸酸、月桂酸或肉豆蔻酸)反应制得长链酰胺(3a ~ 3c);3与1,4-二溴丁烷反应合成了新型易降解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1a ~1c),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测试结果表明,1具有极低的临界胶团浓度、较强的乳化和增溶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胶团水溶液的流变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毛细管振荡剪切流动法研究联接基团为聚亚甲基链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s=2,4,8)的流变性质,并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测定胶团生长过程中的胶团形状和大小的变化规律,探索联接基团长度对胶团形状、大小以及溶液流变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胶团形状和大小与联接基团长度有关,而溶液的流变性质主要由胶团的大小和形状所决定,球形和棒状(长椭球体)胶团溶液的流变性质以纯粘度为主,而线性胶团溶液则显示粘弹性质.此外,增加电解质浓度和降低温度均使溶液的粘度增大.  相似文献   

14.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金表面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邻苯二酚(CC)为电化学探针, 利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C16H33(CH3)2N-C4H8-N(CH3)2C16H33 (C16-C4-C16)、C12H25(CH3)2N-C4H8-N(CH3)2C12H25 (C12-C4-C12)、C8H17(CH3)2N-C4H8-N(CH3)2C8H17 (C8-C4-C8))在金电极表面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CC在KNO3溶液中可产生两对峰; 当向溶液中加入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时, 第一对峰降低, 第二对峰升高, 峰电位差变大; 碳链长的表面活性剂对CC的氧化还原峰的影响较大. 同样, 碳链长的表面活性剂使电极界面的阻抗增大较多, 使石英晶片的频率变化较大. 根据CC的第一个氧化峰的面积随表面活性剂吸附的变化, 估测了它们的吸附模式. 发现这三种表面活性剂在金电极表面的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水杨醛和1,2-二溴乙烷为原料,经Williamson反应、氧化反应、酰氯化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制得酰胺化合物(3); 3与溴代正癸烷经季胺化反应合成了新型双苯基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4),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表面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具有优异的抗酸、抗盐性能。在0.1 mol·L-1NaCl溶液中, γ=36.8 mN·m-1, CMC=0.20 mmol·L-1;在HCl(pH 1)溶液中, γ=32.5 mN·m-1, CMC=0.16 mmol·L-1。  相似文献   

16.
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杀菌活性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赵剑曦  毛宁  游毅  王贻杰 《应用化学》2003,20(12):1208-0
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杀菌活性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联;杀菌作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class of organosilicon quaternary gemini surfactants alkanediyl-α, ω-bis(methyl-dimethoxy-silopropyl-diethyl ammonium bromide) was synthesized with N,N-diethyl-aminopropyl-methyl-dimethoxysilane and α, ω-dibromoalkane as the raw materials, where the N,N-diethyl-aminopropyl-methyl-dimethoxysilane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ng diethylamine with γ-chloropropylmethyldimethoxysilan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solvents on the conversion rate of the reaction and on purification of surfactan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organosilicon quaternary ammonium gemini surfactants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1H 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properties of aqueous solution were measured wit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viscosity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